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和孝庄祖孙的关系怎么样在孝庄病逝前,更体现的无微不至

众妙之门 2023-06-28 09:32:18

康熙和孝庄祖孙的关系怎么样在孝庄病逝前,更体现的无微不至

康熙和孝庄祖孙感情至深,这一点在孝庄病逝前,更体现的无微不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庄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康熙皇帝万分焦急,他亲自到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边。他还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之事,不要上奏。

康熙帝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他给刑部下谕:“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欢,谨遵慈训,竭诚奉养。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朕日夜牵挂,寝食难安,默默祈祷上天保佑,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内外问刑衙门,见监重人犯,除十恶不赦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概行减免发落。

在人世的一切办法均告无效的情况下,康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让祖母病好,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为了使太皇太后康复,康熙甘愿做违例之事。

不久,康熙向几位大学士下圣旨,称:“自太皇太后圣体违和以来,多方医治,均为奏效,病逝渐增,甚为可虑。朕夙夜忧惧,现欲亲自前往郊垣,虔诚祷告祭祀,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慈躬和像,永获康宁。可将朕的意思传谕九卿。”

九卿重臣得到圣旨后,上奏到:“皇上至孝,超越万古,太皇太后违和,皇上朝夕在慈宁宫,席地奉侍,亲调药饵,寝食俱废。圣孝之诚,必当感格穹苍。臣等愚见,似不必皇上亲到天坛致祭,天心自为默佑。”

显然,众臣虽然不便违背康熙的旨意,但对皇帝亲自到天坛致祭,还是觉得不大合适。因此,他们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通过大学士转奏给康熙。

康熙决心已下,并不听从众臣的建议。再次发下谕旨要前往天坛祭祀,谕旨下发后,再无人出面阻拦。按照规矩,祭祀之前,必须有一段时间只食素食,以示对上天的尊敬。这一过程称为斋戒。礼部因此上奏:“请皇上选择斋戒、告祭日期。”

康熙马上传谕:“朕在宫中,每日都在斋戒,可于明朝步行,恭祭祈祷。”接着,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官员等,步行到天坛致祭。康熙帝亲自撰写了祝文:

“……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群臣,呼吁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玄烨龄,以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为此匍伏坛下,仰祈洪佑,不胜恳祷之至。”

34岁的康熙帝对上天祈祷,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以延长太皇太后的在世之日。此种诚意,令在场之人无不感动。堂堂的康熙大帝,亲历过多少风云变幻,将一个诺大的帝国带向盛世。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是一个至情的孝子孝孙,他哭喊着,痛苦着。

饱受病痛折磨的孝庄,看到自己的孙儿如此孝顺,忍不住老泪纵横。晚景如此,即便自己受再多的苦再多的难,也值了。她拉着康熙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因我老病,你日夜焦劳,竭尽心力,所有服用以及饮食之类,无所不备。我感到很满足。你如此竭诚体贴,实天下之至孝。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此时的孝庄仍在想着国家社稷,想着康熙如此孝顺,可以作为“以孝治国”的典范,使大清王朝更加和谐稳固。可是康熙帝如此下去势必要被熬倒。诸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侍郎、侍卫等,一同跪在慈宁宫前,请皇上回宫,稍微休息。

康熙并不答应,说:“太皇太后病势,渐觉深笃,朕心忧虑焦灼,即便回宫,也觉不安。你们所奏,朕知道了。”他仍然守候在祖母身边,给祖母以安慰。

孝庄自知不起,告诫孙儿凡事以大清江山为重,不要为私情所感。康熙含泪点头。弥留之际,孝庄向孙儿交代了最后一件事:“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75岁的孝庄病逝于慈宁宫。在清廷公布的遗嘱中,孝庄简要讲述了自己再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中的经历,然后着重回顾康熙朝的经历,表达了对孙儿康熙及太平盛世的欣慰之情。最后提出,要皇帝勉自节哀,中外文武群臣恪尽职守,共承无疆之福。

这位为大清江山效力近半个世纪的一代女政治家,就这样走完了她的一生。就连她最后的遗嘱,也体现了她的一贯作风:凡事均为大清社稷着想。

康熙明明是一国的君主,为何将孝庄停尸37年不肯下葬?

其实这一切都是孝庄太后自己的安排,在清朝的一部历史当中曾经就有过明确的记载。孝庄太后临终前对康熙皇帝留下遗愿,意思就是皇太极去世已经很久了,不好打扰他。我心里一直念及着顺治和康熙,不想远离他们。除此之外孝庄还不想劳民伤财运送棺材。

对此一向孝顺的康熙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祖母的遗言又不能违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将她安葬在哪里。康熙突然想起来孝庄很喜欢慈宁宫,于是之后把慈宁宫的房间拆卸并将拆掉的建材全部移到孝陵的红墙外。再按照原样子重建,作为太后暂时安放的陵墓。

这一个暂缓之策,一拖就是37年。直到康熙死后,孝庄仍然没有下葬。好在雍正皇帝比较聪明,先是名正言顺的将孝庄太后临时的陵墓正式修建,最终将孝庄太后隆重下葬。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年孝庄太后死后,康熙下令将她抬到盛京与太宗所葬,但是半路中棺材突然变重,128名身强体壮的轿夫突然抬不动棺材了。康熙得知后茶不思饭不想,一天中午突然就睡着了。

在睡梦中他梦到了孝庄,孝庄对他说,自己实在是舍不得离儿子和孙子太远,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极团聚。康熙立马想起孝庄的话,重新把孝庄的棺材抬回宫中,并开始修建新的陵墓。但是这一说法显然是民间为了彰显康熙与孝庄祖孙二人感情的传说,根本不可信。

孝庄和康熙,孝庄太后和康熙感情到底有多深厚?

康熙贵为帝王之尊,仍然每天早晚两次来孝庄太皇太后宫里问安;在孝庄病重的时候,康熙是寸步不离,守在病榻之前服侍孝庄;在孝庄死了之后,康熙在慈宁宫前痛哭以致昏迷。由此可见,祖孙二人感情至深至诚。

和孝庄太皇太后比起来,大家对慈禧要更了解一些。不过慈禧和孝庄太皇太后比起来那差远了,可不止一星半点。首先,孝庄太皇太后历经五朝,先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位幼帝。在他们年幼之时,孝庄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帮助年幼的孩子打理国家。而在顺治和康熙亲政以后,太皇太后马上归还自己手里的权力,不再垂帘听政,甘心在慈宁宫颐养天年。对于这样一位不贪权的太皇太后,史书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不像慈禧是骂多夸少。

不再垂帘听政之后,孝庄也不是撒手不管。每当他的儿子或孙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孝庄都会出面帮他们渡过难关。特别是康熙,从小就是在孝庄的照顾之下长大的。对于孝庄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心理,和孝庄之间是难得的亲人关系,而且孝庄帮助康熙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上,比如平定三藩之乱等等。亲情加上恩情,让康熙感动的无以复加,所以他对于自己这个祖母是非常尊敬且爱戴。

身为大清天子,康熙每天不辞辛劳、毫不厌烦地带着开心的情绪到慈宁宫向孝庄请安,风雨无阻,一直持续到孝庄身故。在孝庄病重的时候,康熙每天在病榻之前服侍,每天都要检验药方,调配汤药,给祖母喝之前都要自己先试喝一遍,再亲自喂服孝庄。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以后,康熙太过悲伤以致昏迷,醒来之后他又在慈宁宫旁结庐而居,为祖母守孝。

孝庄皇太后为什么和儿子顺治关系紧张,而和孙子康熙很亲密呢?

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位女人相当出名,一位是清朝末期的慈禧太后,执掌清廷半个世纪,带领大清王朝走向了末路。另一位就与其截然相反,熟悉清朝历史的可能就想到了,就是孝庄文皇后。她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妃子,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玄烨的奶奶,扶持三代皇帝,养育了两位皇帝。

她正如她的名字?布木布泰?一样,如同上天给清朝恩赐的一个贵人,用她的聪明智慧保住了夫君创下的基业。在执掌清廷的53年里,强臣环伺,先有多尔衮觊觎皇位,后有鳌拜争权夺势,她不畏艰险扶立幼帝,为盛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女人,她与儿子顺治的关系,却远没有孙子的关系融洽。

皇太极驾崩之后,顺治与孝庄相依为命,当顺治驾崩后,康熙与孝庄相互依靠,都是同样的情形。按说应该是亲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最好才对,为何远没有祖孙之间的关系融洽?

后天教育的缺失

虽然顺治与康熙都是由孝庄一手带大的,但是两人的成长环境却截然不同。皇太极死后,实力最为强大的多尔衮,为了使得刚建立起来的清朝不发生内乱,进行了妥协,拥立了9岁的福临为帝,但是也自封为摄政王。多尔衮表面上尊顺治为帝,但是却始终以皇帝的口吻来下发谕旨。他将小皇帝的一切握在手中,只待将来天下稳定下来,好将小皇帝拉下马。

因此,他也不想顺治皇帝能够有力量与自己对抗。当顺治6岁即位的时候,朝廷就应该为顺治找些好老师,但是多尔衮却拖着不办,放任顺治帝任性玩耍。而孝庄看到张扬跋扈的多尔衮权势滔天,儿子的皇位也岌岌可危。她明白,多尔衮不希望顺治去学习、成长,就是怕以后顺治有了本领,会除掉自己。

所以孝庄就顺着多尔衮,先不让顺治去学习,等以后机会来了再说,这就导致顺治有很多的陋习,相当蛮横,纵欲无度,性格也不是太好,并且顺治也成了个?文盲?,顺治自己都说:

?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

第一次看奏折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顺治自然会埋怨母亲孝庄对自己的不管不教。

可康熙就不一样了,虽然康熙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但是却有祖母的爱护。从小就给康熙找了全国最好的几位老师,将康熙往一个英明君主的模样培养,康熙帝也因此明事理,对孝庄相当孝顺,两人的关系也相当融洽。当时朝中虽然也有强臣鳌拜的威胁,但是作为四大辅臣的鳌拜却无法和摄政王多尔衮相提并论,康熙的童年还是比顺治好的多。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

在清朝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一直是个谜。据野史记载,当初皇太极死后,并没有选定继承人,可多尔衮对皇位早有企图,美丽的孝庄皇后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福临顺利即位,就下嫁给了多尔衮,以此来换取福临的皇位。

但是,在现在的很多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顺治帝称呼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或?皇叔父?,从这点就可以推测,孝庄八成是下嫁给了多尔衮。

顺治长大之后,对自己母亲与多尔衮的关系自然有所了解,纵然不像野史记载的那般不堪,但也少不了风言风语。他或许知道了自己高高之上的位置,是母亲用下嫁换来的,这就让他更加厌恶多尔衮,对母亲孝庄也自然也就渐渐离心离德了。

皇帝的政治婚姻

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是科尔沁草原的女人,这非常符合清朝的满蒙联姻政策,孝庄也是从科尔沁草原而来,自然也要为科尔沁部的未来考虑。但是,顺治帝对这两位皇后相当不感冒,虽然不喜欢,但是无法拒绝。只是后面,顺治爱上了董鄂妃,一进宫就被封为贤妃,不久再封皇贵妃,之后顺治甚至想要废后。对于儿子这样的儿戏婚姻,孝庄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母子之间的争吵也就多了起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势同水火了。

而康熙皇帝的婚姻比顺治好点,孝庄没有考虑科尔沁的利益,为康熙娶的是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目的是牵制势力越来越大的鳌拜,使得康熙能够坐稳皇位。从小接受帝王教育的康熙,自然明白孝庄的意思,不仅不反对祖母,并且还对祖母相当感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孝庄与顺治关系势同水火,却与孙子康熙关系融洽的原因。而如今,有时候我们也会面对像孝庄与顺治一样的母子问题,可见从古至今,母子之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我们要像孝庄一样付出,也要学康熙一样理解、感激,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和睦。

康熙对孝庄是真的孝顺吗?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孝庄皇后整个清朝的历史将不会按照现在的方向进行,她对于康熙和大清朝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大清付出如此多的人,却在死后的37年才下葬,这背后藏着什么密码?是儿孙的不孝,还是仇敌的谋害,历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下面就由我来替大家解密。

孝庄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下葬的皇太后,而且她的墓陵不是她的孙子康熙建造的而是由她的曾孙子雍正建造的,那么这究竟是为何?是子孙的不孝还是另有隐情。在孝庄太后生前她最疼爱的就是自己的孙子康熙,多次拯救康熙于危难之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皇后儿子却很早离世,丈夫也走在了自己的前面。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何等的打击,然而孝庄太后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

孝庄太后对康熙疼爱尤佳,而康熙对这位祖母也是十分敬重。在康熙退朝有时间的时候都会陪伴在祖母的左右。但是人终有一别,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时候孝庄太后就与世长辞了。在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并没有立刻将孝庄太后的尸体下葬而是放在了孝陵的一个大殿之中。这是为什么?康熙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孝庄太后在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令康熙十分为难的遗言。那么究竟是什么遗言呢?

在孝庄太后临终前她告诉康熙,自己的丈夫已经离世多年自己不想打扰了他平静的生活,她想在死后和自己的孙子们待着一起。要知道在当时有一个规定就是皇上和皇后在死后要埋葬在一起,如果他这么做就违背了祖规,如果他不这么做就违背了孝庄太后的遗言,这也是康熙不愿意的原因。于是孝庄太后就在孝陵待了三十五年,有人说康熙忘记了自己的祖母所以孝庄太后在孝陵三十五年。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在这期间康熙每逢祭祖之日都会去看望孝庄太后。

在康熙死后孝庄太后也没有下葬,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雍正的身上。雍正认为孝庄太后在孝陵以后,整个王朝顺风顺水保佑了子孙的平安。孝陵也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雍正并没有明说而是暗示大臣,让大臣们主动提议。于是就在在孝陵建造了一座墓陵这才把孝庄太后下葬,就这样孝庄太后在死去的三十七年后才得以下葬。

以上就是孝庄太后死去三十七年才下葬的原因,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在晚年的时候有孙儿陪伴在自己身边,他尊敬自己,爱戴自己,用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意愿即使在最后不是康熙把孝庄太后送进墓陵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孝庄太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她勇敢善良坚强。如果不是她就不会有康熙王朝,如果不是她整个清朝就不是这样的味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