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夏侯惇战绩不佳,为什么曹操会对他如此重用呢

以史为鉴 2023-06-28 08:43:02

夏侯惇战绩不佳,为什么曹操会对他如此重用呢

夏侯惇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拔矢啖睛夏侯惇

三国时代曹营的将领中,虽然多不及关张、赵云那样的知名度,但也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为保护曹操战死的典韦,此外,还有拔矢啖睛的夏侯惇。

夏侯惇虽然有着曹营名将之称,但是,夏侯惇一生的战绩却很尴尬:因为客观上对手太强大,最终导致夏侯惇一生战绩乏善可陈。不过,虽然夏侯惇战绩不佳,仕途却一点没受影响——从夏侯惇追随曹操的履历来看,曹操对夏侯惇始终予以厚待,并且夏侯惇从始至终,也堪称官运亨通。

那么,曹操为什么对夏侯惇如此重用?小编认为,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

创业伙伴

早在曹操参与镇压黄巾之乱的时候,夏侯惇就投入曹操麾下,为曹操镇压黄巾之乱鞍前马后——当时天下处于动乱状态,群雄并起。而曹操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曹操会在若干年后,成为雄踞中原的大军阀。

因此,夏侯惇的加盟,对曹操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的情谊,单就这份情谊来说,就足以让曹操感怀一生了——并且随着日后曹操对外战争频繁,初期创业伙伴能经过历次战阵活到最后的,也寥寥无几,这些都凸显了夏侯惇的重要性。

血统关系

曹操本来姓夏侯,因为历史因素,曹操的先人被过继给了宦官曹腾,从而让曹操生来有了曹姓。曹操虽然姓曹,但并不代表着,和夏侯家族的血缘关系会因为伦理上的过继而消失。而对于打天下、治理天下这样的大事,依靠外来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自己家族内部的优秀人才也要予以重要。

而夏侯惇在夏侯家族内,也算得上人才,因此从这点来说,曹操有必要重用夏侯惇。类似情况,还有夏侯渊等人,也都因为血统关系受到曹操的重用。

厚道

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是对于人才的应用,尤其是武将和具体办事人员方面,其实曹操骨子里喜欢憨厚的人——毕竟,憨厚之人做事,能尽心尽力,而奸猾之徒则不然。夏侯惇的厚道,让曹操感到很喜欢。

如同先秦时代,庞涓嫉妒孙膑才华,于是陷害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才华,于是谋害韩非子那样,嫉贤妒能、打压比自己优秀的现象,在中华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能做出这种事的,多是奸猾之徒,憨厚之人则没这个想法。

夏侯惇就是例子。

夏侯惇在辅佐曹操期间,先后为曹操举荐了许褚和典韦等人才——许褚在军事上为曹操独当一面,典韦则用生命报效了曹操的知遇之恩,而作为举荐者不担心被举荐者夺了自己的地位,这一点,足以让曹操意识到,夏侯惇是个不藏私心的人——并且,夏侯惇去世后,其家境可用家无余财、一贫如洗来形容。

因为厚道,曹操有必要重用夏侯惇,从而给属下人一个表率。

夏侯惇不善战,曹操为何一直重用他,即使屡战屡败也在所不惜呢?

夏侯惇一生败仗不少,但是不是就此说明他不善战呢?还是先看一下夏侯惇几次主要败绩的具体情况再说吧。

濮阳之败

据《诸夏侯曹传》记载: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讨徐州陶谦,命东郡太守夏侯惇留守濮阳,司马荀彧与寿张令程昱留守鄄城(今山东鄄城北,是兖州治所所在地),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

当时,深得曹操信任和器重的留守东郡守备陈宫、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广陵太守张超、从事中郎将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入主兖州。

吕布到来后,张邈派遣刘翊告诉荀彧说:“吕将军是来帮助曹使君进攻陶谦,应该马上供给他们军备粮食。”众人疑惑,唯独荀彧识破了其诡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范,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前来救援。

夏侯惇率领军队轻装急进前往鄄城,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退走,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了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

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纷纷响应张邈起事,投靠了吕布。此时,曹操率领大军出征在外,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许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达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才安定下来。

豫州刺史郭贡受到吕布煽动,率领数万人马来进攻鄄城,军中十分恐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不可以去。”

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素无来往,现在来得急,计划肯定没有确定好。趁此机会游说他们,就算不能帮助我们,即便保持中立,对我们也有利。如果先怀疑,就可能使他恼怒而彻底反叛。”

荀彧出城见郭贡,郭贡看到荀彧毫无惧怕之意,认为鄄城难以攻克,于是引兵而去。之后,吕布派遣将领假装投降,趁机与夏侯惇的部下劫持了夏侯惇,向他索要贵重物资。

夏侯惇的兵士非常惊恐,幸好部将韩浩临危不乱,放弃救援人质,稳定了军心,借机斩杀了劫持人质的叛军,保护了鄄城的安全,此举也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赞赏。荀彧又与程昱、夏侯惇等定计,保全了范、东阿二县。整个兖州就只有鄄城、范、东阿三城还在曹操手里。

曹操闻知,迅速撤军,吕布屯兵濮阳,曹操与吕布交战,但数度被吕布击败,并没有夺回濮阳。两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被迫停战,曹操还军鄄城,军粮已尽。

袁绍派人来劝说曹操想让他投靠,让曹操举家迁往邺城作为人质。穷困潦倒的曹操准备答应袁绍,但程昱极力劝阻,曹操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整顿军马,再次与吕布决战,三次大败吕布,攻破定陶、廪丘等地,最终平定了兖州,吕布败走徐州投靠了刘备。

从这一战的整个过程来看,一开始夏侯惇顾及曹操家眷的安全,目的是坚守鄄城,吕布才得以控制夏侯惇驻守的濮阳。濮阳失守,辎重丢失的责任不能全部归罪于夏侯惇。

夏侯惇等相信了吕布将领的伪降,是其考虑不周之处。但当时的处境非常复杂,就像荀彧游说郭贡一样,都是具备风险的,没有绝对的把握,不得已而为之。

同时,曹操大军在外,留守的兵力太少,曹操撤军后也很难击败吕布等人,夏侯惇与荀彧、程昱等面对吕布、陈宫、张邈等一干人马,的确是难度太大。

对于战役的结果,不能仅看胜败,也得看一看对手的实力以及自己的处境。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曹操从徐州撤军后,夏侯惇跟随曹操进攻吕布,被流矢射中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作“盲夏侯”。

当时大旱,蝗灾严重,夏侯惇截断了太寿水,形成了一个池塘,夏侯惇亲自担土,率领士兵耕田种稻,百姓受益,也为曹操解决了缺粮的问题。

就夏侯惇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曹操怎么会因为夏侯惇的败绩而责备他呢?没有夏侯惇,曹操在兖州恐怕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了,其结局只能是投靠袁绍。

救援徐州刘备时的失利

吕布投靠刘备后,在陈宫等人的鼓动下,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鸠占鹊巢,占据了下邳,俘获了刘备妻小。刘备走投无路投靠了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夺取了吕布去河内郡购买马匹的黄金,吕布一怒之下派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进攻刘备,刘备被击败。

曹操派遣夏侯惇援救刘备,但也被击败。此时,刘备带领关羽、张飞都不能战胜高顺、张辽,一个夏侯惇如何是他们的对手?还是那句话,不能只看胜败,还得看对手是谁,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也并非浪得虚名。

在徐州期间,刘关张三兄弟在吕布身上就没有讨到一点便宜,夏侯惇与吕布交战,吃了败仗,也算不得丢人。夏侯惇吃不下吕布,曹操就只能亲自出马。曹操一出马,一群谋士、将领就基本到齐了。即便如此,曹操也不能立马吃掉吕布,围困三个月也没有拿下下邳,曹操想到了撤军。

荀攸与郭嘉建议采用泗、沂水灌城,最后逼迫吕布投降。曹操与吕布的这次交战,也是超级诸侯级别的决战,就凭夏侯惇一人的力量岂能解决问题,否则夏侯惇也不是夏侯惇、吕布也不是吕布了。

在与吕布对战这个层面上,必须是曹操全员出动才有获胜的机会,刘备全部人马都不能占到任何便宜,岂能强求夏侯惇击败吕布呢?

博望坡之战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后,刘备投靠了荆州刘表。刘表趁曹操北上进攻袁尚之际,命刘备进攻叶县,企图袭击许都。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地后撤,选在在博望与夏侯惇等对峙。

刘备设计自己烧毁营寨,令夏侯惇误判,李典劝阻,但夏侯惇不听,最终陷入刘备的埋伏,幸亏李典接应才得以脱险。此战,是刘备一生难得的经典战役之一,很可能徐庶已经投奔了刘备,此战很可能是出于徐庶的计谋。

这一战,夏侯惇败得无话可说。唯一的亮点就是夏侯惇的勇猛,可知道,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的狠角色,况且此时白马将军赵云也已经来到了刘备阵营,势力不可小嘘。但夏侯惇毫不畏惧,之所以夏侯惇陷入埋伏,恐怕也是他根本就没把刘关张放在眼里,

勇则勇矣,但豹眼看来,那是刘备并不想真正替刘表出力打工,否则夏侯惇败得更惨。

毕竟刘备是曹操级别的对手,曹操全副武装亲自出马,汉中之战也只能无功而返。在这个层面上,是整个集团力量的对决,无论夏侯惇在局部的胜与败都说明不了什么。

可以说,夏侯惇仅仅是一支部队或者是几只部队联合与刘备整个集团的较量,夏侯惇没有全军覆没就算不错了。这让豹眼想起了曹仁与周瑜的江陵之战,最后曹仁败走,周瑜占据了江陵。

当时,周瑜是集合了几乎孙吴的所有力量,加上刘备集团的协助,才得以取胜。曹仁也是因为粮尽而撤退。

在战略层面上,双方不是一个级别。

我认为,夏侯惇所有的失败,几乎在战略上都不是对等的。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败得无话可说,但另两次大的败绩,情有可原。

将军难免阵前亡,胜败都是常事,从这些败绩来看,夏侯惇也并非不善战。否则,曹操也不会委以重任。

曹操善于用兵,更善于用人。每临大战,曹操都是亲自出马。曹操实在不能亲往,一般是委派夏侯惇带队,这就足以说明曹操的信任及夏侯惇的能力。

曹操绝不会感情用事,拿自己的霸业开玩笑,夏侯惇没有能力的话,曹操绝不会仅仅依靠信任就屡屡委派他担当大任。

曹操信任夏侯惇的原因

夏侯惇的败绩,情有可原,至少说明他并非完全不善战。但曹操信任夏侯惇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第一,是夏侯惇的勇猛刚烈。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十四岁的夏侯惇,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一怒之下就拔刀杀了那人,由此以刚烈闻名。作为一员武将,具备如此血性,是最难能可贵的,曹操岂能不喜欢。

第二,夏侯惇是曹操起家时的兄弟。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曹操刚刚起兵时,夏侯惇就跟随曹操征战,常常担任裨将军,冲锋陷阵。讨伐董卓,曹操代理奋武将军,夏侯惇担任司马。

曹操外出征战,夏侯惇往往留守,坐镇后方。曹操征战不能分身,就让夏侯惇单独领兵出战。

实际上,夏侯惇从事的就是保障曹操大后方的活,与阻击战差不多,大部队要撤离,命你断后,谁指望你大胜,只要你率领大部分人回来就是胜利。

第三,忠心不二。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

曹魏建国后,所有的将领都接受了魏国的封号,唯独夏侯惇仍是汉朝的官号。夏侯惇就上书说自己不应该有这“不臣之礼”。

曹操认为,自己与夏侯惇同为汉臣,不能以魏臣来委屈他。但夏侯惇坚决请求,曹操就拜汉前将军夏侯惇为魏前将军。此事,不仅仅是一个官号的问题,说明夏侯惇很会做人,只做曹操一家的官,绝不是汉朝廷的官员。

这令曹操很放心啊,岂能不青眼有加?

公平而论,夏侯惇的能力并不差,但与其官职、爵位而言,并不十分相符。夏侯惇所得到的待遇超过了他的能力,这是事实,但这也是夏侯惇的忠诚所换来的。

品读这段历史,也启示后人,一个人立世并不是仅仅依靠能力,忠诚不二的品行才是立世之本。纵观整个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像夏侯惇这样忠诚的人,难道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吗?

几次战役的失利算得了什么?只要夏侯惇出战,无论胜败,曹操的心都在肚子里。但换了其他人会咋样呢?谁敢保证关键时刻,最主要的将领不会出现于禁那样的情况呢?

曹操不是糊涂人,他明白得很。一切皆有缘由,夏侯惇得到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拿命换来的,不是哪一个人的施舍。

夏侯惇屡战屡败,为何曹操还是很重用他?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大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夏侯惇了。作为统帅曹魏大军的将领,夏侯惇的谋略不足,打仗也可以说是一根筋,因此在和刘备等人的交战之中屡战屡败,甚至被称为魏国的“常败将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经常打败仗的将军,曹操却十分赏识他,并且还屡屡给他升官,可以说是“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那么很多人心中就会忿忿不平了,凭啥他就能受到曹操的特殊照顾呢?难道说他和曹操的关系很硬吗?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从夏侯家族和曹家的关系说起了。东汉末年,两族都是沛国谯县的名门大族。不过曹家自从曹腾以来,世世代代都能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而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夏侯家族就开始主动向曹家靠拢。因此在乱世开始的时候,夏侯惇和他的堂弟就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非常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的曹操曾经因为违反当地的法律即将入狱,而此时的夏侯渊选择顶替曹操坐牢,于是曹操动用当地的各种关系,终于将夏侯渊救出,从此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当曹操在陈留举兵的时候,夏侯惇和夏侯渊先后来投,当时的曹操直接给他们安排了“别部司马”的官位,要知道,就算是曹操的两个堂弟曹仁、曹洪等人,在当时的官职也是别部司马,可见夏侯家族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从此之后,曹操就将夏侯惇视为自己的心腹大将,因为夏侯惇的忠诚度很高,并且尽管经常打败仗,却并没有较大的失误出现。后来,夏侯惇的弟弟夏侯渊战死定军山,曹操心中对于夏侯惇弟弟的战死感到非常愧疚,于是从此之后曹操再也没有让夏侯惇领军作战,给他升了一个很高的虚职,让他名义上统领二十六军。

在夏侯惇退休之后,曹操给予了他生活之上很大的关照,不仅赏赐了他很多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并且还对夏侯惇说:“将军战争沙场这么久了,现在也该享受一下清福了。”由此可见,夏侯惇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牢固,完全是因为曹家和夏侯家族的“铁关系”。

夏侯惇不善战,曹操为何一直重用他?

夏侯惇并非不善战,他对曹操的作用相当于他的先祖夏侯婴对汉高祖刘邦的作用绝对忠诚,又不乏才能。

夏侯惇和夏侯渊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们是族兄弟,同为汉初元勋夏侯婴的直系后裔。曹操与夏侯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民间传言曹操为夏侯家族子孙,父亲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遂改姓为曹,这不符合历史真相。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本为汉朝元勋曹参之后,世代为官,宦官曹腾其实与曹操祖父为本族,曹腾无后,才从本家中过继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子。

曹操虽然与夏侯家族没有血缘关系,却有姻亲关系,夏侯渊的正妻丁夫人是曹操的表妹,曹操算是夏侯渊的大舅哥,而夏侯惇是夏侯渊的族兄,他们也算是亲戚。

曹操起兵平黄巾军,最主要的力量除了自己曹氏本家曹仁、曹洪等族弟外,就是夏侯家族最先响应支持,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更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算是曹操势力的元勋和肱股。

夏侯惇在后世史书上被严重的低估,大家对他的记忆只停留在自己眼睛被射瞎,他非常英勇的扒出箭矢,一口吃掉了自己的眼球,继续战斗。

夏侯惇瞎眼是历史事实,其他的情节都被《三国演义》带偏了,正史中的夏侯惇被称为?盲夏侯?,也是因为他在与吕布作战中左眼被射瞎,而他却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很不乐意被称为盲夏侯,经常对着镜子长吁短叹。

夏侯惇在曹操心里的地位远高于族弟夏侯渊,虽然夏侯渊经历的战役远比夏侯惇多,那么是因为曹操对他们两人的是使用各有区别,夏侯渊主要是跟随曹操前方征战,而夏侯惇却主要是为曹操镇守后方。

一个前方征伐,一个镇守后方,足以看出曹操对两人的器重,夏侯惇的能力更强,更让曹操放心。

事实上,夏侯惇也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每次出征,夏侯惇几乎都是在后方确保后院,他也做得非常的完美,不但在军事上保持对敌对势力的压制,更是从政治、经济、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巩固后方。

夏侯惇不但有勇,更是多谋,刘备夺取益州后,曹操面临孙吴、蜀汉政权的联盟夹击,曹操本打算再次挥师南下,征伐孙权,夺取荆州,逆江而上灭刘备。夏侯惇极力反对,他的理由与朱元璋先战陈友谅,还是先攻张士诚一样:先攻孙权,刘备必会北出祁山攻击关中相救,先攻刘备,孙权一定隔火相望,按兵不动。事实证明夏侯惇是对的,只是曹操伐蜀不顺利而已。

夏侯惇在曹操心里地位极高,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与曹操同撵的将领,而且可以直接不经请示进入曹操的卧房,曹操对夏侯惇也是异常尊重,从不把夏侯惇当做魏臣,而是与他同为汉臣,不以君臣相称,而与同僚相处。直到后来夏侯惇一再坚持,曹操才授予他魏臣的官职。

曹操死后,曹丕上位,真正的辅政大臣就是夏侯惇,他第一时间被授大将军,看得出来曹氏父子对夏侯惇的倚重和信任。只是非常可惜,夏侯惇只做了两个月的大将军就过世了,曹丕亲自素服发丧,配享曹操庙廷,谥号?忠候?。

综上,总结一句话,在一个团队中,忠诚绝对是第一位的,更何况夏侯惇还具备非常强的能力,这样的人在哪个团队都会得到重用和喜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