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击鼓的士兵是没有武器的,那么上战场的时候他们会被杀吗

众妙之门 2023-06-28 08:39:04

古代击鼓的士兵是没有武器的,那么上战场的时候他们会被杀吗

还不知道:古代战场上击鼓的士兵会被杀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朱棣造反,在靖难之役上,几乎快要输了,事态紧急之下,突然来了一场风,将对方阵营中的帅旗吹断了,帅旗一倒,李景隆的军队顿时惊慌起来,都以为主帅被杀了,己方战败了,场面局势瞬间转变,朱棣就此胜利。

一个本来胜利在望的局面,却因为一场风,吹断了军旗,失败了,听上去有些荒唐,令人觉得李景隆的军队也太不冷静太没用了,但是,在古代,军旗是军队最重要的象征,扛旗的人会站在主帅旁边,是全军守卫最森严的地方,一旦军旗倒下,就是军队失败了。

和扛旗的人一样,打鼓的士兵也是如此。

大家应该都知道两个成语,一个是“鼓舞士气”,一个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两个成语描述的就是战场击鼓。

春秋战国时期,两军交战,交战的军队要先击鼓,这是那是个时代的礼仪,哪怕是生死一战,也要顾全礼仪,没有军队会破坏这种礼仪,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不尊重,击鼓的士兵没有武器,没有反抗之力,但是敌军不会攻击他,这是对交战方的尊重。

那个时候,哪怕是打仗,也会有规矩,战术是一方面,气度是另一方面,就像从不会杀两军的使者一样,打鼓士兵也像是使者。

春秋战国讲究武德,打仗也要堂堂正正的打,两方摆好队势,才可以击鼓示意对方开打,这是军礼,但是后来,这种军礼就没有了,礼乐崩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元前684年,齐国攻打鲁国,齐国士兵敲响战鼓,示意鲁国迎战,鲁庄公本要上前,却被谋士劝阻,齐国再次打鼓,鲁庄公还是按兵不动,齐国第三次打鼓,鲁庄公立刻吩咐鲁国击鼓,措手不及之下,齐国士兵早就失去军心,士气大减,立刻被鲁国军队击败。

这说明,打鼓的士兵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他担负着军队出战的意思,也承担着鼓舞士气的责任,而战士们并不是以杀人为乐的,他们只想要战胜对方就好,点到为止,两军分出胜负即可,不需要赶尽杀绝,这是春秋的战争特点,所以面对打鼓的士兵,他们更不会去伤害他了。

击鼓是礼仪的象征,是特殊的文化,两军交战,绝不会杀击鼓士兵,如果杀了,那是对文化和礼仪的不认同,是会失去国家的名誉的。

参考文献:《史记》、《明史》

古代打仗用的“鼓”和“金”,为什么击鼓前进,鸣金而退呢?

击鼓和鸣金是古代军事指挥的号令。击鼓就是敲战鼓;“鸣金”就是“鸣钲”,并非“鸣锣”《说文解字》“钲,似铃,柄中上下通”。《荀子 汉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意击鼓号令进攻,鸣金号令收兵。?

关于“击鼓鸣金”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供大家参考: “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制造的是革鼓。他从东海流波山上猎获了一种叫做‘夔’的动物,它的形状像牛,全身青黑色,发出幽幽的光亮,头上不长角,而且只有一只脚。这种动物目光如电,叫声如雷,十分威武雄壮。

当时黄帝为它的叫声所倾倒,就剥下它的皮制成八十面鼓,让玄女娘娘亲自击鼓,顿时声似雷霆,直传出五百里。这就是后世“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来历。 附:传说,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是个野心家,他有81个铜头铁额,熊背虎腰,耳生长毛,硬如剑戟,头上长角,兽身人言的弟兄,以砂子,石块为食,力大无比。

他们不仅会制造石器、弓箭,还能兴风作雾,呼风唤雨,战斗力极强,再加上大人国夸父的帮助,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为了统一天下,争夺权位,他就多次向炎帝、黄帝发动战争。由南方进入中原地区驱赶,掳杀炎帝族和黄帝族百姓。

开始,蚩尤经常把毫无准备的炎帝、黄帝打得溃不成军,走投无路,连吃败仗,节节败退,后来被赶到河北逐鹿一带。蚩尤一看炎黄兵马损失惨重,大为高兴,就在泰山建起宫殿,终日寻欢作乐,沉溺在美女歌舞之中。

炎黄族虽败退到逐鹿一带,但并不甘心,为恢复帝业,炎帝与黄帝联合起来,招天下英雄豪杰,赶制弓箭,石器,且发明并制造了几十辆指南车。为壮大军威,鼓舞斗志,在天神的帮助下,用东海怪兽‘夔’的皮做成一面巨大的鼓,用天上雷兽的腿骨做鼓槌。

打仗时,击鼓助战。鼓声一响,似天上雷霆,惊天动地,海倾山摇,激人斗志,振奋人心,炎帝和黄帝动用了熊、虎等奇禽猛兽,在琢鹿一带摆开了战场。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其中的战鼓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战鼓可以当做是用来告诉士兵冲锋陷阵的信号,也可以振奋军心,调整士气,而且还能配合战鼓用来排兵布阵

在古代信息传递的很慢,没有很高的技术来设计统一指挥军队的装备,就只能依靠几面旗帜来指挥士兵,而战鼓就像是冲锋号一样,每当响起,就是告诉士兵们要向前冲,开始与敌人厮杀。所以还有一条军规,听到鼓声没有前进的士兵,将被视为逃兵,就地斩杀,可见战鼓在军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吾盈,故克之。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战鼓的作用,它可以调整士气,振奋军心,震慑敌人,士气很重要,就像那句俗语“不争馒头争口气”,气势上绝对不能输,所以作战敲鼓很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变化中,鼓声又可以用来排兵布阵,根据不同的鼓点,不同的节奏,让军队接受不同的指令,才出不同的步伐,从而可以衍生成一个兵阵,并听从鼓声不断变化,达到杀敌的目的,一般敲鼓的人,就是指挥官。在杨门女将中,我们就能看到杨八妹破辽军的兵阵,其中辽军的兵阵就是随着鼓声而不断变化的。

现在的鼓就已经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乐器供大家欣赏,虽然它的形态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所代表的意义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见社会的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

古代战争中士兵被射中一箭不会马上死亡的

古代战争中士兵被射中一箭不会马上死亡

古代的战争是非常多的,那个时候的条件比较落后,武器也不先进,没有枪支和弹药,因此,在那些古装剧中,他们在打仗时用的兵器都是刀或者弓箭,有了这两样兵器,战士们就可以征战杀敌了。

远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境内的人类就开始使用弓箭了。看似一根小小的弓箭,它的发明和改进却使得人们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准确而有效地杀伤猎物,而且携带、使用方便。

除了携带、使用方便的用途,在古代的一场战争中也是需要大量的弓箭的,而这些弓箭也不是普通的弓箭,它们的造价是非常昂贵的。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明明穿了铠甲,为什么在被射中一箭后却还会身亡。

在真正的古代战争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被一箭射死的,他们真正的死亡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失血过多,又或者是射中了关键要害,心脏、脖子等,所以导致最终牺牲了。而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有的人一箭被射死,这些剧情是夸大了。

在打仗的时候,将士都是会进行一些防护措施的,像三国时期,那时已有人开始使用藤甲来作为自己的防护用具,加上射箭的范围并不是很长,如超出射程,那弓箭的威力会大大减弱的,所以在古代,及时被射中一箭,也不会直接毙命的。

其实弓箭作为古代行军打仗的必备武器,可怕并不是因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而是当人们看到几百个弓箭手,齐刷刷地向自己的方向射出密密麻麻的箭雨时,那才令人感到恐惧,当然,若是射箭的数量巨多,那么才会对人造成杀伤力。

除了弓箭,还有盾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因为在打仗时,为了防止敌军大量进行放箭,人们就会拿盾牌进行抵挡,因为弓箭是不能穿破盾牌的,但其实有一定的几率射中敌军的身体。

因此,古代的弓箭并不是一箭致命的,通常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失血过多,又或者是射中了关键要害,心脏、脖子等,所以导致最终牺牲了。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出现被射中一箭后却还会身亡的画面。

在古代战争中,冲在前面的士兵难道都不怕死吗?

由于古代战争武器的杀伤效能低下,战斗持续时间长,因此多采用列阵作战、集团作战的方式。这样密集的队列,防守的位置和杀伤武器的布置就能决定攻守的效率。因此好的阵型和兵种运用往往对?势?的争夺起到关键作用。?

当时古代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然而事实上,我们从电视,电影中所看到的古战争的激烈程度,远不及真实战争的十分之一。古代战争的残忍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许多人的想象,?一将成名万骨枯?便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惨烈,多少无名的士兵战死在了沙场,被后人所遗忘。?

那么,古代战争多是短兵相接,打起来会害怕而逃跑吗?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是人就怕死。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古代医疗救援差,哪怕是受轻伤也有可能因感染而死。一般来说精兵、将领、亲兵往往不逃跑,而普通士兵逃跑的很多。

古代战争的排兵布阵都是有讲究的,毋庸置疑,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肯定是最危险的。以中国春秋战争为例,一般站在阵列最前端的士兵不会是新兵,新兵没有战场经验,很可能会在两军没有接触前就溃逃了,这样会使军阵大乱,没有交战就已经输了,所以说首排的士兵都是军中的精锐,基本上都是骁勇善战,最能打的老兵。

还有在战车上的指挥官同样不是贵族就是猛将,他们首当其冲地往前冲,身先士卒,敢于玩命带动全军。因此只要号令一响,就会奋不顾身地跟着向前冲锋。所以选人也是重要的一环,怕死的人,通常也不会选成排头兵。而后面的步兵多数就是普通士兵或百姓,一般都很少玩命往上冲,如果战车上的指挥官兵败了也就跟着人云亦云的逃跑。所以据史料分析春秋时期的战争死亡率不是很高。?

古代战争除了少数精兵外,真正决定军队战斗力的是主将的亲兵和标营。多数情况下一旦战局不利,死亡率上来了,很多士兵是会逃跑或倒戈的。先头部队一旦攻击失利,后面的部队立刻就会转头就跑,如果此时不倒戈而行的话,自己很容易被别人的枪头刺中,然后被人踩踏致死,所以倒戈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保证自己及他人的安全,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我国古代军队在平时训练中不仅会做各种训练,减少意外伤亡的逃生训练也是有的,一些老兵也会将自己的战场生存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军队中其余大比例都是人云亦云的,士兵在战败之后都不会选择丢掉武器,而会选择倒戈而逃,既能保命又方便。

数千年来,人类有记载的战争1.5万余次,直接或间接地杀戮了35亿人。古代征战既消耗军力,也严重危害民生,战争是残酷的一场战役下来,死个几万十几万人都是少的,还不包括无辜受难的老百姓。但是列宁关于战争是这么说的?战争虽然引起种种灾祸和苦难,但它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它无情地暴露、揭穿和破坏人类制度中许多腐朽、衰颓和垂死的东西?。由此来看不管是站在哪一阶级立场的士兵,都无法摆脱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死亡,所以在战场上只有勇往直前的杀敌,才是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2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