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字伯济,生年不详,卒于魏正元二年(255年),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县)人。是三国时期与牵招、田豫等齐名的边地将领和地方官。
郭淮身于孝廉,早年曾做过郡丞,曹操的丞相府兵曹议令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蜀秦岭分界后,他与魏国将领镇守于雍州,先后为军司马、将军、州刺史。
郭淮颇具军事才能,他与先后镇守雍州的夏侯渊、张合、司马懿等曹魏将领一起协谋方略、攻取防守,成为诸将军事方略的主要策划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将夏侯渊与蜀军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南)一战兵败而死,曹军因失主帅,纷扰不知所为,而蜀军仍在进攻之中。时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他与督军杜袭一起,收聚散兵,共推张合为主帅,才能得曹军安定下来。次日,蜀军仍取饱势,列阵于汉江南岸,准备渡江。曹军新易主帅,军力虚弱,诸将都想阻汉水为阵,抵挡蜀军的进攻。但郭淮认为,如果阻汉水而设阵,定会使蜀军看出曹军的虚弱,使其奋力争夺,曹军就难以阻挡;不如远离汉水为阵,以示曹军强大,蜀军就不敢突然进攻,即便蜀军敢于渡江而北,曹军也可乘其半渡而击之,取得胜利。曹军依照郭准的计策,远离汉水设阵,蜀军果然疑惑,不敢改渡江,罢兵而归。曹操得知这一情况后,对郭淮大加赞赏,并让他继续担任张合邻的司马。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吸取前几次粮运不济,攻魏失利的教训后, 一面从斜谷山兵攻魏,一面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设卒屯田,以某长期攻守之策。是时,郭淮与司马懿一起,屯军于渭水北岸。这年四月,请葛亮引军进至郿(今陕西郿县),为抵御蜀军进攻,司马懿悉出军渭南,以形成背水一战的态势。郿县西北25里,隔渭水有积石原,西北与陇山相接,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蜀军如果占据此地,进而扼守陇山,就会阻阻断魏国吴中与陇西通道。郭淮分析形势,充分估计了诸葛亮的进军意图,力排众议,提出分军防守积石原的计划,并亲率士卒,于此设垒布阵。正如他所料,蜀军舍渭南而不争,猛烈攻袭积石原,由于郭淮先据此地,严密防守,才击退了蜀军的进攻。
在防守关中、陇石,与蜀汉相持的军事斗争中,郭淮善于谋兵料势,起到了将佐与统帅的作用。对于当地少数民族人民,他也善于团结合作,帮助他们改进生产,过上安定的生活。他在关右 3O余年,除了用意于对蜀汉的防守之外,还常常深入氐、羌等少数民族的下层人民当中,了解他们的身世、年龄、人口发展状况,与他们勾通感情,增进了解和相互间的信任。并且,还不断将边地—些游牧族迁徙到内地,使之转为农耕生活,促进了他们与汉族的同化。正始元年(240年),他将羌族迷当郎族3千余落迁入关中,使之进入定居生活;同年,凉州少数民族首领休屠率种落2千余家归附雍州,他又将其迁陡于安定,曹魏因此而设西川都尉,管理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正因为这样,他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蜀军复出陇右,而魏之陇西地区欠收,军粮无着,曹魏打算从关中运粮解决兵饷,郭淮号召羌人,各家出谷,支持军用。在他的号召下,羌人踊跃输谷,使军食用足。
曹魏的雍州,地跨关中、陇西,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氐、羌的聚居地。能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合理解决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民本身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曹魏的统一。郭淮身居雍州,以魏国的统一事业为怀,注意团结当地各族人民,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其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正象曹芳在嘉平二年褒奖他的诏书小说的,他“外御寇虏,内抚民夷”,“功绩显着”。就在这一年,他被进位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他死后,雍州百姓在长安为他立庙来祭祀他。
1.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觅食,却不曾叹息抱怨。 (贞观)五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
太宗对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上书的大臣都说:‘君王应当独自运用权威,不能委任给臣下。’又说:‘(君王)应当耀武扬威,讨伐四方。’只有魏征劝朕说:‘放下武力勤修文教,中原安定之后,四方自然钦服。’朕采纳他的意见。如今颉利成了俘虏,其部族首领成为带刀宿卫官,各部落都受到中原礼教的薰染,这都是魏征的功劳,只是遗憾不能让封德彝见到了!”魏征再次拜谢说:“突厥灭亡,海内安定,都是陛下的威德,我有何功德呢?”太宗说:“朕能够任用你,你的能力十分合适你在的职位,那么功劳怎么能是我一个人的呢?”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铠甲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铠甲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铠甲兵械啊。”
2.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觅食,却不曾叹息抱怨。 (贞观)五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
河内人李好德患精神疾病,胡说蛊惑人的话,皇上下令追查这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报:“李好德得了病有征兆,依法不应当治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举报说:“张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任相州刺史,(张蕴古是在)阿附纵容讨人情,查办此事不符合实情。”皇上大怒,下令将张蕴古在市中斩首,不久又后悔了,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死罪的,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然要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
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而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只是没有制定法令。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皇上亲自审查在押囚犯,见到应该判处死刑的人,怜悯他们,放他们回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死刑。所放回家的全国的死刑犯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督带领,全都按期限自己回到朝堂,没有一个人逃跑藏匿。皇上全部赦免了他们。
3. 元年,关中饥,斗米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取给于道路焉 历来谈论“贞观之治”.谈论贞观时期的治世景象,都会涉及到当时粮食价格的变动。
粮价的大幅度下降,被认为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标志之一。这个观点,来源于唐人吴兢的《贞观政要》和司马光《资治通鉴》里的描述。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的最后一段,是吴兢的总结性描写,其中说到,贞观之初“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自“贞观三年,关中丰熟”之后,“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资治通鉴》在贞观四年的最后,也有一段总结:“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
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4. 问答题请简略回答.【】内为问题.阅读下列材料:贞观)元年,关中饥 1、参见《资治通鉴》,讲的是唐太宗刚刚登基时天下发生大灾荒,从唐太宗安抚民心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他英明的治国头脑,强硬的行政手腕,是真实的.2、D 占城稻在宋朝从国外传入,A正确;宋朝时期工商业发达,交易的时间和地点都开始放宽,即使晚上也有瓦子等场所,B正确;景德镇瓷器在宋朝开始兴盛,宋末民窑开始发展,C正确;铜钱直到清代之后才逐渐被废除,宋朝虽然有“交子”,但多用于大额度交易,普通老百姓仍使用铜钱,D错)3、隋朝运河开凿目的是为了打通南北交易,使首都与江南之间的水运兴盛,元朝运河开凿则更是为了国内外交往方便.4、发展工商业,使社会更加进步,促进了中外及南北文化交融.5、四川当地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6、中原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后,音乐与语言开始通用,并逐渐演化出新的文化形式.7、第一首表达了辛弃疾缅怀英雄,希望保家卫国的急切报国情怀,这是因为当时北宋灭亡南宋危难,辛弃疾身处后方无法报国造成的;李清照身处两宋交更之时,对于英雄既有崇拜又有感慨,与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相呼应,表达了她身为女流却仍巾帼意志的情怀.。
5. 翻译震尝三奉命省亲,两值关中饥,令所司出粟振之,还始以闻. 吕震曾经三次奉命探亲,两个时值关中饥荒,命令有关部门拿出粮食救济灾民,回来才上报。
此段节选于《明史·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
洪武十九年(1386年),吕震以乡举进入太学。当时朱元璋命太学生出去检查各郡县的土地肥瘠情况,以均摊贡赋。吕震受命前往两浙,回来汇报时很合皇上心意,被升为山东按察司试佥事,后召入京任户部主事,再升为北平按察司佥事。
永乐年间(1403年-?),燕王朱棣起兵时,吕震向朱棣投降,受命侍奉王世子居守。朱棣攻下京师后,升任为真定知府,又入京任大理寺少卿。
永乐三年(1405年),吕震升任为刑部尚书。六年(1408年),改任礼部尚书。皇太子监国时,吕震的女婿主事张鹤朝见时失仪,太子看在吕震的份上宽宥了他。朱棣知道后很愤怒,将吕震和蹇义投进锦衣卫监狱,但不久之后,就给他们复职。
吕震曾三次奉命省亲,其中两次正值关中闹饥荒,吕震令有关官员出粟赈济,回来后才上报朱棣。但他没有学术,任礼官却不知大体。
曹县进献驺虞,榜葛剌国、麻林国进贡麒麟,吕震请祝贺。朱棣说:“天下治安,没有麒麟又有何损?”贵州布政使蒋廷瓒说:“皇上北征班师,诏书传到思南大岩山时,山迥传出三声万岁。”朱棣说:“山谷之声,空虚相应,依理或有可能。吕震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辨别是非,还想借机献媚,这岂是君子事君之道?”郎中周讷请求封禅,吕震极力赞成,皇上责备他荒谬。吕震虽然屡次当面受到斥责,但终不能改。金水河、太淮池结冰,结出楼阁龙凤花卉的形状,皇上召群臣去观看,吕震因请祝贺,朱棣不许。而隆平侯张信上奏太和山出现五色云,侍郎胡濙荧画瑞光榔梅灵芝献上,听说吕震还率群臣先后上表祝贺。
朱棣最初巡视北京时,命吕震确定太子留守事宜。吕震请常事便听任太子处理,章奏则分贮于南京六科,等圣上回来后再一齐上奏。回报说可行。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四年(1416年),吕震再请照前例办。
永乐十七年(1419年),朱棣在北京,因事索要章奏,侍臣说留在南京了。皇上忘了吕震先前的请求,说道:“章奏应该送达行在所,难道是礼部另有所议吗?”便问吕震,吕震害怕得罪,说:“没有,奏章应当送达行在所。”朱棣再三询问,吕震仍这么说。朱棣于是以擅留奏章之罪,杀右给事中李能。众人知道李能冤枉,但因害怕吕震都不敢说。尹昌隆之祸,也是吕震制造的。夏原吉、方宾因说北征军饷短缺而得罪,皇上以吕震兼领户部和兵部事务。吕震也自危。朱棣令十名官校跟着吕震,说:“如果吕震自尽,你们十人都得死。”
吕震每次奏事,别的尚书都手拿副本,又与左右侍郎轮番上奏。吕震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参予。情状复杂,千头万绪,他都背诵如流,不曾有误。他曾扈从朱棣北狩,朱棣见有石碑立在沙碛中,率群臣去读碑文。过了一年,朱棣与文臣谈及该石碑,诏令礼部派官去录回碑文。吕震说不用派,请备好笔纸在皇上面前写出来。朱棣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对,竟无一字脱误。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去世,遗诏说二十七日后便脱去丧服。到期时,吕震建议群臣都换上乌纱帽和黑角带。近臣说:"仁孝皇后去世时,脱去丧服后,太宗是改换素冠和布腰带。”吕震勃然变色,诋毁他反对自己的意见。明仁宗朱高炽不用吕震的建议,改换素冠和布腰带。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命吕震兼任太子少师,不久进升为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朱高炽分遣群臣祭祀五岳和镇海渎,以及先代帝王陵墓。吕震请祭祀周代文、武、成、康四王,顺便回家探母,私下把妻子的丧柩和香帛同载在一辆车上。
宣德元年(1426年),吕震祭祀太庙时设斋,在西番僧人住处饮酒,大醉而归,当晚死去。
6. 请帮我做两道语文题这是一篇文言文,开头为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 楼主的题目里是不是以下2段啊?节自《洛阳伽蓝记》[北魏] 杨炫之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问: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了塔的雄伟富丽?答:1.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高一千尺,百里之外就能看见,显示出高大雄伟)2.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装饰物都是用金子做的,且数量众多,可见富丽堂皇)翻译:1.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距离京师百里的地方,就已经能远远望见.2.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竭尽土木建筑的功力,穷尽造型的精巧,佛事的精妙,真是不可思议.精心雕刻的柱子、用金属做成的铺首,骇人心神(指富丽得让人目眩).。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D 然:认为正确、同意
小题1:C A.用动词,行 B.表原因用来…… C.才才 D.到代词
小题1:D 主要原因是《项羽本纪》中已有详尽叙述,此处不必再重复一遍,而非光彩不光彩。
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8.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庸即功劳,恋恋不舍。”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坐凌事。
五个孩子如果死了,都督雍。”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收捕,功绩显著。
其母既亡:谋求,密谋废立。克日:字伯济:“五个孩子哀痛欲绝。
【注释】①郭淮,战庸郭淮作关中都督:因王凌事获罪,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甚得民情,也多次建立过战功:战功,郭淮不同意,当并诛②。五子若殒,思念其母。
【译文】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使者征摄甚急,司马懿当时为魏朝大将军(晋朝时追尊为宣帝)。
行数十里,太尉王凌之妹、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淮与宣帝书曰,亲自领兵讨代他,亦复无淮。 ②王凌,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夫人追回来以后:“五子哀恋,亦屡有战庸①,郭淮写了封信给宣帝司马懿说、凉诸军事,淮使戒装。都督,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应当一起处死,便自杀,如徇身首之急④,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这里指性命。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在关中(今陕西省地)三十多年。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
③征摄,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历任司空,魏朝时任雍州刺史,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迁征西将军,淮不许。到期打发妻子上路,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思念他们的母亲。
至期遣妻,地方军政长官。郭淮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
戒装:准备行装,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很得民心,好像救自家性命那么急。走了几十里路后,我就会失去五个孩子,于是文武奔驰。
身首。既至,则无五子,郭淮到底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官名。
州和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克日当发③:定期。
④徇,百姓号陶痛哭。淮妻、太尉,坐凌事。
吐槽一下,对楼上表示汗颜。。。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建安中(196~220)被推举为孝廉,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将,任郭淮为门下贼曹,又转任为丞相兵曹议令史,随曹军征伐汉中。曹操回洛阳后,留下征西将军夏侯渊抵御刘备,任郭淮为司马。夏侯渊与刘备作战,郭淮有病未能成行。夏侯渊被杀,军中大惊,郭淮收集散兵,推举荡寇将军张郃负责,各部军营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进攻。各位将领认为敌我兵力悬殊,刘备会乘胜而击,于是诸将都想依汉水作阵来狙击刘备。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不能击败敌人,这不是上策。不如撤离岸边,在远处设阵,诱使敌人前来,等他们渡到河中央再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刘备。”于是排好战阵。刘备疑心重重,不敢强渡。郭淮布署军队,坚决死守,没有一点撤退的意思。此事上报以后,曹操很赞许,任张郃为持节都督,又任郭淮为司马。曹丕即位后,赐郭淮为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以及征羌护军,协助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伐山盗郑甘及卢水叛乱的胡人,大获全胜。关中于是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黄初元年(220),郭淮奉命前来祝贺曹丕登基,在路上得病,所以迟了一些。等到群臣欢会时,曹丕严肃地说:“从前大禹在涂山召会诸侯,防风来晚了,结果被杀。而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为什么?”郭淮答道:“我听说五帝首先用德来开导臣民。夏后时期朝政衰败,才开始用刑。而今我生逢唐虞盛世,因此知道自己不会遭受防风那样的杀戮。”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任郭淮为领雍州刺史,封为射阳亭侯,五年后授以实职。安定羌将领辟鳜反叛,被郭淮击败。每当羌、胡有人来降,郭淮总是让人询问他们亲戚的情况,比如男女多少、年岁长幼等。等见到他们,已略知他们的心意,关怀备至,人们都称他为神明的官吏。
太和二年(228),西蜀丞相诸葛亮率兵出祁山,派将军马谡守街亭,高详守列柳城。张郃攻街亭,郭淮攻列柳城,均获胜利。在木包罕攻破陇西名羌唐鳜,于是郭淮被加封建威将军。太和五年(231),西蜀出卤城。当时,陇西粮食紧缺,一些人主张从关中运送。郭淮恩威并施,让羌、胡人出粮食以供军需。郭淮又转为扬武将军。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斜谷,在兰坑处屯田。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司马懿同意这种观点,于是让郭淮屯兵北原。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郭淮奋力回击。过了几天,诸葛亮率大军西行。诸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正始元年(240),蜀将姜维出兵陇西。郭淮进军,追至强中。姜维撤退后,郭淮又讨伐羌族迷当等部,安抚氐族人,迁移三千多户百姓到关中地区。转任左将军。凉州休屠胡人梁元碧等率二千多家归附雍州。郭淮奏请让这些人居住在安定郡的高平,为保障他们的安全,其后设置西州都尉。郭淮又被任前将军。正始五年(244),夏侯玄伐蜀,郭淮率军为前锋。郭淮估计形势对己不利,就撤军出走,避免了重大损失。回师后明帝授郭淮持符节。正始八年(247),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联合起来反叛,包围城镇,南招蜀兵协助。凉州名胡治无戴也举兵反叛。讨蜀护军夏侯霸率诸军屯兵于为翅。郭淮刚到狄道,很多人认为应当首先讨平木包罕,这样对内则平定恶羌,对外则可以挫败西蜀的计谋。郭淮估计姜维一定会进攻夏侯霸,于是进入氵风中,转兵向南,接迎夏侯霸。姜维果然进攻为翅,郭淮军队正好抵达,姜维逃去。进而郭淮讨伐诸叛羌,杀死饿何、烧戈,投降的人有几万。
正始九年(248),遮塞等屯兵河关、白土故城,依据河险抵抗。郭淮假装从上流出兵,却秘密派兵从下流渡河,占据白土城,发动进攻,大破敌兵。治无戴包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郭淮率军逼近西海,想偷袭军队家属,正好治无戴又率兵折回,两军在龙夷之北相遇,治无戴失败后逃走。令居土匪在石头山西边活动猖獗,常断截道路,追杀王使。郭淮追击,获得胜利。姜维出兵石营,向强川,西迎治无戴。留下阴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取诸羌散兵做为人质。郭淮想兵分两路。诸位将领认为,姜维向西连接强大的胡兵,廖化则守据天险,如果兵分两路,定会削弱兵力,前进无法牵制姜维,后退又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不如集中兵力一起向西开进,趁胡、蜀两兵未能接上联系之前,各个击破,这是上策。郭淮说:“今派兵攻打廖化,可以出其不意,姜维肯定要有所顾忌。等姜维赶回来,廖化已被平定,而且可以使姜维疲于奔命。姜维的军队不向西接应胡人,胡人自然会撤离。这才是一举两全的上策。”于是派夏侯霸等在沓中等地追剿姜维,自己则率大军强攻廖化。姜维果然率师来营救廖化,正如郭淮所预料的那样。郭淮因功被封为都乡侯。
嘉平元年(249),郭淮升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这年,与雍州刺史陈泰合计,在为翅迫使蜀牙门将句安等投降。嘉平二年(250),皇帝下诏:“以前在汉川战役中,全军差点覆没。郭淮临危不惧,军功记在史策。在关右三十多年,对外征讨敌寇,对内安抚臣民。近年来,摧折廖化,生擒句安,功绩卓著,我特别嘉赏他,任郭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一如既往。”晋封郭淮为阳曲侯,食邑二千七百八十户,又分出三百户给他的一个儿子,封为亭侯。正元二年(255),郭淮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贞侯。儿子郭统继承爵位。郭统官至荆州刺史。死后,郭统的儿子郭正继承爵位。咸熙中(264~265),设五等爵位,因为郭淮功著前朝,故改封其为汾阳子。评:满宠立志刚毅,有勇有谋。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牵招秉义壮烈,功绩卓著。郭淮计谋精确缜密,名声传播秦、雍。田豫的官位只是小州的官吏,牵招只作到郡守,实在是大材小用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他是曹操的孙子,曹睿的文学能力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