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汉末年的权臣,如何走上了不归路

众妙之门 2023-06-28 16:54:18

东汉末年的权臣,如何走上了不归路

东汉末年的权臣,如何走上了不归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如今许多年轻人总是感叹:曾梦想仗剑走天涯,走到一半没钱便就地生根发芽。以此来自嘲被生活改变了曾经的理想,变成了无理想,无钱,无房的三无青年。在三国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曾发誓效忠汉室,忠心耿耿,却在后来一手遮天,此人便是董卓。

他也曾满怀拳拳爱国之心,那么后来他是怎样走上了一条自我称霸的路呢,且听在下慢慢分析。

一、百战善射少游侠

一提到董卓,大家心目中便是络腮胡,倒八眉,横刀滚肉,眼神中透露着精明而狡诈的光芒;左手执酒壶,右手拥拢美眷奴婢,让人闻之色变的传统大奸臣形象。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的权术之臣,年轻时剑星眉目,喜好读书,因其父董君雅时任豫州颍川郡轮式县尉,所以董卓字仲颖。

这里要提到古代的一种子嗣(仅限男丁)排行顺序的叫法,按仲叔伯季来排,所以他的弟弟董旻就叫董叔颖,由此可见他的父亲对颍州实在爱得深沉。随着他父亲的撤职,他回到了家乡陇西(今甘肃地区)。

当时西凉羌人在陇西附近有部落驻扎,董卓与羌人一起打猎,与头领称兄道弟,凭借精良的射术和大方的性格获得了羌人的尊重,据传曾凑上千牲畜感谢他的一视同仁。

青年后的董卓在陇西郡任职,凭借出色的武力和判断,斩获匈奴秋千,靠军功保送朝廷做官,随后再经历鲜卑叛乱等事件,因个人作风遭检举而被罢免,后起用任并州,河东郡太守,此时,董卓已经三十岁了。

二、封狼居胥使风舵

黄巾之乱后,卢植因对十常侍张让上书怒斥其欺上压下而被贬职,其官职由董卓接任,但在张角的围剿上犹豫不决而延误了时机,导致被剥除官职,“减死罪一等”。

四个月后天下大赦,董卓被放出,可谓人生大起大落。同年凉州大乱,朝廷派遣皇甫嵩前去平定,董卓为其副手。后皇甫嵩作战不利,张温代替他的位置。但张温素来不喜欢董卓,而张温深知其战略雄才,便尽量与其相处,关键战略上却与其意见相左,最终二人分而行之。

张温五个部队都失败了,只有董卓的一支部队成功,论功行赏后,封为斄乡侯。

灵帝驾崩前,招董卓前来做少府,董卓声泪泣下,朝廷只能收回命令,后皇甫嵩与董卓意见不合,偷偷上奏皇帝其不肯交出兵权之事,于是董卓请求前往并州驻扎,实则观望局势,有所企图。

三、无恶不作终陨落

灵帝四月驾崩,汉朝开始分崩离析,大将军何进率领众人与袁绍计谋清君侧,诛杀十常侍,因此领兵入朝。董卓随即上书,弹劾十常侍之首张让。

太后被迫罢免张让等人,张让携幼帝逃窜,董卓立刻追击,在北芒山追到刘辨和陈留王刘协,见刘辩哭哭啼啼,口齿不清而刘协言语清楚,思路清晰,且其为董太后抚养,人称“董侯”,更是让董卓与有荣焉,便心生废帝重立的想法。

董卓先是在丁原手下收来义子——万夫不敌的吕布,掌握雒州大权,随后与众大臣商议废立之事。在会中先是与袁绍决裂,后压的文武百官不敢言语,在同年九月一日废刘辩,立刘协,称“献帝”。

随后,董卓又命人鸠杀何太后,随即便开始变相听政。立亲信为官,纵容手下杀烧抢掠,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更是在何太后下葬时命人偷偷夺取陪葬珍品;自封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屡上殿”的特权,犯下人神共愤,罄竹难书的罪行。

190年,三路人马以袁绍为首进行浩浩荡荡的反董活动,同年二月董卓将国都东迁洛阳。191年在长安城建立堡垒,存粮储财,笑称“若败之,三十年无忧也。”在郿坞举办宴会,将俘虏虐杀,宾客皆瞠目结舌,而董卓坦然自若,笑而食其耳。

历史上貂蝉的出现存疑,所以王允说服吕布的方法也无法明了,李肃和吕布谎骗其登帝之说,将其刺死在北掖门,身体扔至街道,百姓踩踏解恨,甚至用他的脂肪做油灯点亮,烧了足足三天。

董卓的贪婪和欲望让他一步步从忠军之将变成了祸国之臣。他纵然是看到了汉朝的疲乏凋敝,但随着权力的上升,他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而是一步步为了私欲而杀烧抢掠,终招致杀身之祸。

屠龙的勇士成了恶龙,宝刀变成了枷锁,一点点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中国古代有哪些权臣?权臣们的结局都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一些让人敬仰的历史名臣,同样也出现过一些遗臭万年的大奸臣。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每个朝代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著名的权臣出现,下面观景就盘点一下封建社会王朝中的十大权臣。

一,霍光

《文简集·卷三十八》:“子孟忠实,顾命是承。光辅幼帝,赞治太平。屹然如山,不震不侧。废昏立明,功着汉室。”

霍光是西汉的大司马大将军,西汉的三朝元老,位列麒麟阁11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是西汉历史上最著名的权臣。霍光年少时就深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去世前认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汉昭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托孤,这个时候霍光就已经是权倾朝野了。








霍光剧照

汉昭帝在年仅二十一岁就去世了,因为他无子,霍光就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仅仅上台27天,就被霍光以荒淫无道为理由废除帝位,迎接汉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是为汉宣帝。后世人用“行伊霍之事”来特指权臣摄政行废立帝王之事。

二,曹操

《三国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曹操剧照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著名权臣。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各方诸侯。同时他还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他不仅对外降服了鲜卑、南匈奴等,同时还对内消灭了吕布、二袁、刘表、马超等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与刘备、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三,王导

《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五》: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王导画像插图

王导字茂弘,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东晋的三朝元老,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官拜司空、录尚书事,元帝驾崩后辅助晋明帝执政拜为太保,明帝驾崩后,继续辅助成帝。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了王敦废元帝而立幼主的要求。王导心功劳巨大被后世人誉为东晋中兴名臣之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贤臣。

四,郭子仪

《全唐文》: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於今赖之。








郭子仪画像插图

郭子仪是唐代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将领。郭子仪做过将,拜过相,真可谓是显赫一生。官拜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临危受命率军收复河东和河北地区,随后收复两京。公元765年,郭子仪大破吐蕃。唐德宗登基后,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死后被追封为太师,谥号忠武,这是武将最高的封号。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五,秦桧

《戊午谠议序》: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而末流之弊,遗君后亲,至于如此之极也。








秦桧夫妇跪像

秦桧是南宋的第一任丞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是当时主张和金国和谈的议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桧为相前后19年,深得宋高宗的宠信。南宋初期以宋高宗和秦桧为主的议和派,他们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对金议和政策,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从而使得秦桧之名遗臭万年。

六,严嵩

《新世说卷五》:“严嵩、魏忠贤相继而起,流毒善类,卒以亡国。”








严嵩蜡像

严嵩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专权把持朝政长达20年之久,被史书《明史》列为明朝6大奸臣之一。官拜吏部尚书、少傅、太子太师、少师、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严嵩迫害忠良、铲除异己、祸国殃民、败坏朝纲,正可谓是无恶不作,其大奸臣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七,张居正

《明神宗实录》:性沉深机警,多智数。及赞政,毅然有独任之志。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








张居正雕像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还是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他辅佐了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当时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来主持,张居正的独断专行让外邦不知道有皇帝朱翊钧,只知道有首辅张居正。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抄查了张居正家,他也险些遭到开棺鞭尸。

八,魏忠贤

《酌中志》:“忠贤少孤贫,好色,赌博能饮啖嬉笑,喜鲜衣驰马,右手执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不识文字,人多以傻子称之。”








魏忠贤剧照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宦官,在明熹宗时期深受皇帝宠信,出任司礼秉笔太监,人称“九千岁”。魏忠贤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专断国政,以至于有:“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思宗上台后,宣布了魏忠贤的十大罪证,把他抓起来,最终不可一世的九千岁被勒令自缢而亡。魏忠贤由一个不识字的太监成为权倾天下的权臣,只有在重用宦官的明朝才可能出现这种荒诞的现象。

九,鳌拜

《啸亭杂录》:“国初鳌拜辅政时,凡一时威福,尽出其门。”








鳌拜画像插图

鳌拜是清朝初期的著名权臣,清朝的三朝元老,他因勇猛无敌被誉为“南洲第一勇士”,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驾崩后,拥立福临登基称帝,成为了议政大臣。顺治帝驾崩后,鳌拜按照顺治遗诏成为了康熙帝的顾命辅政大臣。此后鳌拜独断专行,结党营私,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康熙用计把鳌拜铲除。

十,和珅

《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乾隆帝评价和珅: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唯明切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

和珅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权臣,他在清王朝中曾担任众多要职,被封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主要的职务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和珅随着自己权力的成长,心里的欲望逐渐膨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以权谋私、聚敛钱财、开设私人商铺成为了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和珅画像插图

在乾隆帝晚年的时候,和珅的权力达到了最顶点,连嘉庆帝都要对他礼让三分。嘉庆帝亲政后,马上就拿和珅开刀,抄查罚没了和珅的全部家产,和珅的家产竟然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15年总和,故有民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若汉献帝从权臣手中逃走,凭借天子身份他还能东山再起吗?

汉献帝刘协身处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汉献帝性格懦弱又毫无城府,他要是可以从权臣手中侥幸逃走也只是会落入另一个权臣的手中,他就是一个被权臣玩于鼓掌中的玩物。汉献帝的一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对他的影响最深的也就是一个被曹操控制着的傀儡君主,所以要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东山再起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现象十分严重,汉献帝当时的身份也是十分尴尬,因为他并不是按照正常礼节登上皇位的,是董卓将他推上皇位的,所以皇族的身份也不能带给他什么好处,毕竟自己的皇位都是权臣给的,自己的天子身份在权臣看来还不只是一个笑话。

权臣们当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斗争,对于汉献帝的态度也分为两种,要么是对汉献帝离得远远的,生怕会侵犯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就是属于目光比较短小的权臣了,另一种就是想曹操这样胆大且目光长远的了,这类权臣将汉献帝看做是帮助自己争权夺利的工具,都想要躲在汉献帝背后号令天下,这也正是汉献帝的悲哀之处,自己的尴尬身份让他不得不对这些权臣屈服。

虽然汉献帝没有实权,但是还是很好的在乱世之中保护了自己,从此看来汉献帝还是很聪明的,比起乱世之中尸首都身处异地的人来说,他能在54岁时才去世已经是很难得了。有人曾将汉献帝比作一只在乱世中抱着玉玺茫然无措任人宰杀的绵羊,这个形容的确很符合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汉献帝一开始被董卓控制,后来又被曹操控制,这些权臣一步一步的将汉献帝引入自己的陷阱让其为自己做事,汉献帝的悲哀和幸运可以说都是这些权臣带来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0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