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16:23:46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

陈友谅一代枭雄,坐拥大半个中国,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为何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元朝末年,豪杰并起,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在角逐天下中最具代表性。陈友谅一度实力强大,大有吞并天下之气,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然而,为何陈友谅称帝四年后便被实力并不如自己的朱元璋消灭?

元朝末年民族压迫、官府腐败、土地兼并疯狂、财产被强行掏空,加上连年的水、旱、蝗、瘟疫,连福建和江西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元顺帝统治时期成了个不折不扣的黑暗时代。当最底层的劳动者被逼迫得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到底!天下大乱,至正十一年九月,徐寿辉部连陷蕲水路及黄州路,遂以蕲水为首都称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旋而大掠江浙一带,元兵不能御,饶、信等地相继被攻克。

至正十二年正月,天完部将丁普郎陷汉阳、兴国府,而后邹普胜又攻克了武昌,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弃城逃走。天完政权的这次军事行动,不仅拿下了一个元朝行省的政治中心,还收获了一批武装和人才,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人公陈友谅。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黄蓬山边一个小渔村里渔民陈普才的儿子,在家中弟兄排行第三。陈普才本姓谢, 他的父亲谢千一做了同村陈家的上门女婿,于是一家人都改姓了陈。陈友谅自小喜欢武功,而陈普才也会功夫,就教了陈友谅几招。没想到陈友谅悟性极高,很快就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高手。

陈友谅也念过几年书,但终归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明史》说他只是“略通文字”。不过在穷乡僻壤, 他也算半个读书人了,所以能在县衙里做个抄抄公文的小吏。不过生性好动的陈友谅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最终选择了辞职。

陈普才虽然一身好武艺,但终究是个本分的人,只图全家能平安过一辈子。陈友谅恰好相反,他坚信自己这辈子一定很不平凡。当听说徐寿辉扯旗造反后,早就等待机会的陈友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决定投靠徐寿辉。老爹陈普才反对儿子的“不本分”,但已经阻挡不了儿子的野心。

陈友谅的投奔可谓正逢其时。天完红巾军势头正猛,在孟海马为首的“南琐红巾军”配合下,主力连克安陆、沔阳、中兴、江州、岳州、袁州、吉安等地,又东进四川,南下昱岭关。七月初十, 陷杭州,杀元朝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另一路天完军由副将赵普胜所率,破无为、铜陵、池州、湖口、彭泽,兵锋直抵福建,声势大振。

在这如火如荼的攻势中,陈友谅充分展现了自己善于用兵的天赋。史书说他“剽迅狡猾,出没匪意。所向必克,历功为领兵元帅”。他在红巾军中当上了高级将领后,马上把老爹陈普才给接了来。席间指着自己麾下的众多兵将,陈友谅大笑:“老爹常笑我诸事不能,如今我麾下千万如虎如罴,老爹误看儿矣!”

天完义军占领湖广、江西、安徽大片地盘,令朝廷大为震惊。大都从各地调集多支主力部队进剿,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等人,次第率部围击,红巾军节节失利,池州、徽州、江州等城池又被元军夺回。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彭莹玉在瑞州被江西行省右丞火你赤击杀。十二月,在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等人的围攻下,天完首都蕲水陷落,天完官员四百多人被捕,徐寿辉等遁入黄梅山及沔阳湖中。南方红巾军遭受重创的同时,北方同道却在蓬勃发展。

虽然李二、王权、孟海马等部都被镇压下去,红巾军正统刘福通部却在汝宁、项城接连打败元军,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甚至被义军吓得不战而溃。这支红巾军主力的存在,使得大都方面的主要精力始终集中在北方,再加上南方义军方国珍、张士诚等都在坚持,因此天完义军的再度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方国珍部多为水军,元军水师战斗力稍微弱些,一时拿他没办法,只能不停地用官职笼络他。已称王建国的张士诚部则成为继徐寿辉之后、元军在南方的重点围剿对象。

至正十四年,总统各路元军的脱脱亲率大军围攻高邮。西域、西番乃至高丽都遣军相助,元军号称达到百万,旌旗千里,金鼓震野。高邮城被围到水泄不通,张士诚每战必败,天长、六合等地也被脱脱攻陷。城外矢石如雨,高邮几次差点被攻破,张士诚甚至一度动了投降的念头。

眼看他即将不支之际,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等弹劾脱脱空劳师费财, 元顺帝一时糊涂,竟削去脱脱官爵,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集贤大学士知枢密院事雪雪等代之。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脱脱素有威望, 深得军心。罢免他的诏书被宣读以后,军中闻之,皆大哭。随后百万元军人心浮动,竟一哄而散。张士诚乘势反击,取得了一场意外的大胜,实力大增。

高邮之战后,元末农民战争的局势发生了历史性的扭转。元军主力尽失,刘福通趁机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韩林儿为帝,史称小明王。刘福通又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分兵三路北伐。元廷无力抵御,只得委托北方豪族组织的义军代剿。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民间武装借机崛起,成为红巾军最危险的强敌。

在南方,元军的扫荡力度也大大减弱, 开始对红巾军以招抚为主。正躲在黄梅山和沔阳湖里打游击的徐寿辉、陈友谅复出,以汉阳为都重建了天完政权。武昌、岳州、饶州、徽州、常德等地一时又成了天完的领土。然而,此时的天完政权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彭莹玉已经牺牲, 义军中一时找不到第二个号召力能与他相提并论的领导人,而徐寿辉生性宽厚,缺乏领袖气质,于是在重建天完政权中出力最大的黄州黄陂渔夫倪文俊,成了天完军实际上的首领。

倪文俊外号“蛮子”,和邹普胜、彭莹玉一样是义军的元老人物。由于职业出身,倪文俊擅长水战,“用多浆船,疾如风, 昼夜横行湖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在二取武昌的战斗中,倪文俊用火攻战术, 大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擒其全部家属。元廷大惧,试图像对待方国珍那样招抚他,哪知老倪胃口太大,双方没谈拢。倪文俊一气之下杀了宽彻普化的所有儿子。这次招安就此流产。

元廷的招安虽未成,却让倪文俊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变化,他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为什么要听徐寿辉的?在湖广、安徽、江西等老地盘全部恢复后,倪文俊和弟弟倪文郁专其权柄,把持朝政,天完皇帝徐寿辉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

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准备除掉没用的徐寿辉。可倪文俊平时对部下不好,他的行动根本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自然以失败而告终。无奈的倪文俊只得逃往黄州。陈友谅抓住这个机会出手了。他找了个借口故意刺激倪文俊,心情正不好的倪文俊当场和陈友谅大吵起来,陈友谅二话不说拔出刀来,捅死了倪文俊。倪文俊死了,徐寿辉却还是笑不出来。因为陈友谅自称天完平章政事后,继续独揽大权,天完皇帝的境况比起以前没有任何好转。

陈友谅领军打仗和搞阴谋一样是把好手。成了天完第一人后,陈友谅首战就与赵普胜、部将祝寇一起打下了两淮重镇安庆。安庆路守将、元朝名臣余阙殉城。之后又克龙兴、瑞州、邵武、吉安、赣州,江西下游诸郡全部为陈友谅所占。至正十九年三月,陈友谅分兵攻陷襄阳路,又遣部将王奉国打信州,元守将伯颜不花自杀身亡。加上先前倪文俊已取得的战果,天完政权此时已囊括两湖、江西、安徽大部及四川、浙江、福建一部,疆域之广前所未有。

事实上,陈友谅集团就是朱元璋集团的翻版。双方无论是个人出身,还是发迹历史都非常类似。这也注定了两伙人在长江的中游崛起后,势必首先展开火拼。

根据现存的历史记载,陈友谅本人在青年时代接受一些粗浅的基础教育,并在元末的地方县衙中担任过小吏。在原有社会制度不出现大的裂痕或崩溃时,这样的出身的人是很难有机会跻身高位的。就像朱元璋那样,陈友谅也在后来的元末大乱中投入红巾军。随后利用其它义军集团之间的火拼,坐收渔人之利,逐步壮大了声势。在确定荆湖地区已没有其他强大实力的前提下,开始逐步攻克周围郡县城市,并以国号汉来自居。

由于早期的红巾军核心陨落,朱元璋和陈友谅便成为了红巾军势力内部的两个独立集团。双方都位于长江中游地带,非常容易开始火拼。但从地缘形式来看,陈友谅的地盘比起朱元璋来说是吃亏不少。尽管有很多人会根据历史惯例认为,中游对下游具有顺水而下的优势。但陈友谅集团其实并没有染指上游的巴蜀地区,所以在对下游的优势时,显得非常不明显。

其次,陈友谅所处的两湖、荆楚地带,在开发程度和资源汲取方面都不如朱元璋的地盘。后者的控制区大体就在今天的苏南西部、安徽和江西三地,都是历史上较为富庶的农业产区。相比陈友谅地盘内的有限平原耕地,可以出产更多的粮食来用于军需。尽管双方的控制区都是沿着长江和支线水系分布为主,但朱元璋所控制的流域还是大于陈友谅。

再者,朱元璋集团在交通便利上也强于陈友谅。双方同样依仗大量船只进行运输或机动,但陈友谅可以选择的航线覆盖度较低。而朱元璋集团不仅有长江、赣江可用,还触及到了元朝的大运河一段。所以,朱元璋的更大领地面积,就可以方便的将更多物资和兵力也集中到需要的地方。加上境内的平原地势更多,也让地方力量不一定要依仗水系机动。陈友谅实际上控制的多山地形更多,除了水系外很难有及其便捷的大规模交通手段。这不仅限制了他的动员水平,也让其军事行动路线很容易被预判和封锁。

在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战争中,剧本往往都是一个模式。即陈友谅趁着朱元璋在其他方向作战时,走水路突袭朱元璋控制区内的某个关键城市。如果能够攻克,就继续经略其他地方。但如果进攻受阻,则没有其他备选方案。最终在鄱阳湖被朱元璋用水陆军完全封锁,成为了瓮中之鳖。这其实有很大成分的地缘格局因素。

最后,朱元璋所控制的地区也更有利于自己获得先机的军事技术。虽然同为红巾军出生,朱元璋的部队却可以在淮河流域、浙江西部等地,收获蒙古色目人群留下的各类技术成果。其中既有战争中的战俘,也会有人迫于生计而主动投靠。这就让朱元璋从中后期开始,拥有了其他普通军阀势力所不具备的先进工兵部队。例如进攻苏州时的回回砲技术,其实就源自早年的浙江战役。到后来进入巴蜀,成功击败大夏政权,也有掌握原始火器的因素存在。

与之相对,陈友谅的地盘就无法同朱元璋的两淮和江南相比。其集团掌握的核心技术就是造船。但这些船只往往为了增大规模而被建造的非常笨重,基本只能够在风浪较小的内湖活动。与庞大的船体所不匹配的,是异常低效的风帆动力系统。为此,陈友谅的船队还必须征发超额的人力来做桨手。结果当然就是自己的船队,会比朱元璋的部队更快消耗掉更多的物资。不仅口粮吃紧,连饮水供养都会出现问题。加之没有成熟的攻城武器技术,在攻打城墙不靠水岸的城市时就表现十分挣扎。

所以,陈友谅的失败其实没有太大悬念。在近乎单挑的状况下,他麾下集团在物资、技术、人力和地缘环境方面都不如朱元璋的要好。若非有长江下游的张士诚等势力牵制,鄱阳湖一类的惨败可能会更早发生。

陈友谅实力最强,又让元朝闻风丧胆,最终却败给朱元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太过骄傲且军中内部矛盾比较多,所以最后反倒是实力较弱的朱元璋成功称帝。在元朝末年多支起义队伍中,陈友谅原先是最占优势的。他最初是投身于倪文俊(徐寿辉手下部将)队伍中,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屡建战功并就此得到重用。不过后来他毫不客气地将这位曾经的“顶头上司”给杀害,并且将他的势力占为己有,此后他的实力就开始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起义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发展速度不及陈友谅。这也让朱元璋产生了些许危机感,于是就想设法阻碍陈友谅队伍的发展。之后他就使了一出离间计让陈友谅斩杀了自己手下的一位大将,一定程度上折损了陈友谅的实力。而日渐强大的陈友谅不想再屈居于人下,于是他就设局将徐寿辉给杀害了。

刚刚荣升为队伍老大的陈友谅马不停蹄地称帝,并且开始将矛头对准朱元璋。朱元璋自是不可能让他如愿以偿,于是又使了一记诈降计。他派出一名部下假装投降于陈友谅,而陈友谅信以为真,于是就开始大规模进攻。可想而知他不但没能取得胜利,最后还损失了不少兵力,更是因此失去了江西这一块地盘。

在后面的多次对战中陈友谅也总是难以占得优势,最终在一场突围中被乱箭射死。其实朱元璋对这位对手可谓是看得十分透彻,很早之前就曾说过他太过骄傲。也正是因为他看透了陈友谅这一缺点,所以才能一次次设计他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陈友谅,为何会败给朱元璋呢?

陈友谅之所以败给朱元璋,主客观因素都有。

主观上看,陈友谅才智谋略不如朱元璋。按理说,在元朝末年各路大军中崛起,陈友谅绝不是平庸之人,足可以算得上是乱世枭雄,但是可惜的是,在统一霸业之路上他遇到的对手是朱元璋。

朱元璋农民出身,没有文化,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才智,其为智识和胆略过人。而陈友谅是渔民出身,虽然也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但是略通文墨,在学识上还是胜朱元璋一筹,但是从日后与朱元璋的多次对弈可以看出,陈友谅在权术上远远不是朱元璋对手。

公元1360年陈友谅命人锤杀徐寿辉后,便自以为大权在握,愈加骄狂,根本不考虑时机是否成熟,就急急忙忙称帝,建立大元政权,由于实在仓促,只能暂时把采石五通庙作为行宫。而朱元璋则明显技高一筹,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充分体现了朱元璋长远的政治眼光。通过韬光养晦、暗藏锋芒,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同时吸引大批能臣良将聚集其麾下,形成了强有力?智囊团?辅佐其成就霸业。

在龙湾之战中,陈友谅就是因为误入朱元璋设下的圈套,对朱元璋部下康茂才的诈降以及他献上的计策深信不疑,导致自己的百艘战舰被困于龙湾江面,战斗力根本无法施展,被朱元璋趁机攻袭,最终大败而归。

在鄱阳湖之战中,更是被朱元璋采取火烧连船的策略击溃,陈友谅处心积虑,费数年之功倾力打造的楼船巨舰被付之一炬,他的十万精兵也大多葬身火海,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身亡,黯然退出与朱元璋竞逐帝王宝座的斗争。

客观上看,陈友谅多次背主求荣,不得人心。陈友谅先后出卖自己的上级倪文俊,诛杀降将赵普胜,谋杀自己的老大徐寿辉,陈友谅凭借自己的心狠手辣上位,不得人心,其部下均人人自危,根本就不能尽心竭力辅佐,这也是导致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号称第二个项羽的陈友谅,为何却输给了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呢?

《倚天屠龙记》陈友谅剧照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枭雄之一,建立了陈汉政权。

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来恐怕都来源于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剧中的他阴险狡诈,两面三刀,这位老兄的确性格有很大的缺陷,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差,但在在那个年代倒也算得上一代枭雄。

陈友谅原本以打渔为生,日子过得清贫,后来做了元朝的一个小官,生活开始有所好转,可他对并不太满意这份工作,正好,元末汉人觉醒,起兵反元,陈友谅也赶了回潮流,不久便投奔了徐寿辉的起义军,造起反来。

以狠毒著称的陈友谅很快便从小小的文书升为起义军中的二把手。这个打渔汉也不晓得哪学来的一身本领,竟也具有十分出色的军事领导和指挥能力,在他的率领下,徐寿辉的起义军攻占了很多城池,一时间成为江南地区最强的起义军首领。

掌握大权的陈友谅找了个机会除去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汉?,史称陈汉政权,比起朱元璋,陈友谅的功绩更为突出,而陈友谅也成了朱元璋的真正对手。

陈友谅 剧照

老朱的主要势力范围在长江下游,而陈友谅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上游,两军对垒开战的局面无法避免,但老朱就是干耗着不肯开战,因为老朱的战船都是些破旧的渔船,在水上开战,面对陈友谅的坚船利炮,无异于以卵击石。

世事难料,老朱的部下常遇春(就是带张无忌去给胡青牛治病的哥们儿)俘虏了陈友谅三千人,两军开战优待战俘,可常兄弟却把他们活埋了,这激怒了陈友谅。于是,陈友谅率领着自己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兵临朱元璋城下。形势紧急,老朱赶紧召集秘书开会,秘书们的建议是要么是投降,要么是逃跑。只有刘伯温一言不发,焦急的老朱见他满脸严肃,便将他请入内室。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主降派应该斩首示众,稳定军心。而陈友谅为人急躁,不能正面冲突硬碰硬,我军应采取伏击战术,诱敌深入,最后一举拿下。

刘伯温献计

但是,陈友谅毕竟拥有强大的水军,怎么才能诱敌深入呢?在哪里伏击呢?不得不佩服老朱的军事才华既然不能水上作战,那就逼迫陈友谅上岸,在岸上那就是老朱说了算了。

之后朱元璋使出了反间计,派出康茂才诈降。这康茂才原本是陈友谅的手下,派他去诈降是最好的人选。聪明一世的陈友谅还真就着了道,对康茂才完全没提防,他按照康茂才给出的行军路线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关键时刻康茂才掉了链子,他只能率兵退回了一个叫?龙湾?的地方。

陈友谅的大军刚一登陆,就进入了伏击圈。老朱立即对敌发起了进攻,徐达、常遇春等人发起连续攻击,陈友谅的军队惶恐之下无法抵挡,只能向战船跑去,却不料因为战船搁浅了,没法行驶,于是,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活生生被朱元璋拖上了岸,狠狠的打了一通。

此战,陈友谅损失两万余人,败走江州。朱元璋大胜,缴获陈友谅的无敌战船,充实了水军。

刘伯温对陈友谅的评价很对:性焦躁。虽有统军才能,却不经思考便盲目开战;盲目亲信康茂才;过分自信,仗着兵力优势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这些都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陈友谅没那么容易失败,不然咋衬托老朱的高大上呢?不过三年,他就有重新建立起了一支强大水军。

鄱阳湖海战

陈友谅率军打到洪都城下,守城的是老朱的亲侄子朱文正。这一战,朱文正仅用四万兵马,便牢牢牵制住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陈友谅虽然兵力有所损失,但综合兵力仍强于朱元璋,更何况,陈友谅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实力悬殊确实不小。这时候,老朱亲率二十万大军奔赴洪都,陈友谅不得已率领舰队避到鄱阳湖,两军在鄱阳湖的决战开始了。

陈友谅此时不知道又犯了啥糊涂,竟然不知前车之鉴,为了给老朱造成视觉的压力,聪明的他将战舰用铁锁连起来。于是,历史重演了,朱元璋也来了一招火烧连环船,鄱阳湖火光一片,。

戏剧的是,两军交战时,陈友谅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

楚汉争霸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两者颇有相似之处。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是负面的,说他爱好玩弄权术下手狠辣。这也是现在的文学影视作品丑化他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为什么能轻而易举打败陈友谅?

群雄逐鹿,诸侯相战,各路兴师之军也互相吞并,最后剩下三支势均力敌的主要部队:一支是以陈友谅为首的队伍,占据着以武昌为中心的湖广、江西等广大区域,国号大汉;一支是以朱元璋为首的部队,占据着以集庆(今南京)为中心的江苏、安徽一带的广大地域,国号西吴;另一支是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统治中心、以张士诚为首的队伍,自称吴王。

  这三支队伍为了争夺天下,在长江中下游多次进行过交战。朱元璋采取了一套「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略方针,即先扫清自己身边的敌人,再去对付元军;而对付身边之敌的先后顺序则是,先攻打西面强大的陈友谅部,再去征讨东面的张士诚部和方国珍部。陈友谅则一方面继续反元斗争,一方面把重点放在与朱元璋争夺南中国地区,并以沔阳为中心,在汉水流域建立起强大的水师舰队,逐渐控制了武昌周边的长江水域和九江周围的鄱阳湖水域。张士诚则乘朱元璋与陈友谅争战的机会,不断扩张割据势力,北至徐州、南至绍兴。

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的人,派他去诈降是最好的人选了,聪明一世的陈友谅还真着了道,他按照康茂才给出的行军路线发起了进攻,没想到关键时刻康茂才掉了链子,他只能率兵退回了一个叫“龙湾”的地方。

陈友谅的大军刚一登陆,就进入了伏击圈。朱元璋立即发起了进攻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发起连续攻击,陈友谅的军队惶恐之下无法抵挡,只能向战船跑去,不料几乎所有的战船都搁浅了,没办法行驶,就这样,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活生生被朱元璋拖上了岸,狠狠的打了一通。

这一战,陈友谅损失两万余人,败走江州。朱元璋大胜,缴获不少战船,充实了水军。

刘基对陈友谅的评价很对:焦躁。不经思考就盲目开战;不能仔细辨识康茂才的身份;仗着兵力优势过度自信。这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陈友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大约三年,他就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陈友谅率军打到洪都城下,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这一战,朱文正用四万兵马,紧紧牵制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陈友谅虽然兵力有所损失,但仍强于朱元璋,更何况,陈友谅还有一支无敌舰队,实力悬殊确实不小。这时候,朱元璋亲率的二十万大军奔赴洪都,陈友谅避到鄱阳湖。不久,两军的鄱阳湖决战开始了。

陈友谅将战舰用铁锁连起来,想要给朱元璋造成重大压迫,但这却让朱元璋想起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历史重演了,鄱阳湖火光一片,双方激战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在船上指挥作战的陈友谅,突然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

智谋加上运气,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