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做了什么?司马乂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也是参与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乂这个字读作yì,有着治理、安定、才德过人的意思。司马乂曾被封为长沙王,两年后他的兄弟司马玮被杀死,司马乂还被贬为常山王。此后司马乂起兵和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司马伦,因军功再次复封长沙王。司马乂最后是被烧死,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司马乂在八王之乱中都做了什么事,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司马乂的故事。
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史书上说他:身高七尺五寸(又一个两米大汉),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早在贾南风当权时,他就跟着哥哥司马玮进京师,诛外戚杨氏,后贾南风黄雀在后使毒计诛灭司马玮,同母所生的司马乂受到牵连,贬为常山王(封地河北)。话说历代王朝都有常山王这个封号,得此封号之人有几十个,但看上去是王,其实也就是个县长编制,势力待遇都非常一般。司马伦篡位后,他又因响应号召,平叛有功,晋位大将军,恢复长沙王封号,留在洛阳参政。
公元302年,司马冏率先对看上去最弱的司马乂出手了,此时的司马乂身边只有一百多人,但正是他改变了整个战局。
司马乂之所以能改变战局,原因是他此时正在洛阳,这就仿佛一把尖刀深入敌人腹地,所以此时两军对垒拼的不是人数,而是胆魄。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司马乂避其锋芒,反而将进宫做的车子的帷幔全部砍断,然后率人乘车打马飞驰入宫,刹那间,马嘶车疾,仿佛一头猛虎,不可阻挡。到达皇后,司马乂以不及掩耳之势控制各座宫门,挟持皇帝司马衷与司马冏对峙。
经过闪电战后,双方陷入僵持。史书对战争过程记载不详,我们只知道双方在对峙期间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司马乂率军放火焚烧皇宫内外的部分城门和观阁,同时攻打司马冏府。第二件事是司马冏命人将皇宫的驺虞幡偷来,拿着它在城下大喊:长沙王伪造诏命。司马乂则挟持皇帝回应:大司马谋反,凡是帮他的诛灭五族。是夜,洛阳城中大战,箭矢如雨,火光冲天,皇帝司马衷被人架到东门城楼做稻草人,火箭群集,射到他脚边,把这个宝宝吓得动弹不得。
第二天,司马冏兵败,被押送到宫殿之上,前夜被吓得不轻的司马衷本来想饶这个救命恩人一命,但被司马乂阻止,随即被拉出宫殿,途中,司马冏再三回望皇帝司马衷,欲说还休。最后生擒贾南风,平灭司马伦的司马冏被斩首,首级示众六军,暴尸三天无人敢收,其党羽属官两千多人被灭三族。司马冏死后他的叔公,也就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生的第三个儿子司马干流泪感叹道:宗室日衰,就这小子最有能力,如今他死了,我司马家算玩完了。这种话挺不像是从一个神经病和恋尸癖嘴里说出来的,而也正因为司马干有这两个毛病,没人认为他是威胁,所以他在司马懿的众多儿子里活的最久,八十岁才寿终正寝,比老爹还多活了七年。
又一波纷乱过去,巍巍洛阳,城头变幻大王旗,夕阳残照如血。
讲到这里,我对司马乂怎么赢的其实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司马冏拿出的那个叫"驺虞幡"的玩意非常好奇,仔细查了一下,原来驺虞是古兽名,一种说法是白虎,象征神兽,其实应该是就是得了皮肤病的老虎;另一种说法驺虞是古时帮助诸侯管理庄园的猎官,驺意天子之围,虞意司兽之官;第三种书法很奇妙,说古之驺虞就是今天的大熊猫,有记载说驺虞,白底黑文(意纹),不食生物。想想好像也有道理。
而驺虞幡实际上一种旗帜,上面印着驺虞这种神兽,用以传旨解兵,而在晋朝最有权威意义的就是驺虞幡,每至危机时刻,出示驺虞幡,见之者皆折服而不敢动。
言归正传,司马冏死了,司马乂掌权,但风波继续,因为起兵的司马颙与司马颖还在路上呢。
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这次是实实在在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两人本来以为司马乂这种不入流的王爷身边就百八号人肯定打不过司马冏,被捉了也好,正好多一个讨伐的理由。结果司马乂置死地而后生,竟然生生的干趴了司马冏,掌管朝政,可以想象此时司马颙和司马颖的心理阴影面积。
掌权不久,司马乂不仅对皇帝司马衷礼遇有加,同时对颙颖二王表现出了积极的合作姿态,他一方面邀请二王同时来洛阳协商政事,一方面又将朝政诸事事无巨细的跟自己的弟弟司马颖汇报。
但奈何人心隔肚皮,此时的司马颙与司马颖各怀鬼胎,都想独揽大权,于是和平了数月的晋朝又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因为司马乂做的很不错,没有什么挑剔的地方,所以司马颙与司马颖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夺权,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明里不行,那就来阴的,最先出手的是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乂掌权,司马颙是最不开心的那个人,因为本来首举义旗讨伐司马冏的人是他。眼见司马乂得势,司马颙坐立不安,于是他派三个亲信地方官密谋策划诛杀司马乂,结果此事被一个叫皇甫商的官员告诉了司马乂,三人遂被诛杀。阴谋败露,司马颙图穷匕见,派都督张方率兵七万以讨伐皇甫商的名义逼近洛阳。
就在司马颙派兵进逼洛阳的时候,司马颖也跑来凑热闹。就像刚才说的,司马乂对司马颖是很不错的,朝政大事都向这个弟弟报告,但这也助长了司马颖的政治野心,他此前曾派人刺杀过司马乂,但被识破。而听说张方率军进逼洛阳后,司马颖随即率军跟张方汇合,一同进军,此时两王的军力高达二十万,兵锋直指司马乂。
多说一句,此时司马颖军中打前锋的都督名叫陆机,此人为晋朝文人领袖文才了得,打仗也不错,而他的爷爷叫陆逊。
眼看大兵压境,司马乂摇摇头,长叹一声,他心里可能在想,大晋运势难回,难道是天命要灭司马家?
战争持续了两个多月,一面是两王势大,一面司马乂作战勇敢调度有方,所以形成僵持之势。此时朝廷大臣认为,司马乂与司马颖是兄弟,有和谈的可能,于是派中书令王衍前去找司马颖和谈,并提出划分陕地而割据的建议,但此时利欲熏心的司马颖予以拒绝。后来,两兄弟还通了一封信,信很长,就不赘述了,从信中可以看出,司马乂痛惜兄弟相残,百姓流离,愿意和谈维护和平,而司马颖的信,就不说了,穷尽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
和谈失败了,双方接连发生几次大战,司马乂多次获胜,斩俘敌军六七万人。但因为两王人多势众,围困洛阳已久,城中粮草渐渐不支,然后司马乂部将及士卒,虽面临困境,但士气高昂,可以说最终结局,犹未可知。
但此时,司马乂阵中出现了一只老鼠,八王之乱中的最后一个王粉墨登场了。
本文为木偶老师新作《魏晋南北朝,大乱三百年》的第06篇。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握有军政实权。晋武帝死后,惠帝妻贾后与扶正的外戚杨骏争权。永平元年(291),贾后杀杨骏,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复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旋又杀司马玮。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起兵杀贾后。后又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炯、成都王司马颖联并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被杀,惠帝复位,司马炯专权辅政。接着长沙王司马乂攻杀司马炯,河间王司马颙又与成都王司马颖攻杀司马乂,司马颖镇邺都,专断朝政;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北上攻司马颖,败于荡阴。司马颖俘虏惠帝至邺。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讨颖,颖败,携惠帝投颙于长安,颙废颖,遂独占朝政,越再起兵攻颙,克长安,颙颖相继被杀。越迎惠帝返洛。光熙元年(306),越毒死惠帝,另立怀帝,掌握大权。八王之乱前后十六年,严重破坏生产,激起各族人民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趁机起兵,争夺政权。
赵王伦废惠帝,自立为帝。 贾后之所以败亡,便因为贾后将负责宫内安全的右卫将军一职,给予了司马伦。当贾后知道是赵王伦背叛后,悔恨交加:「 ”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赵王伦却不吸取贾后败亡的教训,轻易给予宗室兵权。「 ”离狐王盛、颍川王处穆谋起兵诛伦”,司马伦却派司马冏领兵镇压二人。司马冏本来受困于洛阳,不能有所作为。这下却被赵王伦亲自放出。 赵王伦仅仅认为以「 ”管袭为齐王军司(军司就是军师,监军的作用)”,就能掌控司马冏,真是不该怎么说他的好。 司马冏反杀管袭,掌控军队,开始传檄天下,讨伐司马伦。一个人的权力欲望,不仅仅由自身推动,还有其身边人的推动。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为了升天,也会撺掇这人不断修道。 司马冏有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人的帮助。不过司马冏首战就失利,败给了司马伦的手下闾和、 张泓、孙辅等人。 司马颖也从邺都起兵响应司马冏,结果在黄桥被孙会、士猗、许超打败。司马伦一看两战两胜,赶紧封赏大将,使士猗、许超与孙会皆持节。 司马伦这一封赏不要紧,使得三方处于同一级别,互不统属。军令不一,各自为政乃是军队大忌。这给了司马颖的机会,司马颖大败孙会于湨水,然后渡过济水,直抵洛阳。 司马冏借助司马颖的胜利,鼓舞士气,一举击败了闾和。同样直逼洛阳。 洛阳城的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陵公漼,听说三王举兵讨伐司马伦,声势浩大。他们认定齐王必胜,怕事后被清算,于是率领营兵七百余人攻占皇宫,擒下司马伦,斩杀孙秀,为司马冏进洛阳扫清障碍。 司马冏既入洛阳,以首倡义举之功封大司马,加九锡。这是明晃晃的告诉大家:我司马冏即将效仿魏武、晋宣、文故事。 相对于司马冏的迫不及待,司马颖的做法就高明的多了。他知道诸王并立的时候,谁先站到前台谁就是众矢之的。他将推翻司马伦的功劳都推给了司马冏,自己则返回了老巢邺都。这样无论是静观其变,还是佣兵自立都可以。 司马颖的考虑是对的。司马冏专权没多久,司马颙就坐不住了,急慌慌地跳出来反对司马冏。司马颙属于晋室远亲,不像司马颖、司马乂等都是晋惠帝的亲弟。因此司马颙也是借司马乂的名义起兵。 司马颖看这么多人反对司马冏,也出兵凑热闹。这样就又变成了三王伐洛阳。只不过这一次讨伐的对象变成了司马冏。 这也可以看出司马颖的高明之处,任何单独一王都不是其他诸王联合的对手。司马冏没多久就失败了,最后被夷灭三族。 司马冏倒台后,司马颖仍然是返回了自己老巢邺都,留下司马乂在洛阳掌控朝政。司马乂无法平衡朝中的野心家,自然也就免不了被众人推翻的命运。 司马颖看准机会,联合司马颙一起讨伐司马乂。司马乂最终也逃不了兵变被杀。 司马颖谋划了三王,觉得没人在阻拦自己了,终于决定站到前台。司马颙提议里司马颖为皇太弟,惠帝司马衷的继承人。 司马颖虽然算计众多,也免不了身死道消的下场。更令他意想不到是,皇位最后却落到了不曾参与战乱的司马炽的手里。这也算得上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