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奇人不由得想起这样的一段话: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第,九番自杀,十分修仙。或许你会觉得这个人只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然而并非如此,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东南第一军师,开创泼墨大写意一代画风,齐白石,郑板桥皆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的“南腔北调人”徐渭。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八试不第
徐渭虽说出生于绍兴衰落的大家族里,但是由徐鏓晚年纳妾所生,徐渭出生不足百日,徐鏓便去世了,随即由无法生育的苗夫人抚养。后来大哥徐淮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为了偿还债款,苗夫人迫于生计,卖掉家里的奴仆,包括徐渭的生母,徐渭童年就遇到了骨肉分离,难以想见的境地。既得不到生母宠爱,又得不到养母重视,徐渭早年生活光景颇有寄人篱下之感。
但是从小聪惠的徐渭,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岁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被当地士绅称赞并以杨修,刘晏相提并论。然而好景不长自己的二哥徐潞进京赶考之时异死他乡。
自己虽然自视才高,笔下千钧,认为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实为易事,然而事实却血淋淋的扇了他一个耳光。十七岁第一次参加铩羽而归,二十岁依旧为童生,不服气要求复试,勉强为秀才,直至四十一岁,徐渭共计参加八次乡试,理应当如此才华之人,中个举人简简单单之事,然而八次不第,榜榜无名,深深的打击着徐渭的心灵。这个琴棋书画皆通之人,偏偏在八股文上屡试不第,后变得狂放不羁。
不久大哥去世,有人以徐淮欠债之名,占了徐家绍兴老宅,徐渭既无功名,又无主地,绍兴再无安身立命之地,为求生计来到太仓,后入赘勉强维持生计。后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以糊口,同时接回母亲。晚年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不愿接见客人,常常忍饥挨饿,不治产业,卖画为生,贫困交加,散尽家财,不肯低头,不久精神病越发严重,去世了,身边仅有一狗为伴。
三次结婚,七年冤狱,九番自杀,十分修仙。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雄,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
这是徐渭给第一任妻子的悼亡词。徐渭第一次入赘于潘家。潘似不计较礼金,以一金钗聘礼,这七年里,徐渭感受到了潘似的柔情和照顾,温柔体贴感化着徐渭那个放荡不羁,又自卑 的心理,可惜似乎天公不作美,刚刚度过七年之痒的婚姻,因为潘似感染肺病去世,那段掩映双髻秀眉新,当时相见各青春。旁人细语亲听得,道是神仙会里人的美好生活也告一段落。
此时这仅仅是个开端,自己的大哥炼丹服药去世,自己在大哥的影响下和当时文坛的风气之下,也觉得仙丹存在,相信真仙存在,自己哥哥的死不是因为中丹毒死而是因为未遇真仙。长时间的中试不第,社会环境和屡遭挫折,让徐渭有了追求求仙之路,甚至有了些精神疾病。
随之不久,徐渭有了第二任妻子,也就是徐渭第二次入赘,这是一个短暂的婚姻。王氏不似潘似那样柔情照顾自己,十足的泼妇,无法生活,仅仅几个月便分道扬镳。在他自己写的回忆录《畸谱》中如此描绘:“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始被诒而误,秋,绝之,至今恨不已。”
第三任妻子就比较复杂了,这个接触到胡宗宪。胡宗宪算是徐渭的伯乐,虽然徐渭屡试不第,但是胡宗宪听说了徐渭的文名后,力邀徐渭入幕,奉他为上宾。让徐渭报国有门,在抗倭战术上,给胡宗宪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样胡宗宪给予他了很多钱,徐渭用来买房,饮酒,这样的生活给徐渭贫穷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暖意。
同样第三任妻子也是来自于胡宗宪的牵线拉媒,娶了漂亮的妻子张氏,这算是很好的生活。可惜不久因为胡宗宪与严嵩的关系,受至牵连,哪怕抗倭寇有功,依旧锒铛入狱。徐渭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悲伤同样怕受至牵连,有些对世界的失望,变得有些精神失常,前后九次自杀包括,铁钉戳耳朵,以椎碎肾囊,利斧击破头颅,鲜血直流,也没有死。在一次发狂之后,怀疑妻子与人私通,亲手杀死了自己妻子,之后在自己朋友的多方解救之下,入狱七年,释放归来。从此游山玩水,调教出来一个李如松,在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中,大破日军。不久便回归故里,不谙世事,不与他人接触,潦倒而死。
徐渭的传奇,才华出众却一生坎坷,诗画书法广为人称赞,自恃才高,却屡试不第,历经三任妻子,次次悲惨,这是一个文人悲剧氏人物,却活出了狂放不羁,也活出了软弱和气骨。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或许也是因为不那么完美才会被记住吧。
徐渭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今属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同知。徐鏓的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
继娶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纳妾才生下徐渭,徐渭自幼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徐鏓便去世。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
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
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 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
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扩展资料: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超越了时代,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
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渭
看看中国史,有多少文化巨人在科考时名落孙山!然,直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考试仍大行其道。于是,高分低能儿也就层出不穷。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有明一代诗文、书画、戏剧大家。他的诗被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尊为有明一人,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他的书画则崇拜者更多,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说,如果生在三百年前,愿意为他磨墨理纸,倘若他不肯接纳,我就站在门外,即使饿扁了肚子也决不离去。然而徐渭的一生却很不幸。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但却科场蹭蹬,八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中年因患狂疾杀妻,下狱七载,晚年则靠卖字画乃至卖书卖衣度日,最终潦倒而死。
徐渭一生,曾四度入幕,第一次在时任总督浙闽军务的胡宗宪幕中,历时五年左右;后三次分别在宣大巡抚吴兑、礼部尚书李春芳与翰林院修撰张元忭幕中,但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吴兑幕中也不过半年左右,因此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迹,而第一次与胡宗宪的交往则颇为相得,是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徐渭
明代嘉靖年间,江浙、福建一带倭寇猖獗,许多地方都遭到倭寇的袭扰与掳掠,百姓深受其害,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嘉靖三十六年(1556年),胡宗宪调任总督浙闽等处军务,总督府暂驻绍兴。当时由于寇情复杂,督府与朝廷函札往来频繁,亟需一位具有较强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担任此项任务,于是胡宗宪经身边幕僚介绍,看中了当时在绍兴一带颇负文名的徐渭。在此期间,徐渭一方面协助胡宗宪草拟书函表文,一方面参与了诱捕海寇王直、徐海的活动。王直与徐海是当时活动于浙江沿海一带的海寇头目,两支海寇人多势众,如果对他们实施军事进剿,胡宗宪没有这样的实力,倘若实施,最终结果很难预料。于是胡宗宪听取徐渭及其他幕僚的建议,设计对这两人诱以官禄,拉拢分化,最终瓦解了这两支海寇队伍,大大减轻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寇患。
几经接触,胡宗宪觉得徐渭文笔不错,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督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当年年底,胡宗宪提出请徐渭留在总督府作幕僚,但为徐渭所推辞。胡宗宪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觉得徐渭虽然科场不顺,但人才难得,于是第二年新年一过,再次派人到徐渭家请他出山,言辞恳切。徐渭为胡宗宪礼贤下士的风范所感动,同时也考虑到进入幕府能解决自己及一家的生计问题,于是在这年正月初三正式进入胡宗宪幕府。
初入幕府时,徐渭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胡能以宾客之礼待他,他就来,否则他就不来,同时来了以后还应允许他时有进出。胡宗宪知道徐渭放任的脾性,知道这样的人只有多加优容才留得住,就答应了他的条件。胡宗宪管理部属十分严厉,部下不论文臣还是武将在督府谒见他,都害怕遭责罚,在他面前匍匐而行,不敢仰视,但对徐渭却优礼有加。徐渭常常穿着布衣戴着乌巾直入督府,见了胡宗宪也不跪拜,只作长长一揖,以为见面之礼,然后坐下来和他谈论天下大事。他高谈阔论,旁若无人,胡宗宪虽然觉得徐渭有些倨傲,但所论却很有道理,于是也并不计较这种不甚恭敬。徐渭入幕前的推辞与入幕初期行为上的过于狂放,多少带有对胡宗宪试探的意味。入幕后,胡宗宪很器重徐渭才华,待他如上宾,徐渭也竭力相报,很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者之风。
不久,由于前方寇情紧急,胡宗宪设指挥部于宁波鄞县,徐渭也随胡宗宪来到鄞县,协助胡宗宪指挥围歼岑港倭寇的战斗。
当年四月,胡的部下在舟山捕获一只雌性白鹿。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天预示的祥瑞,胡宗宪很高兴,打算将它献给嘉靖皇帝,便请人写了一道《进白鹿表》。表文写成后,胡宗宪请徐渭过目。徐渭看后没有说话,但瞪着眼睛,似乎不甚满意。胡宗宪说:先生是不是觉得文章写得不怎么好?能不能借你的大手笔也写一篇。于是徐渭就写了一篇。胡宗宪分辨不出两篇表文的高下优劣,就将两篇文章与白鹿一起同时送至京城,请送鹿的使者将两文送给与自己友善的翰林学士董份等过目,让他们择优选用。几位学士看了文章后,一致认为徐渭的表文好。于是使者就将白鹿与徐渭所撰的表文一同上献。嘉靖皇帝看了表文与白鹿很是高兴,赏给胡宗宪大量银币。此后胡宗宪对徐渭更加刮目相看。
徐渭爱喝酒,幕府中无事的时候就会邀上几个朋友到酒家喝上几盅。一次徐渭与一群年青朋友在酒肆饮酒作乐,正好遇到幕府有事,急须与徐渭商量,但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到了晚上,衙役们知道徐渭在幕府中的地位,不敢将大门关上,一直等他到深夜。有人了解到徐渭的行踪,向胡宗宪打小报告,说徐渭在某酒家喝酒,喝醉了还高声大叫。胡宗宪听后不仅不加责备,反而把他称赏了一番。
还有一次,徐渭与朋友在一家酒楼喝酒,有几个军士也来这里喝酒,但酒足饭饱之后却不肯付钱,与酒家掌柜、伙计争吵起来,将酒家的掌柜、伙计大骂一通又痛打了一顿。徐渭对这几个横行霸道、白吃白喝的兵痞十分愤怒,就暗中写了一个条子让身边的人带给胡宗宪。胡宗宪得知这一情况,立刻派出一队人马赶赴酒楼,将这几个兵痞捉拿归案,立即正法。
当年七月,胡的部下又在安徽泾县捕获一只雄性白鹿,于是胡宗宪又让徐渭撰写《再进白鹿表》,将鹿与表再次献给嘉靖皇帝。嘉靖三十九年八月,浙江有人上山采药时掘得十株大灵芝,同时发现一只蹲蛰在灵芝根部的白龟,此人将灵芝与白龟一起送到总督府。胡宗宪又让徐渭起草《进白龟灵芝表》,与白龟灵芝一起上献嘉靖皇帝,胡宗宪再次受到皇上的厚赏。
胡宗宪对徐渭的文章才华十分满意,为了能留住他,使他安心于幕府,为自己尽力,便借助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在杭州为徐渭聘定张氏女子作继室,并随即为他支付了聘金。徐渭的发妻潘氏于嘉靖二十六年去世,以后他虽有过几次婚姻,但均相处时间不长即告失败。因此在发妻亡故后的十五六间,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孤身独处。徐渭对胡宗宪为他聘定继室十分感激,这不仅因为自己可以坐享其成,重获妻室带来的关切与温情,还因为家中的老母又有人侍奉照顾,免了他的不少后顾之忧。为此他写了《谢督府胡公启》。第二年正月,徐渭正式将张氏从杭州迎娶到绍兴。婚后不久,即赶赴杭州胡宗宪幕府。婚后第二年,张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五年多以后,徐渭因心疾发作,怀疑妻子有外遇,将她杀害了。在众多朋友的协力帮忙疏通下,他才免于一死,但还是为此付出了七年牢狱的代价。
徐渭在胡宗宪幕中,不仅为胡宗宪代拟书函,也积极为他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徐渭入幕前在绍兴有数次亲身参加抗倭的经历,他曾夹在士兵队伍中,冒险随军到前线,观察形势,谋划克敌方略;事后又记下战事经过,分析成败原因,对倭寇的活动规律及采用的战略战术有一定了解,积有一定的抗倭经验。入幕后,他虽然主要是以才智见用的文职人员,但喜欢与武将结交,与他们谈论一些战事问题。因此他对军事行动的建议常为胡宗宪采纳。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说: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明史·徐渭传》也说: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由此,他在军事上也颇受胡宗宪器重。在胡宗宪幕中,徐渭究竟为抗倭战事具体做了些什么,由于史料缺乏,难以实考。但以徐谓的经历,以他好奇计又喜谈兵的性格以及素来对抗倭的热情,可以断定他参与了不少重要军事行动的谋划,这从他《文集》中的《拟上督府书》等文中可以看出来。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胡宗宪重建杭州镇海楼竣工,这一年胡宗宪的平倭战绩辉煌,为此他十分高兴,认为楼成之后应该有一篇记来记述此事,于是就请徐渭写了一篇《镇海楼记》。写成以后,胡十分满意,作为奖赏,他送给徐渭二百二十两银子,让徐渭建造房子。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徐渭推辞再三不肯接受。胡宗宪说,我比不上唐朝的裴晋公,你写的这篇文章,我也不能像裴度对待皇甫那样给予厚赏,如果用皇甫为洛阳福先寺作碑记所得到的报酬来要求我,这点银子还嫌太少,怎么能说多呢?徐渭见胡宗宪说得恳切,收下了这笔银子。回到绍兴后,他变卖了家中一些文物字画,又凑了二百二十两银子,在绍兴城东南买了一处占地十亩有二十来间旧房的地块,对它进行整修改造,使之成了一个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私家园宅。约两年后房屋建成,徐渭非常有意思地将大堂取名为酬字堂,意思是这处房子是自己用卖字得来的钱建造的。可惜这处修建没几年的园宅,在杀妻事件发生急需花钱时被典卖了。
嘉靖四十年夏天,徐渭因身体状况不佳,在征得胡宗宪同意后离开幕府回家养病。但此时幕府中的文书函札事宜很多,徐渭的离开使胡宗宪仿佛失掉了一只有力的臂膀,一些重要的函札无人操笔。于是在徐渭回到绍兴后的第三天,就急忙派人持信请徐回府。徐渭给胡宗宪回了一信,说自己这次是原来的心疾发作,待病情稍有好转后即回。胡宗宪对徐渭的病情放心不下,没过几天又派人前去探视,并带去了亲笔信、俸银以及徐渭不久后准备参加乡试的有关资料,表达了对徐渭的深深关切,徐渭为此很是感激。
进入秋天,徐渭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待胡宗宪来催就急急赶往胡在杭州的幕府,为胡宗宪效力,也准备着参加这年的秋试。在几年的接触中,胡宗宪觉得徐渭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凭他的才学实力在乡试中得个上第应该不成问题,因此鼓励他谋一个正经的仕途出身。其时,胡宗宪权重东南,浙江秋闱期间朝廷委派来浙的考官都到胡府拜见他。考虑到考试毕竟有许多说不清的因素会发生作用,为保险起见,胡便趁此机会将徐渭之事对考官一一加以关照,并说如果哪一位考官在考评时录取了徐渭,我一定好好地感谢他。但不料事出意外,一位贡士出身的考官由于拜见来得较晚,胡宗宪有些看不起他,就忘了与他打招呼。阅卷完毕考卷拆封后,录取的名单中遍寻不见徐渭之名,主考官急忙寻找试卷下落,结果正在那位贡士出身的考官处,且试卷已被这位贡士写满了批语,满纸讥讽,圈涂得不成样子,无法再进行复议,于是徐渭再次名落孙山。徐渭虽对此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这是徐渭一生最后一次参加科考。
虽然乡试不举,胡宗宪仍留徐渭于幕府之中,且一如既往地对待他。徐也跟着他辗转于安徽、江苏、福建等地。嘉靖四十二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受人弹劾,随即被免去全部职务,不久又投入监狱,总督府解散,徐渭怅然回到家乡绍兴。三年后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徐渭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对胡宗宪的知遇之恩,他始终念念在心。五十八岁那年,他偕同幕友沈明臣准备去安徽绩溪凭吊祭扫胡宗宪墓,不料乘舟至严州时脑病复发,出现幻觉,不得已只好返回绍兴,久存心中的感念之情只能拜托沈明臣前去灵前诉告。
徐渭在胡宗宪幕府的五年,主宾相处融洽,是他一生中最为顺心的五年。但由于只是幕僚,加之胡宗宪待他不薄,因此他也不能不承胡宗宪旨意做一些有违自己心志的事,比如他明明了解严嵩专擅媚上,招权纳贿,还是替胡宗宪撰写祝寿贺表,阿谀吹捧严嵩等。这种内心不愿却又不得不为之事,暴露了徐渭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当然我们今天这样说,也许是对一位身处特定环境中的封建文人的苛求。
关于徐渭描述正确的是: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自称“南腔北调人”,绍兴府山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
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徐渭传世著作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三集》、《路史分释》、《徐文长逸稿》、《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等,据传也是徐渭所作。今人辑有《徐渭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