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相比幽云地区,北宋灭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西失陷。山西与关中连成一气,山西是中原的高地,失去了幽云地区的北宋如果首都是在长安那关系不大。幽云地区相对于汉唐,就没有那么重要。不巧的是宋朝的首都就在运河的中央黄河边上。开封这地方战国魏国首都四战之地,当然也是四通发达的地方,魏国以魏武卒精兵政策而称霸也是这个原因。
西晋丢中原是因为内乱。司马家打的一塌糊涂。彼时盘踞晋阳的刘渊起兵。导致胡人起兵。 就算如此情形,西晋残部仍在山东地区打了很多年。 奈何东晋心中无中原。在说宋朝,宋朝开国时步兵发展遇到瓶颈。骑兵倍受重视。除了西北就是云中此二地是最大马场。幽州十个点位。幽州不失中原无忧。辽开国期间并不重视16州。只当是和南方政权的缓冲区。 后来萧太后掌权,大力培养汉人集团。16州地位水涨船高。所以宋太祖用钱买回的政策有可行性。
再说宋失去16州影响。 太宗朝影响最大能打击溃战,不能歼灭敌人。因为没马追不上。你说影响大不大。太宗几次打幽州,就是打不下来,为什么,辽军支援快。辽军骑兵在上京和西京,两地发兵不出半月必定到幽州。敌疲我打,骑兵趁夜袭营,杀人如砍菜。宋军撤退辽军就敢尾随。反正你追不上我。再说后来为什么清能越开长城直击内地,因为明朝的川陕军没有马场,马需要靠北方,北方动乱不堪,陕西,山东,河南又被叛军占据。也就北京城卡着啊。要不然宁锦线早就失手了,你在机动袭击,你越不过北京。北京不失太原以东的攻势就必须围着北京打。
再说岳飞明明北伐节节胜利被叫停。岳飞一直打伪军,如果岳飞打到开封。那金国就会调骑兵再来一次机动作战。欺负的就是你没马。大兵团,多地形,攻坚战,水战金军都可以输。但骑兵机动战。累死宋军。为什么二帝能那么快就被俘,因为动作快。我的军队和你的情报同时抵达黄河。你的西北军根本没机会回援开封。圣旨没到开封已经投降。中国地图上有几个点是历代战争跨不过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当然这些是大半忽悠人的听听就好了燕云十六州最主要不是马匹问题好不好,就北宋那个马政养驴倒是可以的。燕云十六州大格局上最重要的意义是不让辽国的骑兵可以直指开封,威胁到宋朝的核心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区。就好比踢球,天天被人打进三十码大禁区别人只要抓住一个机会(靖康)就能把你打趴下了。
如果中原王朝掌握了燕云十六州,意味着辽国必须退到燕山山脉以北地区,极大的压缩了活动范围,而极大的提高了开封的防御纵深(国际庄离开封大约是370公里,北京到开封大约是620公里,如果是以张家口(燕山山脉一个点)测距大约是700公里,相当于防御纵深多了一倍,而且还有山脉作为依托,上述数据是谷歌卫星图大概测定的),当然这又涉及到当年赵老二和高粱河车神的迁都之争。而且当年打了北汉以后,高粱河舒马赫神奇的战地逻辑和我觉得优势很大,上去断送了整个战略主动。
为什么说重要呢,两点,北宋是唐朝分裂后,建立的国家,历史上但凡这种形式的国家,都是要收复国土,回到从前的辉煌,难不成不要了。第二,战争,最主要的就是一些战略位置,就算热兵器时代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小山头就值得双方投入无数人员,飞机大炮轰炸。上甘岭的故事总听说过吧。战略位置的重要从山海关和长城就可见一斑。秦汉以后,大部分朝代都有增加维护和建立长城,而幽云十六州恰恰是那片区域,以前是用来防止北方民族的,结果成了挡着自己前进的道路。往后的历史,北宋迟迟没有收复北方,就是因此。
还有一点很重要,幽云十六州附近有战马繁殖区域。冷兵器时代,战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初汉武帝能揍匈奴,就是收复了河套平原。战争骑兵是很重要的。战马不强,就需要劳师以远,而人家可以守,还有机动部队源源不断增援。如果幽云十六州不重要,为什么历史上的评价往往对此很痛心疾首呢,为什么要耿耿于怀呢,如果不重要,那么也必然可以轻易收复,结果却止步不前了。想想唐朝的疆域。这是一种无奈。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包括北宋)的“命门”所在,没有了“命门”,上至国家下至百姓,日子过得心惊胆战。
燕云十六州指古代的幽、顺、儒、檀、蓟、涿、瀛、莫、新、妫、武、蔚、应、寰、朔、云这十六个州。这十六个州的所在地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幽州)、天津以及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区域。
这片地区以山脉为主,大山脉如太行山脉、阴山山脉、小山脉如燕山山脉等,还有秦始皇修的长城……
此地易守难攻,足以抵挡北方辽国(契丹)南下,没有燕云十六州地形山脉和长城的抵挡,使得北宋腹背受敌。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就在华北平原上,华北平原以耕种为主,一马平川,如果北方辽国骑兵(契丹)南下,几乎无险可守。
南下没有任何阻挡,长驱直入,直接瞄准开封府,大家想象一下,在平原上,四处漏风,四面受敌,怎么防?
而且辽国以草原牧业为主,民风开放,凶猛好斗,以骑兵为主,天然的“马背上的国家”。因为处于寒冷地带,冬天很容易缺衣少粮,一旦补给不足,就会侵犯北宋,威逼获取补给。
中原地带以耕种为主,小农经济,以步兵为主,相对于辽国的凶猛大汉,从事小农经济的百姓更斯文。在开阔的平原中,骑兵天然有优势,在没有任何抵挡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辽兵打劫。
北宋打仗又弱,还没有燕云十六州的保护,几乎成为辽国的“桌上盘中餐”了。
事实也是如此,北宋时期国家富裕,但是从军事上来说还是很弱的。
北宋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相当于是拿回了国家“命门”。
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和辽国多次交战,但是北宋一直没能占得上风。
后来终于在宋真宗时期,打赢了辽国,两国签署协议,结盟为兄弟之邦,此次结盟(历史上为澶渊之盟)规定北宋以后每年送给辽国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来辽国觉得不够,在庆历二年,又增加银子十万两,绢十万匹,原本的“送(赠予)”改为“纳”,每年还要交“岁币”,这段时间北宋才稍微安宁了一些,妥妥的用银钱保平安。
如果北宋拥有燕云十六州,就不用害怕辽国,因为拥有了长城和众多山脉,可以防御金兵南下,金兵想攻打北宋,就需要从长城和众多山脉中找到突破口(关口),而北宋的军队只需要守好突破口(关口)就好了。
防御上从开放式的平原转变成易守难攻的山区,北宋上至国家下至百姓可以大舒一口气。
可是北宋执政者的政策明显“守内虚外”,宋太祖曾言: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
北宋直到灭国了,都没有能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期如同“放弃军事”一般的纳贡也让辽国变得更加强势,越来越欺负北宋,直到著名的“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
燕云十六州,大概是北宋统治者心中最大的痛。五代时期,石敬瑭为了获得辽国的支持,竟然和辽国签订条约,约定在帮助石敬瑭之后便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
也正是这个决定,为北宋带来了长达上百年的威胁。燕云十六州作为北方地区防备少数民族的第一道屏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燕云十六州,从汉代时期开始,便抵挡了无数次少数民族的南侵。
五代时期,中原内乱,辽国一直无法南下的重要原因,便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阻碍。那么为何北宋建立之后,一直无法将燕云十六州收回呢?
01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为何燕云十六州如此的重要呢,就得从燕云十六州的各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地理位置,燕云十六州地处北方,是阻隔中原和北方草原的重要屏障。燕云十六州北方便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地带,而南部便是中原地区,因此可以说燕云十六州的地位其实就是一个天然长城。因此绝不能丢失。其次就是对于燕云十六州的经营。从唐代开始,唐王朝统治者便开始对燕云十六州地区进行经营。依托其险峻的地势,建造了坚固稳定的防御线,这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而且燕云十六州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中原王朝的战马供给。中原王朝地区的战马,一直以来主要的供给之地包括燕云十六州一带、河套平原一带。因此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不仅仅是战略防御阵线的失去,还是重要战略物资产地的丢失。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当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后,遭受到了无数人的谩骂。
即便是到来宋朝,对于石敬瑭的谩骂一直不断。赵匡胤统一南方之后,便着手准备统一燕云十六州,然而还未出发,便驾崩了。等得到了赵光义时期,便亲率大军展开了北伐,然而高梁河一战,把赵光义仅存的一点精气神全都打掉了。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也逐渐被耽搁了。那么燕云十六州为何如此难以收复呢?
02攻守之异
此时对于宋朝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燕云十六州曾经用于防备敌人的阵线,成为了敌人防御自己的阵线。依托燕云十六州原有的军事设施,辽国成功建立防御宋朝北伐的防线,因此北上的宋军,同样难度非常大,想要攻打下来,几乎难以完成。
其实在后周柴荣时期,就曾大规模用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本来进军都非常顺利,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也缓步进行,完全有望拿下。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柴荣去世了,后周大军不得不选择南撤。也正是这一撤,彻底让中原政权失去了对燕云十六州收复的机会。
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而赵匡胤的军事计划则和柴荣不同,赵匡胤选择了南下一统,而并非是北上收复。在赵匡胤心中,南方地区较为容易统一,而燕云十六州则收复难度大。经历过柴荣北上攻打燕云十六州,让辽国认识到了燕云十六州的防备还无法满足对中原政权的防备。因此在赵匡胤南下一统的时候,辽国便着手开始对燕云十六州进行加固,使得这里固若金汤。想要攻打难上加难。等到赵匡胤统一南方之后,再回过头来攻打燕云十六州,发现力不从心了。因此才会有了赵光义的高梁河之战的失败。
03北宋军备的废弛
对于北宋来说,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时期是在宋初,这个时期的军队历经五代,统一南方,实力强大,也是最适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队。但是随着高梁河之战的失败,北宋对于辽国的用兵转为了以防守为主。再结合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北宋的军队实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一代不如一代。越往后战斗力越差,对辽国军队的胜算就越低。等到澶渊之盟的时候,宋国的军队根本无法和辽国抗衡。如果不是寇准坚持皇帝亲临战场,可能北宋就要提前步入南宋了。
蒙渊之盟后,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在这个时期,战争几乎没有了。再加上有着澶渊之盟合约的约束。北宋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更加成为了泡影。一方面是军备的废弛,一方面是燕云十六州在和约之下的约束,收复几乎没机会了。
因此燕云十六州无法收复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国占领,从各个方面都逐渐被辽国同化了,对于中原的认同感其实也在逐渐下降。最重要的还是北宋的军事实力过于孱弱,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防守时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的战事,但取得的效果大部分都不是很好,因此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天方夜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5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