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肃宗身为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李林甫为什么与太子死磕

以史为鉴 2023-06-28 13:03:56

唐肃宗身为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李林甫为什么与太子死磕

唐肃宗身为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李林甫为什么与太子死磕?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般而言,在人们眼中, 皇帝、太子这样的人物,身边总是跟着一群大臣,大臣听命于皇帝和太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子毕竟是储君,未来的皇帝。然而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太子,唐肃宗李亨,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明明地位很高,但是却处处都斗不过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反而被李林甫压在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

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能力,仅靠口蜜腹剑而身居高位,那就很不客观了。事实上,李林甫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当时唐玄宗已越来越疏于政务,大部分国家大事都是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当时唐朝除了皇帝外,李林甫无疑就是最有权势的人。不过他这个“二把手”却与另一位“二把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人便是皇太子李亨。从李亨被册封为皇太子之日起,李林甫与他的明争暗斗都没有停止过。按理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李林甫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即便不投靠到太子门下,至少也要与之和平共处,他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与太子死磕到底呢?其实李林甫与太子的矛盾,正是从李亨被钦定为皇位继承人开始的。

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但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个挚爱的女人,她便是武惠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果把这句话套在武惠妃身上,其实也同样适用。

和当时唐朝宫廷的许多宠妃一样,武惠妃背后也有一群朝廷上的支持者,其中最显赫的当属李林甫。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于是她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终于成功唆使唐玄宗废黜掉了太子李瑛。然而武惠妃的野心却最终没有得逞,就在废太子李瑛被赐死后不久,武惠妃自己也因病去世。作为武惠妃的支持者,李林甫极力向皇帝建议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但此时的李林甫对皇帝的影响力还没有后期那么大,唐玄宗最后采纳了宦官高力士的意见,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因此,在经历过储位之争后,李林甫和李亨就已经站到个彼此的对立面了。

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朝廷大权基本都掌握在李林甫和他的追随者牛仙客手中,朝局基本还算稳定。太子李亨在这一时期非常低调,因为他虽身为储君,但从实力而言,与李林甫相差太远,没法与之抗衡。而李林甫也没能抓住太子的什么把柄,所以两人虽然立场对立,但也都没爆发矛盾。

有人认为李林甫和太子李亨同为唐朝的“二把手”,两人就必须要保持对立面。假如他们两人关系走得很近,反而会引起皇帝的担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从后来李林甫和太子你死我活的斗争看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仅仅像是在“演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对决了。

742年,宰相牛仙客去世,皇帝任命李适之接任宰相之职,与李林甫搭班,朝局很快就因这一人事变动发生了剧烈变化。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若论血缘关系,远比李林甫这个皇室远亲要近得多。更重要的是,李适之还是太子李亨的支持者。而且太子这个新形成的集团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

这个令人生畏的新集团很快就让李林甫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于是李林甫就开始用自己娴熟的权谋之术来打击政治对手。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关于这次事件的真相现在是无据可查了,但唐玄宗对此事的处理却颇耐人寻味。在没有找出政变实证的情况下,皇帝仍把韦坚、皇甫惟明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李适之则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之职,改授太子少保的闲职。太子李亨本人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但他的集团却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人物,李林甫深谙权谋之道。他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于是就继续指控韦坚、李适之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后来他又指控太子涉及一场所谓的阴谋之中。这次李林甫的指控没有完全得逞,但皇帝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处决了支持太子的一批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则在惶恐不安中服毒自尽了。李林甫与李亨的这场权力对决,最终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会斗不过李林甫这个当朝宰相呢?除了李林甫本身位高权重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玄宗在里面拉偏架。因为从当时的权力结构来看,李林甫已经位极人臣,他要想维持住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皇帝死心塌地。可太子李亨却仍有上升空间,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这场宰相与太子的权力对决背后是唐玄宗借李林甫之手来打压李亨,因此李亨处处落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玄宗年间李林甫是如何陷害太子忠王的?

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唐玄宗下诏:“立忠王(后又改名绍、亨)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林甫的阴谋遭到了挫折,但他并没有便旗息鼓,便开始陷害太子。要想危及深居宫内的太子,并下那么容易,李林甫便从太子身边较亲密的人着手。韦坚,京兆万年县人,其妹为太子玛的妃于;其姊为薛王李隆业妃,薛王李隆业为唐玄宗之弟。由于姊妹的关系,韦坚很早就步人仕途,加上本人也极有才于,深得唐玄宗的赏识。韦坚在任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等使时,经常向朝廷贡奉一些奇珍异玩,唐玄宗很是高兴,日益得宠,并兼任了御史中丞,封爵韦城县男。韦坚见唐玄宗十分重用自己,也就使出全身本领向权力的巅峰爬去。韦坚的妻子是李林甫舅父姜皎的女儿,在韦坚未被玄宗宠信之前,二人的关系甚为亲密,随着韦坚的日益见宠,李林甫害怕危及自己的宰相地位,对其非常厌恶。李林甫准备构陷太子,便拿韦坚开刀,作为实现自己阴谋的第一个步骤。韦坚素与左相李适之交好,李林甫在打击李适之的同时,乘机剥夺了韦坚的话使之职,授之以刑部尚书,使韦坚再也无法以奇珍异玩取悦皇帝。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引起韦坚不满,二人互为仇敌。这时,皇甫惟明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太子为忠王时与之非常友善,因太子妃的关系,韦坚与皇甫推明成为好友。皇甫椎明掌握兵权,不畏李林甫,每次回京,都要在唐玄宗面前历数李林甫的劣迹,称赞韦坚的才干,此事李林市素有所闻。在一个正月十五的夜晚,韦坚与回京的皇甫惟明召集宾客,举行宴会,此事被李林甫得知,他喜出望外地说:‘真乃天助我也!”便急急忙忙向皇宫走去。李林甫走进后宫,忙向玄宗进言:“启奏陛下,大事不综,外成韦坚与边将皇甫惟明私下举行宴会,图谋不轨,打p谋生太子继承皇位。”’唐玄宗听后,勃然大怒,未加思索,便下诏将他们二人区捕入狱。事后,唐玄宗也感到极为不解,便将二人吸出朝匡。韦坚的几个弟弟向唐玄宗上奏:g“陛下,兄长为奸人陷害,实在冤枉,望陛下明察。”「唐玄宗大怒,将他们赶了出去。韦坚被贬,太子十分恐民,为避免遭李林甫的毒手,只好上表与太子妃断绝关系,民其幽禁宫中。区在这一回合的争斗中,李林甫虽然铲除了韦坚等人,但;子的不得已之举,使野心勃勃的李林甫一时受挫。李林区—计不成,又生一计,使大唐太子整日里生活在恐惧之中。太子良棵杜氏,其父杜有邻与另一个女儿的丈夫柳严,产生了矛盾,积怨很深。柳怦为人浮浪阴险,他便利用李林甫来陷害岳父一家,这对于李林市来说,实在是天赐良机。在李林甫的指使下,柳伊诬告杜有邻谋反。就这样,杜有邻被自己的女婿送上了断头台。身为东宫主人,太子档无计可施,他深知一切都是为了对付他,是杀鸡做猴。苦闷的太子,内心非常痛苦,一个是妻兄韦坚,一个岳丈杜有邻,先后都因他而遭人暗算。作为太子,连申辩都不敢,还要装腔作势幽禁自己的妃子,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太子马的心头在滴血。这一次,面对泪流满面的良梯还能说些什么呢?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苍天啊!公道何在?你睁开眼睛看看,奸人当道,朝廷不幸,何时得了?!

太子妇又面临一次生离死别,眼睁睁地把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推向深渊。杜良梯看着夫君痛苦的样子,完全绝望了,一个无辜的女子,就这样不得不去扮演替罪羊的角色。痛苦之余,太子玛上表朝廷,将杜良梯废为庶人,太子这才化险为夷。

做了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最后为何会成为棋子?

《长安》中,盛世的繁华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盛世的众多缔造者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右相林九郎(李林甫)的大老板唐玄宗,而李林甫虽然做了19年宰相,却始终只是唐玄宗的一枚棋子。



唐玄宗用李林甫最初对付的是张九龄。那时候的唐玄宗偏重文治,而张九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事务型干部李林甫读书少,自然要位居张九龄之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宗与张九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资治通鉴》记载,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唐玄宗在洛阳。本来已经计划好了第二年二月返回长安,可偏偏洛阳宫里发生了怪异事件,这让唐玄宗想尽快离开。为此,他召集宰相商量。张九龄说,现在农民收割还没有全部完成,如果此时返回长安,仪仗队可能会践踏沿途农田,造成农民损失。



张九龄说的有道理,李林甫却看出了门道。会议结束后,他单独留下来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就好像陛下的两个家,你想什么时候回自己家还要选择时间吗?至于说妨碍农民收割,所过之处免除租税就行了。

李林甫一句话解决了两个问题,就让唐玄宗觉得很受用,第二天带领百官回长安了。

接下来,在废除太子李瑛事件上,张九龄与唐玄宗又意见不一致,张九龄甚至说,“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资治通鉴唐纪三十》),而李林甫一句,“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让唐玄宗看到支持。



至此,他厌倦了与宰相无休止的争吵,而后来的严挺之前妻事件,让唐玄宗下定决心罢免张九龄。李林甫当上了心仪很久的第一宰相,唐玄宗也耳根清净了,这可真是双赢。

接下来,唐玄宗用李林甫制约太子势力。李瑛被废八个月后,唐玄宗任命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为太子。因为李林甫当时推荐的不是忠王,他和太子之间天然地就形成对立局面。唐玄宗利用这种局面,让李林甫和太子互相制约,预防两者中任何一个做大。



天宝五载,李林甫指使御史中丞上书,弹劾太子的大舅子韦坚与外将皇甫惟明勾结,试图谋立太子。为了表清白,李亨不得不与韦氏离婚。

同年冬天太子的连襟因对丈人家族不满,诬陷岳丈杜有林。李林甫又生拉硬拽地与太子扯上关系。太子又被迫与杜良娣离婚。一年之内被迫两次离婚,太子似乎很无奈。

天宝六载,王忠嗣因军事失利被问罪,李林甫趁机又把太子扯上,说王忠嗣拥护太子。王忠嗣是地方节度使,拥有兵权,如果他和太子联手,唐玄宗的皇位能否坐稳很难说。李林甫这一招够狠,但唐玄宗此时也终于表态,“我儿居深宫,安得与外人同谋,此必妄言。”(《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太子是否有谋反之心,李林甫哪些事是诬陷,唐玄宗心里很清楚,但他需要李林甫的诬陷,防止太子做大,防止自己被架空。

后期,唐玄宗又利用李林甫制约安禄山。安禄山作为拥有重兵的地方节度使,连唐玄宗都对他非常重视,而李林甫有办法制服他。

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时,李林甫施了一计,让权力仅次于自己的王鉷做了一次客串。当安禄山和王鉷一起去见李林甫时,王鉷非常恭敬地亦步亦趋,碎步上前跪拜,安禄山看得本来直挺挺的腰,也逐渐弯曲,神态也恭敬起来。



李林甫有一支庞大的间谍队伍,他把它用在安禄山身上,探听安禄山的情况。每次与安禄山交谈时,李林甫总能准确地说出安禄山想说的话。这让安禄山很吃惊,他觉得李林甫简直就是通神,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