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秦始皇焚书坑儒。根据史书上的描述,已经影视作品中的描述,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秦始皇嬴政,都是一个暴虐的君主。
没有雄才大略,能成为秦始皇吗?不能,没有强硬手段,能一统六国吗?也不能,对于历史而言,秦始皇是历史的开创者,是负责开创的人,都说秦始皇暴虐无道,百姓民不聊生,不过是因为大秦时期,天下大势正在改写,改变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想要平平静静的改革,就算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做到,秦始皇用生命短暂的几十年,将郡县制度推行到了全国的大街小巷,其中需要承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天下就这么大,六国贵族也都是天下权益大蛋糕的分享者,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是打一座城,就屠一座城的吗?并不是,除了某些特殊情况,秦始皇嬴政对于六国贵族其实还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斩草除根。
六国为何要揭竿而反?因为六国后裔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陈胜吴广起义,一时间大秦还奈何不了他们,大秦已经衰落到了这般地步?六国贵族后裔争相露头。
像是刘邦这种的,也是趁着那段历史崛起的,但当时反秦的主要力量,还是六国后裔,像刘邦等人,只能跟在项羽等人背后打打助攻。
六国的贵族后裔看到了复兴的希望,但凡是有点实力的都已经跳出来了,等到后来的楚汉战争,六国后裔更是死伤惨重,这时候,六国贵族后裔有实力的基本上也都没了。
换句话说,大汉的天下与大秦的天下不同,大秦的天下还遗留了众多的六国贵族后裔在民间,甚至在某些官位上,而大汉的天下,天下已经很少见到曾经强盛的六国贵族后裔,挑起战乱的主要力量几乎已被湮灭殆尽。
都说大秦的历法严苛,导致民不聊生,确实如此吗?
其实并非是大秦的立法严苛,而是大秦之前,没有详细法律的时候,百姓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突然进入到了编制体系,一时间自然难以接受,特别是后世之人,更是对秦朝暴政夸大其词,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是秦朝时的百姓,抑或是秦朝以后的百姓,尽皆认为始皇帝暴虐无道。
实际上,汉朝采用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沿用秦时旧法,只不过加以改进,这时候的百姓已经能够接受法律,不再像过去那般,无法接受。
但凡是历史的开创者,改革时总是要困难重重的,在后世人看来,改革带来的好处时显而易见的,但改革却是依旧困难重重,为何,正是因为让所有人接受新东西,总是需要漫长时间的。
大秦之所以被推翻,无非是因为法令严苛,六国贵族实力强盛。而刘邦却是很少有这两点的困扰,其实刘邦也曾经率兵征伐诸侯国,胜利之后,天下更是无人能够阻挡大汉一统江山的步伐,不是没人造反,而是汉朝时期造反的人,实力已经不足以推翻大汉王朝。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见秦国大势已去,向刘邦献上了传国玉玺。秦朝至此灭亡,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子婴献玺,秦国总共立国才15年。
1:赵高乱政
如果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应该是由公子扶苏继位为皇帝,但是赵高和李斯为了争抢拥立之功(公子扶苏和蒙恬关系近,如果公子扶苏登基,那么大权就会被蒙恬掌握)就篡改了遗嘱,害死了公子扶苏和蒙恬。赵高夺权后,有除去了李斯等人,大秦帝国的精英基本在这次夺权行动中被清洗。
2:外实内虚
秦国以武功立国,在一统天下前就建立了完备的军功赏罚制度,按理说这是个尚武的国家,但是在陈胜吴广,和刘邦项羽起义后,秦朝的军队却节节败退,大秦帝国的虎狼之师完全丧失了以前横扫六国的气势。
这里面我们就要谈谈秦国的军队,秦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确是个贡献很大的皇帝,但往往功勋卓越的皇帝就越好大喜功。
为了开疆辟土,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最后虽然夺取了大量地盘,但是也损失了很多人力物力,当时的百越尚未开化,其实打下来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在秦国的北边,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我们从这可以看出这80万军队可以说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军事力量了。这就导致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后,秦国也基本丧失了以前占据六国的领土。
后来的巨鹿之战爆发,我们看秦国这边,章邯的军队几乎是在万般无奈下拼凑的,主要成员居然是囚徒和劳役。参战的秦国正规军只有王离的十万人边防军。
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人们总是说秦国的暴政,但是仔细考究秦国的制度和法律在整个古代社会还是进步的,秦国的?暴政?是导致天下反秦的一个原因,六国人渴望复国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军事方面
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 屠雎率领50万大军攻打岭南,即现在的云南,广西,越南一带。根据《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百越地区的人躲进深山老林凭借熟悉的地形,与秦军交战,结果主将及数十万秦军战死。虽然最终获得了百越之地,可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秦朝最终损失了50万大军的兵力。秦国若有这50万大军还在,想必刘邦根本进不了咸阳。
劳民伤财
除此之外,经历过战乱的国家并没有在王朝建立之初得到休息和恢复。为了满足皇帝对物质享受的需求,以及国家统一稳固皇权的需要,在秦朝短短的时期内开始建设一系列庞大的工程,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根本无法安居乐业。“阿房阿房,亡始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些无一不是在谴责秦始皇对奢靡生活的追求。庞大的阿房宫仅仅完成了地基部分,主体建筑还没来得及施工,秦朝的大厦就先倾颓了。
强行统一六国
秦国通过军事手段强行兼并六国,不管各地具体情况,全部照搬秦国模式。原有的六国,长期实行的是本国政策,对于秦国那一套政策,很难认可,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刚刚统一的秦国,没有休养生息,实行仁政,反而加大盘剥力度。
没有让民众心服口服
因为秦朝的统一很多是靠战争,六个国家都是靠暴力打仗的方式统一,导致很多百姓家破人亡,人心也不会那样顺从而归,表面看是大一统的局面,但是统一以后又继续征战,国库空虚,百姓负担重,生活水深火热,百姓仇恨的种子已经发芽。
实施暴政
秦国统一后,在全国贯彻严厉的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以至于人心惶惶。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骊山墓、阿房宫等大工程,调动全国民力,破坏生产,以至粮食严重不足。秦国横征暴敛,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加重人民负担。
实施焚书坑儒
一种对文化的毁灭,也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一个国家很难发展,因为秦朝刚开始的发展,就是因为广纳天下贤才,现在又残害读书人,这样就没有人才真心真意效力秦朝了。这样秦朝的发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发展很难长久。
体制机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但是这套变法有2个弊端,一是实施最严酷的连坐法,连坐制度很容易伤及无辜百姓,让百姓怨声载道,同时压制贵族势力、侵犯贵族利益,内部分化。二是这个制度适用于之前的秦国,但是不适合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国,各国对于秦国的酷刑和伤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很不满意。
上层管理问题
由于秦是个大奴隶主和大地主结合的政权,所以法的理念在上层是很难推行的,利益的斗争决定了上层之间的分裂,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话来说,叫统治阶级内部不团结,即宦官集团和权臣集团、兵家集团斗争激烈,所以当大秦帝国风雨飘摇之时,上层仍不能团结集中应对,如此情形之下,不灭国是不可能的。
宦官赵高执政
秦始皇在位时期,赵高就算再得圣心,他的权力范围也只局限于宫廷之内。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赵高是依附于始皇帝的。始皇帝让他往东,他绝不敢往西,仅仅是一个讨得欢心的阉人罢了。但二世皇帝继位后,他一下子从一个宦官摇身一变,变成了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臣。赵高又因为以往的恩怨和自己的私欲,大肆屠杀忠臣良将,使得秦国对外无用兵之将,对内无治国之才。当这种局面形成的时候,就注定了秦朝的灭亡。
秦二世上台加速秦朝灭亡
秦二世上台后,依然延续秦始皇的暴政,而且更加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法律统治更加严重,以酷法治民,全国遍地是刑徒。由于用法律代替治理,朝廷内也奸臣掌权,人人皆阿谀奉承,不敢提不同意见。还诛杀大臣良将等,已经腐败。这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秦始皇作为一个伟大的君主,其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是值得我们后人肯定的。但是他错就错在了统一全国以后,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温和道路。反而是大肆兴建土木,征兵徭役。本来六国的人民就对他恨之入骨,加上他还如此的做法,因此引起全国人民对他的怨恨是理所当然的事。就算秦朝在他手里发展的非常强大,但是失去了人民民心的秦朝,也就是个空壳子,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所以我认为秦朝的灭亡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造成的,秦二世只是加快了灭亡而已。
秦和隋统治全国的时间相仿,其时代环境也差不多,而且在制度方面都有创新,至于重大工程嘛,两个朝代也都有,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其统一意义嘛,这就不多说了,结束战乱,让国家安定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其它的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对后朝的影响,秦的统一让大家认识到了诸侯制度的缺陷,统一与中央集权才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隋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为科举制度的诞生。
灭亡原因嘛,除了大家说的重大工程耗空国力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隐藏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对一些大势力的清洗的瓦解力度不够。
首先来说秦,战国七雄里,秦是一枝独秀,但实力并非能超过六国总和,估计最多也就只能相当于两国加在一起的实力,其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多国的财富,但也消耗了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南征岭南的五十万大军没有回归中原,致使秦国军队实力大为下降,再加上镇守北方的四十万大军,这样一算,近百万军队无法正常调动,造成国内防守空虚,这也是秦始皇威盖天下,不然以这样的防守,刚统一的天下可能很快就会被众多的诸侯复辟给反了。而秦始皇在位期间,虽然大的工程一直在建,但大都是民生和水利工程,对于普通民众并无大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后虽然拆除了各国的皇宫,内迁了一些六国王室,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在外,对六国的旧有贵族势力也没有斩草除根,连其土地和经济根基也未曾摧毁,这就给这些旧有贵族势力以休养生息及发展壮大的空间,而其原有国家新灭,原来的富足生活不再,对秦肯定有怨恨,肯定想推翻秦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所以六国贵族都是有造反倾向的。秦始皇一死,压在各国旧有贵族身上的大山终于消失,而秦国朝廷的内乱也给了其可趁之机,所以趁势起兵,利用自身拥有的财富,招兵买马,迅速壮大自身,所以秦末的战乱就这样到来了,在陈胜、吴广起兵后,群雄崛起,这些势力中,六国旧有势力占绝对优势,从此可以想见六国旧有贵族的能量,我甚至怀疑陈胜二人也是受这些六国旧有势力的支持才尝试造反的,不然普通老百姓哪有这个意识。秦末的群雄逐鹿其实就是在六国势力之间角逐,项羽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刘邦的兴起表面上是代表底层势力,但这其中也有各国势力被项羽打残的因素在内,而且刘邦应该也得到了部分旧有势力的支持,比如张良,代表的是韩国的旧有势力,除了其本人的才能外,应该也为其拉拢了不少外援。我在想,如果秦始皇在统一后对六国旧有势力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清理是不是会延缓这场战争,或者避免这场战争,只是通过秦的内部政变就能够延长秦的寿命,另外,赵佗的五十万大军不进入中原战场参与角逐天下是个很大的悬案,秦始皇的大将还从来没有过造反不忠心的,应该都是死忠分子,赵佗为什么不救秦也不争天下?难道是秦始皇料到了这个局面而授意的,只是为了长期保住岭南并入中国版图?
隋的兴起是借助北周势力起家,联合北方众多的胡人势力及世家势力,其实本身也就是一个世家联盟体,和晋的起家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杨坚才能远胜司马氏的任何一个皇帝,杨坚的内政才能其实可以称为皇帝中的第一人,将南北朝这种破碎的河山,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内不只恢复民生,还让经济和国力得到大幅度的增长,人口也是大量增加,据说直到李隆基时期的经济和人口都不能与隋时期相比。但杨坚也犯了和秦始皇一样的错误,没有对世家势力进行清洗,连打压和削弱都没有做到,或许当时的国情不允许他这样做,一做可能天下就会再度烽烟四起。虽然他任期内没有发生,但在杨广时期发生了,那些世家的野心家是不甘心江山落于他人之手的,有过十六国、南北朝后,各个家族都想成为天下之主,但隋初的朝廷军队实力并不弱,这个机会在杨广征高丽的过程中出现了,杨广开疆拓土的本意是好的,但其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力还不够强,其实还不是征战的良机,在其直属三十万军队开到朝鲜战场后,国内的世家就在其后勤上拖后腿,导致前线后勤跟不上,几十万军队扔在了朝鲜战场,可能大家都以为杨广在高丽的失败是军队的战斗力和指挥有问题,其实应该是败在后勤上,一支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在寒冷的高丽战场岂能不败,后面李世民执意征高丽可能也是要证明这一点,不是中原军队战斗力不行。隋朝损失三十万军队后,朝廷直属的军队实力大减,各地防守就出现了问题,世家期待的夺取天下时机被认为已经到来,所以急不可耐的推动一些外围势力开始造反,然后大规模参与,隋末的战争,真正的草根阶层其实很少,大部分的还是贵族和世家势力,有钱、有粮、有人,李世民代表的其实也是贵族世家势力。所以在李唐建立后,李唐不遗余力的打击世家势力,拉拢、分化、瓦解,无所不用其极,就这样,终唐一世,几百年都没有完全的把这些世家根除,只是削弱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管是秦也好,隋也罢,其亡都不是表面的国力耗空的原因,关键还是地方势力过大,在中央与地方平衡被打破后,灭亡就再所难免,这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