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官之战”后,秦穆公为什么放弃了东进逐鹿中原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13:50:30

王官之战”后,秦穆公为什么放弃了东进逐鹿中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穆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左传》中有关秦晋“王官之战”的记载如下: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

在笔者看来,这一次秦国是铁了心要出兵攻击晋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战是由秦穆公亲自挂帅出征的。并且他们刚刚渡河,就焚舟宣誓,表明了此战不胜不归的坚决态度。也正因秦军的士气高昂,所以他们接连拿下了王官与郊地。

面对秦国如此强烈的求生意志,晋国却选择暂时性地避其锋芒——他们并没有出兵迎战。犹记得前一年晋国赵衰还称赞秦国孟明视“秦师又至,将必辟之”,这次秦国军队来势汹汹,于是晋国军队果不其然没有出战。

秦军顺势渡河至崤山,将三年前大败于此的秦国将士们掩埋安葬。然而,已经距今三年之久的尸体,为何还能封尸埋葬?笔者认为,《左传》作者此描写的用意,可能只是想要凸显出当年秦晋“崤之战”尸横遍野的惨烈情况罢了。

秦穆公在“封殽尸”之后,就返回了。他已经决定将自己的心力,完全放在西方土地的开拓上,意欲从此称霸西戎。

《左传》借君子之口给予秦穆公和两位秦国大夫评价,先称赞秦穆公用人全面而且专一,再称赞孟明视努力不懈、知耻而后勇还能勤于思考,最后称赞公孙支能识人知人,还能推举人才。由此可见,《左传》对此三人的评价颇高。

孟明视是秦国重臣百里奚的儿子。奇怪的是,太史公在《史记·秦本纪》的“蹇叔哭师”中,把秦穆公的访谈对象,从原本的蹇叔多增加了一位百里奚。笔者认为,其实此时百里奚应该已经不在人世,或者至少不是与秦穆公对话的人之一。原因有四点:

一、《孟子》记载晋国灭虞国时百里奚已经七十高龄,那么到“蹇叔哭师”时,百里奚如果在世,那他也已经将近百岁。

二、“蹇叔哭师”的对象是孟明视,倘若百里奚在旁,怎么会由蹇叔独自面对着他的儿子孟明视哭泣呢?更何况百里奚竟然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是很不合常理的。

三、“崤之战”后,秦国大败,秦穆公自言自语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也没有见到百里奚的身影。

四、晋国先轸阐述攻击秦国的理由时说:“秦违蹇叔”,也未见百里奚之名。

由这四点,就可以推论出,“蹇叔哭师”中与秦穆公对话的人,其实只有蹇叔一人,百里奚并没有参与其中。

回到《左传》的评价中来。百里奚是由公孙支推荐的,而孟明视又是百里奚的儿子,以此逻辑推断,有公孙支才有百里奚父子,因此对于秦国来说,公孙支可以说是秦穆公身边最重要的人物,他不仅被秦穆公尊为师,而且在许多重要的关头,他均能正确地分析形势,给秦穆公相对稳妥的建议。

《史记·秦本纪》与《左传》比较时,就可以发现二者在记叙“王官之战”时,有一些不同之处。根据《史记·秦本纪》中的记叙,太史公写晋军的反应,不只是“不出”,而是“不敢出”。太史公把此次秦穆公亲率出征描绘得更加勇猛。另外,当“封殽尸”的时候,太史公还强调秦穆公为此大哭了三日,他笔下的秦穆公显得更加情深义重。

由于“王官之战”是这几年秦、晋两国战争中,唯一一场由秦穆公领兵出战的战争,也是秦国为数不多能够取胜的战争。所以,《左传》在这场战争后加入了赞扬秦穆公的文字,而《史记·秦本纪》则是给秦穆公加上了丰富的情绪描写。由此可见,两者都同时有歌颂秦穆公的意味。

《左传》之后云:“秋,晋侯伐秦,围、新城,以报王官之役。”前一年,秦穆公亲征伐晋时,晋国虽然如赵衰所言避秦不出,但这并不代表晋国不会在战场上讨回颜面。于是,此时由晋襄公讨伐秦国,达到报复“王官之战”的目的。

秦穆公与晋襄公这二人,在五年之中连续作战五次。征伐始于“崤之战”,终于“报复王官之战”。这一系列的战争,让曾经从晋献公至晋文公之间所建立的“秦晋之好”关系彻底破裂了。秦、晋两国从此互相牵制,致使南方的楚国趁此机会坐大,进而造成了以后晋、楚两国的争霸。

“王官之战”后,秦穆公彻底地放弃了东进逐鹿中原的想法。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在西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另外一片天地。

“王官之战”两年后,秦穆公与晋襄公双双过世。虽然此时秦、晋两国的恶战告一段落,但两国的小型征伐方兴未艾。他们依然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试探,在春秋时期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胜利之道。

孟明视每战都输,为何还能不断地受秦穆公的重用?

因为孟明视非常地听话,完全是靠秦穆公提拔的,而且孟明视战略技术不行,秦穆公便不用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和地位,况且孟明视一直想着回报君主,便以德对待百姓,使得秦穆公得到了非常多的民心,因此秦穆公还会不断重用他。

孟明视一直在打败仗,简单地说,就是从未打赢过一场仗,当上主帅,是因为他是秦国大夫百里奚之子。本来秦穆公是有挥军东进、逐鹿中原的野心的,但是自从“崤之战”大败之后,秦国全军覆没,三名主帅也都被晋国俘虏了,秦穆公损失惨重,甚至是开启了和晋国的无尽的战争。而之后的战役呢,大部分都是孟明视在指挥当主帅,除了“王官之战”秦国不战而胜之外,其余的战役秦国都败给了晋国,可以看出来,孟明视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秦穆公不顾群臣反对,力挺孟明视,甚至说打了败仗,并不是他的错。在这么多次的败仗之后,朝廷的官员肯定是都在让秦穆公换掉孟明视的,并且让他撤销孟明视的主帅的位置,但是秦穆公不愿意,并且一直在帮孟明视讲话。

孟明视为了报答秦穆公,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修明政事中,并且给了百姓更优厚的好处,来争取到了民心的支持。孟明视的名言是“三年将拜君赐”,就是说他一定会回到君主的重用,于是他的心思就放在了集民心上面,事实证明他干得很好,连晋国大夫赵衰都夸他,还说,如果孟明视这样仁德贤良的人来进攻我国,我国一定要避免他的锋芒。可见,当时孟明视的仁德真的是比得上圣人的那一种,但是终究,他的天赋不在军事。

之后,秦穆公死了,孟明视也就从此消失了,由此可见,孟明视是完全依赖于秦穆公的,我认为秦穆公的选臣之道,就是要忠心耿耿,而非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正因如此,孟明视一直得以重用呀。

晋秦崤函之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晋秦崤函之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晋秦崤函之战,发生在周襄王25年(公元前627年)4月。

晋楚城濮之战后,中原诸侯立即举行践土之会。会上,晋文公奉周襄王之命称为侯伯,继齐桓公之后领导中原诸侯.此会,秦穆公没有参加。

这时的秦国,自秦穆公即位(周惠王18年,公元前659年) 以来已二十余年。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赛叔主持国政,国势逐渐兴盛。但是,秦囯毕竟僻处西陲,杂居戎、狄之间,土地狭小,只有泾水与渭水河谷以资繁息。其东面洛水两岸则属晋国,又自桃林(今陕西锴潼关)以至崤函地区,原为西虢之地,后为晋国所并,亦属于晋。

秦穆公欲东出中原,阻于晋国,故经常与晋通好,并娶晋献公之女为夫人。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以割取今陕西卷潼关、河南者陕县一带以及山西省临晋县西南近黄河之地给秦为条件,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晋惠公后因上述土地面积广大,又为晋国命脉之所在,悔约不给,秦晋两国遂于周襄王7年(公元前645年)战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

韩原之战,晋军先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本想乘势接收晋惠公原先许诺割让的土地,但由于晋围在那里组织力量抵抗,无法接收,秦穆公乃放弃割取晋地的企图,释放晋惠公归国。晋惠公死后,秦穆公又兴兵迎接公子重耳赴晋,立为晋文公,并将女儿怀赢嫁给他,以求与晋结好,即后世所谓“秦晋之好”。

周襄王16年(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因狄人入侵,号召各地诸侯勤王。秦穆公认为机会难得,想借逍晋国前往。晋文公亲赴河上,劝说秦穆公南出武关,勤王之事则由晋国就近出兵担任。秦穆公对此自然郁郁不欢却也无可奈何。晋文公勤王成功后,为安抚秦穆公,随即出兵帮助秦国攻取鄹国(今河南省内乡县 西)与商密(今河南省淅川县西荆紫突之地),作为对秦穆公的报答。

但是,晋文公后来因城濮之战一跃而为中原霸主,秦穆公未免怏怏于心,所以拒绝参加践土之会。晋文公于是密许秦国,以后中原有事或出兵,晋秦两国联合行动,想以此平释秦穆公的不满。

周襄王22年(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根据上述密约,共同出兵讨伐郑国。郑文公知道晋秦两国貌合神离,就派烛之武缒城而出,夜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现在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自知必亡。若郑亡而有益于秦,则秦国自应全力以赴,然而郑国离秦国如此遥远,秦国攻占了郑圉,也很难守住。

这样,郑亡后必然归入晋国版图。晋国之利,就是秦国之害。如果保全郑国,郑国必然与秦结好,将来秦国在中原有事,郑国可为东道之主,供应秦国所需的物资,于秦国实在有莫大的利益。秦国过去曾厚待晋君,晋君许割河外之地给秦,但晋君早晨波河归国,当夭就筑城防止秦国来取,此事恐怕不会忘记吧?

晋国素来贪得无厌,将来既然东得郑国,必然向西扩张,危害秦国。秦国现在帮助晋国,正是害了秦国自己。请您加以考虑。”秦穆公听了这番言论,自然动心,乃私自与郑国结盟,命杞子、 逢孙、杨孙三大夬留戍于郑,自己则率军返回秦国。

晋将狐偃见秦军撤退回国,建议晋文公乘机攻击秦军。晋文公因秦穆公过去对自己有相待之恩,而且晋国初立,耢处不久,不愿与秦国残杀,亦与郑国言和后回晋。晋秦间这一微妙关系,遂为日后晋秦崤函之战的导因。

周襄王24年(公元前628年),郑文公与晋文公相继死去。 秦穆公得到戍郑大夫杞子的报告,劝秦穆公潜师袭郑。秦穆公乃决定乘晋、郑两国发丧之际,兴兵袭郑,从此进入中原。大夫百里奚、蹇叔劝道:“劳师以袭远,不易成功。

我军越千里袭郑,郑必知之,劳而力竭,欲攻有准备的敌人,很难取胜。”秦穆公听后不以为然,派百里奚之子盂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领兵向东。

百里奚和蹇叔深知此行险恶,而且很可能招致晋国的千涉, 在出兵送行的那天,边走边哭地对盂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说 “我们看着你们出去,恐怕看不到你们回来了! ”又嘱咐说 “函谷关以东的崤山一带,地势最为险恶,经过那里要特别小心 ”秦军出发后,过崤山,经洛邑,行抵滑国国块(今河南省偃师县)。

这时,郑国有个专门以贩牛为生的商人弦离,在途中获知秦军将偷袭郑国的消息,便冒充郑国的使臣求见盂明视,声称,“我们的国君听说贵军要来郑国,特派我献上12条牛犒赏货军。弦高同时派人速告郑国国君,作迎战的准备。

盂明视见郑同已有准备,知道袭郑难以成功,若进而围之,则兵力孤单又无后援,遂下令停止前进,驻军于滑国境内。秦军在进退两难之际,为了不虚此行,夜袭滑国,将滑国子女玉帛及其他财物满载 兵车之上,然后撤兵回秦。

晋国在筹办晋文公丧事期间,即已获悉秦军经过晋国桃林、 崤函地区东进的消息。大夫先轸对晋襄公说: “秦穆公不听蹇叔等人的忠告,兴师伐郑,这是上天给我们击秦的机会。天之所予不可失,贪婪之敌不可纵,违天不祥,纵敌生患,必击秦军。”

当时,栾枝觉得秦穆公曾有厚恩于晋文公,今袭攻秦军,对不起刚去世的晋文公,主张不攻。先轸说“秦国不顾我们的国丧, 讨伐与我们同姓的郑国,是秦无礼于我们,我们还怎能顾及秦国过去的恩惠?我听说,一日纵敌,将为数世之患。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也是无愧于先君的。”晋襄公子是决定击秦。

周襄王25年(公元前627年)3月末,晋军抵达崤函地区, 在东、西二崤及崤陵关裂谷两侧髙地设伏,准备等秦军全部进入裂谷之后,即阻绝道路,分段堵击。4月初,秦军由滑国回秦。

因车辆重载,行动迟缓。进抵嵴函地区时,逍路崎岖狭窄,队伍拉得很长。当秦军大队进入裂谷后,两边晋军乘机出击,秦军前后 不能相救,全部被歼于谷中,盂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亦被俘。 崤函之战遂告结束。

晋秦因争霸演成崤函之战,对于双方来说,其实都是不利的。晋襄公惑于一时之利,歼灭秦军于崤函地区,军事上虽然获得全胜,似秦晋之好却从此断绝,两国连年相仇,晋国陷于东、西两面作战的苦境,不能再集中力量过问中原,从而给楚国以可乘之机。

至于秦穆公,自晋军城濮之战后一反常态,轻兵远袭郑国,犯了孤军深入之忌,崤函地区为晋国命脉之所在,经过那里必然使晋国不安,秦国纵然得到手,也很难控制住。若干年后,商鞅主持秦政,采取先固关中而后及于中原的战略,其眼光超过秦穆公远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6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