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始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业。嬴政设立郡县制摒弃六国之前所采取的分封制度。然而天下初定,秦国却遭受北方匈奴的袭扰。最终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可是能够击溃六国的大秦,却害怕区区的北方匈奴呢?匈奴产自我国北方,按照今天的疆土划分是在宁夏以北地区,属于先秦时期就有的少数部族。
战国中后期,匈奴就已有做大做强之势。赵国与匈奴相接壤,赵孝成王派遣大将李牧,领兵数10万卫戍边疆,就是害怕匈奴突然南下进犯,公元前233年李牧率大军击溃匈奴主力。此后匈奴“化整为零”,通过小股部队南下骚扰中原。恰逢当时七国混战,始皇嬴政虽统一天下但时局未稳,所以匈奴通过西吉、彭阳一带不断南下进犯骚扰边疆居民,严重影响秦国北方安危。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与公子扶苏,率兵驱逐匈奴,同时又修建秦朝长城以抵御这些北方部族的袭扰。
而之所以秦国不采取武力镇压匈奴,小编觉得还是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匈奴与秦朝还是汉朝,都很少形成大规模兵团作战属于小股骚扰,对于中原政权的影响力并不是太强。这点匈奴跟后世的金国、辽国相去甚远,金国和契丹均形成气候。匈奴因为地域,发展轨迹始终人丁不甚兴旺,所以对待中原政权的影响就要少了许多。大秦刚刚平定天下,六国余孽还在到处暗中破坏,对于秦始皇嬴政而言,当务之急并非剿灭匈奴,而是让格局平稳下来。
凡事有轻有重,匈奴也只不过骚扰边疆居民,即使占据一两座城池也无伤大雅。可是如果因为征讨匈奴派遣大量士兵,却颠覆了秦国的统治那可就得不偿失。第2点匈奴只是游牧部族地盘不固定,大部分抢了财物就走。匈奴被李牧击溃之后早已变得精明,他们不和中原政权直接硬拼,而是通过“弯刀俊马”,超强的机动性来回进行骚扰,秦国就是想去对付匈奴,也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反而会被牵着鼻子走。
通过这两点来看,秦国不是害怕匈奴,也并非打不过这个游牧部族。只是从大局考虑,秦始皇还是想等这天下午稳定,再解决这个北方蛮夷。最后总结,秦始皇通过修建长达数千公里的战壕,就能有效地抵御匈奴南下进犯,虽然花费人力物力,可是在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就已经修建了类似长城的基建设施,大秦只需要将其连成一片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缓解匈奴所带来的影响,毕竟匈奴的马蹄跨不过城墙。花点钱先将匈奴安稳下来。等到彻底剿灭六国残党后,秦始皇会让匈奴见识到他的残忍。但世事难料,秦始于公元前210年,因病去世,此后。楚汉相争,更是无暇顾及匈奴,直到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决战,卫青霍去病。真正用武力,彻底解决这个祸害。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秦长城遗址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
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
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着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是什么,当年秦始皇奴役万民建造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外地的入侵,更好的保护中原百姓。但实际上,长城在千年的历史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长城并没有成功的保护一次百姓,也没有抵御一次敌人的入侵。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历代建筑质量最好的明长城来说吧,明朝一共修建了8851.8千米的长城。并且质量是历代最坚固的。这么长的战线,需要多少兵力守卫呢?十几万大军分散开来,每个地方的兵力不足千人。
只要敌人击中兵力攻击一点,长城的防御就会瞬间瓦解。当年蒙古大军,屡次略过长城南下,伯颜帖木儿,俺答等人都没有因为长城而停下脚步。到了后期皇太极的军队也是从长城南下,杀的袁崇焕措手不及。
其实,秦始皇建立长城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抵抗匈奴。当年别说秦始皇的军队,之前六国的军队没有一个怕匈奴的,到了秦始皇时期蒙恬更是把匈奴打的不敢南下以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抱怨。中原的兵力是不惧怕匈奴的。
秦始皇简直长城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报警,就像现在川普建墙一样。川普为什么建墙,就像他自己说的,是为了防止墨西哥人的偷渡,减轻南部巡逻队的压力,能让非法移民及时得到遣返。这个和长城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报警用的,长城上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敌人虽然可以轻而易举的越过长城,但这也给主力部队进行了报警。知道了哪个地区有战事,以便能准确的到达。
所以长城不是为了抵抗敌人而建造,是为了报警用的。要不然敌人入侵了,自己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
长城不是保护人民的屏障,真正能抵御匈奴的,是长城后面一个个骁勇善战的士兵。
早在秦昭王统治秦国期间,北方的游牧民族便不断侵扰南方,因此在秦始皇的眼中,他的敌人不仅仅是其他六国,北方的匈奴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敌人。特别是匈奴各族还组成了联盟,势力有了大幅度的加强,秦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匈奴联盟还侵占了河套地区。秦始皇为此十分愤怒,与匈奴展开斗争,成功收复了河套。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继续讨伐匈奴,而是选择修筑了长城呢?
另外,从地形上看,在关外作战秦军将完全处于弱势。关外基本都是草原,在这种环境下作战,显然是骑兵更加有优势,而关内的士兵更习惯于步行作战。如果秦军真的追到了草原上,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因此,与其选择进攻,反倒是防守更加明智,毕竟进攻匈奴有很大的几率会输,但是选择修建长城,就可以有效的将匈奴隔绝在关外。
可是换种思路想一下,如果当时秦始皇没有选择修长城,而是选择派兵打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可以确定的是,死伤人数肯定比修建长城还要多。因此,秦始皇宁愿背上“暴君”的骂名,也要坚持把秦长城修好,要将匈奴人彻彻底底的拦在关外,不能再让他们侵扰关内的百姓。
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技、文学、古迹等各个领域都领先于世界,2000多年前秦皇所建的万里长城就是整个世界的奇迹,公元前221年,嬴政扫灭了6国而建立了秦帝国。那时匈奴一直是困扰中原政权的强大存在,所以嬴政为了抵御外敌而特地修建了长城。
不过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秦一口气消灭了6国那么强,为何不去直接打服匈奴,而要花巨资去修长城呢?其实早在战国时燕、赵、魏等国就修建了部分长城来防止匈奴南下,不过到了嬴政时,匈奴依然频繁侵扰中原。后来有个叫卢生的方士又提出了“亡秦者,胡也”这预言。
在这种情况下,秦皇就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行动。公元前215年,嬴政派出了蒙恬与30万秦兵进攻匈奴。战役一开打,秦军瞬间秒败匈奴,并直接占据了河套地区,并把他们赶到了大漠。
不过随后秦兵却没一鼓作气,反而改掉30万人去修长城。万里长城能被称为奇迹就是因为工程十分浩大。客观来说,就算放到今天科技发达的条件下也要费很大的力量才能玩转,何况在2000年多前的秦代呢?
就这样,30万人根本整不动这个工程,所以嬴政又添加了70万劳动力去支援修长城。要知道,那会儿秦帝国的总人口也就在2000万左右,这出动的人数已非常恐怖了。可想而知秦的投入有多么可观。那么秦为何要这么做呢,直接消灭匈奴不行吗?
这就与匈奴的特点有关了。我们知道,匈奴是个游牧民族,他们的人都善于骑马射箭,可说全民皆骑兵了。而秦军却以步兵为主,真要追赶匈奴似乎没有啥优势。而且培养骑兵成本很高,购买大量的战马是必要的前提。
古代1匹马的价格就跟今天买辆车相类似,30万人要全配战马的话,那成本真心不小。此外,深入大漠的话,后方物资也跟不上节奏,因此秦兵也不具备一口气灭掉匈奴的条件。但修长城就不同了,这个伟大的工程实用性非常强。
万里长城就是个稳固的堡垒,而匈奴人虽是骑兵,但他们袭击也不可能马上攻破城堡。相反,秦兵可以险而守,更能以逸待劳。其实不光秦朝,后来的明代也凭长城阻挡了清兵的多次进攻。综合来看,守住长城的话,秦兵进可攻,退回能守,所以这么个工程真是个好要塞。古人的这个做法非常聪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9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马岱实力如何他为什能斩杀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