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的损失究竟大不大?究竟是谁放的火?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徐晃、张郃、张辽、赵云和张飞。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后,仓皇逃窜,企图向乌林方向撤退,没想到周瑜早在途中布下伏兵。凌统、吕蒙等将率部杀出,切断了通往乌林的道路,曹操只得改向彝陵方向而去。
等来到乌林以西、宜都以北地区后,曹操哈哈大笑,众将忙问原因。曹操回答说如果周瑜和诸葛亮在此地布下伏兵,自己将再遭重创。话音未落,赵云率三千兵马杀出。徐晃和张辽连忙出阵迎战,掩护曹操撤退。经过一番厮杀,曹操终于突出了重围。
曹操摆脱赵云后,夺路而逃。此时正值拂晓时分,大雨倾盆而下,曹军冒雨前行。曹操下令全军就地宿营,准备埋锅造饭。此时,曹操询问前方的道路。有部下告诉曹操,前方有两条路,南边的是大路,北边的是山路。曹操又问哪一条通往南郡江陵,士卒回答取道南边的大路距离最近。于是,曹操下令沿南边的大路前进。
当曹操来到葫芦口之时,曹操再度放声大笑,众将询问原因。曹操表示,如果周瑜、诸葛亮在此地埋伏军马,自己纵然不死,大军也会伤亡惨重。曹操刚刚说完,张飞率领三千军马杀出。大将徐晃、张辽、许褚又出马对战张飞,掩护曹操突围。又经过一番厮杀,曹操终于摆脱了张飞的追击,但此时军队损失巨大,不少将领挂彩,之后又出现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事。
关于赤壁之战的规模,我在前文中已经有过介绍,后世研究者出现了一定的争议。与这个争议相比,曹军在此战中的损失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从《三国志》相关记载来看,其中并未提及曹操的具体损失,反而是在《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中留下了这样一段令人更加疑惑的记载。
据《江表传》载,赤壁之战结束不久,曹操曾写过一封亲笔信给孙权。曹操在信中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从这个记载来看,曹操显然是想告诉孙权,自己在赤壁之战中的损失不大,部分战船甚至是自己主动烧毁的,并非都是周瑜的功劳。
那么,有没有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具体损失数字呢?的确有,但并没有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当中,而是出现在三国时人、“建安七子”之一的文人王粲的著作当中。王粲的这部著作名叫《英雄记》,是历史上第一步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只可惜该著作全书已佚,剩余的部分散见于各种书籍当中。在唐代编撰的一部名为《艺文类聚》的类书当中,就摘录了一段《英雄记》中的珍贵史料,让后人得知猜测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具体损失。
据该书引用的《英雄记》记载:“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舡,乘簰从汉水下……(周瑜)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走。”
该文中的“簰”(竹字头下面一个牌字,担心无法显示,故此说明),指的是竹子或木材平摆着编扎成的交通工具,多用于江河上游水浅处,一般可承载十余及几十人。从文中“烧数千簰”来计算,曹军的损失也在万人之多。因此,这段记载足以证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受了巨大损失。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赵云与张飞截击曹操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并未出现,仅仅是小说作者为了贬低曹操而虚构出来的。不过,这里还附带提一个问题:作为联军一方的刘备到底在此战中有何作为呢?这一点在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关羽的一句话却很能说明问题。
据《三国志鲁肃传》注引《吴书》记载,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出兵抢占荆州三郡。为了缓和局势,鲁肃曾邀关羽见面会谈,这便是著名的“单刀会”。在这次会谈中,关羽曾告诉鲁肃这样一句话:“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而鲁肃对这句话也并没有否认。这就足以证明,在赤壁之战期间,尽管刘备力量有限,却也亲自率部参战,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火烧赤壁是谁的计谋
火烧赤壁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黄盖提出的计策。由于曹操的士兵不习惯水战,于是曹操将舰船的首尾连接起来,黄盖针对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上了“火烧赤壁”的计策。火烧赤壁发生在赤壁之战之间,赤壁之战指的是东汉末年发生在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
赤壁之战的介绍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和蜀汉的联军不过5万余人,最后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究竟是谁放火的呢?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赤壁之战在我国人皆尽知。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北方,亲率号称八十万大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之下,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此役之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周瑜
苏轼词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从侧面反映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起到的作用,即周瑜主导设计诈降火攻之计破曹。
但《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言外之意是说是赤壁之战,曹军兵卒生病,曹操无奈,想撤兵,于是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成就了周瑜的美名。事实上,据相关史料记载,赤壁一带森林茂密,虫蚁较多,曹军确实碰到温疫。《三国志魏志》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退。”这里只是提到曹军由于瘟疫撤军,但没有提到曹操自烧战船。《三国志·郭嘉传》:“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此处提到曹操确实自己烧船。
曹操
那么究竟是不是曹操自烧战船撤退呢?小编认为不是的。因为这是曹操写给孙权的信中,曹操自己说自己烧战船撤退,其实是曹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已。
《三国志》多人的传记均明确记载是周瑜率水军火烧曹军。《三国志周瑜》记载“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队败退,还保南郡”。此段明确写明黄盖诈降,并趁机放火烧船,曹操败退,可见黄盖是实际放火的人。
赤壁之战究竟是谁放火呢?曹操说是他自己放得火,你相信吗?
不过,赤壁一战,曹军战船也不可能全部被烧毁,否则曹操岂不葬身火海?由此可以判断,曹军的战船应该是大多数被周瑜所烧,少数战船撤回江边,由于战船不能带走,曹操也不愿意把战船留给周瑜,也为了拖延时间阻止周瑜追击,曹操上岸后将剩余的战船一并烧掉。
所以,曹操自烧战船是真,但烧的只是少量的船而已,而撤退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周瑜黄盖火烧赤壁,曹操吃了败仗。
火烧赤壁的主人公是谁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主要人物:孔明、鲁肃、周瑜程普、韩当、黄盖、曹操、蔡瑁、张允。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苦肉计、连环计都准备好了,奈何江东正值冬季,整日整夜地刮东北风。这对于火攻来说可是最致命的弱点,这是诸葛亮边站出来表示自己有方法借得东风。于是,便有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这一幕。当然这也为关羽华容道一事作下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火烧赤壁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一场赤壁之战,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小说里,都绝非一两个智力超常的人即可左右战事的胜负,在《三国演义》中,其有真有假的描写,身历其境的讲述,更加细腻丰富。我想,如果战后论功行赏,仅就火烧赤壁一节,评功顺序应当如下:
首功:周瑜
真正的联军主帅,各项事务和计策的最后拍板者,亲身参与了大部分计划和计策的制定与实施。十万貔貅十万心,粮草补给军心战令攻守调遣,一战下来,消耗之大、压力之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周郎能够做到不出纰漏,实属难能。具体到火烧赤壁,是在他的安排与调度之下:何时举火、何人放火、何人借风、何人曹营献计、何人稳住间谍,凡此种种,体现了周瑜强大的组织实施能力和缜密的思维精度。首功当之无愧。
二等功:诸葛亮
每到关键时刻,诸葛亮便解决了燃眉之急,从火攻政策的辅助制定,到东风的召唤,甚至苦肉计的看破不说破,其一举一动,莫不关涉大局。但由于诸葛亮在联军中只处于谋士的地位,不可能分担过重的任务,所以,屈居二等功,但是他的作用是关键不可或缺的,虽然是火攻之计,诸葛亮堪称孙刘联军的?灭火队员?。
三等功:黄盖
黄盖假借与周郎的矛盾,联合阚泽、甘宁,施苦肉计,并亲自执行了火攻的实施,并由此负伤。具体到负伤之后,则是一个谜,在《三国演义》中,黄盖为第二梯队的程普所救,但终全文再未出现;在元人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鲁肃说?折了首将黄盖?,指其死于战场;但查正史,生卒年月不详,这位来去无踪的老将,居功无愧。
四等功:阚泽、庞统
阚泽作为反间计的重要成员,一方面亲赴曹营递交投降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冷静顶住了多疑曹操的深度考验,并且随机应变,让假投降的计策毫无破绽,平稳地走向最后的胜利;在面对蔡中等人的渗透中,与黄盖、甘宁一道,机警伶俐,引人入彀,上演了一场将计就计的好戏。
庞统则是?连环计?的主要执行者,他以静制动,巧妙地利用了盲目自信的蒋干,顺利打入曹营,以三国名士特有的狂妄,让求贤若渴的曹操不疑有他,借机献计,一场戏演得丝毫不露痕迹。其出场时间虽短,参与实践虽少,但连环船的设计,确是火攻成效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樯橹灰飞烟灭?的大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1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少康是个怎样的帝王太康失政,少康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