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朱元璋能灭掉元朝为什么不能统一蒙古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蒙古,地广人稀,荒无人烟,不适合大汉民族生存。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你大兵团来战他就跑,很难把他彻底包围歼灭!而中原大军要的速战速决耗不起,消耗时间一长我们的后勤就保证不了,只好撤军。你一走他们又从四面八方回到草原,几年又恢复元气了,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靠刀枪实实在在对拼的时代彻底的消灭他是不可能的这本身就是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本身就是聚合为兵分散为民的习性,得益于广袤的领土纵深,只要有草场跟水源他们就能够生活,然后繁衍生息。
说到底就是生命力太强了,农耕民族根本没法像他们那么生活跟打仗。正常来说只有他们聚集起来进攻的时候才有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否则便是无头苍蝇一般在草原乱转。即便能够打赢他们,只要能缓过几年,他们的孩子又长大了,又是嗷嗷的战士,可谓是马刀杀不尽,关上门来接着生。所以,主动权一直都在游牧民族手上,即便明朝几次击败蒙古军也只是暂时打退而已。
游牧民族平时分散在草原上,只有等到打仗命令的时候才会聚集到一起,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退,撤退完就化整为零分散到草原各个地区去,中原政权对待游牧民族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仗着人多见到一个杀一个,见到一家杀一家,几乎是毁灭性的打法,比如金国女真人就是这么对待蒙古人的,每隔三年到草原减丁一次,所到之处鸡犬不留,这也是为何蒙古人跟女真人世仇的主因;
其次,直接烧光草场,让游牧民族没有地方放马喂牛羊。这是我们传统农耕政权的手段,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一直使用这种办法,这是让他们没有粮草没法长久停留。只是这种办法必须依托城市作为根基,比如长城就是这么个作用;
其实蓝玉在捕鱼儿海已经毁掉了北元最后的军事力量,北元只剩下一个概念了。到了瓦剌东进占领草原,首领也先把北元皇室屠了,只有一个黄金家族的后代因为在外面得以幸免,这时候北元可以说是彻底完蛋了。就是达延中兴,也不叫“北元”了。其实早在1388年脱古斯帖木儿就取消了“大元”国号,改称“蒙古”。
还有一种就是用游牧民族来对抗游牧民族,这是后来明朝用满族人来对抗蒙古人的方法,只是没想到养鹰的让鹰给啄了。
中原王朝想要收服游牧民族,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在军事上打散、打服对手,不能让游牧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这一点很难,因为游牧民族是流动的,可以跑很远。想要完成这一条件,需要中原王朝有持之不懈的军事打击态度。
二是打散、打服后,要将游牧民族圈定在一个范围内,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能让其脱离中央政府的监视和掌控。想要完成这一条件,也需要中原王朝有持之不懈的态度。
三是天时。自身努力很重要,但天时和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
举个例子,东汉后期,中原军阀混战,这本是南匈奴脱离中原政权掌控的大好时机。但由于当时的漠南草原有一个远比南匈奴强大的鲜卑部落联盟,时时威胁南匈奴,迫使南匈奴必须依附于中原王朝。故而在整个汉末三国混战期间,南匈奴都是老老实实,不敢轻举妄动。
而到了西晋时期,中原还是乱糟糟的,但草原上已经四分五裂了。都是小部落。此时的南匈奴就有了不老实的机遇。
那么以上三点,明朝满足了几点呢?
很不幸,一个都没有。
明朝洪武、永乐两朝,虽然对蒙古进行了十余次打击。但打击效果并不理想。明军只是打散了蒙古,并未打服。
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北征规模越来越小,明朝对打服蒙古的信心越来越不足。
到了明朝中后期,虽然也有汪直千里奔袭蒙古王庭,击杀蒙古传奇英雄满都海;马芳千里奔袭蒙古大营的操作。但这都是小部队出击,打击力度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明武宗时期,为了反击达延汗的入侵,明武宗御驾亲征。但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遭到满朝文武强烈反对,甚至在他死后,还被史官扣上了胡闹的帽子。
看看,连皇帝发动稍微大一点的北伐,都能被说是不务正业。统治集团如此保守,明朝还怎么可能打服蒙古人呢?
大体来看。在明朝中期时,其实已经放弃了打服蒙古的战略。无论是官僚阶级,还是一般老百姓,都对征讨蒙古持负面态度,认为这是是劳民伤财之举。
因此可以这么说,有明一朝,明军始终未能在军事上彻底打服蒙古人。
军事上无法打服对手,想达到政治经济上的操控,自然也是无从谈起。
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通过联姻、册封等利诱方式瓦解了蒙古势力。
但明朝的利诱政策和军事打击一样,并没有贯彻到底,也是很不成功。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明朝前期的各种进取政策,到了中后期,都被推翻了?
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吗?是因为财政问题吗?
确实有这两方面的因素。但从满朝文武反对明武宗讨伐达延汗,以及万历皇帝力排众议打三大征来看,这些并不是主因。
真正的主因,其实是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上位了。导致明朝像宋朝一样,出现了重文轻武的情况。
为什么重文轻武,就会导致封建王朝的进取心不足呢?
这是因为,如果武人地位不高,那么武将就没资格经略一方,只能搞些单纯的军功。如砍人头攒军功,慢慢往上爬。
而如此一来,武将群体就不可能产生具有很高战略眼光的帅才。
这一点,我们看明朝中后期的将领名单就知道了。与早期的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等人相比,明朝中后期的将领,普遍缺乏大兵团作战经验和经略一方的能力。
这不是人的素质不行,而是时代变了,武将被文人死死压制,很难产生帅才。
至于文人,让他们治理国家是可以的。但指望他们去征讨蒙古;打服蒙古人后,蹲守在草原管理居牧民,他们就做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中后期的文官,还多为南方出生的士子。
比如嘉靖朝的十二位首辅,除了毛纪、翟銮和李时外,其余九人,诸如夏言、严嵩、杨一清等,全都是南方人。
文人主政,而且还多是南方文人。这种人员配置对于明朝征服蒙古的政策执行,简直是灾难性的。
这就跟元朝皇帝不重用儒生,任用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达鲁花赤,治理中原,把中原搞得一团糟是一样的道理。
不是那块料,硬顶上,必然是适得其反,搞得一团糟糕。
实际上,明朝对蒙古的所有决策,妙招不是没有,奏效的策略也不是不存在。只是从整体来看,很多政策都是昙花一现,到了中后期就废掉了,并未能从始至终地贯彻到底。
最后是天时。
明朝时期,没有天时可言。这一点,站在全球范围的高度来看,可以看得很明显。
14 16世纪的游牧民族,虽然已经不复成吉思汗当年之勇了。但散落在欧亚大陆的游牧部落仍然有很强的实力。
如沙俄和克里米亚汗国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和帖木儿帝国的战争。都是血战。沙俄和奥斯曼帝国赢得并不轻松。
并且,蒙古人仍然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
他们打不过,可以跑。跑到一个敌人追不到的地方窝着。
可以这么说,明朝时期的世界,不单是明朝无法彻底搞定蒙古人。其他与游牧民族有矛盾的民族,也都搞不定。
明朝一点不占,未能搞定蒙古。清朝呢?
清朝是三点条件全满足,最终搞定蒙古。
军事打击方面,清朝站在明朝的基础上,对已经四分五裂的蒙古诸部,进行了长达百年的猛烈打击。
首先是皇太极。1635年,皇太极在拉拢科尔沁等部落后,通过穷追猛打,干趴了蒙古名义上的领袖林丹汗,一统漠南蒙古。并成为蒙古人的大汗。(先是后金大汗兼蒙古大汗。称帝后变成清朝皇帝兼蒙古大汗)
接着是康熙。1688年,康熙力排众议,趁准噶尔攻打喀尔喀蒙古之际,坚持吸纳主动归顺的喀尔喀蒙古,并与噶尔丹开战。最终靠运气和武力,打败了噶尔丹,牢牢控制了外蒙地区。
清朝入关后,受中原传统思想影响,清廷对荡平蒙古的策略也多次产生动摇。大有与准噶尔共存的意思。这种形势影响了雍正和乾隆前期的国策制定。
但好在1755年,乾隆力排众议,顶着满朝文武的反对压力,趁准噶尔内乱之际,出兵伊犁。最终击败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吞并了准噶尔汗国,结束了清朝与蒙古诸部的百年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的蒙古大汗头衔,不是他自封的。而是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带领一票蒙古王公一起上表,心甘情愿把蒙古大汗的头衔送给了皇太极。
从这就可以看出,漠南蒙古真的是被清朝打服了。否则蒙古人也不可能请一个女真人做自己民族的大汗。
而由于蒙古是被清朝打服的,所以清朝对蒙古的管理力度就很深了。
一方面,清朝利用札萨克制(一种官制,用蒙古人的话说就是执政官的意思)将蒙古诸部分为两百多个旗,封蒙古王公贵族为执政官,让他们管理自己的地盘。
这招类似于西汉的推恩令,意在“众建诸候分其力”。成功地把一个原本就分裂为十多个板块的蒙古,又再进一步得分裂成了两百多个小板块。
蒙古广泛实行扎萨克制度后,各旗相互之间不存在统属关系,互相也没有往来,牧民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放牧,严禁跨界。只要牧民不能到处跑,被严格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圈内。管理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再一方面,清朝通过理藩院和将军,如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对担任扎萨克的蒙古王公进行监督。
有清一朝,别说是牧民不能到处跑,就连蒙古的王公贵族也不能到处跑。如果某个王公想跨区,或是进京,亦或是去中原汉地,都必须向理藩院申请、登记备案后才能成行。
如此一来,就算某个蒙古上层王公不服清朝统治,想造反,也折腾不起来了。
另一方面,清朝皇帝还信奉黄教,在蒙古草原大力推崇黄教。甚至于清朝皇帝还把黄教提升到了国教的高度,给予蒙古的喇嘛以极高的礼遇,如当喇嘛后,可以不用服役,不纳税,不用干活,吃喝不愁。以此,笼络蒙古的黄教信徒。
据不完全的统计,至清末时,整个蒙古地区的黄教寺庙超过了两千座。平均每个旗就有十多座寺庙。
有如此多的寺庙,信徒数量自然也不少。
而当蒙古人广泛信仰藏传佛教后,原本英勇尚武的蒙古人就被驯化成了软绵绵的羔羊。
这一招用乾隆的话说:以黄教柔训蒙古,中国之上计也!
分裂+限制行动+推行藏传佛教,这三招组合拳下来,原本桀骜不驯、充满斗志的蒙古人就被清朝驯得服服帖帖了。
最后是天时。
明朝时期的蒙古人虽然辉煌不在,但仍然能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民族打得有来有回。
但当时间进入18世纪后,时代变了。
原本被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的俄罗斯人,反过来将蒙古人按在了地上摩擦。
原本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也反过来将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
可以说,当时间来到十八世纪,原本辉煌的蒙古人,已经大势已去。向西既打不过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向南也打不过中亚的一票游牧民族。唯独帖木儿的后裔,在走投无路之下,打败了印度土著,在南亚次大陆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在这种蒙古人被各方势力挤压,活动空间被限死,逃都没处逃的情况下,如果清朝还解决不了蒙古,那只能说明清朝的水平实在不行。
而清朝的水平,显然没有渣到与印度人一样的档次。所以清朝搞定蒙古,是一种 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把明朝和清朝的时间颠倒过来。先有清朝,后有明朝。有清朝做垫背的,估计明朝也能降服蒙古。
现代很多人,喜欢把明清对立起来,仿佛好像明就是明,清就是清。但实际上,清朝承继明制,清朝是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所以清朝降服蒙古,其实与明朝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元朝似乎就是一个很“残忍暴力”的王朝,它所实行的是非常残酷的民族政策,而这样的民族政策就体现在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上。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么自然汉人在元朝的地位就非常低,经常会受到一些蒙古贵族残酷的压榨。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在史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考证之后发现,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而唯一有影响的,无非是汉人如果想在元朝做官的话会受到一定的审查和阻碍,但至于说压榨,也根本谈不上。此外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蒙古游牧民族肯定会很残暴,动不动就搞屠城,但是如果你了解元朝历史你会发现,元朝不仅不残暴,反而还是历朝历代里少有的律法宽松的朝代。
朱元璋——剧照
据历史数据显示,元朝每年因为犯罪而被处死的人只有几十个,甚至是几个。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元朝人在对待囚犯时,不会像宋朝一样动不动就在人脸上刻字,蒙古人是很不喜欢在自己脸上刻字或者有毁容的举动,蒙古人对自己的头部有着不一样的情结。所以对待犯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这和历史上的很多动不动就诛九族、连坐,光一个案子就杀了好几百,好几千,甚至是好几万人的朝代相比,元朝的律法的确很宽松。
元朝版图
但也许有人会说,都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说的一定是元朝统治者们对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吧?就像宋朝的经济那么发达,要是不被蒙古人破坏,那说不定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呢!如果你想到这一点,那么你还得思考一个问题:当时的南宋王朝已经是奄奄一息,气数已尽,如果蒙古人不南下的话,那么是不是也会被别的政权给取代了呢?要知道,在历史上王朝的更迭是很正常的。
所以在这样的考量下我们再来看元朝是不是又有不同了呢?那些元朝的统治者们好歹也融入了中华文化,蒙古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员。如果万一当时南宋不是被蒙古人取代,而是被另外的外族政权取代,那么是不是也会搞得像欧洲一样呢?所以说,用假设来给元朝背上个破坏文化的黑锅,是不正确的。
此外,尽管蒙古人治国比较粗犷,却也无形中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繁荣。举个例子:元朝时的科举比较抽风,有一阵没一阵的,最终的结果就导致了许多文人走向下层,不过这也并非什么坏事,在“不经意间”还发展出了独特的元代杂曲文化,其中马致远就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还被人称为“曲状元”。所以即便是在今天,元曲和唐诗宋词还是并称的,由此可见其文化地位也并不低。
但其实,元朝的律法宽仁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官僚体制丧失了公共性”。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大多数王朝中,官僚体制一直是皇帝最得意的工作机构,因为官僚体制的兴起,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贵族集团的制约,同时还能巩固皇权统治。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官僚体制如果发展得盘根错节,或者某些官员结党营私的话,那么皇权也同样会受到牵制和影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皇帝和官僚之间的斗争一直也没有停止过。但是到了元朝就不一样了。元朝是一个草原征服型王朝,他的统治结构和中原王朝的统治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原王朝所需要的官僚体制,到了元朝就丧失了公共性。
朱元璋像
那么这样一来,官僚制对作为个人的皇帝的制约能力就遭到严重削弱,皇帝便可以肆行己意,个人性的专权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当然了,这更多的只有官僚才能够感受得到。相应地,作为某种程度上的私人家奴来说,官僚体系的常例性运行因此受损,反过来皇权作为制度性专权的能力也遭到严重削弱,于是,从社会层面感受到的帝国统治,反倒是颇为自由的(《枢纽》)。
所以,大元帝国的统治便是很矛盾地既专制又宽松,以至于朱元璋竟认为大元之所以失败正在于其“法令过于宽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