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洪武二十五年,对明朝,对朱元璋而言,都是蕴含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明朝的太子去世,太子是众皇子中,最像皇上年轻时的一个。这样的噩耗,对皇上而言,是非常大的打击。终究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太子离世,那就必须再立一位太子。当时能够被立为太子的人,分别是燕王、秦王、晋王。他们三人当中,朱元璋最中意燕王,但是一个老头却公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元朝末年,在湖南的茶陵周边,有刘氏兄弟三人,他们三人,皆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文化人,小有名气。当时元朝尚未完全败落,老大与老二两人,皆入朝为官,但是后来民间的暴乱愈发频繁,这兄弟二人,也在某次的农民起义的混乱当中,牺牲了。老三因为没有入朝为官,因此躲过了一劫,后来他一路躲躲藏藏,来到了广西,但是他依然害怕,又给自己改了名字,叫“刘三吾”,这才安心地留在了广西。
后来等明朝建成之时,这刘三吾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虽满腹经纶,但是却一直隐居在山林当中,靠教书为生。后来为了扩充朝堂,朝廷开始广纳贤士,并要求各地推举当地最有才华的人入朝为官,这刘三吾,就是被推举的才子之一,但是他也是诸位才子当中,年龄最长的人,当时他已经七十三岁了。明太祖初见他,并不十分满意,毕竟年纪这么大了,并不适合入朝为官,他只是象征性地问了刘三吾几个问题,却不曾想这刘三吾,回答的句句直戳明太祖的心窝,觉得此人是真的有才华,便将他留了下来。
刘三吾得到了明太祖的重视,也一步步走到了翰林学士的位置。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作为皇上,他必须冷静下来,以国家为重,重新选择继承人。在剩下的几位候选人中,只有燕王最合适。但是对于立燕王一事,朱元璋仍有顾虑,因此他召集了好几位大臣,一同商议这件事情。大臣们大多选择明哲保身,当时的三位皇子,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上,此时若是站错了队伍,难保将来会被问罪,因此大臣们皆沉默以待。
明太祖见大臣们沉默不语,又忆起刚刚逝去的长子,不禁悲痛万分,竟然在角落里低声哭泣起来。这个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皇上不必为此事忧心,太子虽然没了,但是太子却留下了皇子呀!”此话一出,皇上果然停止了哭泣,但是皇上却突然变脸,指责他忤逆圣意,将其贬官。说出此话的人,正是刘三吾,刘三吾也算睿智,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提出了皇长孙,来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依照封建时代的继承顺序而言,首先是嫡长子,嫡长子之后是嫡长孙,然后才是嫡次子。按这个顺序来说,立长孙为新的太子,本就是十分合理的做法,而且还避免了剩下三位皇子夺嫡的悲剧。但同时,刘三吾的这番话,无异于是同时得罪了三位皇子,因此作为惩罚,皇上将他贬官,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讲,其实是对刘三吾的一种保护。只是最后,燕王终究还是夺了皇位,而刘三吾,则在建文二年时,就病逝了。
我觉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还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注定,即便中途发生了一些插曲,但是终究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就好像刘三吾,他当初若是没有改名字,或许早就死了,他改了名字,相当于换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后来,他在做官的时候,也犯了大错,被一贬再贬,到了弥留之际,才被召回重用。而建文帝,也是因为“皇长孙”的身份,将他推上了皇位,越过他的那些叔叔,临危受命,最后又是个什么下场呢?我觉得人生在世,做好自己就够了,我们没必要因为自己的身份,拼命去做那个身份下面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