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迎回许都过的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从公元191年踏足山东,到196年迎回献帝,曹操才花了五年多时间。这期间,曹操平定了兖州、青州的黄巾贼众,经历了部下背叛差点全境沦陷的窘迫,最后一举击败吕布,将整个兖州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献帝被迎回许都以后,不久,曹操怒杀他身边的议郎赵彦等人,导致了君臣关系的破裂,一度让献帝陷入了恐慌。
后人就此认为,从此献帝沦为了曹操攻打四方的下诏工具,认为他被曹贼要挟,认为他过着诸多不幸的生活。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献帝在许都居住的日子,大部分时候还是挺舒服的,人们经常认为的丞相欺凌的现象,其实也基本没有,因为曹操一生大部分时候都在征战,而后来即便是歇脚,也基本都在邺城,根本很少回到许都,所以后人黑他,完全是因为误解了曹操。
其实幸福这种东西,需要一个比较,有痛苦的参考,这才能真切地对比感受出来。而对于献帝来说,恰好他经历了多年的罕见的悲惨。作为一个帝王,四海之内本应听从他的号召,可是在愚蠢的大将军的召唤下,边关豺狼冲进了京师,从此让皇朝陷入绝境,也开启了献帝的一段血泪生活。董贼或者时候,献帝的性命掌握在他的手里,虽然需要天天阿谀奉承,可是那时候好歹还能锦衣玉食,还能祭祀祖宗,后来老贼一死,整个长安陷入了混乱。因为董卓手下将领的争权,导致长安一带大量百姓逃亡,最后只剩下一些老弱在等死。
而献帝身为天下之首,他的情况更遭,曾经的荣耀完全不在。有时候他只能住在破烂荒废的民居里面,开始被减少了饭菜的供应,后来干脆都吃不到饭了。在逃亡的途中,皇家的祭祀一度中断,君臣上朝就是随便找一间房子凑合。曹操在年轻时候就很有想法,他不但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宦官之后,更想向朝廷显示自己的忠心,所以一旦兖州得以巩固,他立刻就派人将流落在外的献帝接了过去。当时在他的辖区,百姓已经在枣衹等人的主持下,开始推行屯田办法,只要不是远距离大规模作战,粮食已经不是困扰曹操的问题了。献帝到了许都以后,住到了为他兴修的宫阙,终于有了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虽然曹操本人非常节省,可是他给皇帝的供应却没有克扣,其他用度也尽量恢复到皇帝的规格,虽然不比大乱之前在洛阳的规模,可是比起之前来已经好上了许多。最为关键的是,曹操此时对自己非常恭敬,上朝礼仪非常周到,一些重要的决策也会和他商量,这些都是以前那些叛逆所没有的。虽然曹操也会有时候索要一些官员的官衔封赏,可是献帝从来不会吝惜这种赏赐——虚名而已,当初寡人因为封官太多,印绶都刻不过来,现在的情况完全是小意思!
不过不久之后确实发生过一个小意外,献帝到了许都不久,就有一些不开眼的文官忍不住要夺曹操权势了。这官员是这么想的:皇帝您流亡这么久了,好不容易安定了,既然天下是您的,那就要赶紧把曹操的权利收回来,然后我辅佐你统一。这个官员大概是看曹操一直眉瞪眼,所以觉得此人好说话。可惜他虽然成功地鼓动了皇帝,却因为没挑个好时候,当场就引得曹操发飙。这之前不久曹操去攻打张绣,却因为出了点意外,自己的长子都战死了。而赵彦刚好挑这个时候在朝堂上公然向曹操要权。曹操丧子无人安抚,倒是这权柄被人惦记,于是他一怒将所以参与此事的人,全部都抓起来杀光。
后来200年献帝为了掌权,又弄出了衣带诏事件,曹操虽然慑于士族向汉没敢动他,却又杀了许多官员,而且在后来拿下邺城后,便不想再看见这个一直惦记权利的皇帝,心想此人没其他本事,这阴招倒是不少。后来因为他很少去许昌上朝,所以很多朝廷的政令都没法下达。朝廷的决策没他同意没人敢执行,而他的决定,没有皇帝的点头也同样不能实行,后来为了维持关系,只能让荀彧一直来回调节,这才一直没出什么大问题。
不过许昌里面有许多拥护献帝的大臣,而最让他害怕的曹操又去了邺城,所以献帝在许都其实过得很滋润,后人因此而说曹操要挟献帝,这是不对的。
说起淳于琼,三国迷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在三国演义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淳于琼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此事写信汇报给袁绍,袁绍大怒,责骂了许攸。许攸心生不满,背叛袁绍,投靠曹操。从许攸的口中,曹操得知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操便带精骑五千前去攻打乌巢,结果到乌巢时,乌巢守将淳于琼居然酗酒醉了,曹操偷袭得手。淳于琼被擒,粮谷被烧,曹操命人割去淳于琼的鼻子,把他放回,袁绍大怒,把淳于琼杀了。 从此,淳于琼留给后人的就是一个酗酒无度的草包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历史上的淳于琼 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相反,淳于琼是忠义之辈,深得袁绍信任,最后是力战而亡的。 1.他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皇权旁落,汉灵帝刘宏备感忧虑。尤其是兵权被士族和外戚掌握,刘宏扶持宦官势力,对抗外戚,虽铲除窦家,削弱了外戚的实力,但仍然不够。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以此来掌握一定的兵权。西园八校尉每校尉几千上万人不等,皇族、士族、外戚都想争夺西园八校尉的兵权。最后经过各派势力的角逐,西园八校尉的统领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曹操 2.他觉得袁绍信任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从长安出逃,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劝袁绍迎回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已归属袁绍的淳于琼和谋士郭图表示反对:「 ”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后来袁绍听从淳于琼和郭图的意见,没有迎回汉献帝。 建安四年(199年),沮授权力过盛,郭图向袁绍进言:「 ”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 *** 力一样,国家就灭亡。”袁绍听郭图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分别由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 沮授和郭图都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史料多次把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并列,足以证明当时淳于琼也是深受袁绍的信任,连是否要迎回汉献帝这种大事都要咨询淳于琼的意见。 乌巢之战 3.乌巢之战力战被杀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万余,屯粮于乌巢。曹操率5000兵,换上袁绍军的旗帜,夜晚进军,淳于琼没有察觉。曹操火烧乌巢,营中大乱,当时天已渐亮,淳于琼就在营外摆开阵势,迎战曹操,结果战败,被曹操活捉。曹操就质问淳于琼,淳于琼却说「 ”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天意决定胜败,问 *** 什么)”,最后淳于琼被曹操杀死。 乌巢之战袁绍军战败,袁绍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当时沮授就担心乌巢的安全,建议曹操派蒋奇率兵在外围巡逻,加强防备,但袁绍没有听从(《资治通鉴》:沮授说绍:「 ”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钞。”绍不从)。得知曹操要袭击乌巢,袁绍并没有紧急增援,而是用重兵攻击曹操大营,想围魏救赵,只派小部队去救援,结果也没达到目的。 淳于琼作为乌巢守将,在乌巢被袭击之后,面对曹操的精兵,淳于琼在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力战而兵败。原因有两点:1.曹操有备而来,淳于琼准备不足;2.淳于琼在军事才能上确实不及曹操。但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勇于作战,且未屈服于曹操,他是合格的。 可惜,淳于琼在三国演义中却是个反面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