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个厉害的女人!为什么后世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在唐朝政治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实在宋朝也是一样。据统计,宋朝先后有九位后妃临朝听政,其中有一位还差点做了皇帝。这位皇后年轻时堪称绝色美女,然而她的政治手腕也很厉害,干掉精明强干的寇准等人,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此人就是北宋的章献皇后刘娥!刘娥的身世比较可怜,自幼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过她非常聪明,长大后能歌善舞,而且长得很漂亮。刘娥最初嫁给了银匠龚美,跟随丈夫到开封谋生。由于生活非常困难,龚美打算把妻子给卖掉。当时担任襄王宫指使张耆见到刘娥后非常满意,把她推荐给了襄王。
自此,刘娥“得召入宫,大有宠”,后来虽然一度被迫离开,但襄王始终对她念念不忘。997年,曾经襄王成为了北宋的皇帝,即宋真宗赵恒,他立即召刘娥入宫。刘娥依然受到皇帝的宠爱,而且在后宫斗争中游刃有余。1012年,宋真宗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立刘娥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刘娥不仅处理后宫事务,还积极参与朝政,“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当时的情形完全是唐高宗、武则天的翻版,宋真宗体弱多病,刘娥从而干预朝政,“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然而,后宫干政的这种情况,引起了宰相寇准等人的不满。
宋真宗晚年也担心刘娥会成为北宋的“武则天”,他与心腹宦官周怀政商量,“欲命太子监国”。周怀政将这件事告诉了宰相寇准,“准遂请间建议,密令杨亿草奏”。然而这件事情泄露,在刘娥的主导下,寇准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周怀政并不甘心,他打算发动政变,“阴谋杀谓等,复相准,奉帝为太上皇,传位太子,而废皇后”。
结果这件事被刘皇后得知,她立即采取雷霆手段,诛杀周怀政等人,然后将寇准贬出京城,“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身患重病的宋真宗对此毫不知情,他还问左右,“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结果,“左右莫敢对”。就这样,在除掉寇准后,刘皇后与宰相丁谓、曹利用共同掌控朝政。
1022年,宋真宗病死,“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权力的欲望是无穷的,然而此时的刘娥还受到宰相丁谓、曹利用等人的限制。在这一年的六月,刘娥再度施展手段,以丁谓勾结宦官等罪状公之于众,甚至向处死他。后来在大臣们的进谏下,“遂贬崖州司户参军”。不久后,曹利用也被迫自杀。
刘娥垂帘听政的时期长达11年之久,她甚至一度有称帝的打算,居然穿着皇帝的服饰,“服衮衣,冠仪天冠”,去拜谒太庙。然而由于士大夫们的抵制,刘娥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不过她始终不肯放弃权力,让宋仁宗亲政。直到1033年3月,刘娥病死后,早就成年的宋仁宗才得以亲政。后世评价刘娥,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 *** 寄居娘家。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其实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相信大家对于历史上的吕雉,武则天两位皇后都已经不陌生了吧?大家应该或多或少听过这两位在历史上的故事,作为古代的女性,能够在帝王之家,成功的在朝揽权,可以说吕雉与武则天是非常有能力的皇后了。而今天小编,要讲的刘娥其实也不比这两位差。
刘娥历史上记载为章献明肃皇后,益州(今四川省)人士,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而他也是宋朝时期第一位参与正式的皇后,为宋朝的平稳交接打下了深厚的经济基础,为宋朝的繁荣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史书上称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此足以看出刘娥在历史上的贤明。
刘娥在皇后时期不仅样貌美丽,而且博览古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尤为重要的是,刘娥对于政事的理解为真宗所重视。每次当皇帝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刘娥都在皇帝的身旁陪伴,而皇帝外出巡查的时候,也会将刘娥带上,足以看出来皇帝对刘娥的信任,也从侧面证明了刘娥对于政事的理解深的皇帝认可。而在皇帝病重的时候,无力处理朝政,便将所有的政务奏折交于流式处理,而后,在皇帝病情再次加重的时候,便让太子处理朝政,刘氏旁听政务,垂帘听政。
在皇帝死后封刘氏为皇太后,而由于当时继位的小皇帝只有11岁,所以刘是继续垂帘听政,处理军国政务,所有朝堂大事都交与皇太后刘氏处理,可以说在当时刘氏便是摄政皇太后。
而女子当朝当然会有人不满当时的定位,便想独揽朝堂大权,被皇太后刘氏发现后,在同年六月,丁谓便被罢黜宰相之位,受到贬谪,而与丁谓联手的宦官更是被诛杀殆尽。
刘氏一生为宋朝处理军政大事,虽在晚年时不愿将权力交出,但瑕不掩瑜,不得不说,刘氏为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宋朝的繁荣昌盛,还有宋朝皇帝的平稳交接。
说起宋代的章献明肃太后刘娥,许多人脑中都会浮现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戏曲传说当中,这位皇后是个十恶不赦的角色,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前途抢了别人的孩子,还诬赖贤良的李妃生了怪物。但事实上,那不过是后人的杜撰而已。历史上的章献明肃太后贤淑能干,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吕后和武则天并称,而且为人善良,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嘉州刺史,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刘娥迫于生计做起了卖艺女子,靠说鼓儿词谋生。后来父亲迫于生计将她卖给银匠龚美为妾,龚美的妻子善妒,容不下刘娥,于是龚美就带着刘娥到京城谋生,刘娥凭借出色的才艺渐渐在京城混出了名气,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
在卖艺过程中,刘娥认识了襄王赵恒,这位裹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对聪明漂亮的刘娥十分喜爱,就从龚美手中将她买了下来,带回了府中,两个人很快就如胶似漆,寸步难离。
可是这件事情被襄王的母亲秦国夫人知道了,她十分生气,觉得是出身低贱的刘娥勾引了儿子,就责令赵恒赶走刘娥。赵恒不听,她就跑去向皇上告状,皇上一听,自己的儿子沉迷于一个卖艺的女人,而且这女人还是二婚,这还了得!于是他立刻命令赵恒将刘娥送出京城,并给他指婚。裹王没办法,只好从命。可是他舍不得刘娥,就悄悄把她藏在了下属张耆的家里。这一藏就是十五年。
就这样,刘娥在张家偷偷摸摸地过了十五年。为了防止被人们发现,她只能闭门在家,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但刘娥并没有因为环境的闭塞而暗自神伤,而是利用这段日子博览羣书,研习琴棋书画,努力给自己充电。十五年后,襄王赵恒终于当上了皇帝,念旧情的他将刘娥接到了宫中。而此时的刘娥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卖艺小妹,她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位满腹才华的知性女子。
进入皇宫之后,真宗封了刘娥一个美人的称号。这时候刘娥已经三十六岁了,年轻、美貌都日渐远去。但让人奇怪的是,皇帝对她的爱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宠爱,刘娥很快就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此时的刘娥已经完成了凤凰涅盘的蜕变,她不仅满腹诗书,精通琴棋书画,而且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常常能给皇帝提出好的治国建议。这样一来,皇帝越来越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一定要她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她简直成了皇帝身边不可缺少的“总参谋”。
但因为年龄太大,刘娥一直没有怀孕。真宗虽有心立她为后,却也无计可施。幸而后来刘娥身边的宫女李民生了子嗣,真宗便命她送给刘娥抚养。刘娥天性善良,并没有像历史上的许多妃嫔一样杀死孩子的生母,而是一直善待李氏,多年以后李氏因病去世,刘娥还以一品礼仪将她殡殓,并赐给她皇后冠服。
真宗去世后,刘娥正式垂帘听政。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她并没有想过效法武则天做女皇,而是在儿子长大之后把政权还给了他。虽然刘娥早年坎坷,但结局却十分美满,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人生难免有黑暗的时刻,但是千万别自怨自艾,而是抓紧时间投资自己。只有当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邂逅更加精彩的前程。
有人说如果刘娥愿意的话,她可以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句话现在看来一点都不为过,史书上对她的评价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的出身很低,甚至在他遇到赵元侃之前还有一任丈夫,她当时和她的第一任丈夫一起卖艺,十五岁的赵元侃在见到她后对她一见钟情,从此刘娥的丈夫就成为了她的“表哥”。
赵元侃结识了刘娥之后,想要将她带回王府,但是遭到了赵元侃乳母的强烈反对,并将此事告诉了宋太宗,宋太宗自然是要站在乳母这边,下旨不许刘娥进入王府。
无奈之下,赵元侃只能将刘娥安排到了他的伴读张耆家中,张耆为此在家中专门留出一个小院供刘娥居住,同时为了避嫌,从此他只有在陪同赵元侃去看望刘娥时才回家,平时就在王府中居住。
在张耆家中住下的刘娥,开始认真的思考怎么样才能留在赵元侃身边,从这天起,她每天都让手下人到王府找张耆领取朝报,然后认真的研读,了解当时宋朝朝堂的局势。同时还坚持阅读历朝的史书,以及兵家、法家的典籍,而这读书的习惯也持续了刘娥的一生。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刘娥的身上也很适用,十年的刻苦研读,让原本就非常聪明的刘娥逐渐成为了赵元侃身边不可或缺的谋士,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赵元侃在吕端、刘娥的谋划下顺利即位。继位后的赵元侃改名为赵恒,史称宋真宗。
当时赵元侃的正妻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赵元侃登基后将这位正妻封为了皇后,册封过后,宋真宗向这位新封的郭皇后提出,想要将刘娥接进宫中。郭皇后听后委婉地对宋真宗说:“刘娥身份低下,先帝都不许她入王府,现在先帝刚刚去世,你就要让她入宫,即使我同意,大臣们也不会同意。”
宋真宗将郭皇后的话告诉了刘娥,刘娥提出要与郭皇后见一面,于是在宋真宗的安排下,刘娥在当年的王府见到了郭皇后,初见郭皇后的刘娥表现的毕恭毕敬,态度谦卑。她告诉郭皇后,自己帮助宋真宗继承皇位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准备离开了。
一旁的宋真宗听到刘娥要走,坚决不同意,甚至不顾自己新晋帝王的身份,当场向刘娥表露真情。一旁的郭皇后看到这一幕心里清楚,想要强行将这两个人分开是不可能了,索性就做个人情,选择了退让。
刘娥就这样成功的进入了后宫,入宫之后,刘娥依然保持自己谦逊的姿态,主动去拜见宫中的妃嫔,这时宫中的妃嫔当然都知道了她与宋真宗之间的感情,即使她现在没有名分,也没人敢低看她一眼。
在咸平六年的时候,郭皇后的儿子信国公赵佑染上了重病,刘娥知道这个消息后,开始摆出祭桌,每天诵经念佛,祈祷满天神佛能够保佑皇子。并且许诺要用绝食的方式来挽救信国公赵佑,看着这么虔诚的刘娥,宫内所有人都被她感动,最后还是宋真宗亲自出面,刘娥才停止了绝食。
可惜后来信国公赵佑还是不治身亡,但刘娥的表现让郭皇后改变了对她的态度,主动要求宋真宗晋封刘娥为正四品美人。不久后,郭皇后由于痛失爱子,一病不起,刘娥便一直在郭皇后身边服侍,任劳任怨,在郭皇后去世前,向宋真宗表示了希望能让刘娥成为下一任皇后。
可以说刘娥是那个时代或者说整个中国古代中最为优秀的女性之一,她完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品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7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