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三国时期,早些年其实司马懿大可以有着灭亡蜀国的机会,大可以早早地进军蜀地。毕竟当时来看,作为蜀国当时的定海神针的诸葛亮已经在五丈原病逝了。而蜀军也因为诸葛亮的去世而人心惶惶,可以说如果司马懿趁机进军西蜀,是非常有机会消灭西蜀政权的。那为什么当时司马懿不去选择进军西蜀,而是按兵不动,白白的错失了这大好的机会。难道真的是诸葛武侯的威名,把司马懿直接吓得不敢进军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司马懿耍得团团转仅仅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杜撰罢了。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应该说是各有千秋,都可以说是栋梁之才。那么接下来就以史书当中的记载为标准,来聊一聊为什么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不着急进军蜀汉。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诸葛亮死后蜀国当中的情况。
要说起来这诸葛亮死后,这蜀汉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就是姜维了。当时来说,身为蜀汉大将军的姜维直接就接管了蜀国当时的防线,直接就很好地维持了蜀国本身的军事实力。
据《三国志》记载:
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可以说当时的姜维不仅仅率军守卫住了原本蜀国的土地,而且还趁机进军取得了一部分魏国的地盘。要知道诸葛亮六次北伐才仅仅取得魏国一郡之地。
而姜维居然率领蜀军攻下了魏国的河间,狄道,临洮三县之地,可以说是十分的优秀了。而姜维的存在也显然给魏国的统一事业,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持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除了军事环境的稳定,还有就是蜀国政治环境的良好。当时来说,蜀国可以说是君臣一心,可以说如果司马懿率领军队进攻蜀国,他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再来从司马懿本身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他不进攻蜀国。
说起来可能让人不太相信,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其实司马懿很多时候都是被迫应战。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六出祁山的故事吧,这便是蜀国主动进攻的经过。而司马懿所在的魏国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防御态势,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完全就是在打防守反击。这主要是因为蜀国已经和东吴联盟了,而身后的南蛮孟获也被诸葛亮征服了,可以说当时蜀国外部环境较为安定,它所面对只有魏国这一个敌人。
于是进军魏国就成为了蜀国当时的主要进军方向,毕竟相对比蜀国来说魏国这个邻居实在是强大。而与此同时魏国还面对着辽东公孙度,以及东吴孙权的压力,司马懿确实掌握着魏国兵权,但是敌人太多。哪怕诸葛亮死了,进军魏国仍旧是心有余力不足。
还有就是司马懿没有时间去进军魏国,据《三国志·卷八》:
二年春,遣太尉司马宣王征渊。六月,军至辽东。渊遣将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宣王军至,令衍逆战。宣王遣将军胡遵等击破之。
可以说当时的辽东叛乱使得司马懿无暇顾及蜀国。只能率领大军北上征讨公孙渊,而除此之外司马懿还率军防御了来自东吴势力的进攻,可以说真的抽不出时间来征讨蜀国。
最后再来说一说这魏国朝堂争斗对于司马懿的影响。
虽然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在曹魏的朝堂之上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早年曹丕在托孤的时候除了司马懿还有宗亲曹爽。而曹丕的儿子曹叡显然比较信任宗亲曹爽。可以说曹爽才是当时的权力最大的臣子,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这个节点上。
可以说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司马懿的存在就是魏国的一把刀。魏国的皇帝虽然让他带兵在外,但是对于他一直是戒备的状态。之所以选择让他率领大军单纯是看重于他的能力。
而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显然是没办法依靠一己之力推动对于蜀国的灭国战争的。毕竟这种战争很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使得司马懿失去他当时的地位。毕竟当时来说,司马懿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受到了许多的掣肘,可以说许多人都想对他取而代之。而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对蜀国的战争显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但是北伐也成为了诸葛亮一生的遗憾,在公元234年,当时诸葛亮发动了第五次北伐战争,可是当时诸葛亮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他已经带领士兵们准备作战,士兵们都鼓舞了士气,但是司马懿却始终不应战。
就这样一直耗了一百多天都没有任何动静,这让诸葛亮十分着急,毕竟每耗一天就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这对于诸葛亮一方来说是非常要命的。后来诸葛亮为了刺激司马懿,让他可以马上出来应战,他还将一套女式衣裙送给了司马懿。
可是司马懿没有被激怒,还是一直坚持不出兵。后来司马懿把诸葛亮给耗死了,这次北伐战争也只能终结,诸葛亮的死,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应该是好事,司马懿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去讨伐,毕竟诸葛亮离世会让军营大乱,这个时候作战胜算还是比较高的。
可是司马懿没有那么做,这当然不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而是他不想。而且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后来再也没有再讨伐蜀国,司马懿之所以后来没有继续伐蜀,背后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在诸葛亮过世后,司马懿可以趁机去伐蜀来争取胜利。
可是蜀道是很难行的,诸葛亮也曾经在蜀道做了很多战略部署,因此如果要伐蜀,其实很容易中了埋伏。没有了诸葛亮的蜀军虽然乱作一团,可是不能否认的是,蜀国的军纪还是很严明的,即便没有诸葛亮的指挥,各个方面也都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
所以看似是一个伐蜀的大好机会,可是能否取胜司马懿心中也没数。另外司马懿当时的处境其实比较艰难,他虽然很有才能,可是一直都受到曹氏家族的打压,曹氏家族一方面要利用司马懿的才智,一方面还要牵制他的权利,而且对司马懿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止。
司马懿为了活命,他只能收敛锋芒,还要伪装自己,这样他才可以在曹氏家族中苟活下来。而曹氏家族之所以会怀疑司马懿还没有除掉他,就是因为司马懿是唯一能够和诸葛亮较量的人,所以司马懿有可利用之处,曹氏家族自然不会除掉他。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的处境也开始变得艰难了,他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自保方面,而蜀国那是曹魏的敌人,不是他司马懿的敌人,所以他后来没有伐蜀是很正常的。
一、不愿。其实在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战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司马懿并不愿意和蜀国交战,之所以打了那么多次,也全都是诸葛亮一直挑战,他被迫应对。即便在应对过程中他也始终坚持防守为主,以至于诸葛亮嘲笑他胆小,他都不为所动。
按理来说,古代大将都喜欢靠打仗来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但是司马懿却不同,他志向远大,他想要的是天下。即便当时已经掌握了魏国的兵权,但是他仍要稳住,不能让皇帝曹叡对他起疑心,怀疑他一味攻击是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向,说不定就会削除他的兵权。
二、不能。他不能进攻蜀国,因为会引起皇帝曹叡的猜忌。司马懿统兵多年,军中威望越来越大,曹叡猜忌他拥兵坐大会夺走自己的江山。可是又不得不把军队交给他,这样才能打胜仗。因此曹叡对司马懿的感情是矛盾的。只要和蜀军保持均衡,司马懿就不会做大。所以后来在司马懿试图发起进攻时他都派人阻止。司马懿也很聪明,故意多次出兵,等皇帝曹叡来阻止再退兵,这样显得自己很忠心听话。
三、不空。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是很忙的。他先后组织了征讨辽东公孙渊的战争和阻挡孙权进攻的战争。而这些都是曹叡派他去的。而曹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也只有他能去,再者只有他去打这些仗才不会有机会做大的可能。后来曹叡去世,曹爽架空他,他才发动高平陵之战,夺去曹魏权力。
四、不敢。如果说之前是因为曹魏统治者的猜忌所以不能攻打蜀国,那为什么他夺权之后还没有发动大军进攻蜀国呢?那是因为他不敢啊。初夺政权,政局不稳,国内很多人都不服试图夺权,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敢贸然出兵进攻蜀国。一旦出兵在外,朝堂上发生一些事谁都控制不了。
我觉得是因为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觉得蜀国已经没有攻打的必要了,因为少了诸葛孔明的帮助,蜀国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将士们的性命,同时诸葛亮死后,其实司马懿内心还是有点不舍这样一位大英雄的,人才惜人才,他也不愿孔明死后就将蜀国灭亡。
但是蜀国灭亡其实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之前全是靠诸葛亮在朝中撑着,江山才没有那么快的走向没落,但是现在诸葛亮已死,朝中但凡有用一点的人又渐渐被疏远,加上君王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会用人更不会管理国家大事,也不懂什么战术,这样一来,这个国家肯定是存活不了多久了。
而且司马懿还考虑到了一下自身的情况,就是他在自己的国家的朝中的地位,司马懿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却一直以来都在被曹家人打压,曹操在世时是这样,曹丕继位以后,他的处境没能变好反而甚至更加的严峻,这家人一直以来都不是那么相信司马懿,如果他没有了利用价值,说不定很快就会被杀掉。
因为在曹家人眼里,其实对于司马懿一直都是心存忌惮和怀疑的,所以留下蜀国,其实也是司马懿可以拿来要挟曹家人的一个筹码,他不想自己把江山打下来了之后却被人给杀掉,而且他相信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曹丕做得出来,再加上,蜀国根本可以不战而胜,何必要再去浪费自己的兵力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