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衣服引发的战争?蔡国国君被关三年,楚国差点覆灭?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没有能力掌握天下秩序,诸侯们为了争霸而相互兼并,毫无道义可言。
强大的诸侯国会兼并周边的小国来强大自己,而实力弱小的诸侯国为了生存,只得依附邻近的强国。
比如蔡国,春秋初期归附齐国,春秋中期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摇摆,春秋末期又依靠吴国,甚至同一时间拜多个老大。
公元前509年,蔡昭侯为了向楚国示好,带着两件贵重的裘皮衣来到郢都,其中一件献给楚昭王,另一件留给自己穿。
楚昭王见这个小弟很会做事,也给他留点脸面,举办酒会招待蔡昭侯,事情看上去相当顺利,哪知发生了意外。
楚国权臣子常看到裘皮衣也非常喜欢,知道蔡昭侯还留有一件,于是光明正大的索要,蔡昭侯原本就不情愿来楚国送礼,何况还面临这种屈辱,因此断然拒绝。
于是,子常就向楚昭王进谗言诬陷蔡昭侯,结果蔡昭侯被扣留在楚国长达三年之久。
《史记》记载: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
其实,唐成公的情况与蔡昭侯类似,他有两匹骕骦马,一匹送给楚昭王,一匹留给自己用,结果遭到子常索要,拒绝后被扣留在楚国,后来将骕骦马献给子常才得以回国。
蔡昭侯知道扣留他的原因后,也把裘皮衣献给子常,结果才被释放回到蔡国。
《史记》记载: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
作为一代诸侯,掌管一方政权,竟然被扣押在别国,实在是蔡昭侯的奇耻大辱,所以离开楚国时便发誓,以后再不会来贿赂楚国。
回到蔡国后,蔡昭侯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报复楚国,另一方面派人到晋国诉苦,希望能借晋国的力量攻打楚国。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蔡昭侯献出投名状,协助晋国攻打楚国的盟友沈国。然而,沈国虽然被灭了,晋国却依旧不买账,反而惹得楚国大怒,派出大军征讨蔡国。
此时的蔡昭侯六神无主,既然晋国靠不上,就只能找晋国支持的吴国,为了取信于吴王阖闾,还把儿子公子乾送到吴国当人质。
对于吴国而言,对付楚国是多年来筹谋的计划,蔡昭侯的请求不过是顺手人情,阖闾自然不会拒绝。
当时,在伍子胥和孙武的统帅下,吴军战斗力极强,而且有晋军的外援,楚军五战五败,一泻千里,楚国郢都被攻破,算是报了蔡昭侯被扣三年之仇。
可是,楚国毕竟是当时强国,不是那么好惹的,一方面秦国派兵支援楚国,另一方面越国趁机偷袭吴国本土。
孤军深入的阖闾不得不撤军,蔡昭侯也只能紧随其后,原本以为找到吴国这个靠山,哪知道吴国与越国争端数十年,哪有精力搭理蔡国。
楚国一缓过气来,便发动大军围攻蔡国都城新蔡县,蔡昭侯知道不是楚国对手,于是把献出男女奴隶作为投降礼物,而楚昭王把蔡国迁到长江、汝水之间才肯罢休。
吴王夫差摆平越国后,觉得蔡国离吴国太远,于是勒令蔡国将都城迁到凤台县,理由是便于援救,事实上是为了控制蔡国。
蔡昭侯这笔生意亏大了,原本想借助吴国来对付楚国,没想到反而被吴国控制,蔡国国君从此成为傀儡。
公元前47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春秋时代,周王室势衰,外不能抵抗四夷入侵,内不能制约诸侯和睦,于是五霸粉墨登场,第一位霸主就是齐桓公姜小白。所谓霸主,就是代天子征四方以伐不臣的大国国君,齐桓公内修霸道,外攻四夷,九合诸侯,故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霸主。
当霸主是需要不断的搞事情的,这样才能提升存在感,才能威震华夏,四夷来服。像周天子那样龟缩在京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会被大家遗忘的。比如说楚国就将周天子遗忘了,不给周天子进贡茅草许多年了。
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国君姜小白每天的工作就是披头散发以御妇人,天下却垂拱而治。国强必霸,齐国首先攻灭了郯国,理由是郯国国君当年没有善待逃亡过境的姜小白,看来国人秋后算账的传统是古已有之。接着齐国又攻击鲁国,理由是鲁国协助齐国公子纠夺君位,攻下鲁的遂邑城,后来鲁将曹沬挟持姜小白而收复失地。
后来齐国又帮助燕国与卫国复国,击败了入侵他们的狄人,齐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姜小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令齐国不安的是南方的楚国十分强大,而且楚国素有“不服周”的传统,齐国要想再造辉煌,就得打击楚国的嚣张气焰。楚国是一个大国,伐楚需要理由,也需要出奇不意,理由总是好找的,而出奇不意是关键。
姜小白与夫人蔡姬在湖中游玩,沉思如何出奇不意伐楚。蔡姬是青春少女,她见丈夫不开心,就荡舟戏水逗姜小白,这站小白很不高兴,怒呵不止。突然姜小白想到了一个妙计,就是以伐蔡的名义顺道伐楚,伐蔡的理由是可以制造出来。
姜小白以蔡夫人戏逗他为由,将蔡夫人赶回娘家,又暗令蔡侯将蔡夫人嫁给楚国贵族,这样齐国就有伐蔡击楚的理由。蔡侯不敢违抗姜小白的命令,就将女儿嫁给楚国贵族,齐军兴兵来伐,蔡军稍作抵抗就溃逃至楚国,齐军尾随蔡军进入楚国境内。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
然而齐国低估了楚国的实力,楚国并不是一个仍人拿捏的软柿子,齐军南下伐蔡之时,楚成王就集结大军十万严阵以待。因为楚国深知齐国南下伐蔡的目标不是小小的蔡国,而是楚国这个南疆的巨无霸!齐楚两军对阵,皆不敢冒然一击,因为一旦打起来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齐楚两国打起了口水仗!
楚成王问管仲为什么要攻伐楚国,楚国又没有招惹你齐国。管仲当然不能说楚国娶了蔡夫人,而是找了两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楚国不按时给周王室进贡茅草;二、楚国害死了当年南征的周昭王。楚国说不按时给周王室进贡茅草是事实,我以后进贡就行了;周昭王南征沉船而死,罪过在江水,不在楚国。
最终齐楚两国小规模的打了一仗,见对方实力不俗,深知不可大战。于是齐国丞相管仲、楚国将军屈完分别代表齐楚两国达成协议:齐军退兵,楚国按时给周王室进贡茅草,且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伐楚之战虽然赔了夫人,但并没有折兵,齐军将士相当于是公费旅游了楚地又回国了。
公元前506年,吴军以3万兵力,远程突袭,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境内,一说在湖北汉川)击败楚军主力20万,进而10天时间攻入楚国都城郢都(湖北荆州纪南城),差点儿灭了楚国。 这场战争吴楚双方兵力悬殊,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强大的楚国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兵力少不了三五十万,却败给倾全国之力才凑出3万精兵的吴国。是什么原因导致楚国一败涂地呢? 春秋时期,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朝影响力越来越小,各诸侯国开启大鱼吃小鱼的争霸模式。楚晋两大国争霸,楚在城濮之战败于晋国,威望受损。公元前506年,晋国纠结齐、鲁、宋、蔡等17诸侯国共谋伐楚。蔡国在晋国怂恿之下,灭楚国附庸沈国,楚国老大面子挂不住,出兵攻打蔡国(河南新蔡)。蔡国向晋国求救无果,转而求援于吴国。吴国国君阖闾和大夫伍子胥等认为攻打楚国时机已到,遂以救蔡为名出兵。 吴国本小国为何敢如此大胆呢?其实,吴国等这一刻等了好多年了。晋国和楚国争霸,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开始崛起。吴军擅水战不擅陆战,晋国就派人教吴国陆战技能,吴国才慢慢强大起来,但和楚国相比还差好多级别,只不过牵制楚国却已经足够了,这也是晋国帮助吴国的目的。 吴国正面对垒干不过楚国,就用伍子胥的计策,玩起了车轮式游击袭扰战。三队吴军轮流袭击楚国,楚国大军开到,立马撤退,等楚国大军退回,第二队再去骚扰,如此反复。这简直就是深谙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精髓。 吴国这样整整骚扰了楚国六年时间,一方面让楚军疲于奔命,空耗国力;另一方面一次次的狼来了却没了下文,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楚军。 此时的楚国一方面面临秦、晋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内局势也很混乱。吴国君臣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吴王阖闾亲自率军,带着伍子胥、还有大名鼎鼎的孙武就出发了。吴国大军乘船溯淮河西上,楚军得知吴国出兵,遂撤了蔡国之围,回防本土。 吴军在如今的河南信阳潢川县北淮水拐弯处,弃舟登陆。在兵圣孙武的决策下,吴军3500精锐前锋,在蔡国和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这两个带路党的引导下,南下直扑信阳南面桐柏山和大别山交界之处的冥阨(平靖关)、直辕(武胜关)、大隧(九里关)三关。这三关地当南北要冲,南襟江南,北蔽中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险关要隘。后世称之为义阳三关,从西往东分别为平靖关、武胜关和九里关,三关互为犄角,关关相护。 大隧(九里关)在东面,位于信阳市罗山县西南的两山之间的山谷中,大致线路和如今的京港澳高速G4所走路线一致。 冥阨(平靖关)在西边的桐柏山脉的五峰岭、凤凰山之间,这条关路大致和如今的省道S224路线一致。平靖关也叫恨这关,其中有一段号称一线天,是天下九塞之一,可见起险要程度。 直辕(武胜关)居中,是这三关中最重要的关口,位于鸡公山南边的峡谷中,大致和如今的国道G107、京广铁路路线一致。 这三关是从中原向南通往楚国腹地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相比方城道也毫不逊色。突破三关,既可沿随枣走廊向北取南阳盆地,亦可向南直抵武汉,西向威胁楚都郢都(荆州纪南城)。 如果按常规走法,中原进军楚中腹地,方城道会是第一选择,一马平川的南阳盆地适合大军行动。但是孙武却选择了走三关险道,可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三关虽然重要,但是楚军却疏于防守。吴军很快就突破三关,快速南下进至汉水东岸。吴军如此快速插入楚国腹地,出人意料,让楚国举国皆慌,急忙调集大军防守在汉水西岸。此时楚军做了正确的应对之策,令尹子常率主力在汉水牵制吴军,左司马沈尹戎北上方城调集北境驻军,毁吴战船、阻塞三关,然后南下和子常一起夹击吴军。此计甚妙,如果成功实施,吴军被包饺子的可能性太大了,吴王可能也有来无回。 只可惜子常却听信谗言、贪功冒进,置定好的计划于不顾,不等沈尹戎到位就率先渡过汉水发起进攻。吴军怕被截断后路,将主力移至背靠大别山的麻城一带柏举,因为这里有小路可通吴国控制区潜(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楚吴接战,吴三战皆胜。 两军在柏举对阵,吴王弟夫概率所部5000人,率先发起进攻,子常败逃。吴军乘楚军混乱发起总攻,楚军大败西逃。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安陆市境内涢水)半渡而击再败楚军。吴军连战连胜,一直攻入楚都郢都,楚昭王逃往随国(湖北随州)。吴军虽然兵力从数量上居于劣势,但是却灵活机动,又一次将游击战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柏举之战是春秋时期第一次攻破大国都城的战役,出敌不意、远程奔袭、穷追猛打,以少胜多、快速取胜。此战楚国差点儿亡国,虽然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国,但是元气大伤,大国威望降至冰点。吴国经此一役,强势崛起,为日后争霸打下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