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拿着扇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分三国。自古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真可谓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要说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曹魏和蜀汉两国。动物孙权虽强但是在蜀魏两国之间却只能以其配角出现,魏国不用说,曹操虎居许昌雄视天下,几乎占领了大半江山。而蜀国最开始还居无定所。甚至被打的投靠于东吴,全靠一人撑了起来。
这个人自然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原是徐州琅琊阳都人,早年虽叔父诸葛玄游历至荆州,后来叔父过世,于是诸葛亮便在隆中隐居了起来。以便农耕生活,以便精进学习。后来在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请得诸葛亮出山。
在《三国志,诸葛亮专》中曾采自《出师表》原话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如今三顾茅庐的典故也早已是脍炙人口。诸葛亮出山之后,随刘备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一步步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
223年6月10日,刘备临终之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承担起了光复汉朝的大业。从建兴六年(228年)第一次出兵北伐,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第六次出祁山。最终无功而返,憾然病逝。
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忠义的一生。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印象是近乎完美的。后世便有很多赞扬诸葛亮的诗,比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在电视影视剧中,诸葛亮手中总是持有一把扇子。甚至哪怕在冬天也不曾离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装饰自己的形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耍酷?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诸葛亮之所以扇子常年不离手,其实和一个女子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黄月英。其实黄月英也是一个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据说诸葛亮能够发明木牛流马其中黄月英便在其中有了很大的助力。
黄月英是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经过介绍成为了诸葛亮的妻子。在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黄月英曾送给了诸葛亮一柄鹅毛扇子。当时黄月英还问诸葛亮:先生可知此扇子的用意?诸葛亮聪明绝顶又怎会不明白?
诸葛亮说:是鹅毛虽轻,但情意很重的意思吗?黄月英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二人成亲之后,黄月英便成了诸葛亮的贤内助。诸葛亮常年在外征战,为了缓解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便时常将鹅毛扇带在身边了。
诸葛亮是三国的传奇人物,除去他帮助刘备占荆州平川蜀之地建立霸业,并六出祁山征伐曹魏这些壮举和功绩外,诸葛亮刚出道时是靠吹棒出来的,而愿意为他鼓与呼的则是他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水镜先生给自己的两位爱徒诸葛亮和庞统贴金,打出了“卧龙凤雏等一而安天下”惊世之语,结果水镜先生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方面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和庞统名声鹤起,另一方面名主找上门来,兵败后投靠刘表的刘备因为听到了这句宣传语,心怀大志的他于是上演了三顾茅庐之举,把诸葛亮请下了山,在赤壁之战,刘备又通过糖衣炮弹,将庞统收入麾下。卧龙凤雏尽归其所有。
结果一穷二白的刘备在卧龙和凤雏的帮助下,很快成为一方霸王。水镜先生的吹棒收获了奇效。
当然,他的话只实现了一半,最终刘备只能“安一隅”,成为一代霸主,而没能“安天下”,成为一代王者。原因很简单,凤雏大翅末展却身先死。最终诸葛亮独木难支,孤掌难鸣,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
但卧龙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独爱后,其经天纬地之才还是展现出来了,其聪明才智也征服了后人,被称之为千古难遇的奇才。
而关于诸葛亮的形象除了有才,除了长得帅外,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4个字:羽扇纶巾。诸葛亮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端坐四轮车上,手中都握着一把“鹅毛扇”,很多人也很好奇,这“鹅毛扇”究竟是什么来头,诸葛亮为什么独独对它情有独钟呢?
关于这鹅毛扇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种版本的神奇的传说。
第一种说法:他师傅水镜先生送给他的。
相传诸葛亮天赋过人,在得到了水镜先生的真传后,别师的时候,水镜先生对这位爱徒很是满意和期待,于是送了两件礼物给诸葛亮: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鹅毛扇。
而诸葛亮也感念师傅的恩情,回乡后,便把那鹅毛扇时握在手。当遇到难题心理烦躁不安的时候,只用那鹅毛扇轻轻扇两下,顿觉神清气爽。后来他布阵行兵,只要羽扇一摇,便可计上心来。
第二种说法:他岳父黄承彦送给他的。
相传,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不但爱好收藏,而且还有独特爱好——养鹅。他家里收藏了很多古今奇书,黄承彦把女儿许嫁给诸葛亮时,给出的嫁妆便是藏书。再后来,刘备听闻诸葛亮之外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时,黄承彦知道这是女婿一展抱负的时候了,于是宰鹅设宴为他饯行,同时还别出心裁地用鹅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给诸葛亮,并叮嘱他说:“鹅性最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它便知动静。你将鹅毛扇带在身边,可时时警醒自己。”
第三种说法:诸葛亮的鹅毛扇其实是“鹰毛扇”。
传说诸葛亮卧居卧龙岗修行时,一天遇到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他想追上去请教,结果老者突然在森中消失不见了,诸葛亮上前一看,只见一只老鹰蹲在树上,树上留有一张字:老鹰将死了,把它身上的羽毛做成扇子,遇到急难摇起扇子,就会逢凶化吉。诸葛亮后来便做出了“鹰毛扇”,便常年拿在手上。
以上三种说法,第一种过于神奇,第三种过于神化,而第二种于情于理还符合和吻合,因此,这种说法也最可信。毕竟诸葛亮的师傅黄承彦可以说是三国的一位神秘莫测的世外高人,他能主动将丑女嫁给诸葛亮,他能主动引陆逊走出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他能做出许多奇葩之举来,他赠送给诸葛亮一把独特的鹅毛扇也就不足为奇了。
各位聪明的看官对此有什么看法吗?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留言交流。
扇子在古代的别称“摇风”、“凉友”。是用来扇风祛热的,但仔细想来,冬天扇扇子是不是有毛病,扇子似乎不只是用来扇风祛热的,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诸葛亮喜欢手执鹅毛扇。羽扇纶巾,很儒雅。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自打诸葛亮喜欢用扇子以来,许多谋士、幕僚也就喜欢用扇子了,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形象定位便是“羽扇纶巾”,扇子也自然成了文房四宝之外的第五宝。但,诸君可知,这扇子的作用除了纳凉更不仅仅是表明文人地位而已,其实在“泡妞”中所起的作用实在叫人叹为观止。古代,最喜欢用扇子的人其实是书生,特别是像唐伯虎、郑板桥一类的有点书法、绘画、文字功底的秀才。他们喜欢舞文弄墨,显露风雅。还喜欢拿有题字的扇子跟香闺里的小姐们交换绢帕、汗襟儿,当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书生小姐手里,更像一种调情物。
清朝时,纪晓岚就经常摇着扇子吟诗做对子,好像扇子一摇就生出了妙语佳段。滑稽的是许多文人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节地拿扇子,这样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摇夏扇”的人。
一些小说、演义里头,扇子还可以用来做兵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就常常有它们的身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制造龙卷风,孙悟空都奈何它不得。还能灭火。有人考证,铁扇公主的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灭火器。济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济公手里,这把蒲扇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样,不是用来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敌于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看某些电视剧,若留心观察,你也许会发现,汉奸、地主老财家的帐房先生也喜欢用扇子,插在后脖颈上。这些人爱执折扇,竹骨油纸做的。但他们似乎很少用它来扇风,倒很像他们的一条人造的尾巴。只是这尾巴不是长在屁股上,而是长在后颈窝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贵妇,也喜欢扇子,她们喜欢用绢宫扇、纨扇、罗扇(统称团扇)。形状多为圆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体味儿。京剧《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就爱用扇子,却是折扇,绢面竹骨,上面有大团的牡丹。贵妃喜欢拿大折扇,想是体型庞大又太膏腴了,需要拿大扇子来招风祛热的缘故吧。为什么不用蒲扇?蒲扇太老土,不符合她的身份,那种绢宫扇,则过于精巧,风力又太小,不能解她的风之“渴”。当然,多数小姐都是借扇掩面而笑,突出自己的美。
现如今,最喜欢拿扇子的有四种人,一说书人二说相声的。像田连元郭德刚,一上台卖弄嘴皮子,就会手拿一把折扇。不是扇风,是作为一种道具。相当于过去艺人登台时用的醒木。三是下棋的。我常在电视上看见聂卫平马晓春柳大华下棋的时候手拿折扇。偶尔展开扇扇。大冬天也如此。他们似乎是在学诸葛亮,以为扇子有助思考。四是文人、书画家,他们自然是在仿古,效唐寅、朱耷之流。
扇子的起源和发展
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最早的扇子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当然没有考古依据就只能当传说对待了。
最早的雏形出现在殷代,扇子最早称“翣”,在三千多年前它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
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
扇子即和文人雅士联系在一起,就会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
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 、湖州羽毛扇。日本则有桧扇、蝙蝠扇。
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无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冬腊月,诸葛亮总是手不离扇,鹅毛扇成为诸葛亮的重要“道具”。
据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统一出山助刘,临行前,他的老岳父为了让女婿忠心报效汉室,就把自己的一把鹅毛扇赠送给他,并说:鹅是最谨慎机灵的禽类,如晚上派鹅守夜,一遇风吹草动,鹅会警觉预报敌人动静掩护同类脱险。诸葛亮牢记岳父的教诲,无论何时都手不离扇,以随时提醒自己谨慎机灵行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