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头牛劝退秦军的郑国商人!弦高是怎么做到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商人,顾名思义是指从事商品交易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中颇有地位,可是在古代却截然不同。
《管子》有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士农工商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种方面,反映出四种职业的轻重缓急,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反衬了商人的地位之低。
然而有一位商人很不简单,仅仅用十二头牛便劝退秦国军队,换来了郑国和平,此人便是春秋时期的弦高。
在城濮大战中,晋国击败楚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各个诸侯国纷纷臣服,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郑国也不例外。
但因为地理因素,郑国害怕楚国报复,因此又偷偷投靠楚国,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出兵教训这个三心二意的小弟。
当时秦国想要东扩,参与到中原的事务中,所以秦穆公亲自带兵协助晋文公攻打郑国。
《史记》有记载,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此时晋国军队驻扎在西边,秦国军队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壮大,郑文公慌了神,派出使者烛之武游说秦穆公退兵。
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一流强国,如果联手攻打郑国,郑国必然灭亡。
但从地缘政治来说,这场战争对秦国毫无好处,因为相隔太远,郑国灭亡后,土地和人口都全被晋国吞并。
如此一来,晋国的实力会进一步增强,这对于西边的秦国来说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是潜在的威胁。
秦穆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权衡利弊后独自与郑国讲和,并且派了三名将军带两千人替郑国守护北门,自己率主力退回秦国。
消息传到晋军军营,将士们都很生气,有的主张出兵追击秦军,有的建议继续攻打郑国,晋文公审时度势,还是选择主动撤军。
战事平息之后,郑文公为了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再次派使者向晋国示好。
留守在郑国的三位秦军将领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偷偷派人回秦国汇报,建议秦穆公再次征讨郑国。
如果秦国发兵偷偷进攻郑国,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但当时正处于秦晋甜蜜期,秦穆公只得暂时隐忍。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在晋国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有人再次建议秦国偷袭郑国。
老臣子百里奚和蹇叔都反对这次远征,他们认为行军线路太长,不容易瞒得住世人。
《史记》有记载,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秦穆公又称秦缪公)
可是秦穆公被攻入郑国的美好前景所诱惑,没有听从两人的劝谏,令孟明视为主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偷偷攻打郑国。
秦国大军小心翼翼地行军,运气也相当不错,一路上都没被人发现,原本很有机会攻陷郑国,却被郑国商人弦高破坏了计划。
当时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洛阳贩卖,在滑国发现了秦国大军的行踪,经过一番打探后知道他们准备偷袭郑国。
弦高十分担忧,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想办法拖住秦军。弦高来到秦国军营,自称是郑国使者,不卑不亢地面见秦国诸将。
他说,郑国国君已经知道秦军不远千里来征伐,所以送来十二头牛慰劳秦国士兵,虽然本国地小人少,但还是做好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
孟明视等三位秦军将领一听,心中疑惑不定,秦国这一次远征郑国,最大的希望放在驻守郑国北门的秦国将士身上。
因此也是一次偷袭,如果被人发现,计划便会泡汤,战争的主动权就会转到郑国手中,这样一来,秦军只能无功而返了。
郑穆公得到弦高传来的讯息后,立即厉兵秣马,做好一切防御手段,并且将秦国三位将领逐出郑国。
孟明视三人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没机会攻下郑国,不得不改变计划。
于是收下弦高的十二牛,并对他说秦国的目标并非是郑国,而是滑国。随后,孟明视等人率军灭掉滑国,之后回国了。
《史记》有记载,穆公元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
就这样,一介商人弦高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仅仅用了十二头牛劝退秦军,将郑国从亡国的危机中解救了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