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往往是无名的,但他们留下的事迹却足以震撼人心。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的通州,天气奇寒,太阳初升,早市还未开门,街上空空荡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像往常一样,怀揣一把拾粪叉,拎着一个麻布袋,趁着天空蒙蒙亮、还没人的时候捡上一会儿。
老者步履蹒跚,眼睛却很尖,突然他在官道的沟辙里面发现了一个被冻僵了的乞丐,破破烂烂的衣物潦草地遮盖着乞丐瘦削的身体,身体表面结出了一层白霜,看样子已经死去多时了。老者叹息了一声,但没有过分惊讶,只能将此事报到官府处理。
很快,官府派人来验尸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乞丐是被冻饿而死,这早已屡见不鲜,但还是要走程序,需要验证乞丐死亡的原因。验官翻看乞丐的衣物,却发现怀中揣着一张纸,纸上赫然写着一首诗,名为《绝命诗》,应当是乞丐临死之前写下的。州官拿到诗作,读罢不禁为之震撼,遂将此诗流之于众,成为时人称诵不已的经典。
《绝命诗》清·永嘉诗丐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是一首水平很高的七律作品,对仗工整,语言清幽,格调高雅,完全不像俗人之作,可想而知乞丐生前应该也读过一些诗书,但由于某些原因沦落成乞丐的命运,最终凄惨离去。诗的前四句颇有柳永婉约不羁之风,而后四句却风格突变,笔锋陡转,一下子像是诗仙附体,变得浪漫和轻狂起来了,意境豁达,有大开大合之势。
正因为这首诗具有不输唐诗宋词的优秀品质,通州州官也是十分钦佩,于是为其设墓立碑,碑文即为“永嘉诗丐之墓”。纵观历史风云,能够拥有名字的乞丐除了朱元璋,和金庸笔下的洪七公,恐怕也就剩下永嘉诗丐了!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乞丐不仅读过书,而且对唐宋文化很有研究:“水上鸥”隐喻了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杜甫曾在《旅夜书怀》中写过“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乞丐应该是化用的这一句;“竹杖”来源于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命途坎坷,乞丐亦感同身受。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饭囊之中空无一物,唯有残月映在当中,乞丐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巧妙地表述了自己的饥饿;然而在这种境况之下,他还能临风唱秋,足见其豁达的气概,一副苦中作乐的心态,令人佩服不已。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嘉庆年间,清朝的盛世情怀已经深入人心,实际却是暗流涌动,民间到处都有饥饿与贫穷,所以乞丐才想踢翻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后一句简直惊为天人,一肩挑起古今所有的哀愁,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牺牲自己而造福天下,这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拥有同样的济世情结。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两句诗很有故事,但可惜我们已不得而知。作者生前或许并非是乞丐,而是因为不愿受嗟来之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甘愿沦落为乞丐。
“黄犬”隐喻的就是逼迫他的权贵,乞丐向他表明了心志:我秉持初心,不会与你们同谋,你们可以闭嘴了!读完后,才知永嘉诗丐绝非凡夫俗子。这首诗非常有教育意义,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品行与原则,即便后果有多么不堪,也要坚持自我。现当下有多少人做不到这一点,男人丢掉尊严、女人迷失自我的事例数不胜数。永嘉诗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虽然这首诗只不过数百年,但它一定可以流传千古。
一首乞丐的千古名诗如下:
1、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2、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是一首水平极高的七律作品,对仗工整,语言清幽,格调高雅。诗的前四句颇有柳永婉约的不羁之风,后四句却笔锋陡转,风格突变,似乎诗仙李白附体,浪漫轻狂,意境豁达,起大开大合之势。
正是因为这首诗具有如此之高的水平,其官员也是十分佩服,于是为其设墓立碑,碑文即为“永嘉诗丐之墓”。官员为个无名惨死的乞丐立碑,碑文还叫“永嘉诗丐”,可见这首诗在当时的水平和影响。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时光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可谓是百花争放。在我们现代,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会经常的学习这些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甚至有着?读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的戏称,无不说明这唐诗宋词的数量之多,质量之好。
提起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名人大咖,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吟诵出他们的几句诗句,然而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的诗人留下了自己的诗章,这些人有怀才不遇名落孙山的,也有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的,而他们的身份也涉及在各个行业,有官员,有商人,还有农民,
而在清朝,甚至有一名乞丐也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绝命诗》,一度广为流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无名乞丐
在清代嘉庆年间,此时的大清已经慢慢的从康熙盛世中走了出来,乾隆的七下江南已经将国库消耗殆尽,继位的嘉庆皇帝此时的工作就是一心一意的想办法增加国库收入。但此时,高高在上的皇帝,以及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却不知道在京城顺天府郊外,却有着一名不一样的乞丐。
在中国古代,乞丐大部分都是一些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因为天灾人祸,干旱洪涝等等原因,或者因为自己身体上的缺陷,等等原因,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所以选择了乞讨为生。
然而这个乞丐却不一样,当别的乞丐都在乞讨财物的时候,这个乞丐却对于金钱毫无兴趣,表现出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处世态度,他只乞讨食物,或者衣物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乞丐也在当地比较出名,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位乞讨偏偏不要钱的特殊乞丐。
这一年的秋天格外的寒冷,人们早早把准备好的御寒衣物拿了出来。在古代,棉衣还是一种很昂贵的生活物资,普通的百姓人家也是只能勉强为自己凑足一身棉衣,缝缝补补,一身棉衣很可能被来来回回翻新十来遍,所以除非是大富人家,普通的平民百姓大部分是没有多余的余力将棉衣施舍给乞丐的。
因此对于乞丐而言,寒冷的天气往往是最难熬的,很多人往往前一天还好好,一夜过后,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乞丐身死
而这名乞丐,显然成为了众多冻死的乞丐中的一员,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寒风冷气逐渐的侵蚀着这个没有姓名的乞丐,在第二天醒来,四肢僵硬不能动的无名乞丐就这样横躺在了一条干旱的沟渠里,没有了生机。
几天之后,这个没有了生息的无名乞丐终于被同行的一个老乞丐发现了,看了看这个已经死去的无名乞丐,老乞丐叹了口气,像是在感叹:?难道这就是他们这些乞丐的悲哀??确实,他们谁也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看到太阳。
虽然只是一个乞丐,但是人命关天,并且这些乞丐大部分都是孤身一人,也需要官府出面为他们找一个安葬的地方,不然放在那里没人管,等到尸体腐烂了则容易发生瘟疫。
于是老乞丐最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当地的官府。
听了乞丐的汇报,当地的官员则迅速的派遣了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乞丐被冻死这种事情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也是已经看惯了的事情,所以处理起来倒不是什么难事。
被派遣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官吏也是熟手,对于这种事情的处理倒也熟练。检查了乞丐的尸体确定是冻死之后,也顺便的清查了一下乞丐衣服里的遗物,看看有没有什么遗物留下。
传世之作
而这一搜查,却搜查出了一篇传世的文章。
原来在乞丐的怀中,官员发现了一张纸,而在纸上,工工整整的写着一首诗,这首诗让看到的官员大吃一惊,此诗名叫《绝命诗》,只见诗上写到: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样一首才华出众,仿佛看遍了世事浮沉的诗竟然是眼前死去的乞丐所做,这令无数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把这篇传世名作与眼前这个脏兮兮的死乞丐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样工整的字迹无不标明着这名乞丐原来最起码是一个读书人,无论什么朝代,读书人总归是有着一定的身份优势的,士农工商,士永远的排在了前列。
而这位读书人最终却落得个乞丐的地步,无疑让相关的办案人员有些迷惑,不懂得能做出这样优秀诗篇的读书人为何沦落至此。
于是办案人员就带着这篇传世的名作去见了当地的州官。他将这篇《绝命诗》交给了州官后,这名举人出身的州官,看到这篇传世名篇也是大吃一惊,连忙追问是谁做出的这样的名作,当得知竟然是已经被冻死的乞丐生前留下的,州官也表示难以相信。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读书人们往往对于别人的作品尽管佩服却并不服输,但是有时候也会惺惺相惜,这样一位富有才气的乞丐无疑让这位举人出身的州官对他感到惋惜。
当得知这样的一位人才沦落为乞丐,最终一身才华无从施展,竟然落得个被冻死的下场,无疑让这位州官感到羞愧,这样的人才自己作为当地的父母官竟然没有发现,这是一种严重的失误。
于是为了能够弥补自己的失误,这名州官则将这首诗公布与众,让当地的文人才子们好好看看学习,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一首传世名诗被人遗忘丢失。
当然,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州官还为这名无名的乞丐专门建造了一座坟墓,并且自己亲自为其撰写碑文,然而因为这名乞丐的来历无人清楚,名字也没人知道,于是人们就称其为?通州诗丐?。
诗中内涵
我们来看这名乞丐的绝命诗,它是有着很高文学素养的,比如它诗文前半部分将自己比作了水上的海鸥,借用了杜甫的?天地一沙鸥?的典故,将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表现了出来,再看后来的?竹杖?用了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典故,将自己的豁达也一下子表现了出来。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这样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尽管讨饭,但是却仍然乐观;而到了之后的?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诗文尽显大气之风,踢翻尘世界,肩挑古今愁,一种磅礴大气的高洁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最后的?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则算是乞丐对自己身世的一个总结。或许他曾经也是有身份的人,但是每日里为了生活却被不停的限制,最终决定学陶渊明一般?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离开,就算做了乞丐也不后悔。
这样的诗篇全篇借用了多个典故,却又能都巧妙的运用到了自身,不显突兀,将自己乐观豁达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或许正是因为无名乞丐的豁达,还有它那让人充满想象的曾经,最终才让这篇《绝命诗》被广为流传。
我们的生活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也会处于逆境中。但是不管是否是身陷囹圄,还是深陷泥潭,我们都要保持着初心,初心是我们能够完成所有事情的首要目标。而所谓的初心,不过就是一直保持着自己想要的态度,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做那些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
不过,保持初心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毕竟外界的诱惑太多,而且当我们处在逆境之中,反而会磨灭掉本性,也就忘了自己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事情。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对那些永远保持着初心与本性的人感到敬佩,既佩服于他们的坚持,也佩服于他们的态度。不论如何,人原本就处在一个巨大的诱惑漩涡之中,想要不被漩涡挤进去,势必要付出不少努力。
但是,对于保持着初心的人,外界似乎一直以来认同的都是文人志士,似乎除了他们,就没有什么其他人会有同样的做法。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在清朝一个极为普通的地方,却会有一个乞丐一直坚持着为数不多的人群所维系的初心。这个乞丐生活在清朝的嘉庆时期,与大多数平凡的乞丐一样,过着乞讨的生活,还依然食不果腹。
而这个乞丐也有着不平凡之处,他的不平凡在于坚持,也在于伟大,更在于令人震惊而又动容的文采。因为这一乞丐被冻死前,还写了一首绝命诗流传千古,就连士大夫看后也羞愧不已。这个嘉庆年间的乞丐,当时在通州乞讨,或许他原本就是通州人,又或许是从其他地方一路乞讨来的,这些都无从知晓。毕竟当时的清王朝,所谓的繁华与富庶不过是只在京城出现罢了,天子脚下自然是充满稳定与和谐的。
然而,远在千里之外,嘉庆帝的子民们却过着风餐露宿甚至流落街头的生活,他们只能通过乞讨来维持生存。这个乞丐就是其中一人,后来因为那年的天气太过寒冷,天降大雪之后,原本就没有吃穿的乞丐,最后还是没能熬过那个冬天,在街头就这么落魄的死去。过了许久,乞丐已经冻僵的尸体才被发现,而就在他们准备将乞丐拿去下葬的时候,却从他的衣服里面发现了一首诗,想来就是这位乞丐所著。
这首诗不仅仅是乞丐生前最后的一首诗,同样也是乞丐内心所思所想的表达。诗词歌赋向来都是作者用来寄托自己情感的,这首《绝命诗》也同样如此,乞丐依靠着短短几句的七言律诗,就已经完美地勾勒出了他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状态。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乞丐的落魄与潦倒,但能够很明显看出来的,就是他原先并不是乞丐,只不过是因为遭遇了一系列的事情才会沦为乞丐。尽管如此,这个乞丐的内心里依然存有的思想,还是在成为乞丐之前的思想,因为他不愿意接受外界的施舍,这或许也在暗示他从前可能是在官场上,后来因为打压才会如此这般。除此之外,乞丐的诗中,还谈到了当时社会的现象,毕竟当乞丐成灾,各地都有流民时,就能最先反映出统治者的不作为以及社会的紊乱。
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首《绝命诗》,乞丐自己也抱着必死的心,因此他没有任何顾忌的就提到了这一点,这让当时看到他的诗的官员们,都感到诧异而又佩服。但是,尽管沦落为乞丐,他的诗中还是能够体现出文人墨客的豪爽与诗意,因为在秋天来临时,乞丐面对着秋景还发出了感慨之声。而不论是秋景还是社会现象,最后都无法离开一个现实,那就是乞丐彻底倒在了那年寒冬腊月的街头。
但诗句中体现出来的文人意气以及保持着初心,不为外界的施舍与打压所动的态度,却让看到这首诗的人们彻底失去了声音。他们或许是没有想到在一个乞丐的诗里,竟然会看到如此精彩的内容,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人敢真的说出这些话来。尽管诗句能够得以流传千古,写诗的人却永远不复相见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50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展昭和李元芳到底谁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