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个失败的间谍,被秦始皇发现却全身而退,还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10:43:55

一个失败的间谍,被秦始皇发现却全身而退,还留下一大奇迹工程

一个失败的间谍,被秦始皇发现却全身而退,还留下一大奇迹工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方泾河北岸,有一座关中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全长300多里,灌溉面积超过4万顷,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郑国渠。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关中一直被看成天下粮仓,但在此之前,这块地区只是看老天吃饭普通平原,甚至会出现粮食欠收的局面。

出现这种变化,郑国渠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它的设计者郑国更是传奇。

战国末期,秦国已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土面积可媲美楚国,军事能力强于赵国,经济实力比肩齐国。

尤其是长平之战后,天下形成一超六弱的格局,秦国灭六国的大势已形成。

从地理位置来看,韩国不仅是秦国近邻,而且控制了崤函通道,这可是秦国东进中原的必经之道,所以韩国必然是秦国第一个攻打的对象。

对于这种情况,韩国君臣都心知肚明,虽然实力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家,但也不会坐以待毙,这时候郑国出马了。

在实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韩国没有太多主意,只能想出一个笨拙的办法,那就是“疲秦”计划。

所谓的“疲秦”,就是派郑国出使秦国,以修渠为理由,让秦国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放在地方建设,没有精力对外用兵。

这个方法虽然笨拙,但是效果却很不错,从主观上来说,郑国是潜入秦国的韩国间谍,但从客观效果来说,修建的这条渠却对秦国相当有利,所以郑国没有花太多心思便说服了秦始皇。

然而,郑国虽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专家,却不是称职的间谍,在秦国没多长时间就被发现了真正身份。

《史记》记载: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件大过天的事情,但在战国这段特殊的时期,间谍活动相当频繁,秦始皇也谈不上多么生气。

可是这件事却在秦国掀起了狂潮,让所有在秦国的六国客卿都受到牵连,这源自于秦国内部势力的相互争斗。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本土贵族的势力大受打击,尤其是六国客卿逐渐充斥着秦国庙堂,本土势力的权益越来越小,最有代表的便是赢氏宗亲。

郑国事件曝光之后,秦国本土势力借题发挥,诬陷所有客卿来秦国的目的不单纯,秦始皇一时恼怒,下令驱逐所有六国客卿,幸亏被李斯劝住了,否则秦灭六国又会有变故。

《史记》记载: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事情发生后,秦始皇不仅没有处罚郑国,还依旧让他负责修建渠道,这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关东六国已经不是秦国对手,甚至两三家联手都斗不过秦国,所以仅凭这种伎俩根本不足以抵挡秦国东进的计划;

二是秦国对外战争常常取胜,但也架不住连年累月的穷兵黩武,没有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撑,秦国将士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修建渠道后,关中必然会变成继蜀地之后的又一大粮仓,为后续秦灭六国打下基础。

十余年后渠道修成,沼泽盐碱之地变成了肥美良田,关中一跃成为天下最富裕的地区。

《史记》记载: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这条渠道让关中的粮食产量超过其他地区的三倍,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为了纪念郑国的功绩,秦始皇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条渠道,这便是郑国渠的由来。

(参考文献:《史记》)

秦始皇的七大工程

秦始皇的七大工程:长城、秦直道、灵渠、十二铜人、秦始皇陵、郑国渠、五尺道。

长城: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从秦始皇上位开始没多久就开始修建。这是当时人们用纯粹的人力和心血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当时,国家遭到源源不断的北方民族的入侵,给边境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了抵抗这些入侵者,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它的全长为21196.18千米,可以说,这个项目的建设在没有机器的时代是一个奇迹。

秦直道,也是秦始皇当初修建的军事防御基地。这也是一个可以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项目。它能使咸阳军队通过笔直的道路迅速北上,兵贵神速,秦直道可以说大大提高了将士们奔赴战争地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它已被成功地保存下来,并被国家很好地修复。
灵渠,它实际上是在把南取百越之地时,为了方便运输食品和后勤物资而建造的,它现在存在于广西省,是一条年代久远,保存完善的古老运河。
十二铜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仍然不放心,担心六国遗族有一天会再次推翻秦朝统治,为了防止别人武力夺权,他就想找个合理的借口,来收缴全国的兵器,并今人将其打造成十二座铜人,并将它们置于咸阳宫中。这十二座铜人有说法认为,各自都重二十四万甚至三十四万斤,不过,这十二个铜人随着秦灭亡,这十二铜人跟着也消失不见。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一直是中国考古界的一个难点,至今都没有能力开挖。秦始皇为修建自己的陵墓几乎掏空了一座山,并且仿照天下版图的格局,在秦始皇陵墓里面,打造了缩小版的江河湖海和山川峰峦。而且秦始皇希望在自己死后,仍然有军队可以为他战斗,便在陵墓中依照当时秦国将士的样貌,修建了诸多的兵马俑,并配有战马、战车等等,这也使得兵马俑看起来更加的恢弘大气。
其实郑国渠的修建原本是敌国的一条缓兵之计,那是韩桓惠王派水工郑国来做间谍,他认为让秦国把精力放在修建水渠上,就没有时间来攻打韩国,秦始皇也是个明白人,岂会不知,他因此迁怒于郑国,可郑国却振振有词的回答:“原本的确是韩王派我做间谍,可修这渠确实是能够造福后世的,也不过是让韩国多存在几年罢了,一点不耽误陛下统一。”秦始皇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工程,最后以郑国之名命其为郑国渠。这郑国渠让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富饶起来,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有了思维上的进化,从前人们都是挑水浇灌,如今学会了引泾浇灌,对后世农业影响深远。
五尺道:五尺道是打通了云南和内地最古老的官道,之所以被命名为五尺道是因为它的路面宽度仅有五尺,它让云南和蜀地的交流变得频繁起来,可惜比较遗憾的是五尺道如今已经只残存了350米左右,已经不复当年之壮观,所以也很少被人们提及。

秦始皇的生平故事介绍(2)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

为了保卫北方领土,他让大将蒙恬率军北防匈奴,并把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以抵御匈奴的袭击,秦的长城西起甘肃岷山,东到辽东,共一万多里,号称?万里长城?。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奇迹之一。

秦始皇还下令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

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等12万余户,一律迁到了咸阳附近,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同时,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这大大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苛政猛于虎焚书又坑儒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秦始皇修建了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但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

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

为了聚集财富以供自己大兴土木,秦始皇就制定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本来按照传统,人们都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而秦始皇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民怨沸腾,为了防止老百姓对自己的反叛,秦始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这些严重刑法的实施,就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当然就相当严厉,常将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的封建统治者。焚书坑儒是他最骇人听闻、震烁古今的暴行之一,数千年来受到千夫所指,众口所矢,几乎妇孺皆知,被称作知识文化和知识分子在中国遭受的首次大规模的浩劫。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及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在秦统一之前,秦王政对人才的意见可以说是相当重视。但这些是他为了实现其至高无上的统一目标而暂时将其暴戾的一面掩藏。现在统一大业已经实现了,他暴戾的性格便不再掩藏,也没必要掩藏了。因此有人敢批评他,挑战他的权威,秦始皇便不能容忍了。当时很多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他还将不少人流放,长子扶苏劝阻他,也被他外放到边疆。

向东求仙寿终归西

秦始皇非常迷信,有一次他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他为了能永居帝位,幻想成神成仙。最初他想皇帝的宝座由他一家独坐,要?传之万世?。但传之万世还不如他自己坐万世更惬意,于是他便迷信成仙,妄想长生不死,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他听信了当时著名的方士,徐福、卢生、韩终、石生、侯公等人的欺骗,多次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后来率领百官群臣到泰山封禅,五次大规模的出巡,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劳民伤财,虽有向天下人炫耀自己文治武功的目的,但到东海寻求长生不死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为秦始皇去求采?长生不死?之药的。

为了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共征发了七十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到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就发生了一起咒骂秦始皇的严重事件。那一年,有颗陨石落到了东郡,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传到京城,可把秦始皇气坏了。他马上派御史大夫到东郡去,追查是谁在陨石上刻的字。御史大夫在那里追查了许多天,始终没有查到一点儿线索。秦始皇非常生气,索性下令把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抓起来杀了。

秦始皇本来就迷信,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就更加疑神疑鬼,整天是坐卧不安。后来,他找来卜筮令,给自己算了一卦,卜筮令对他说:?陛下今年犯了点儿灾星,不太吉利,只有搬家或者到外边去巡游,才能消灾免祸。?秦始皇听了卜筮令的话,就决定到东方去巡游。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也是最后一次。

公元前120年,秦始皇率领大队人马外出巡游。他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到达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时,由于旅途劳顿、身体疲惫加上高温等因素,使得秦始皇一病不起,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知道自己已日薄西山,活不了多久。他这时想到了死后的皇位继承问题,便想到了老成持重富有政治头脑的长子扶苏,想让扶苏继位,可是此时扶苏因提出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而被派往北方监军,于是秦始皇让随侍的中车府令赵高赐公子扶苏书信,叫他速回咸阳,守候丧葬,准备即位。书信好后,赵高却迟迟不出发,藏在手中。当出行的车队到沙丘(今河北平乡)时,秦始皇就断了最后一口气。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

为了防止秦始皇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而导致天下大乱,丞相李斯封锁了消息,将秦始皇的尸首放在车里继续向咸阳赶路,但热天中尸体开始腐烂,散发出臭气,为了掩盖,李斯让每辆车上都装了一石鲍鱼,用鱼臭掩盖尸体的腐臭。

赵高是个宦官,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据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秦宫刑,母亲是官奴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身强力壮,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了中车府令,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赵高始终以坐上皇帝的宝座为目的,可是无奈他无法左右活着时的秦始皇。现在秦始皇死了,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决定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篡权夺位的计谋。为了拉拢李斯,他竟借扶苏不喜欢李斯的事实来蛊惑李斯和他一起篡改了诏书,让胡亥继承了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让他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以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秦二世即位后,残暴的统治不在其父亲之下,仅仅三年,不但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的江山也在风雨中分崩离析,秦始皇想传到千代万代的王朝仅到二世便结束了。

秦陵之谜

秦始皇死后被葬在骊山墓中。墓高有五十丈,像座山陵一样。皇帝原来的墓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叫陵墓,后来,皇帝的墓不都依山而建,而是建成山丘一样高,所以,?陵?除了指小山外,就是指皇帝的墓了。按照规定,皇帝的墓可以建九丈高,但至高无上的皇帝陵墓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百姓的墓,不但要称为?坟?,还限制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触犯法律,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长达37年,用工最多时达70余万人。陵墓的封上呈平顶的四方锥体,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115米。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陵墓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75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均四面有门,并有门网建筑。

陵墓建得很豪华,因为墓室很深,有泉水渗进,为了阻止泉水,便用铜汁浇铸。墓顶则用无数珠宝镶嵌,做成日月星辰的样子,底部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的样子。墓室里还有文武百官排列两边。一切都仿照在世时的样子。为了防止偷盗破坏,墓中遍设机关,如有人进入,弓箭会自动发射。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例如秦兵马俑坑,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后来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而对于秦始皇的死亡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人们对解开此谜充满信心,因为据考察,秦始皇陵没受破坏,秦始皇遗体尚在,而且墓中大量的水银形成的水银蒸汽对遗体有冷凝防腐作用,待秦始皇陵发掘之时,不仅秦始皇死亡之谜可以解开,而且还可能看到秦始皇入葬时的遗容。

秦始皇能够完成大一统,秦国的几个优势,其他六国根本比不上

孟子有一次去见梁襄王。梁王问孟子:天下如何才能稳定?孟子回答:天下归一,就能够稳定。王又问:谁能做到一统天下?孟子回答:不嗜杀的君主可以。但很可惜,实现大一统的人,恰恰是靠着流血牺牲才完成的使命。

秦王嬴政在位的第26年,秦国完成大一统。

这不是偶然,而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单就从技术层面来说,秦国所拥有的能力,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有些甚至连现代都比不上。

除了郑国渠之外,秦国还修建了都江堰和灵渠,秦人早就意识到,水利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郑国渠长达三百余里,是当时中原地区第①大渠,可灌溉良田四万余顷。

之前陕西关内干旱少雨,土地也多是盐碱地,不利于庄稼生长,粮食产量很低。

后来有了郑国渠,土地变得肥沃起来,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那时候的人都说:“ 关中从此无凶年 ”。

这为后来秦国征伐其他六国,提供了后备力量。

秦始皇除了修建长城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就是修建了“ 直道 ”。

直道就是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高速公路,平整且迅速,便于调动部队,输送补给。

秦始皇打仗喜欢拉长线,他创造了远距离战争的记录。

在其他六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单辕车”,至少需要两头以上的牲畜来牵引,占地面积很大,对道路宽度要求很高,很不方便。

而秦国发明了“ 双辕车 ”,只需要一头牲畜就可以牵引,车辆轻便。

以及运输物资的“独轮车”,在现有资料里,关于“独轮车”的记载大多出自于东汉时期。

而从兵马俑2号坑的发掘报告里,地上的车辙印只有一条,说明在秦国时就已经开始使用独轮车了。

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制造一辆车的材料,在秦国可以制造两辆甚至更多。

减少了投入又增加了产出,效率大大提升。

秦国制作的机械,都十分精巧,而且这些技能多用于军事和国防。

曾经有一种名叫 lian弩 的兵器,可以连续发射弓箭。

可以参考一下秦始皇陵墓里的机关设计,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过:“令匠作机弩矢”,让工匠制造用机械引发的弓箭,如果有盗墓者进入,可以自动发射弓箭,射杀这些盗墓者。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用机械方式让水银制作的江河湖海的模型流动起来。

如果这些技巧应用于战争,即使我们现代人都很难应对,更别提古代那些国家的人了。

秦国为了节省人力,所以特别重视对牲畜的使用 。养马、养牛,还有一些当时中原没有见过的牲畜,例如骡子。

马的耐性强,驴子的力气大,而骡子结合了二者的优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过一种特殊的动物,那俩字我打不出来,反正据考证,那就是骡子。

用牛来耕田,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普遍推行的。

《战国策》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赵国大臣劝说赵王不要跟秦国打仗,理由是“ 秦人以牛田,通水粮 ”也就是说用牛来耕田,用河流来运输粮食,所以不要跟他们对着干。

这样说也就证明了,赵国肯定不是用牛来耕田的。

而用牛耕田,在当时是秦国率先开始的,为秦国节省了大量青壮年劳力,还收获了更多的粮食。使得秦国兵力充足、粮草大增。

1.责任到人。 秦国有一种制度“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意思就是责任到人,在每一道工序上,要把负责人的名字写上去,方便日后出现质量问题,后续追责。

2.军事化管理。 秦国采用军事化管理的方式,陈胜吴广起义来的突然,秦二世来不及调集人马备战,平定起义军的是修建陵墓的工人。那场平定反叛的战役打得相当漂亮,他们拿起兵器上马,就能成为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


能够完成大一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谁都想做,但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秦国能做到,带头人也就是秦始皇功不可没。

即使是前几代君王,做了良好的铺垫,历代君王都为此做出努力,但是完成任务的那个人,是秦始皇。

秦国采用法家来治理国家,其实这点并不能让秦国,在制度上胜过其他六国。

在其他基础设施方面的因素,不可小觑。

一件事能够成功,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达成的;同样的一件事会失败,也不是因为一件事做错导致的。通常是一步错步步错。

秦始皇一统全国,对百官说“我不想做天子了”原因藏在皇帝称号里

秦国,一项用“间谍”名字命名的工程,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荆轲刺秦,离得那么近为何会失败?荆轲临死前,靠着柱子说出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的漏洞: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4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