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指额驸”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备指额驸”制度指的是清朝时期满蒙的一种联姻制度,清朝规定由理藩院从指定的十三旗中选定备选额驸,并将公主、格格等指嫁。“额驸”一词,是清代对满洲贵族包括皇室女夫婿的专称。固伦公主(皇后所生嫡长女)所嫁夫婿称固伦额驸,和硕公主(皇帝庶女)所嫁夫婿称为和硕额驸,一般的亲王之女所嫁夫婿称郡主额驸等等。满蒙联姻早在清朝正式前就医出现,但是备指额驸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到了乾隆朝中后期才形成。
总体说来,清朝从蒙古王公贵族中选择额驸经历了几个时期,在此过程中,“备指额驸”逐渐制度化。第一个阶段便是清朝入关前的太祖太宗时期。这时期清朝尚未建立,还处于后金政权时期,为了进据中原,满族必须联合蒙古等民族,使其成为进据中原的借助力量,因此满蒙间的联姻便开始了。这时后金主要是同势力强大的漠南蒙古联姻,与其通婚的蒙古额驸会被编入八旗组织内。比如说努尔哈赤就曾将族弟济伯里的女儿及其弟舒尔哈齐之女嫁给蒙古王公,以争取蒙古的支持。
第二阶段是顺治初年到乾隆中后期,这也是满蒙联姻的鼎盛时期。此时清朝建立没多久,政权不稳定,为了巩固政权、延续大一统的局面,清朝需要笼络作为统治中原内地的“屏藩”蒙古部,尤其是漠南蒙古,因此顺治、乾隆皇帝对此极为重视。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便设立了专门负责皇族事务的宗人府,其重要职责便是掌管皇族的婚嫁。这时,除了从漠南蒙古中选取额驸外,清朝还与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有过联姻记录,这是清朝招纳蒙古各部的重要手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乾隆朝中后期一直到清末,此时的清王朝统治趋于稳定,因此对蒙古各部的依赖也大大降低,其重要表现便是与蒙古联姻的减少,出现了“备指额驸”制度。备指额驸一方面是清朝许诺与蒙古各部通婚,但同时又不着急大规模的进行联姻,而且这时的联姻范围也缩小到了漠南蒙古等七部十三旗,包括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等在内的蒙古许多部落都被排除在外。
备指额驸制度正式形成于乾隆中后期,但在道光年间,这一制度又被重申,因此很多人误以为备指额驸是到了道光时期才出现的。其实,道光年间之所以再次将备指额驸制度编入《理藩院则例》,是为了改变嘉庆朝备指额驸制度松懈的情况。不管怎么样,备指额驸制度延续了整个清朝,直到清末,国力衰微,对蒙古各部的掌控力减弱,备指额驸制度也随之瓦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