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都做了哪些事为何曹爽没有杀他呢

以史为鉴 2023-06-12 02:43:52

邓艾都做了哪些事为何曹爽没有杀他呢

三国后期第一名将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自幼丧父,家贫。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攻下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但他从小有大志向,决心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十二岁时曾随母去颍川,路见陈群祖父陈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自名范,字士则。后来又因宗族中另有叫邓范者,又改名邓艾。邓艾虽穷,但能利用各种机会觉悟,异常勤奋又异常聪明,所读书籍甚多,烂熟兵法。当时有一管理屯田民的老吏,与其同郡,见邓艾为可造就之材,便有意对其培养并长期给以各种物质资助、提供书籍等。邓艾成年后,又被推荐为都尉学士。唯因邓艾当时说话略有口吃,未受重用,曾被派去看守稻草。平日经过高山大泽时,邓艾总爱停下来指指划划,研究排阵打仗,指点军营住所,同行人常加以嘲笑。后来,他的口吃毛病消失,被任为典农(屯田)系统的上计吏,每年按规定要到朝廷汇报考核。

青龙三年或稍晚一点,邓艾在上计时,被太尉司马懿发现。司马懿即提拔他为太尉府的掾吏,不久又任命他为尚书郎。当时为了扩大垦地范围,多积稻谷,朝廷便派邓艾等到陈(今河南淮阳)、项(今河南沈丘)以东到寿春(今安徽寿县)一带考察。邓艾工作极为踏实,又刻苦钻研,考察完后即写出一篇很著名的论文《济河论》,主张应多开河道,既可引水灌溉,又能漕运,他又建议以二万人在淮北屯男,以三万人在淮南屯田,另以四万人一边垦田,一边军训。其建议全被司马让他担任南安郡(今甘肃陇西地区)太守,并令其组建一支规模较大、又较得力的军队。

嘉平元年,蜀将姜维率军攻魏,邓艾率部参与拒守。蜀军退后,魏军前线总指挥、征西将军郭淮准备从前线撤军,率军去攻打趁蜀军进攻之机而叛乱的羌人部落。但邓艾却认为敌军还未走远,有可能再回来,应留军在这里防守。郭淮便将邓艾留在北水。三天后,蜀军果然派廖化率一军在北水南岸邓艾驻军的河对面安营扎寨,并砍伐木料准备架桥。邓艾即对诸将说:“现在蜀军回攻,我军人少,按兵法知识蜀军应强得游戏河快攻,而不必架桥。廖化在此驻营架桥皆是伪装,目的是想拖住我们,蜀军的主力一定是东向进攻兆城去了。”兆城在北水北,距邓艾现驻地六十里。于是邓艾亲自带领部分军队,当天夜里便悄悄直到兆城。次日,姜维果然亲率蜀军主力来攻兆城。因邓艾早已做好充分准备,蜀军多次强攻失败。邓艾因此功被赐爵关内侯,加号讨虏将军。

正始五年前后,曹爽排挤司马懿部下,将邓艾调去担任一个小郡——城阳郡太守。

司马懿重新执政不久,时逢北边匈奴的几个部落一度统一,不久又出现内叛。邓艾即建议应及时承认其内叛后的两个部落首领为王,各授名叫印章,又建议重视民族杂居地区的管理,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这些皆被司马懿所接受。不久,司马懿即调其任汝南郡太守。邓艾在汝南上任后,即去寻找当年资助过他的那位老吏。老吏已死,邓艾即任命其子为上计吏,又给其母很多财物,以示报答。邓艾在此期间,大量吸引流民,开垦了很多荒地,成绩突出。

嘉平五年,吴将诸葛恪大举攻魏,败归。邓艾对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回去后很快便会被杀。诸葛恪回吴后果然被杀。不久,司马师又提拔邓艾为兖州剌史,加号振威将军。

简述三国问题

  韬光养晦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一日,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司马懿掌权,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一连阻止三次。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蒋济却说:“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曹爽得信后把皇帝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优预寡断,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并以洛水为誓。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兵败牛头山,延熙十二年(24真三国无双4 姜维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汉,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汉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
  司马如困铁笼山,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率兵伐魏。司马师命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亦率兵以御之。姜维用计杀徐质,魏兵大败,追至铁笼山。司马昭无路可走,命兵将上山屯扎,死力拒守。姜维四面围困,断其汲水道,军心惶惶,溃散之象,即在目前。司马昭几欲自刎,用主簿王涛之谋,拜泉祈井,竟然得邀天佑。顷刻间井泉源源而来,取之不竭,人马不至枯渴。姜维茫然不知,正幸歼厥巨寇,计日可待,因此并不逼攻。伐魏之先,姜维以金帛结好羌王迷当,约其发兵助战。魏将郭淮,探悉羌兵已至,遣陈泰诈降,诱迷当而擒之。复用好言抚慰,且以厚利相许,迷当遂为魏用,暗率魏兵往见姜维。姜维以为迷当之来践前约也,坦然不疑,迎入帐中,不料一哄而起,姜维急急跨马逃逸,腰间只有一弓。郭淮从后追赶,姜维拽弓作声,接连十余次,并无一箭发出。郭淮知其无箭,反拔箭以射,姜维接箭回射,郭淮应弦而倒,乃得脱去。此次先胜后败,姜维折损人马,果然不少。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二士争功,钟会与邓艾不和, 邓艾偷度阴平、摩天岭,兵到江由涪城,军民俱降。后主从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使拒魏兵,瞻子尚为先锋,瞻、尚父子俱战死绵竹。 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其子刘谌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大哭,眼出血自刎。姜维闻后主降、大惊;设计假降钟会,间其与邓艾关系。昭疑艾后,封钟会以监邓艾;又假计邓艾实防钟会,与曹奂出师长安。
  姜维、邓艾、钟会之死,钟会收邓艾。与姜维谋反。会被射死,姜维自刎,邓艾父子被田续所斩。
  武侯显圣定军山,钟会灭蜀兵至定军山,抢关时,阴风骤至,仿佛万千军马奔杀而来。会问降将蒋舒曰:“定军山有神庙乎?”舒曰:“并无神庙,惟有诸葛武侯之墓。”会惊曰:“此必武侯显圣也。吾当亲往祭之。”次日,钟会备祭礼,宰太牢,祭祀并许不涂炭蜀中百姓。
  钟会助司马昭平叛乱 ,),毋丘俭叛乱,随大将军司马师东征,主管机密事件。司马师死于许昌,司马昭统领大军。当时朝廷派尚书傅嘏传令,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卫将军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军队回朝。钟会于傅嘏商议,让傅嘏上表,于是钟会与司马昭一同启程,把部队屯在雒水以南。因此朝廷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钟会升迁为黄门侍郎,东武亭侯,邑三百户。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当时钟会守丧在家,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后来诸葛诞谋反,圣驾停驻在项,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随行。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大军来救援诸葛诞。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因为他二人与其他家有官司,所以带着他的母亲河家将数十人渡江,投降了司马昭。钟会秘密作书,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去给全怿报信,说吴主因为全怿等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想要尽杀他的家人,所以逃到北方。全怿等闻讯,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开城投降。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功劳最大,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张子房。
  姜维斗阵破邓艾,姜维邓艾两军列于祁山之前。维按武侯八阵之法,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分布已定。邓艾出马,见维布成八卦,乃亦布之,左右前后,门户一般。维持枪纵马大叫曰:“汝效吾排八阵,亦能变阵否?”艾笑曰:“汝道此阵只汝能布耶?吾既会布阵,岂不知变阵!”艾便勒马入阵,令执法官把旗左右招 ,变成八八六十四个门户;复出阵前曰:“吾变法若何?”维曰:“虽然不差,汝敢与吾八阵相围么?”艾曰:“有何不敢!”两军各依队伍而进。艾在中军调遣。两军冲突,阵法不曾错动。姜维到中间,把旗一招,忽然变成‘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垓心,四面喊声大震。艾不知其阵,心中大惊。蜀兵渐渐逼近,艾引众将冲突不出。只听得蜀兵齐叫曰:“邓艾早降!”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误其能,中姜维之计矣!”忽然西北角上一彪军杀入,艾见是魏兵,遂乘势杀出。救邓艾者,乃司马望也。比及救出邓艾时,祁山九寨,皆被蜀兵所夺。艾引败兵,退于渭水南下寨。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望曰:“吾幼年游学于荆南,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讲论此阵。今日姜维所变者,乃‘长蛇卷地阵’也。若他处击之,必不可破。吾见其头在西北,故从西北击之,自破矣。”艾谢曰:“我虽学得阵法,实不知变法。公既知此法,来日以此法复夺祁山寨栅,如何?”望曰:“我之所学,恐瞒不过姜维。”艾曰:“来日公在阵上与他斗阵法,我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两下混战,可夺旧寨也。”于是令郑伦为先锋,艾自引军袭山后;一面令人下战书,搦姜维来日斗阵法。维批回去讫,乃谓众将曰:“吾受武侯所传密书,此阵变法共三百六十五样,按周天之数。今搦吾斗阵法,乃班门弄斧耳!但中间必有诈谋,公等知之乎?”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维笑曰:“正合我意。”即令张翼、廖化,引一万兵去山后埋伏。 次日,姜维尽拔九寨之兵,分布于祁山之前。司马望引兵离了渭南,径到祁山之前,出马与姜维答话。维曰:“汝请吾斗阵法,汝先布与吾看。”望布成了八卦。维笑曰:“此即吾所布八阵之法也,汝今盗袭,何足为奇!”望曰:“汝亦窃他人之法耳!”维曰:“此阵凡有几变?”望笑曰:“吾既能布,岂不会变?此阵有九九八十一变。”维笑曰:“汝试变来。”望入阵变了数番,复出阵曰:“汝识吾变否?”维笑曰:“吾阵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变。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望自知有此变法,实不曾学全,乃勉强拆辨曰:“吾不信,汝试变来。”维曰:“汝教邓艾出来,吾当布与他看。”望曰:“邓将军自有良谋,不好阵法。”维大笑曰:“有何良谋!不过教汝赚吾在此布阵,他却引兵袭吾山后耳!”望大惊,恰欲进兵混战,被维以鞭梢一指,两翼兵先出,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
  邓艾智败姜维,姜维又出师伐魏,被邓艾打败。上表自贬其职。 邓艾知蜀兵出祁山,早与陈泰下寨准备;见蜀兵连日不来搦战,一日五
  番哨马出寨,或十里或十五里而回。艾凭高望毕。慌入帐与陈泰曰:“姜维不在
  此间,必取董亭袭南安去了。出寨哨马只是这几匹。更换衣甲,往来哨探,其马
  皆困乏,主将必无能者。陈将军可引一军攻之,其寨可破也。破了寨栅,便引兵
  袭董亭之路,先断姜维之后。吾当先引一军救南安,径取武城山。若先占此山头,
  姜维必取上圭阝。上圭阝有一谷,名曰段谷,地狭山险,正好埋伏。彼来争武城
  山时,吾先伏两军于段谷,破维必矣。”泰曰:“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
  明察地理。公之所言,真神算也!公可速去,吾自攻此处寨栅。”于是邓艾引军
  星夜倍道而行,径到武城山;下寨已毕,蜀兵未到。即令子邓忠,与帐前校尉师
  纂,各引五千兵,先去段谷埋伏,如此如此而行。二人受计而去。艾令偃旗息鼓,
  以待蜀兵。却说姜维从董亭望南安而来,至武城山前,谓夏侯霸曰:“近南安有一山,
  名武城山;若先得了,可夺南安之势。只恐邓艾多谋,必先提防。”正疑虑间,
  忽然山上一声炮响,喊声大震,鼓角齐鸣,旌旗遍竖,皆是魏兵;中央风飘起一
  黄旗,大书“邓艾”字样。蜀兵大惊。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
  维急率中军人马去救时,魏兵已退。维直来武城山下搦邓艾战,山上魏兵并不下
  来。维令军士辱骂。至晚,方欲退军,山上鼓角齐鸣,却又不见魏兵下来。维欲
  上山冲杀,山上炮石甚严,不能得进。守至三更,欲回,山上鼓角又鸣,维移兵
  下山屯紥。比及令军搬运木石,方欲竖立为寨,山上鼓角又鸣,魏兵骤至。蜀兵
  大乱,自相践踏,退回旧寨。次日,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
  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是夜二更,邓艾令五百人,各执火把,分两路
  下山,放火烧车仗。两兵混杀了一夜,营寨又立不成。维复引兵退,再与夏侯霸
  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圭阝。上圭阝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圭阝,
  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圭阝。行了一宿,
  将及天明,见山势狭峻,道路崎岖,乃问向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
  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
  之奈何?”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维急令退
  兵。师纂、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
  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
  “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
  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正行之际,忽然
  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
  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
  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
  乃表赠其子孙。于是,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维照武侯街亭旧例,
  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不给分,不给力哈。

曹爽何罪之有?司马懿为何要杀他?

虽然说是曹爽独揽大权,而且逼迫司马懿到死角,并架空了所有权利,让司马懿感受到威胁,不得已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是美化司马懿,但不得不说换谁处在司马懿的位置,都可能杀掉曹爽,毕竟一山不容二虎,虽然曹睿时期司马懿和曹真一样针锋相对,但至少皇权绝对威严,也丝毫不容质疑。

底下臣子都被曹睿制衡的服服帖帖。所以下面才不乱,可曹芳时期由于年幼且无决断力,所以曹爽才敢有侵犯皇权之胆量,导致郭太后(曹芳之母)对曹爽所作所为倍感反感和怒不可遏,所以郭太后才有了依仗司马家的势力来削弱曹爽的嚣张气焰。可以说当时曹爽已有了绝对的统治力和专权,而司马懿在缺少兵权的条件下,基本没有和曹爽抗衡的可能,只是司马懿在朝中有了一定人脉,以及士族对于本是大家士族的司马懿大力支持.

而且蒋济等人也对司马懿力挺到底,毕竟他们也看不惯曹爽的行事风格和所作所为,所以才站在了司马这边。其实曹爽的失败有多层面原因,若非他屡屡僭越皇权,岂会让诸多大臣不满情绪增高?尽管他也性草,但毕竟其父是武帝养子,再者就算是曹氏宗亲,比如像曹宇等人,即使性曹且又是曹操亲子嫡孙,但如果篡权和造反无二,而且就算是曹芳亲兄弟,篡权亦属造反,何况与曹操无血缘的曹爽了。

所以曹爽有那样的结局纯属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有人说如果曹爽与司马懿血拼,未必输。但即使曹爽侥幸赢了,或者轻松取胜,灭了司马氏,但如果那样,以曹爽的本事能够灭蜀倒吴吗?说句难听的,如若不是司马家在最后力挽狂澜,挡下姜维,灭了西蜀,恐怕魏国早已成西蜀口中食。虽然魏国很强,强如秦国。

但如果没有好的领导者,只怕一切也会如山倒。想想邓艾,钟会之流皆是司马家嫡系,所以假如司马家全灭,曹爽真正独揽大权,试问魏国还会存留多久?而司马家替魏国挡东吴,平辽东,这都是司马懿的功劳,所以不要过于贬斥司马,历史要客观看,不能带着个人情感色彩评说历史。

曹爽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杀死曹氏宗族7000余人。

司马懿非常的成功,而无谋无勇的曹爽只能迫不得已交出了军权。曹爽交权的目的其实是想保全自己,可是他的想法太可笑了,以司马懿的城府,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么大的一个威胁。一举诛灭了曹爽,而且为了斩草除根,对曹魏的宗室举起了屠刀,前后共涉及大约7000余人,非常的惨。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诸侯并起,最终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而其中蜀汉势力最弱,东吴次之,曹魏最强。而蜀汉自夷陵之战大败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最终被曹魏麾下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汉,导致了蜀汉覆灭。而在蜀汉灭国后不久,东吴也被曹魏所灭。最终曹魏笑到了最后。但是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曹魏奋力生存到最终的结局,却是被司马氏夺取了政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