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名将司马错为什么力主伐蜀秦惠文王的决策正确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5:40:23

战国名将司马错为什么力主伐蜀秦惠文王的决策正确吗

战国名将司马错为什么力主伐蜀?秦惠文王的决策正确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可谓是秦国重臣,其一生征战沙场: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然而其一生领军的高光便是劝秦王伐蜀,亲自率军占领巴蜀全境,并多次平定蜀地叛乱。然而在秦伐蜀之前,时任秦相的张仪却不同意,力主伐韩以图东出,两人在秦惠文王面前争吵不休,相持不下,最终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在秦国危机的情况下,司马错为什么还要劝秦王伐蜀呢?

一、巴蜀地理位置特殊,取之可富国强兵

巴蜀就是我国现在的四川,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的美称,四川首府成都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同样四川也是地势险要,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在那时还没有这些美誉,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有这么一块盛产粮食,又易守难攻的地盘,有了保障,自然就有了傲视群雄的底气与实力。

二、巴蜀相争,秦可借机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这里形容秦得巴蜀也同样适用,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8),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也就是自己的弟弟嬴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6),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巴蜀相争,两败俱伤,但又都不想认输,就同时向秦国寻求援助。秦惠文王也有意伐之,不过考虑到路途险峻,而韩又来攻秦,但也正是司马错看准了巴蜀的重要性,力主攻蜀,在秦军班师回国的路上顺手灭了巴国。巴蜀相争而引狼入室,这么好的机会这位名将当然不会放过,而之后秦灭六国之战中,巴蜀的贡献可谓是极大的。

三、攻韩可图霸业,伐蜀未尝不是远谋

张仪以雄辩著称,司马错也善用奇谋,前者建议秦惠文王不顾巴蜀求救,而是攻韩,利用魏、楚一起出兵韩国,“临二周之郊”,借此“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由此可见张仪的“胃口”何其之大,不仅想要诸侯国的城池,还想直接绑了周天子“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然而此计过于凶险,表面是秦国挟持周天子,风光无限,但司马错认为:“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且你张仪能带着秦军各个击破,但“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而且其他诸侯国也不会坐由秦国灭亡周朝。相比之下,伐蜀却有诸多便利,“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意思大致是说不仅灭蜀后得到的土地、钱财可以扩充秦国的实力,而且我们是消灭“暴政”,还不会被天下人说我们贪婪强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秦国以“虎狼之国”闻名,秦国百姓皆可披甲上阵,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军更是以一当十,锐不可挡。司马错知道秦军强大在于“军功爵制”,但在作战中不仅需要高昂的士气、英明的领导,还要有充足的粮食支撑。相国张仪的计谋虽然诱人,但仔细思考下来,难度却极大,韩国虽然不敌秦国,但却是三晋之一,又与其他国家有着合纵之约,距离上次五国攻秦才短短两三年,以秦国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抵挡又一次五国合纵。秦国历经多代,秦惠文王也知大局不能一蹴而就,索性稳扎稳打,徐徐东出,就结果来看,秦惠文王的伐蜀决策也是相当正确的。

司马错是怎么死的秦国干部司马错的生平和功绩



秦惠王的将军司马错是司马迁的第八个祖先。他是一个战略家。与张仪发生争执,主张先伐蜀后伐韩。在316年前,蜀国被消灭于石牛道。秦昭王二十七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从南面和东面进攻楚国,迫使楚国放弃北汉和上永第。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瑾是的部将。


司马错一生只打过两次大仗,一次是灭蜀,一次是攻楚。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是常见的,不为人知的。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当时并不被人们重视,其价值是后来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的。当时在遥远的南秦腹地,生活着两个蛮族国家,一个是蜀,也就是现在的四川,一个是巴,也就是现在的重庆。秦惠文年间,两国交战,互相攻击。两国都派使者向秦国求援。其实秦惠文王本来就有吞并蜀国的意图,只是因为蜀国的困难而难以攻下。恰在此时,东方的韩国也出兵入侵秦国,秦惠文王犹豫不决,拿不准是先灭蜀还是先攻韩。


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张的主张是占领三川郡,打通益阳路,挟持纣王,完成争霸。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小国,不值得与之对抗,对秦国的霸权也无济于事。司马错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必须先强国富民,必须先开疆拓土,增加财富。所以应该先灭蜀国,让秦国在吞并蜀国后,疆域扩张,财富增加。如果攻打韩国,劫持纣王,不但得不到任何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会背上不仁不义的恶名。而且周、韩危在旦夕,必然会联合齐赵对抗秦国。所以攻韩是一个错误,伐蜀是万无一失的办法。秦惠文王听了,觉得司马错将军说的完全有道理,就派司马错为统帅攻打蜀国。司马错马上得手,一举消灭蜀,再乘胜消灭巴基斯坦,使秦国疆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公元前310年,庄起兵反秦,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惩罚陈庄,奉命收服蜀,从而为秦奠定了真正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为秦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秦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司马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楚国之战。其实早在之前,司马错就已经向秦惠王提出了“得蜀即得楚”的战略命题。他相信得了蜀国,就能占据上层,仰慕楚国,在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连环牌。蜀国被消灭,彻底平定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大军从陇西入川,再加巴蜀十万大军,再带一万艘载有六百万米的大船迎敌,从巴提南下至府城攻楚。秦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岷山、摩天岭、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楚国的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在西北的秦楚边境,后方空虚,突然遭到司马错的袭击。楚军猝不及防,失去了大片土地,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黔中县。楚襄王被迫把雍和汉水以北地区让给秦国,放弃出兵。


司马错的抗楚之战非常漂亮,是典型的避实就虚的战术。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一个早期的战略迂回战例,应验了他的预言:得蜀则楚。这场战争,无论是战术决策还是战役指挥,都达到了超乎寻常的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迂回运动战,但其军事意义被后人严重低估。然后事情的发展就如司马错所预言的那样,后来的秦国大将白起发楚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在司马错同年行军路线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他选择进入汉中,沿汉水南下,意外闯入楚国境内。楚军一路节节败退,白起迅速攻占了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楚国重镇。秦军继续前进,到达楚国的别都盐城,然后水淹盐城,很快占领了楚国的都城,挖了楚王的祖坟,放火烧夷陵路。接着,第二年,休整一段时间后,田雷又率领部队再接再厉,出兵夺回被楚国收复的吴军和黔中县。秦初设黔中郡。


秦国的领袖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关于司马错是怎么死的,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中猜测。司马错辅佐过三个国王,包括惠文王、和。在赵翔统治时期,司马错参与了下列行动:


秦王赵翔十二年,司马错为国尉,率军攻魏襄城。


秦王赵翔十四年,将军田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号。


秦王赵翔十六年,司马错任左耕,奉命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土地;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登帝。


秦王赵翔十八年,司马错任客卿,与大梁、率军攻魏元城、二城,秦军断桥夺二城。此后,秦军到达直抵,夺取了魏的大小城市六十一座。


秦王赵翔二十一年,司马错率军攻魏国河内,打败魏军,魏国把安邑让给秦国求和,秦国把城中百姓赶回魏国。


秦王赵翔二十七年,司马错奉命调动陇西大军,从蜀地攻楚黔中县。秦军打败了楚国,夺取了黔中县,迫使楚国将汉水和尚勇以北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从上面可以判断,司马错在军事上很有建树。


从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和张仪在面前争论开始,如果此时司马错20岁,那么到前280年,司马错应该已经是56岁的人了~~所以,即使司马错是宣太后的亲党,司马错也可能在宣太后去世的时候就去世了。那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将,在有生之年没有经历过一次“政变”。在赵翔统治时期,他没有经历过侧选,所以司马错正常死亡的概率相当高。

秦朝著名将领司马错简介,历史上司马错何许人也!


秦朝著名将领司马错简介,历史上司马错何许人也!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要说秦国第一名将既不是杀敌90多万的白起,也不是灭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而是秦国的战略大师司马错,相比王翦的老谋深算,白起的战神本色,司马错并不耀眼,疆场搏杀也非其所长,那为何会说他是秦国第一名将呢?通过下文司马错简介来了解这个人物吧!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战略基础,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致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这议为秦王采纳。

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参见秦灭巴蜀之战),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继而又灭巴、苴。秦惠文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今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十八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陇西兵及巴蜀兵十万人,从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贵州东北部)(参见>黔中之战),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预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8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