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平定的呢

众妙之门 2023-06-28 14:01:14

常听闻安史之乱,其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平定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的魁首安禄山,是营州柳城(辽宁朝阳附近)的胡人,通六种“蕃语”,曾任“诸蕃互市郎”。投唐军后,他以骁勇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后提升为平庐讨击使。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奉迎,自结识杨贵纪后逐渐取得玄宗的信任,天宝元年(742年)始任平庐节度使,不久又兼领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早已看到唐政权的衰败形势,便蓄意叛乱。他一方面加紧扩充和装备军队,大量收降北方少数民族的降兵,蓄积个人武装力量,另方面,他又以讨奚、契丹为由,请求中央“不拘常格”提拔将士,因其所请,授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他又用“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充作心腹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利用人民

对唐政府和宰相杨国忠不满的情绪,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于范阳。叛军以席卷之势,很快接近洛阳,威胁长安。腐朽的唐王朝此时既无可用之兵,又无可用之将,只好临时招兵调将,命封常清、高仙芝招收市并无赖之徒,前往阻挡。虎牢之战,唐军大败。叛军于是年十二月攻下洛阳,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政权。

安禄山虽在军事上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他的军队到处烧杀掠夺,激起了北方各地群众的愤怒,河北各地都有自发的义兵起来反抗,给叛军以严重打击。唐将李光弼又于嘉山(今河北正定东)大败安军主力史思明部,于是河北十余郡又为唐据有。正当安禄山孤军深入,议弃洛阳北归范阳之际,唐玄宗和杨国忠出于个人私利,排斥异己,命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击.结果大败于灵宝,哥舒翰投降叛军,潼关失守,安禄山气势复盛。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军攻陷潼关后,唐玄宗、杨国忠等,西奔四川。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杨国忠,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玄宗逃奔成都。宦官李辅国挟太子李亨北走灵武,安禄山不久攻入长安。七月李亨称帝。

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建立了流亡政权。此时河北、关中等地人民对叛军普遍地开展了斗争。这时,唐肃宗又命郭子仪、李光弼进驻山西、河北、保卫灵武。由于宫廷内部皇子间权力的争夺,使肃宗未能把消灭叛军的任务放在首位,而是急于收复两京,速得长安,以保住皇位。此时的叛军在关中地区大肆杀掠,失去民心,未能继续发展。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乘安军内部分裂,命郭子仪集合西北各路军,并借用十五万回纥兵,从凤翔出发,攻克长安,乘胜东进收复洛阳。安庆绪败退邺城,安军大将史思明降唐。十二月玄宗李隆基亦由四川返回长安。

安禄山父子失败后,唐改府并未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对军阀节镇仍未加以防范,史思明终于再次起兵反唐。乾元元年((758年)八月,唐命邻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会师围邺。因九节度使不相上下,且受监军掣肘。史思明乘机于范阳率兵十三万救邺,军至魏州(河北大名)隔断唐军粮道,从背后进击,结果九节度兵大溃。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于魏州自称大齐燕王,不久杀安庆。攻夺安军余部,实力大增。九月,史军分四路南下,攻占汴州。乘胜西克郑州,洛阳重又为叛军所据,黄河沿岸人民再次遭到战火蹂躏。上元二年(761年)春,唐命李光弼由河阳出兵,计刘收复洛阳,结果反为史思明所败。史思明乘胜西攻潼关,因其虐待部下,内部离散思叛,长子史朝义勾结骆悦等人,杀死其父,还军洛阳自立,叛军内部再度分裂。宝应元年(762年)秋,唐再次借回纥兵平叛,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元帅,会合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于陕州(今河南陕县),进讨史朝义。史朝义于洛阳北邙山下大败东走,逃往幽州,叛军纷纷降唐。广德元年((768年)正月,史朝义在广阳附近穷蹙自杀。历时八年的安史叛乱至此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6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