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冯道,历经四代十帝,当了二十年宰相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7:26:34

冯道,历经四代十帝,当了二十年宰相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朝秦暮楚,为臣不忠,一辈子竟然服务过四个王朝十个皇帝。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他:“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他不知廉耻。近代著名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骂他:“最号老成,实最无耻。”说他无耻之尤。但也有人认为他清廉节俭,擅为人臣。石敬瑭赞叹他是:“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而李贽也褒扬他:“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认为他保护百姓有功。

一、朝唐暮晋

这位被后世称为官场不倒翁的传奇人物就是自号长乐老人的冯道。冯道从小质朴纯良,酷爱读书擅长写文章。虽家庭不富裕,但从不厌恶粗衣薄食。冯道快三十岁时开始仕途,先跟随自称大燕皇帝的刘守光,在他手下当官吏。可是刘守光听不得实话,冯道因为自己“事事晓以利害”的劝谏风格而被投入大狱。

好不容易被人解救出狱的冯道转身投奔到了前晋门下。一次前晋与后梁的战争中,大将郭崇韬看不惯有些军官尸位素餐,吃了饭不卖力打仗。便请求当时是统帅的李存勖减少这些兵油子的伙食。李存勖听了很生气,寻思你让我减少大家伙食,那他们对我这个主帅怎么看?越想越气,就让冯道替自己写文书宣布辞职,让太原朝廷另请高明。冯道灵机一动,说道:“现在大王屡建大功,正平定南方贼寇,郭崇韬所进谏的,如果不妥当,不听就是,不能因为刚才他的话,就让大家议论纷纷,敌人如果知道了,会认为大王君臣不和了。请仔细地考虑,就是天下的大幸啊。”他的话巧妙地给了双方台阶下。不久,郭崇韬也很知趣的道了歉。一场将帅纠纷被冯道巧妙地化解。

因为冯道的胆量与机智他很快被重用。而他贤能清廉的名声也越传越广,就连契丹人都知道冯道的贤名想把他抓回去做官。“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随着朝堂和民间对冯道的肯定与认可,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终于在公元926年被任命为后唐的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成为国朝重臣。

好景不长,石敬瑭攻破洛阳,篡夺政权。从这开始冯道开始发挥出官场不倒翁的独特能力。石敬瑭上位后竟然对冯道愈发重用,甚至“以道为首相”。晋少帝即位后也对其青睐有加,“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但朝堂上大臣们对冯道的品性和为政都有不小的意见,面对同僚们的不信任,冯道没有气愤,他坦然地说人们对指责和他们意见不和的人,这很正常。指责我的人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可是“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这种宽阔的胸怀为当时的人们所敬佩。

二、保民有功,晚年失意

公元947年契丹南下灭晋,攻破汴京后,耶律德光放纵手下士兵四处劫掠。“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自东、西南畿及郑、滑、曹、濮,数百里间,财畜殆尽。”就在中原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冯道应契丹召唤前往觐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从容的说就算佛在世也救不了百姓,只有皇帝您可以。耶律德光听闻很开心,此后开始约束部下的野蛮行为。人们都说是冯道庇护的结果。

冯道自契丹归来后,又归附于后汉,被授太师。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叛乱,取代了后汉,立国后周,对冯道颇为敬重。可郭威很快去世,养子柴荣即位。他瞧不起冯道的气节,在一次冯道直言进谏后将他打发到太祖皇帝皇陵当守陵使。不久,冯道因为疾病走到了人生尽头。“一夕薨于其第,时显德元年四月 十七日也,享年七十有三。”死后追封瀛王,谥曰文懿。

三、为官清廉,为臣有道

冯道身为大臣虽然身事多主,不得谥为文贞、文忠。但这一小小的瑕疵难以掩盖他政治上的清廉和为官的智慧。

军队中他与仆役一同吃饭,概不接受其他将领抢来的无辜女子。家乡饥荒,他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众人,还大晚上跑出来替别人耕地。就算是宋朝那些鄙视他毫无气节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冯道一辈子:“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

冯道做官也很有心得,对待下属他能待人宽容。有个叫胡饶的军吏,因为对冯道处理事情的结果不满意到衙门辱骂冯道。冯道身边的人多次给这人解释,可他丝毫不理会。冯道并不生气,反而把他叫进来一边喝酒一边解释。

对待君主冯道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不去做让皇帝猜忌的事情。他深知如此乱世兵权为重,自己虽为重臣但绝不能插手军事,引起猜忌。晋高祖问冯道用兵打仗的事,冯道说:“臣本是读书人出身,为陛下在中书任职,恪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的过失。臣在后唐明宗朝时,明宗也曾以战事问臣,臣也用这话回答。”晋高祖因此对他十分的欣赏。冯道这种谨慎理智的的政治品质是他能多年不倒的重要因素。

如今我们再看冯道这个人物的经历就会多些理解和宽容,就像清人王鸣盛说的那样:“五代之际,国如传舍,君如弈棋,如道之所为者甚多。”在那样纷乱的时代里能保持住气节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周世宗斥冯道


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一路上军纪严明,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刘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这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这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_即位以后,后汉内部发生动乱。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郭威。激起郭威发动兵变。公元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出身贫苦,懂得民间疾苦;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在他的治理下,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刘崇为了跟后周对抗,投靠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小聪明能干,练得一身武艺。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到周太祖一死,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来,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大臣们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
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
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也就不作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每个朝代的主子面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
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太宗吗?
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
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山吗?
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后来,别的大臣也出来支持他,周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的事。冯道碰了钉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跟北汉兵碰上了。双方摆开了阵势。北汉刘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契丹兵呢。这一次,我不但要打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降。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周军兵士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北汉刘崇节节败退,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军队,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冯道是唯一一位“十朝元老”,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比五胡乱华,战国七雄还要乱的多,因为这是一个大分裂时期,各地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埋没了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五代史中的一大奇人。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墙头草,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有人说他参透了“无为”之道,懂得官场上的宦海浮沉;有人说他历经数朝,毫无建树;还有人说他超越自我,堪比大至大圣之人;更有人说他仁人君子,造福了一方百姓……,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五代史中的奇人。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人,他一生历经6个朝代,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近30年,前后事四姓、相六帝。


  一、历经五代十帝,唯一“十朝元老”

  在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资历很老,都称他为“三朝元老”,而冯道历经五代十帝,是三朝元老的三倍还多,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在十朝为官,还没有人把他当“汉奸”,尤其是投奔契丹做了耶律德光的太傅时,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相径庭,让一众看官大跌眼镜。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更是封他为太师。无论在哪个老板底下都能被重用,真可谓:“五代十帝常青树,宦海浮沉不倒翁”。

  二、饱读四书五经、堪称“满腹经纶”

  冯道虽然无所谓大丈夫气节,但却是饱读圣贤书,是五代时期的第一名人,甚至在五代时期,各位霸主都以能聘请到冯道为官引以为自豪。他在南朝为官时,北朝契丹素闻冯道大名,想偷袭将他抢走,南朝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在边境驻扎军队,严防死守,才没有被北朝得逞。冯道曾主持国子监对《九经》进行刻板印刷,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冯道奏请唐明宗,以唐代开成石经为底本,雕印儒家《九经》,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九经》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历时二十二年。

  三、位居高官厚位、一副菩萨心肠

  冯道虽然官位极高,却能体察民间疾苦,造福一方百姓,有一年他的家乡闹饥荒,冯道慷慨解囊,拿出自己家里的全部财物接济百姓,自己却住在茅草屋里勤俭节约。在战乱中,冯道看见被劫掠的妇女儿童,心中不忍,就变卖家产将她们赎回,然后派人将她们一一送回家,完全是一副菩萨心肠。在对后唐明宗李嗣源进谏时,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劝后唐明宗做一代明君。


  显德元年(954年)冯道病逝,终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听闻,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冯道一生自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但世人能有几人懂得他处在乱世中的凶险与无奈,悲欢与心声。

  “莫为危时便怅神,

  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

  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

  虎狼丛中也立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0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