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里面,有两大圣人为人熟知,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
除了他俩,还有一位低调的圣人——木圣马钧。
史上被称为木圣的,多指鲁班。东汉张衡和三国马钧,因为擅长发明创造,也被称为木圣。葛洪 在《抱朴子·辨问》里说:善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焉。
鲁班是传说的人物,生活轨迹不可考证。
张衡出生在大家族,条件优越,而马钧则出生贫寒。
不同阶层,让两位木圣选择不同的关注点。
张衡,选择的是大方向,如地动仪、浑天仪、瑞轮荚、指南车、记里鼓车、地形图、历法,不是天,就是地。
马钧,选择的是小问题。
这些小问题有——
织布效率低。在马钧之前,织绫机有两种,一种50个脚踏板,一种60个脚踏板,复杂繁琐,效率低下。马钧认真研究之后,设计出一种新型织绫机,只有12个脚踏板,不仅效率提高了五、六倍,而且织出的花纹图案更丰富了。
种菜没有水。魏国都城洛阳,不像东汉洛阳人口密集,有一片坡地没人住,挺适合种菜,但因为地势高,没有水而空闲。马钧反复研究、试验,发明了龙骨水车。这种新式翻车,轻快省力,连儿童都能踩动,效率是过去运水方式的百倍。
这两个小问题,关注的都是人。马钧的解决方案,被老百姓采用了上千年,尤其是龙骨水车,到20世纪时,一些地区仍在用,像笔者小时候,都在田间见过、踩过。
不过,这两个大发明,在当时高贵人眼里,只是小技巧,让马钧出名的,是另外两个没啥作用的作品。
一个是指南车,一个是水转百戏。
指南车,黄帝时就发明了。到东汉,张衡又制造出来。
到三国时,指南车又失传了。有一天,当着魏明帝的面,一些大臣和马钧争论,到底有没有指南车这个东西。马钧说有,一些大臣说没有。魏明帝命令马钧制造指南车。马钧既没资料,又没模型,但就这样,他硬是完成任务,把指南车造出来了。
史书说,“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水转百戏,是有人献给魏明帝一些精美的木偶。魏明帝问马钧,你能让这些木偶动起来吗?马钧回答,能。
他用木头做成轮,用水来推动,通过传动,让摆在上层的木偶全部动起来:有女子奏乐、舞蹈,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有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动作灵活,各式各样。
这两个物件,让马钧在皇帝那里确立头牌木匠的崇高地位。但是,和新型织绫机、龙骨水车比,指南车和水转百戏就是一个玩具,没释放什么生产力。
对于曹魏来说,马钧有两样发明,最为可惜。如果魏国能重视和运用,将是对付蜀国和吴国的一大杀器。
这两样发明是改良版的诸葛连弩和轮转式发石车。
马钧改良的诸葛连弩,比诸葛亮的威力强五倍。轮转式发石车,可以连续往数百米外发射几十块砖瓦,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攻城武器。
然而,这两个当时的超级武器,得不到重视。有人向大将军曹爽推荐马钧,曹爽也不重视,也不去考查马钧的发明。
加上马钧口吃,不善言谈。没有宣传和营销,他的发明创造,自然难以应用和推广。
我们现在知道马钧,还得感谢他的知音——文学家傅玄。他在《马钧传》里说,“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当时的魏晋风气,喜欢清谈,讲玄论道,逃避现实。
也许是现实太埋汰,一两个大杀器或许能改变战局,但改变不了人心,更改变不了趋势。
诸葛亮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著名的发明家,他发明的木牛、流马为蜀军北伐提供了坚实的补给,连弩成为蜀汉克敌制胜的法宝。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发明了馒头、孔明灯。> 与诸葛亮同时代还有一位叫马钧的人,此人是我国科技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一些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不仅突破了诸葛亮,而且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马钧有四件异于常人的发明创造和两件最牛的改良设想。> 第一件发明创造:再现指南车> 据说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古今注》、《志林》、《鬼谷子》等古籍中都有记载。不过,东汉末年指南车制作方法早就失传。> 当时马钧任给事中常与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交谈,高、秦二不信指南车之说,马钧据理力争,高、秦二人说,先生既然名钧字德衡,钧是器具的模型,衡能决定物品的轻重,如果轻重没有标准怎么做器具呢。马钧说,理论上我说不过你们,我做出来给你们看看。二人报告魏明帝,曹睿批给经费命令马钧制作指南车,不久传说中的指南车被马钧再造出来。> 第二件发明创造:制造翻水车> 马钧居住京城洛阳,城内有一块空地,很适合作菜园子,但是没有水浇灌,马钧看到后制作了一种翻水车,把河水引上地面,而且转动起来毫不费力,儿童都可以搅动手柄轻便的就把水翻了上来。同时在雨涝季节还能把地面上的水翻到河里,即解决了灌溉问题还有效的发挥了排涝作用。> 第三件发明创造:研制「水转百戏」> 有人进献木偶,明帝问,能让它动起来吗?马钧说,能。明帝下诏让他制作,马钧用木轮做框架,利用水力推动,让木偶在木轮上表演各种动作,有跳舞的、击鼓吹箫的,有骑马击剑的、倒立的,有捣米磨面的、斗鸡的,还有百官衙门,这些木偶生动鲜活出入自如变化百端,明帝看了拍手称快。> 第四件发明创造:改良织绫机> 织绫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一种简单机械,旧的织绫机有五十根经线和六十根经线之分,分别为五十个踏具和六十个踏具,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繁琐,他看到女工们常常累的抬不起脚弯不下腰,而且生产效率又低下,于是就萌发了改良的念头,经过研究和实验,他统一改成十二个踏具,投入使用后,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还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受到女工们的赞扬。> 第一件改良设想:改造发石车> 曹操曾用发石车击败袁绍,马钧认为以往的发石车只能单发,倘若敌人在城楼上架起湿牛皮就能将乱石挡在城外,所以马钧又想把它改造一下,于是他把发石车改造成转轮式,轮上挂满大石,机械带动转轮就可以接连不断的把石头发射出去,其威力不亚于迫击炮,如果这种武器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形成一种兵种,那么绝对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其破坏性绝对超过「霹雳车」百倍千倍。> 第二件改良设想:改进连弩> 诸葛亮连弩是一种先进的致命武器,它一次能连续发射箭支数十发,这让曹魏军士闻风丧胆,有人缴获了蜀汉的连弩给马钧看,马钧说:「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并夸口说可以改进,能够让连弩的威力增加五倍。>
在三国小说演义中,诸葛亮是最为闪耀的主角。在小说戏曲中,诸葛亮仙风道骨、颇多智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诸葛亮俨然就是智慧的化身。
在小说演义中,诸葛亮有一点独步天下,那即是他的发明才能。史书记载,诸葛亮曾发明孔明灯,流传久远;又曾发明诸葛连弩,杀伤力大增,极大杀伤了魏国军队;他又在南征过程中用面制品代替祭品,是为后来的馒头。而诸葛亮最著名也是最有用的发明当属木牛流马,蜀军用此运粮,在崇山峻岭中如履平地。那么在三国时期除了诸葛亮还有什么人擅长发明制造呢?
木牛流马复原模型
在历史学家看来,三国时期在科技发明上成就最高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曹魏的给事中马钧,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古今巧士,莫过马钧。史书记载,马钧字德衡,为天下名巧之士。马钧早年游乐,并不知自己之才华。后来马钧成为博士,因生活贫困,改进了织绫机。后来为给事中,与人争论指南车的有无,居然还原出来了上古的指南车,名动天下。
马钧的机械制造往往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马钧居住在京城,有土地可以种植菜蔬,却没有水可以灌溉,马钧便制造了翻车汲取水,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不仅如此,马钧还为皇帝演示并改进制造了百戏的模型,惟妙惟肖。
马钧发明的翻车模型
马钧也并非远离军事,他曾经见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惊叹于其精巧之外,却又认为自己可以制造效率增加五倍的连弩。他还认为当时的发石车效率低下,设计了能够连续发射石头,抛射几百步的发石车。现代小说家马伯庸就曾以此为引子,创作了小说《风起陇西》,讲述了一个魏蜀两国之间谍战盗取诸葛连弩设计图的故事,引人入胜,极为精彩。
马伯庸小说《风起陇西》以魏国为马钧盗取诸葛连弩设计图的故事开头
三国时期的巧思之士不只有诸葛亮和马钧。史书还记载,蜀国有李潠,能致思于弓弩机械,吴国也有张奋,是吴国名相张昭的弟子,能够制造攻城的大攻车。纵观这一时期的发明制造,大多是在军事上下功夫,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军事冲突激烈,故而军械和运粮器具先后兴起,但时过境迁,又不传于后世了,令后世史学家惋惜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