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太监张居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古代历史,基本很少会有提及到太监这些人物,毕竟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太监俨然是一肚子坏水的小人,娘娘腔。毕竟在80年代的那些电影里,太监总是最大的坏boss,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莲英,有朝廷的地方就必定有太监这种职位,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皇上和保持后宫的安定,但是往往能影响大局的偏偏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太监这类人物,经常侍候在皇上身边,所以对皇上的影响还是不小的。
回观明朝,那简直就是太监的帝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霍乱君主的太监甚多,而且情结非常严重,都把爪牙伸到朝政上面,俗话说的好,宫中的娘娘都爱争宠,那是因为得到皇上的宠爱就象征的在宫中的地位,其实不止娘娘,就连下人也是,太监也不例外,想要生活过得好,皇上的宠爱必不可少,在明朝得到皇上宠爱的太监可是连官员都要巴结的,所以明朝的太监就开始在暗地里结党营私,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可以说太监是明朝衰落的神助功,其中王振和刘瑾这两个太监最油条。阳奉阴违,阴险圆滑。
对于这类太监,往往都是历史的反派主角,不断在历史上刷存在感,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掉一群人,太监里面也有好的英雄,只是大家不知道,就我们现在写的纸张,知道发明者是谁吗?蔡伦,知道蔡伦是干什么的吗?太监。有没有唤醒小伙伴们初中的历史记忆,四大发明其中的发明家,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辉煌名留青史。再看看另外一个名人,就是不了解历史,电视广告总也看过,好多鱼商品的代言,就是“郑和下西洋”没错了,郑和可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家,他的身份也是一位太监。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另一位太监,堪称最善良的官宦,虽然名不及郑和蔡伦,估计大家连听都没听过,但是他的功德却无量啊,以一己之力从皇上手里解救上千条人命。他就是“张居翰”。
张居翰庶族人,从小家庭贫困,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进宫当公公,在宫中的张居翰为人十分讨喜,勤劳能干;机灵老实的他一下子被主管张从玟看中,收养为干儿子;又受皇帝唐禧总的喜欢,可以说在宫中干的有声有色,后来恰逢唐朝安史之乱后的影响,中央的军政大权开始逐步强大起来,其中以神策军门最为难以控制,而节度使也开始失去了权力;这时候的太监无疑是个最合适去做监督的职位,因为太监不能有自己的后代,所以谋反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就开始兴起由太监掌管神策权的监督使命,参与制衡权利的队伍中来。其实也是因为这决策的导火线致使唐朝灭亡。当时得宠的张居翰当然也被皇上派去幽州当官,做一个幽州监督军。
就因为一批太监当了监督军,和地方兵将矛盾日益增加。试想而知,皇上让太监当监督军,这个做法虽然保证了监督官的忠诚度,也制衡了军政大权,但是却没有长远性,也没有实操性;太监大都是贫困家庭出身,而且接触的都是宫中事务,对军政要事没有个一二的了解,在军事上更是一窍不通,沙场乱指点,容易和边将兵官有分歧,毋庸置疑监督官和地方将兵吵起来皇上肯定是帮监督官的。所以监督官一言不合就吵着要禀告皇上,这样子导致的局面,要么国家军事衰弱被外敌入侵,要么内乱越来越严重。
当时当了监督军的公公大都是狐假虎威,任性妄为的阴险小人,逐渐开始在皇上和兵将之间挑拨离间,试想一下,性情刚烈的将军怎么可能会忍得了这种小人,久而久之,内乱爆发了。当时军阀领头朱温就准备杀了所有的太监,篡权称帝国号大梁,但是张居翰竟然没有绝命于那场监督军屠杀中,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张居翰当监督军的时候,没有像其他监督军一样,为人和善厚实,做事靠谱,与人交往和气机灵,因此和当地人都是和睦相处,和当地节度使刘世恭关系异常的好,快赶上知己的程度了。所以造他们这么好的关系,朱温在屠杀监督军时刘世恭肯定会出面为他求饶,所以他才躲过一劫。
之后张居翰在国家危难时,不倒戈一方,而是跟着晋王干,当时的晋王就是李克用,这个时候的张居翰已经不是一个宫里的公公,而是一个可以上阵杀敌的将领,和李嗣昭拼命死守自己的城墙,张居翰多次亲自上兵抗敌,英勇奋战,简直颠覆了以往大家对公公娘里娘气的形象,俨然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将军,执抢血战沙场的将军。多次击退梁军,保家卫国。因为他的忠诚能干,谦谦君子的模样,立下汗马功劳,得到了后唐天子的赏识,最后一路高伸做到枢密使的职位,他的运气可以说是清朝太监韦小宝的翻版,虽然性格与韦小宝不一样,但是在一些方面和韦小宝是一样的幸运。
他的品性和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一直恪守本分,不喧哗取宠,得此公公是后唐的大幸,前能卫国抗敌,后能服侍朝廷,但是说他功德无量是怎么个说法呢,别着急,关键来了。
当时,对于蜀国后唐天子还是势在必得,大军多次攻击蜀国,后来蜀国国王王衍意识到再这样子下去也只是徒搭性命的抗争,在最后一次对抗中缴械投降。本来是一家安民利国的事,可是,就在大唐内乱,各地东蹦西离,大唐后主开始对归降的蜀国有所担忧,就预留下一道圣旨,旨意在于杀掉王衍一行的所有人,这里面的一行人,就有一千人命在里面啊,这要是杀起来,非得血流成河,然而就在这圣旨还没传令下去,李存勖就立刻遭到遇害,这皇上说驾崩就驾崩,他的圣旨就成了遗旨,当时的大家都早有耳闻皇上会对蜀国下一道指令。
这个时候,就是那么的刚刚好,张居翰刚刚好在宫中逗留着,做为和皇上亲密的公公,得知这道旨后也是于心不忍,冒着欺君之罪,改了圣旨里的“行”为“家”,就这样,救了那一千人的性命,蜀国也就王衍一家被行刑,要说张居翰善良,那是历史之最,救人无量高德。
张居翰虽体不为男子汉,但是其灵魂品行俨然称得上是一位君子,在历史上的公公行业中多了一股清流。
这个太监是把圣旨中的?斩杀一行人?中的?行?读成了?家?,所以这最后皇帝是只杀了一家人而已,当然皇帝是知道的,但是皇帝本心也不是真的忍心杀掉这么多人,也就借着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心意。
这个太监是唐朝的张居翰,他为人十分的忠诚、正直。要说,古代的太监,确实好人不多,比如说北魏时期拖把皇帝宠爱的太监宗爱,心狠手辣,连皇帝都被他杀害了几个呢,算算历史上忠诚又心善的太监还真的是没几个,而张居翰就是其中一个,他在皇宫中没有迷失自己。
张居翰为唐朝好几个帝王服务呢,发生这个事时,当朝的皇帝是唐庄宗李存勖。唐庄宗是后唐的开国皇帝,他一生四处征战,打败了梁国,增强了晋国,后自立为王,当上皇帝之后,他就使用了新帝惯用的伎俩,就是要清空前朝的所有势力和人脉,如此,他才有要杀掉这么多前朝人的决心。
前朝的人并不是灭亡了,而是投降了,所以唐庄宗才有这么多的顾虑。唐庄宗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要处决到上千的前朝的官臣,要说,这些官臣在朝廷中占的比例也是不小的,他也是害怕会有叛乱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于是他就下了这道圣旨。
在上朝的时候,张居翰就故意念错了圣旨,也就救了上千人的性命了,我觉得他还是挺大胆的。张居翰事先当然是不知道圣旨命令的,但是他竟然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念错,并且机智的念错那一个字,真的是十分的勇敢,他也是在赌自己的性命,在赌皇帝是不是真的打算要杀掉这么多人。
最后,张居翰赢了,他还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救命恩人。唐庄宗是察觉到他读错圣旨了,但是也没有追究,如果唐庄宗是真要杀掉那些人的话,那张居翰肯定是不在人间了,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人,心中有大爱呀!
太监、宦官、阉寺,不管历朝历代叫什么名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底下特有的「产物」。最早的记载是《周礼》:「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一开始他们的地位都很低,但是因为有的重要宦官身在君王身侧,久而久之从秦汉开始,宦官就开始涉足朝政。
太监因为身体残缺,内心也大多不健全。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太监都留下恶名,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清朝的小李子都是。但是太监也有在史上留有好名声的,例如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有个应该称做史上最善良太监,他叫做张居翰。
张居翰生于河北清河县,自幼家贫,机缘巧合下被掖廷令张从政收为养子,后来净身入宫。由于他聪明能干,深受唐僖宗赏识。
西元903年朝政被军阀朱全忠与宰相崔胤把持,唐昭宗实为傀儡。朱全忠与崔胤对太监恨之入骨,威胁天子将各地太监监军都召回,然后令内侍省全数斩杀。当时张居翰人在幽州,幸得刘仁恭庇护得以逃生。张居翰从此隐居江湖。
西元906年朱温率军攻打刘仁恭,情势危急之时,张居翰挺身献策,可以约晋王李克用共同破敌。张居翰到了太原对晋王晓以利害,又献「围魏救赵」良策。李克用后来爱才,强留张居翰为己所用,还拨三千兵士给张居翰,太监直接掌兵实在是少见。
李克用病逝后,其子李存勖承爵,后来更灭梁称帝,是为唐庄宗。
西元927年李嗣源反叛,庄宗亲征,斩杀李嗣源。兵出洛阳之际后防空虚,王衍趁机起事,庄宗下诏令「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张居翰看到诏书大惊,因为「王衍一行」足足上千人,大多是女眷、幼子,全数斩杀实在太过残忍。于是张居翰在宣读诏书时故意改成「王衍一家,并宜杀戮」,从一行一千多人,变成只杀王衍一家人,救下了上千条性命。
篡改圣旨原本难逃一死,但是张居翰不怕死。当时庄宗忙于战事并无暇处理张居翰以及王衍的事。后来唐明宗即位,听闻张居翰的义行,反而对他大为赞赏,允许他衣锦还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