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时期魏国是怎么衰落,魏惠王究竟错失了什么样的良机

众妙之门 2023-06-28 07:38:13

战国时期魏国是怎么衰落,魏惠王究竟错失了什么样的良机

还不知道:战国时期魏国是怎么衰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家分晋后,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中原一大霸主。等魏惠王即位后,魏国国力正处于鼎盛时期,对于周边国家拥有绝对的压制力。不过到了魏惠王执政中后期,魏国接连败给齐国、秦国还有楚国,导致国力开始走衰,魏惠王在位52年并没能将魏国的强势延续下去,反而是让魏国陷入衰败。其实这跟魏惠王错用了几位人才有关,庞涓和公叔痤便是其中两位,魏惠王究竟错失了怎样的良机呢?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完成了对魏国的统一,由此历经250多年的魏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在战国初期魏国却是七国中“第一强国,”中原五国无一人敢于它抗衡。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变法,开创了魏国“财货甲兵之强大”的局面,一举奠定了魏国称雄七国的地位,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更是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可是这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在此之后魏国先后"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繁荣昌盛几十年的魏国一蹶不振,直至于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值得一提的是,在魏惠王时期曾经有另个人力主灭秦,假如魏惠王能够听信此二人的言语,趁着秦国内忧外患的机会一句灭秦,不仅能够轻易得到关中几百里土地,而且还很有可能完成对中原的统一。奈何魏惠王当时看不起弱小而贫穷的秦国,两只眼睛只专注于称霸中原的野心,最中导致了“兵败于齐秦而魏弱”的局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地叙说一下。

灭秦第一人庞涓

魏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大地,庞涓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庞涓在魏国的地位仅次于魏惠王之下,可是他对待秦国的态度与魏惠王却大径相庭。魏王虽然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眼光却是非常的短浅,总是将贫穷弱小的秦国不当一回事,可是庞涓却认为秦国是魏国的“致命威胁,”如不趁其衰弱的时候将其吞并,以后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河西之战后他当时曾给魏王指出了灭秦的两点原因,第一国君秦献公身中毒箭而亡,秦国朝野混乱不堪,第二秦孝公刚刚即位,秦国贵族、世家各怀鬼胎。奈何魏王仅仅是表面上答应了庞涓,实际上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行动,以至于给了秦国军民喘息的机会一举变法成功。

分秦第一人公叔痤

河西战场上与秦军交手最多的乃是大将公叔痤,因此他对秦军的战力、国情了解得非常清晰,再加上自己的学生卫鞅提出的“秋守春战”的策略,让公叔痤认为“分秦”乃是灭秦最好的手段。他当时对魏王说:秦国乃是半农半牧民族,朝野尚武之风非常浓厚,全国军民上马便是兵,因此想要一举歼灭秦国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分秦却是很好的一个手段。先在函谷关外封锁秦国与中原的往来,秦国的经济必然会遭到致命打击,不出几年秦国的国力将面临难以为继,此时再集结东方六国的兵力讨伐秦国,六国分秦必然是轻而易举。可是魏王却急功近利,直接与其余五国商定分秦策略,最后不仅联盟没有结成,还与中原五国结下了梁子。

为何说河西之战后,魏国最有机会灭秦和分秦呢?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点秦献公在位23年秦国便打了23年的仗,频繁的战争早已经让秦国穷的底朝天了,府库空空、民无粮征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点河西一战秦献公中箭身亡,虽然秦孝公顺利即位,但是主战派却在暗地里支持赢虔,以至于秦国内部分成了两派。经济穷困、政治分化如果在此时对秦国下手,相信以魏国的综合国力无论是“分秦”还是“灭秦”皆能取得成效,可是昏庸的魏王却因为各种原因与小利错失了良机。

之后的事情就是魏国为了图谋中原霸业而远征赵、韩两国,被齐国抓住了机会通过“桂陵道和马陵道”的埋伏,一举歼灭了围攻数十万魏武卒。商鞅变法成功之后秦国新军挺进河西之地,没有了强大的魏武卒军队,魏国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被秦国灭亡。战国初期,魏惠王如果听信此二人的话,秦国早已灭亡。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衰败的?

正是因为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国家分晋,中国的历史,就开始由春秋时代走入了战国时代。而正是因为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在七个国家当中第一个实行变法的国家就是魏国,魏国在当时也是很厉害的,甚至占领了秦国很多的土地,还逼得秦国换了都城。那么竟然魏国这么厉害,最后怎么又失败了呢?其实魏国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在三个国家。分开之前魏国的军力就是很强大的。而且魏国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好的,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多的人口聚集,再加之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河流很多,所以农业技术也是很发达的。在这里商业繁华,教育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同时在政治上,魏国当时的国君也是积极任用贤才。在魏国,更是有李悝,他也是开创了法家治国的先例。它还废除了限制农业发展的井田制,建立了更加适合国情的税收体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正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有贤明的君主和大臣,所以魏国在早期还是很强大的。但是在魏惠王登上皇位之后,魏国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魏惠王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和他的祖父比起来,实力肯定是不足的。眼光也不长远。之后的几任君主也是目光很短浅,没有像他的祖先那样励精图治,任用贤臣。他们开始想着怎样过享乐的生活,败坏了国家的繁盛。首先在后面几代君主在位时期。魏国的很多人才都不愿意留在魏国的官场上了,而当时的君王却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对外的策略上,几位君主也是存在问题的。即使魏国选择与其他国家联合作战,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

造成强大魏国衰败的罪魁祸首并非魏惠王,而是一个你很难想到的人!



战国初期,魏国一强独大。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吴起、李悝等人富国强兵。魏文侯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剪灭了中山国,向东打败了老牌诸侯齐国。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傲视群雄。魏武侯虽在政治和外交上略逊于父亲魏文侯,但在武功上却又上了一层楼。在魏武侯的南征北伐之下,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被推向高峰。魏秦之间著名的阴晋之战就爆发在魏武侯时期,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秦国河西之地全部沦丧,从此被魏国压制近半个世纪。所以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文始建侯,武实彊盛。”直至魏惠王初期,魏国尚屡破强秦,攻破过赵国的邯郸,长期威服赵韩。但是我们知道,魏国最终还是在魏惠王时期正式衰败了下去。齐魏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商鞅变法之后的秦魏河西大战,最终让魏国跌下了霸主宝座,开始沦为二流货色。魏国衰败的原因其实在于魏武侯晚期国力衰退而魏惠王时期继续透支国力而没有顺应时势进行二次变法。魏国本来是最有可能逐步蚕食诸侯,一统天下的国家。那是什么原因造成魏国错失再次变法,提升国力的机会?答案就是庸臣误国,这个庸臣叫公叔痤。



我们知道从魏文侯时期开始,魏国就拥有一名战神,他叫吴起。 吴起平生带兵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场,全胜六十四场,其余皆战平或和解,平生无一败绩,乃是战国初期军事界的“独孤求败”。除此以外吴起还是一位法家,擅长变法改革。吴起离魏投楚之后,在楚国搞“吴起变法”。经过吴起短暂调整后的楚国,立马就能做到反过来大败还是中原霸主的魏国,并且向南吞并百越,让自己的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短短的五年变法,吴起就让楚国做到了“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如果吴起能一直留在魏国辅佐魏武侯以及后来的魏惠王,魏国不仅在军事扩张上会继续加快步伐,而且在国力上也会通过深化改革而达到臻于至善,为后期统一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当年的情况是吴起仓皇的离开了魏国。迫使吴起仓皇离魏投楚的罪魁祸首就是公叔痤。

请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记载:“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 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公叔痤( 魏国驸马,娶魏公主 )当上魏国相国后就像搞掉吴起,因为吴起能力卓越、军功甚高且锋芒毕露,吴起的存在就是公叔痤的潜在威胁。公叔痤的仆人就给他出坏主意,让公叔痤劝魏武侯用嫁公主给吴起的办法加强吴起与魏国的联系。从表面上看挺好的,这是为吴起好,也是为魏武侯好。但是坏就坏在公叔痤知道吴起心高气傲且又爱名声,所以只要让吴起知道娶一个公主是多么受气和窝囊,吴起必定推辞魏武侯的求亲。一旦吴起推辞,魏武侯必定起疑心,不会再像原来一样信任吴起,那么吴起就会担心被害而一定会离开魏国。所以公叔痤和他的 魏国公主妻子 开始了戏精级别的表演,公叔痤请吴起到家做客,让他的公主妻子对他呼来喝去,极度轻视。果然这一切都被吴起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公叔痤和其公主妻子的表演让吴起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娶公主当妻子是自取其辱,万不可行。因而后面当魏武侯向吴起攀亲的时候,吴起谢绝了魏武侯的好意。后面的情况就是吴起离魏投楚,魏国自断军事天才和二次变法机会。公叔痤一出山,就让魏国开启了自毁前程的模式。



错过吴起不要紧,上天很厚爱魏国,又给魏国派来了商鞅 。不过上天赐给魏国商鞅的时候或许打了一个喷嚏,手一抖,结果把商鞅放在了公叔痤的身边,这下就完蛋了。我们还是来看看《史记·商君列传》的原文:“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这段话很长,我们重点看“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这句就行。一个人要知道另外一个人有本事,很难通过两三天的交流就能得知,而是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长期的实际工作接触才能知道。俗话说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公叔痤既然能知道商鞅有本事,可见商鞅跟他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这老相国却一直没有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史书说是还没来得及,你信吗?我反正不信! 请问推荐一个人才需要花多长时间,就几句话的时间。如果说一直没来得及,但他在快嗝屁的时候居然能抓住机会让其来得及。公叔痤的这些行为结合对吴起的迫害,只能说明他有意隔绝商鞅和魏惠王。 他知道商鞅有本事且年富力强,如果商鞅得到魏惠王的重用,那么自己就会被边缘化,甚至丢掉相国的位置。在公叔痤的心里,没有国家社稷,没有君王同僚,只有自己的利益。但是直到自己快要死了,才想起权力和利益带不进坟墓,它们对于自己已经成为了废物。那么现在来个顺水推舟的病榻荐诸葛,还能落得一个美名,名存青史,这就是公叔痤的如意算盘。 但公叔痤也不想想,商鞅和魏惠王在之前没有任何的接触和铺垫,魏惠王也无法从其过往的实际工作中进行判断,难道就凭你公叔痤临死前浑浑噩噩的交代就要对商鞅委以重任吗?不是魏惠王昏聩,而是公叔痤糊涂!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商鞅离魏投秦,从此秦国走上变法图强之路,最终一统天下。而魏国不仅沦为二流货色,最终还遭遇灭国。

公叔痤不仅一出山就搞掉了吴起,在离世前还弄巧成拙地搞掉了商鞅,他对搞垮魏国还真是有头有尾,不遗余力。公叔痤小忠而大奸,小智而大愚,魏国的百年霸业就在公叔痤的算盘声中走向了衰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