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陆逊是吴国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一个著名将领,智勇双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然而晚年的陆逊却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
陆逊,原名陆议,出身吴郡四大家族“陆氏”。少年丧父的他,自小跟随从祖父陆康读书,因而年少时就博览群书,小有名气。后因与时任庐州太守的陆康不和,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陆康虽苦苦坚守,但终究难敌骁勇善战的“小霸王”。两年后,庐江陷落,陆康不久后病逝。这场战争,让陆家与孙家结下梁子。和素来与士族不睦的孙策不同,孙权一掌权,就清楚认识到拉拢世族大家的重要性,而江东陆氏就是目标之一。为了广纳贤良,同时笼络士族人心,孙权决定把孙策女儿许配给陆逊。
虽然孙坚、孙策两代在江东一带战绩显赫,手下也有程普、周瑜等大将效犬马之劳,但偏安江东一隅的孙家,当时最多算是地方军阀。没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没有刘备“刘皇叔”的政治名片,时任骠骑将军的孙权,并没有足以服众的政治影响力。只比孙权小一两岁的陆逊,若接受这门亲事,不能报仇不说,还成了世仇之后的侄女婿。但陆逊却接受婚约,加入孙权幕府。之后陆逊改名“逊”,以示谦卑。
孙陆两家的仇怨,陆逊心知肚明。但相比之下,陆逊为孙权的雄才大略所折服,也更愿意出仕一展才华,所以向孙权示好,从而获得孙权的信任就更为重要。和同为读书人的陆逊相比,才华横溢却不知变通不懂低调的孔融,和曾助曹操拿下官渡后屡出狂言得罪曹操而不自知的许攸,就因负才傲物,矜功恃宠,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白白送命。
真英雄只认明主而不计较一时之得失。孔融和许攸始终高昂着头,最终反被杀之而后快;陆逊选择一时低头,让本来心怀芥蒂的孙权打消疑虑,从而鸣响了孙权和陆逊日后携手开创大业的号角。
展开一卷浩浩荡荡的三国史,若论铮铮傲骨,绝不弯腰,第一人当属关云长。关羽武艺过人,义薄云天,曾有水淹七军的赫赫战功,但也因“刚而自矜”,酿下“大意失荆州”的恶果。而成功抓住关羽这一弱点的,正是江东统领军权的吕蒙和刚过而立的陆逊。当时为麻痹关羽,吕蒙装病,陆逊临危受命。甫一上任,他即刻向关羽递上一封用词卑下的书信,大肆称颂关羽的战绩,并称自己绝不会与关羽为敌。
关羽本就对彼时还只是一介无名书生的陆逊不以为然,收到这封信后越发自满,更为轻敌。最后陆逊与吕蒙共率双部,白衣渡江,占得荆州。无战功无声名,本是陆逊的一大劣势,却因被巧妙利用,反化为袭击关羽的攻心计,转劣势为优势。
苏轼曾称“天下有大勇者”,应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辈子弯不下腰,卸不下一身骄傲的关羽,成也傲骨,败也傲气,最终丢了城池送了命。反观陆逊,不以无名而妄自菲薄,不以无功而急功冒进。也难怪吕蒙向孙权举荐陆逊时赞其“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籍籍无名的书生拜将,可以迷惑对手,也会让队友不服。面对倾巢而出的刘备大军,孙权封陆逊为大都督,率军御敌。而陆逊不但一路退守,连孙权侄子孙桓被刘备军队包围时,陆逊认为孙桓素得民心,下属必将死战及城中粮草充足,为牵制蜀军,拒绝发兵救援。眼看着刘备一路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兵临城下,一干老将只以为陆逊终是书生,看到刘备大军不敢应战,甚至开始出言不逊,违背军纪。而此时的陆逊却不为所动。
战局相持不下之际,长途跋涉的蜀军,面对江东闷热潮湿的天气,渐渐精疲力竭,心烦气躁。刘备更是犯下军事大错,连营百里。此时以逸待劳的陆逊见时机成熟,乘夜突袭,一把火逼退蜀军,加之陆逊完善全面的战略部署,刘备大军全面崩溃。与冲动出兵,草率布阵的刘备相比,在彝陵之战成功退敌的陆逊,胜在更能沉住气,以退为进。面对当时蜀军节节胜利后的叫嚣与宣战,陆逊要求众将士忍气吞声,严守不出,而这也是忍辱负重这一成语的出处。
如果说彝陵一役奠定了孙刘联盟的基础,那石亭之战则彻底确立了三国分立的天下大势。石亭一战,吴军设计大败曹休,而此时朱桓提出乘胜追击,一举杀曹休、夺寿春,被时任大都督的陆逊果断拒绝。当时曹休虽然丢盔卸甲,但曹魏在后方却兵强马壮,一旦反扑,吴军未必真抵挡得住。曹魏大将张颌就曾携大胜之余威,在追击诸葛亮余部时不慎中伏,本该凯旋而归,却命丧黄泉。此役身为三军统帅,向来谨慎的陆逊不敢拖大,并未贸然追击。
事后果如陆逊所料,曹魏大将贾逵率兵救援,陆逊表面上的一时保守,却最终为东吴留存了兵力,避免了一场无意义的损耗。是役之后,孙权称帝,天下三分。相较兵马充足、人才辈出的曹魏,和仗居天险地势、倚赖孔明韬略的蜀汉,孙吴政权看似实力平平,却凭借收放自如的外交政策和张弛有度的军事战略,与魏、蜀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对于东吴来说,陆逊可以用中流砥柱来形容,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石亭之战都是陆逊的杰作,然而晚年的陆逊却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确却是为何?
一、陆逊之死
陆逊的结局并不简单,我们来看看陆逊的身份就知道了:陆逊出身于江东四大世族朱张顾陆的陆家,他的叔父是被孙策杀死的庐江太守陆康;后来长大了他娶了孙策之女孙氏,是孙策的女婿;他官拜东吴丞相、荆州牧、武昌留守,身兼军政大权;同时,陆逊还曾是诸皇子的老师。实际上,陆逊之死,是东吴几方势力博弈的集中提现。我们先来看,陆逊之死的过程。
孙权太子孙和与父亲失和,派人躲在孙权宫中偷听到孙权有意立孙霸为太子,十分惶恐。朝臣们分为两派,互相攻击。孙和为了保住太子之位,让陆逊的族子陆胤多次前往武昌,请陆逊代为申辩;同时,孙和的太子太傅吴粲多次与陆逊书信密谈太子之事。陆逊因此多次上书孙权,陈述嫡庶之分,然而孙权不听。
这些给了孙霸彻底扳倒孙和的机会。在孙霸和全公主的引导下,孙权发现中宫密谈居然有所泄露。孙权震怒,陆胤、吴粲先后落网,而陆逊之事也尽为孙权所知。孙权屡次派遣中官谴责陆逊探听中宫秘密,虽未降罪,但陆逊不久还是忧愤而死。
表面上,陆逊是死于孙和和孙霸夺嫡之争。但有一点很让人不解,孙和本身并没有什么过失,而孙霸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陆逊为之辩白也无可厚非何至于此?而且在孙和失宠、孙霸得势的过程中,孙权明显偏向孙霸,这又是为何呢?我们看一下,随着孙和失宠而遭受贬黜的一份不完整的名单,或许会有所发现:陆逊、陆胤、顾谭、张休、朱据、吴粲等等。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东吴世族的代表是“朱张顾陆”四姓,而这份名单中,几乎涵盖了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这样的一个太子怎么能不引起孙权的忌惮?孙家根源本不在江东,对于江东世族来说,孙家是一个外来户,孙策时期采取了压制本地世族,重用北来世族和寒族的政策,陆康之死也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氏一度跟东吴世族难以合作。
孙权继承的东吴政权也是这样一个框架,东吴前三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皆是北来世族。孙权为了缓和关系,巩固统治,通过相互举荐的办法,主动接纳东吴世族。东吴世族也逐渐转变了态度,与东吴政权合作,这样,在孙权的朝堂上,东吴世族的份量逐渐加重了。东吴两任丞相顾雍、陆逊、骠骑将军朱据、太常顾谭都是世族的代表。
而朱张顾陆四家本有联姻,顾谭是陆逊外甥,张休与顾谭少时交友,他们逐渐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力量变得十分强大。在孙和和孙霸争宠过程中,他们又大多陈述嫡庶之分,反对孙霸支持孙和。这让本来就是一个外来户的孙权感觉自身权利受到了威胁。
因此,这就能够解释为何孙权不听陆逊们的劝谏,执意偏袒孙霸,疏远孙和了:孙权本意是要打击江东世族的势力,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同时,孙和不能继承皇位被孙权疏远,是因为如果朱张顾陆利益相同,难保孙和即位后不会被架空,而和孙和本身的素质没有太大关系了。
而且,孙和的支持者中还有一批人,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他们并没收到严厉惩罚,而诸葛恪还成为了孙权托孤重臣。可见,孙权本身并不是要针对孙和,而是要针对日益崛起的江东世族势力。同样,陆逊在两宫之争中并没有明显的站队,还曾劝说依附孙霸的全琮不要轻易站队,但却有如此结果,也说明孙权是要针对江东世族。
了解了这些,再回看孙权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世族朱张顾陆的代表,陆逊还有另一个十分尴尬的身份,孙策的女婿。孙权地位继承自孙策,而自身在开疆拓土功业上并没有绝对的声威,而孙策之子还活着。对于这个一个重臣,晚年猜忌的孙权打心底没法绝对信任,然而陆逊于国有大功,二宫之争中站队又十分谨慎,又没有明显的过错。于是,孙权屡次遣使斥责,却没有明显的处罚。
与其说残忍,不如说晚年的孙权对陆逊的态度是深深地忌惮。陆逊对这件事应当也不是一点都没有认识,尴尬的身份让陆逊十分苦恼,虽一心为国,却无法自清,最终导致了陆逊的郁郁而终。而残忍的孙权,自以为严重打击了以陆逊为首的世族势力,可以保证孙氏皇族的绝对权威,结果也是一场空。
陆逊是一位杰出的青年统帅,在吴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孙吴在江东立国,凭借的是长江天险。赤壁之战后,孙吴与刘备共有荆州,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刘备占有荆州数郡,位于吴国的上游,对吴国的安全始终是个威胁。
骄兵必败,张弛有度
陆逊抓住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趁关羽北上进攻曹操之机,与吴将吕蒙等人攻占荆州,使吴国上游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后刘备起大军伐吴,陆逊任主帅统军迎击,他沉着冷静、审时度势,大获全胜,使一代枭雄刘备英名扫地。陆逊在大获全胜后,适时停止进攻,又为吴蜀最终需要的联盟抗魏留下了余地,这是很具政治眼光的做法。
固本之策,郁郁而终
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时,把它比作伊尹、吕尚一样的人物,虽不无夸张,却表现了他对陆逊所做贡献的认可。但是孙权统治晚期,政治腐败黑暗,陆逊卷入当时王位继承人的争夺战中,因支持太子,屡遭孙权责斥,郁郁而终,这是他的悲剧。
年少有为,卓尔不凡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陆逊原名陆议,他家时代都是江东大族。陆逊很早就失去了父亲,跟着他的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嫌怨,将要攻打陆康,陆康就让陆逊和亲属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铁路系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就替陆绩管理家中事务。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孙权的将军府内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担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海昌县的政务。海昌县连续几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并组织百姓从事农桑生产摆脱了困境,深得民心。
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一带有很多隐匿人口,陆逊上书孙权陈述征讨的意义,请求让他去招募这些人。当时会稽有山贼潘临作乱,很多年都没有能够被平定,陆逊便组织进军讨伐他,终于将其平定,陆逊手下已经有两千余人了。
建安二十一年,潘阳的贼帅尤突作乱,危害甚大,陆逊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陆逊因功被封为定威校尉,驻兵利浦。
谋略过人,远见卓识
通过在处理这些军事上的突出表现,陆逊很受孙权器重,孙权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陆逊,并经常和陆逊商讨军国大事。
陆逊建议说:“现在英雄相持各霸一方,凶残奸邪的人蠢蠢欲动,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大量的人手是不能成功的。而山越是长期以来的祸害,躲藏在深山险要之处,内部的祸乱还没有平定,难以图谋远方。我们应当补充扩大军队,从中挑选精壮人丁。”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
夷陵之战,威震天下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从西部边界前来进犯,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人抗击刘备。
刘备从巫峡、建平修筑堡垒,一直到夷陵地界,建立了数十个营寨。并用金银、锦缎、爵位等引诱鼓动这一地区的夷族人,派遣将军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锋,甫匡、赵融、傅彤等各为别部都督,先派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平地上扎营,打算向吴军挑战。吴军众将都要出击,陆逊说:“这里面一定有诡计,暂且观察一下。”刘备知道他的计策不能得逞,就率领八千名伏兵从山谷中撤出来。
陆逊说:“我不准各位攻击吴班的原因,是推测蜀军一定有诈。”陆逊给孙权上书说:“夷陵是军事要地,是国家的险要关隘,虽然容易取得,但也容易失去,如果失去不仅仅损失一个郡的土地,而且荆州的安全也要令人担忧。现在我们争夺这个地方必须要成功,刘备违背天理不守他的老巢,敢自己前来送死,臣虽没有才能,但仰仗陛下的天威,以顺讨逆,打败他们就是眼前的事。回顾刘备前后行军作战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由此推论,蜀军不值得担忧。臣开始时害怕他水陆并进,现在他反而舍弃船只,使用步兵,处处结营,我观察他的部署,不可能再有什么变化,臣希望陛下高枕安卧,不用挂念这件事。”
众将都说:“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刚到时动手,现在反而让他深入我国五六百里,相互对峙达七八个月之久。要害之地都已被他牢牢守住,现在进攻,我军一定会失败。”
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过很多事情,军队开始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轻易进攻他。现在他驻扎在这里,已经很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了,军队疲惫,士气沮丧,再也没有新的计策可用,前后夹击,歼灭这个贼寇就在今日。”
于是派兵攻打刘备的一处营寨,结果失利,众将都说:“这是让士兵白白送死!”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蜀军营寨的办法了。”于是命令士兵每人手执一把茅草,用火攻的办法,攻破了蜀军营寨,一下子成为进攻态势。
陆逊率领各军同时进攻,斩杀张南,冯习和胡王沙摩柯等人,攻破了刘备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被迫投降。刘备登上马鞍山,布置军队,环山防守。陆逊率军四面进逼,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万人。
刘备趁着黑夜逃走,驿站的人自动把被丢弃的乐器、盔甲等放到一起放火焚烧截断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的船舟、器械,水军步军的物资一下子损失殆尽,死亡将士的尸体漂浮在江面上,拥塞而下。刘备极为怨恨,说道:“我竟然被陆逊挫败侮辱,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进退有度,不负君恩
当陆逊率军抵御刘备的时候,属下众将有的是孙策时的老将,有的是皇亲国戚,都很骄傲自负,互相不服,不肯听从指挥。陆逊手按宝剑说:“刘备是天下闻名的人,曹操都怕他。现在他侵入我国境内,这可是强大的对手,各位都深受国家的恩惠,应该和睦相处,共同消灭这个敌人以报国恩。现在却不肯听从指挥,这不是应该做的事,我尽管是一介书生,却受命于主上,主上要委屈各位来接受我指挥的原因,是认为我还有些许长处值得称道,能够忍辱负重的缘故,各位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哪里能不再服从命令,军令有常法,是不可违反的。”
等到打败刘备,计策大都出自陆逊。众将才佩服他。孙权听到这件事,说:“您当初为什么不向我报告,众将不服从指挥的事呢?”陆逊回答说:“臣受主上大恩,所担任的职务超过了自己的才能,那些将领有的极得主上信任,有的则是冲锋陷阵的良将,有的是国家功臣。他们都是主上所依赖共成大事的人,臣虽然笨拙懦弱,但内心仰慕蔺相如、寇恂屈己让人的品德,以救助国事。”孙权大笑,称赞他做得对,封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当即改封他为江陵侯。
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黄龙元年,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这一年,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太子、皇子以及尚书百官。征招陆逊到京都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豫章等三郡军务,总管国家军政事务。赤乌七年,陆逊代替顾雍出任丞相。
先前,太子和鲁王两宫的官位有不少空缺,朝廷内外各机构的官员,大多让子弟到太子宫或鲁王府去随侍谋职。全琮把这一情况告诉陆逊,陆逊认为子弟们如果自己有才能,不用担忧得不到任用,不应当私人请托,以求功名利禄。如果自己的才能不够,这样做最终只能招来祸害。
而且听说太子与鲁王势力相当,必然会彼此争斗,这是古人极为忌讳的事情。全琮的儿子全寄果然依附于鲁王,为鲁王陷害他人,陆逊写信给全琮说:“您不效法汉代金日磾,杀掉惹祸的儿子,反而让阿寄在家里留宿,最终会给您的家族带来灾难。”全琮不肯接受陆逊的建议,反而怨恨陆逊。
妄言废长,取祸之道
等到有了太子将被废掉的议论,陆逊上书说:“太子嫡出正统,应当让他的地位像磐石一样稳固,鲁王是藩臣诸侯,在恩宠地位上,应当和太子有所区别,二人按自己的身份各得其所,朝廷上下才能获得安宁,臣叩头流血,向陛下禀报。”陆逊三四次上书,并要求到京都,准备当面向孙权讲论嫡庶之分,以匡正得失。
孙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陆逊的外甥都因为亲近太子,被无辜流放。太子太傅因为多次与陆逊书信往来获罪,被抓进监狱杀掉。孙权几次派遣宫里的使者斥责陆逊,陆逊怨恨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非常的强
陆逊作为吴国的后期主力,是继承了周瑜和鲁肃之后的一位孙权的得力将领,多次将吴国挽救于危难之间,也是讲桃园三剑客,逐一击破,所以说,在整个吴国历史上,虽然不能说一定是第一,但是在吴国的后期,全靠陆逊撑着,孙权给陆逊的评价就是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可以知道,孙权对他有多看重。
大家对于陆逊,可能最大的一个就是击败了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大灭蜀国七十万大军,这个战役可以说是陆逊最成功的一次战役,并且成功的将蜀国的军力消耗殆尽,后面才有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不然也不需要诸葛亮那么辛苦劳累了,所以陆逊的智商肯定是超高的。
第二个最知名的就是,关羽是被陆逊给杀的,他是有多强,居然连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都给灭了,而且也是这一次的事件才引发了刘备的亲征,也才有白帝城托孤的事情,陆逊可谓是整个蜀国的灾星,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就是智谋不在周郎之下,可以想象得到这个评价有多高,所以就算陆逊不能排第一,前三名肯定是挂在上面的。
陆逊强的原因是,不仅有勇有谋,对政治居然还有一定的了解,上能治理国家,下能上场大战,可以说陆逊对整个吴国后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陆逊吴国早就蜀国的七十万大军给灭了,第一智者这个称号应该算是差不多了吧。
陆逊简介: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和丞相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陆逊>名人语录>>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志·陆逊传>>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和丞相。他因知兵善谋,指挥若定,为吴国屡建战功而声名远扬。>>【名人历史】>>陆逊,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陆逊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袁术割据淮南,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吴县,其子陆绩尚幼,刚刚12岁的陆逊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却把陆逊推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凭借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孙策死后,继领其众,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陆逊21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稍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县政。海昌境内连年大旱,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在海昌任职期间,采取了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扩大军队的措施。在孙权的支持下,他招募吴、会稽、丹阳三郡的依附民为兵,进讨会稽豪强大帅潘临。他率领军队深入重山险谷,终于消灭了这支为害多年的豪强武装,他的兵士也因此扩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兴兵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剿灭尤突的豪强武装。事定之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孙权很赏识陆逊的才干,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政见,陆逊献策说:如今英雄对峙,豺狼觊觎。若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达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旧势力,仍然占据深山险阻,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谈不上大展宏图。因此,是扫平山寇,取其精锐,来扩充我们的军队。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提拔他担任帐下右都督之职。这时,恰巧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豪强费栈接受曹操封号,煽动武装叛乱,充当曹军内应。陆逊奉命讨伐费栈,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了这场叛乱。接着,陆逊检括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税。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招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赤乌八年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63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