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术遗憾终生的一场战役:遇上一位强大对手,从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淯水之战结束后,曹操返回许昌,下令立祀纪念典韦,并将其子典满任命为中郎将之职。没过多久,曹操得知袁术因缺粮而出兵陈留郡抢掠。于是,曹操留曹仁镇守许昌,自己亲率十七万大军与刘备、吕布会合,一起讨伐袁术。
当曹操大军来到豫州时,刘备前来迎接,并送上了两颗首级。曹操询问后才得知,杨奉与韩暹在沂都、琅琊两县抢掠,激起民愤。刘备借饮宴之机将二人斩首。曹操大喜,带着刘备等人一起来到徐州境内与吕布会合。随后,曹操下令兵分三路,吕布为左路,刘备为右路,自己亲率大军为中路,并以夏侯惇、于禁为先锋,向袁术发动攻击。
得知曹操率兵前来,袁术命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在寿春迎战。战斗开始后,夏侯惇一马当先,在与桥蕤的较量中将其斩杀。曹操挥军掩杀,袁军大败,只得退出寿春城内负隅顽抗。袁术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杨大将提出留下李丰、乐就等四将坚守寿春,袁术率御林军撤往淮河对岸的建议,得到了袁术的采纳。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之战,曹军粮草告罄。曹操以小斛分粮的的方式缓解缺粮危机,却引发将士的不满。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将掌管军粮供应的仓官王垕斩首示众。随后,在曹操的严令之下,曹军不畏生死,拼命攻城,最终占领了寿春,生擒守将李丰、陈纪、乐就、梁刚等人。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与袁术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确有发生,起因与袁术的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袁术称帝后,首选的扩张目标是吕布占据的徐州。故此,袁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七路大军入侵徐州。这场袁术原本认为胜券在握的战斗却因杨奉、韩暹二人的临阵倒戈而发生逆转。吕布不但成功击败入侵的袁术大军,还深入淮南一带,打到了袁术的腹地。这场战斗也使得袁术再也不敢觊觎徐州。
此战过后,袁术又打起了对豫州的主意。此时的豫州局势非常混乱,虽然名义上归属豫州牧刘备管辖,但豫州内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刘备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有效掌管该地。这就给袁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向豫州所属的陈国和汝南发动攻击。
据《后汉书吕布传》载:“(袁)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与此同时,袁术又在汝南一带集结兵力。《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纪》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从这两个记载来看,袁术的如意算盘是兵分两路,向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进行夹击。在这种形势下,曹操不得不立即集结兵力发动反击。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随着桥蕤、李丰等四将被杀,袁术的军事力量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并于两年后土崩瓦解。这一战也成了袁术集团走向灭亡的关键战役。从这一结果来看,此战足以令袁术遗憾终生。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诛杀王垕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史记载有着一定的出入。首先,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出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不过,在此事中被杀的仓官并非名为王垕,而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官吏;其次,历史上这一事件也并非发生在曹操征讨袁术期间。小说作者是为了塑造曹操奸诈的性格,才故意将这一故事放在这一时期。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诱杀杨奉、韩暹的故事情节,也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刘备此举的目的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那么简单。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自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奉和韩暹二人阵前倒戈并协助吕布击败袁术后,二人就成了吕布的盟友。而刘备却以两人在徐州及扬州一带抢掠为由将其诱杀,看似为民除害,实则是想削弱吕布的实力,为从吕布手中夺回徐州做准备。周瑜曾经说过:“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单单从这一事件来看,可谓一语中的。
初平4年春季,曹操驻军鄄城。荆州牧刘表切断袁术运粮的通道,袁术率军进入陈留郡,驻守封丘县,黑山军的残部和於夫罗等辅佐他。袁术派部将刘详驻守匡亭。曹操攻击刘详,袁术救援他,曹操与袁术交战,把他打得大败。袁术退守封丘,曹操就包围封丘,尚未合围。袁术向襄邑逃跑,逃到太寿,曹操挖开渠水灌城。袁术逃到宁陵,曹操又追到宁陵,袁术逃到九江。夏季,曹操回军定陶。
万死中原百战争,流芳遗臭各垂名。
思量陈寿已饶舌,又费先生一管城。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集团中有五个名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就是所谓的''五子良将'',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把他们五个人放在了一起。其实在这五个人的传记下面,还有一个人物的小传,就是被评价为''名亚晃等''的朱灵。虽然陈寿给朱灵立的小传比较少,但是还有很多裴注的内容,所以朱灵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还算是比较丰满。而朱灵在史料中还有一个''黄金搭档''——路招,路招经常和朱灵一起进行一些军事行动,很遗憾的是路招这个人物没有传记,也没有裴注的内容,资料非常少。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路招这个人物,参与了哪些军事活动。
与刘备、朱灵拦截袁术
小编找到的路招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东汉末年基本上都比较动乱,不过建安四年这一年特别动乱。袁绍终于消灭了公孙瓒,保证在河北地区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威胁;曹操在袁绍还没有消灭公孙瓒的时候主动撕破脸皮,击败倾向于袁绍的眭固,算是打响了''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刘备身在曹操的阵营,但是已经与董承等人接受汉献帝的密诏(虽然''衣带诏''有些争议,但是小编还是按照史料的说法来);袁术在自称''仲家''天子两年后,也走向了穷途末路。可以说建安四年的一系列事情对东汉末年局势的变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袁术已经没有力量再去争夺天子的身份,个人利益无法保证,还可以争取一下家族的利益。袁术就想到自己的老对手袁绍。大家都是出身汝南袁氏,虽然有一些过节,但是从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袁绍还是能够包容袁术的。于是袁术打算把这个天子的名号给袁绍,北上投奔袁绍。然而袁术在淮南地区,袁绍在河北地区,曹操在这个时候已经控制了兖州、徐州、青州、豫州等地,就处于袁绍和袁术活动范围之间。大战在即,曹操当然不能让袁术成功到河北与袁绍汇合,加强袁绍的实力。于是曹操令刘备都督朱灵、路招拦截袁术。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曹操对刘备的警惕性并不是很高,而刘备也真没''辜负''曹操的信任。他驻军在下邳,令朱灵、路招回去,然后杀死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脱离了曹操的控制。为了保证徐州不发生动乱,曹操只能冒险亲自出兵,再一次击溃刘备,刘备于是投奔袁绍。这里朱灵和路招可能带有监督刘备的任务,但是他们收到刘备的节制,也没有意识到刘备的野心,导致''官渡之战''之前出现了一个小波折。
参与''赤壁之战''
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这个时候彻底地解决了袁绍以及袁谭、袁尚、袁熙这些''兄友弟恭''的袁氏好兄弟,又远征幽州消灭三郡乌桓,开始大规模南下进攻荆州和扬州(扬州大概是因为荆州得的太顺利了),这就是''赤壁之战''的背景。''赤壁之战''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次''全明星阵容''的集体亮相。在这次战役中,路招也有所参与。当时赵俨作为都督护军,率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支军队。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比较有名的人物,包括''五子良将'',而且也在曹操集团中有一定的表现和地位。于禁是鲍信留下来的班底,当时为虎威将军;张辽在''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当时为荡寇将军;朱灵是袁绍援助曹操的,后来脱离袁绍归附曹操,有自己的军队,勉强算是带资入股;张郃比较弟弟,降将出身,当时为平狄将军;李典包括李典从父李乾算是曹操集团的元老,也是带资入股,当时为破虏将军、至于冯楷,在史料上的记载更加匮乏,基本上是一笔带过。七个人当中有四个人是杂号将军,另外三个包括路招是因为史料不详细。那么可以推断当时路招的身份应该也是杂号将军,而且地位还算可以,至少有独领一军的权力。
袁术是东汉末年极为重要的军阀之一袁术也是被三国演义和光荣游戏低估和黑的最惨的枭雄之一。
我们逐个分析下
袁家之战背景讨董联军,在逼迫董卓逃离洛阳,挟持天子去长安之后。就开始分化。而且主要分为两大阵营。
这也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厉害的地方,竟然能让袁家的内斗演变成蔓延全国的军阀混战。大仙也丝毫不怀疑,如果袁绍袁术一开始就放弃内斗,合作共赢,袁家说不定真的会改写历史,夺取天下。
当时的阵营,一边是,袁绍为首,包括曹操和刘表。
当时曹操还只是刚刚做了东郡太守,连兖州都还没完全控制。袁绍则囤兵河内还没正式吞并冀州,刘表只是一个单骑入荆州,靠荆州世家大族帮忙掌控的儒生。
另一边是,袁术为首,包括孙坚、陶谦、公孙瓒、刘备,还有匈奴于扶罗,黑山黄巾张燕等(后续还有吕布)。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袁术阵营的势力,怎么看都是超过袁绍一方的。
袁家之战结果后来的形势却急转直下变得不利于袁术。
江东猛虎孙坚,这个打败渔阳张纯,也打败董卓的强大的人物,竟然惨死在讨伐刘表的战斗中,孙氏的战斗力,也随着孙坚的死去,变得四散飘零,沦为只能投奔袁术求存了。
公孙瓒这么一个打服北方乌桓和鲜卑异族的白马将军,三千白马义从应该是所向无敌才对。起初确实很强。可是袁绍自从吞并了冀州之后,实力越来越强,而公孙瓒在杀死了自己的上司刘虞之后,人心也散了。终于被袁绍部将曲义给破了白马义从,公孙瓒也走向败亡了。
至于曹操,本来被董卓部将徐荣打的都快灭了,勉强逃亡回兖州的,竟然趁着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杀死的机会,控制了兖州,还吞并了百万青州黄巾军,随后打的陶谦落花流水。
这个形式的大变化,着实沉重打击了袁术,袁术自己也被刘表击败,后来又在匡亭败给了袁绍和曹操联军,连南阳郡也没有保住。193年,袁术逃亡淮南。
可以说袁家之战的时候,袁术也曾经势力非常强大,几乎是半壁江山,结果被袁绍方的势力给打的几乎团灭。
袁术的东南半壁江山袁术在和袁绍争雄中落败之后,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在扬州又重新开辟了一番新的基业。
袁术在淮河流域开始重新经营自己的势力,不断吞并扬州的郡县,而且还开始图谋徐州,和原来的盟友陶谦开始交恶。当时袁术的成功之处在于,东南一带的军阀实力普遍较弱,如刘繇、王朗,严白虎,给了他开疆拓土的很大空间。
193年,袁术部将吴景夺取丹阳郡
194年,孙策投奔袁术,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郡,但是围攻了很久才攻下,历史记载为(受敌二年),并不是影视剧里面神速攻下的。从这个差距可以说明,袁术没有任命孙策为太守也很正常,因为他的战绩还远比不上其他孙氏的大将。
195年,袁术派吴景和孙贲经略扬州,遭到了刘繇的阻挡。孙策主动请缨助战,加入了吴景军。最后袁术军击败了刘繇,孙策也在此后成为这支军队的首领,此后的变故是完全出乎袁术意料的(并不是影视剧里面,孙策自己创业啊,也不是只有几个家将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带走了袁术一支南征大军)。
刘繇逃往豫章郡之后,和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诸葛亮的叔叔)发生争夺,197年,诸葛玄死于民变,而豫章郡最后被袁术手下华歆拿下。同时,孙策带兵夺取了会稽郡和吴郡。
196年,袁术趁刘备刚刚接手徐州,夺取了徐州的广陵和下邳。
袁术全盛时期这期间,袁术的手下分别控制着这些地盘
汝南太守孙香(汝南本来就是袁术大本营)、沛相舒仲应、广陵太守吴景、庐江太守刘勋、丹阳太守袁胤、九江太守孙贲、吴郡太守朱治、豫章太守华歆、会稽郡孙策(还未任命)
袁术拥有扬州的豫章郡,丹阳郡,会稽郡,吴郡,庐江郡,九江郡。还有徐州的广陵郡和下邳国,豫州的沛国,陈国和汝南郡。合计11个郡国。辖区人口有800多万。
这里要说明2点。第一点,袁家之战时,各阵营主要是以盟友的形式存在,并不是直属,也就是即使是袁家之战胜出,也还没迎来真正胜利。而此时的袁术,是真正自己打下的这些郡县,是直属领地。
第二点,孙氏家族,一直都是以袁术部将的身份存在,并不是独立的势力。直到孙策背叛袁术,宣布独立开始才脱离袁术集团。
当时袁绍还没有彻底消灭公孙瓒,曹操刚刚迎接到天子,还在整顿消化朝廷,而且还遇到粮食危机。此时的袁术当之无愧为天下第一大军阀势力。
197年1月,曹操还遭遇了宛城之败,曹昂和典韦、曹安民死在宛城。
这个时候袁术集团进入了最强大的时期。
袁术的破灭197年春,袁术僣号,自称仲家。
从此袁术开始落败。
孙策第一个跳出来宣布和袁术断绝关系,江东数郡宣告独立。
徐州的吕布本来已经是袁术结盟,也和袁术翻脸。
袁术此前在经略江东的时候,对孙氏族人比较重用,结果孙策一旦反叛,除了汝南太守孙香没有背弃袁术,其他孙氏家族的太守全部响应和归附孙策。袁术一下子失去了半壁江山。
198年,周瑜看袁术气数已尽,正式归附孙策(注意又和演义影视剧不一样,周瑜不是一起陪孙策打天下的,而是198年才归附孙策的)。
此后袁术屡战屡败,淮南又遭遇了严重旱灾。袁术集团也终于崩溃了,但是也分几个步骤。
袁术策反孙策部将陈瑀,但是被孙策平定。
袁术进攻吕布,却被吕布击败,随后又被吕布和曹操联手打败,丢失大量地盘。
淮南因为旱灾,导致粮食减产。此后部将纷纷离去,雷薄、陈兰落草为寇,汝南刘辟脱离了袁术的掌控。
袁术想投奔袁绍,奔赴青州和袁谭汇合,却又在徐州遭到刘备的阻挡。在返回寿春的途中,终于早又气又病中去世。
袁术死后,孙策夺取了庐江郡,并接收了袁术的家眷,袁术大部分的地盘和基业都被孙策所继承。
曹操则夺取了沛国、九江两个郡。
大仙对袁术事迹的一些说明
袁术的很多事迹,都和三国演义,还有影视剧,以及光荣游戏里面,有较大不符的地方。真可谓被黑的体无完肤。
孙策是借用袁术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打下的江东数郡,并且趁着袁术失去人心的时候,以自立的方式脱离袁术控制,并夺取了袁术大部分郡县。
袁术做的最失败的决策,并不是僣号,而是没有对手下太守做足够有力的控制,尤其是给了孙氏家族太大的权力,导致自己遭到孙氏在关键时刻的反水。
袁术的部下还是有猛将的,可惜败军之中,这些人都被埋没了。
比如曾经和关羽战平的纪灵,在败军之中被张飞斩杀。此类的武将还有好几个,比如张勋曾经和张辽交战过,陈纪和雷薄的实力和乐进差不多。
我认为,一个武将,正常对决和败退的时候状态自然是不一样。因为袁术强盛,所以他们发挥了强大的实力,又因为落败,他们在败军之中黯然战死。
还有,真正击败袁术的,并不是他僣号之后,被曹操讨伐才失败的。首先是他内部,一半多的郡县被孙策坑走,淮南又发生旱灾让他元气大伤。随后他又被吕布击败。后面才是曹操击败了他。
再说一个可叹的地方,袁术在落难之后,终于要投奔袁绍了,却不能在一开始就和袁绍联手。否则历史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的确难说。
可以说,当袁术落难的时候,四面诸侯一起合力把他给对付了。
揭秘孙策为什么投靠袁术
孙策为什么要投靠袁术,因为当时形式所迫,孙策在自己父亲去世的悲痛情况下,投靠袁术加上自己在江东的地位还不够牢靠,而且当时的袁术在淮南可以说是富甲一方,军事实力也很强,孙策想接袁术来发展自己的力量。
孙坚北上讨伐南阳的时候,主动把南阳让给了袁术,但是袁术自己却在南阳过着十分奢糜的生活,他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寿春,孙坚死后,袁术把孙坚的部队全部归为己有,孙策投靠袁术的很大原因就是想要拿回父亲的军队。
袁术一直想做皇帝梦,但是无奈自己的实力不够强大,就到处扩张地盘,孙策没办法,因为他有更长远的目标,就跟着袁术一起打仗。袁术曾经答应过让孙策做九江郡太守,但是最后却给了自己的亲信,孙策非常不满。
之后孙策花了两年时间打下的庐江,最后袁术又让刘勋去做太守,这下孙策是看清这袁术什么想法了,原来根本就不想让我发展起来,处处为难我,我打下的功绩,你拿去分给别人。
此后孙策也变聪明了,他常常给袁术开口头支票,他对袁术说,你帮我打江东,完了之后我帮你打天下,当然隐含的条件是袁术归还孙坚以前的部队,没想到这一次袁术竟然同意了,给了孙策一千多人的部队,孙坚以前的老将也一起随孙策前往。
在袁术看来,这一招看似给孙策大量兵力,但其实是借刀杀人,江东人才辈出,光凭你一个孙策还是难以攻破,到时候你就算插翅也难逃。孙策因为为人豪爽,武艺高强在讨伐的途中他一边行军一边招兵买马,等到了江东已经拥有奖金五千人的部队。
结果孙策大获全胜战无不胜,成为江东猛虎,伺候孙策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加上手下人武艺高强,也逐渐脱离袁术的掌控。
袁术的谋士都有哪些
?袁术应该是东汉末年时期各路诸侯中目光最短浅,功绩最低的一位,但是在当时袁术能拥有三十万佣兵,并且称霸整个淮南地区,成为当时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势力,这和他手下的可用之才众多是分不开的。
关于袁术的谋士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杨弘,三国演义中记载,袁术有称帝的打算,但是汉王的玉玺下落始终不明了,袁术召集手下商议这件事,说孙策用我给他的兵马,如今在江东的打下了他的领地,他不知道报恩,反过来还将玉玺带走,阻挠我的称帝大业,你们说该怎么办。
杨弘说,孙策现在在长江流域,这里地势险恶,而孙策的部队又不缺粮食和战斗力,我们不能轻易去打,主公可以选择在巴蜀的刘备,进攻他夺取他的势力范围,在回头考虑孙策这边也不迟,因为杨弘的计谋,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强大,一遭到攻击就立马投降了。
袁术想要抓刘备,杨弘又心生一计,刘备在小沛驻军,虽然容易攻打,但是吕布在徐州,我们的首要敌人是吕布,我们应该和刘备联合,所以大王此行不是去作战,而是去给刘备奖赏,拉他入伙的。先把刘备说服了,倒是后联合刘备一起消灭了吕布之后,大王还愁刘备会逃出您的手掌心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阎象,在袁术想要通过获得玉玺称帝的时候,只有阎象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知道,这样做势必会导致毁灭,用周王虽然拥有天下的大权,但是名存实亡,是个傀儡政权,如今大王您虽然拿了玉玺,但是自身实力和外界干扰都不允许您现在称帝,但是没有被采纳,结果袁术就被联合大军讨伐了。
关于曹操灭袁术的故事
曹操对袁术一想评价不是很高,袁术袁绍在当时对曹操都是威胁,袁绍实力强大,曹操拿他没办法,袁术这边也不好惹,江东的孙坚死心塌地跟着袁术。
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加上孙坚战死,孙策得到兵权后与袁术决裂。此时的袁术沉浸在自己称帝的喜悦中,他不知道居安思危,他没想到曹操早就计划好的一切,因为称帝宣布了自己的死刑。
袁术的这一举动让他弄巧成拙,变得众叛亲离,不仅军事上实力大减,经济上百姓得不到救济,政治上也四面树敌,成为众矢之的。曹操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他让孙策作为讨伐的大将军,并封孙策为吴侯。
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袁术的姓出自陈,是舜德 后裔,袁术身上有土,以土承火,当时正值天命,所以袁术才在寿春称帝,还要出兵攻打自己祖宗的封地陈。
曹操看到袁术这么迷信昏庸,抓住战机,对袁术发动战争,斩杀了袁术手下四名大将,把袁术的主力部队基本消灭,袁术也被接到青州,从此一蹶不振。
在袁术称帝的两年后,曹操在官渡和袁术的哥哥袁绍决战的时候,听说袁术要从下邳北偷偷溜走避战,就果断出手,斩草除根,但是这一战还没开始打,就在途中病死了。
曹操等了五年,这五年里他两次和袁术交战,就让袁术郁郁而终,我们为曹操的忍耐力和出色的战机把握能力而惊叹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