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死囚为什么都要在秋后的午时三刻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习俗呢

众妙之门 2023-06-28 05:26:29

古代死囚为什么都要在秋后的午时三刻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习俗呢

还不知道:古代死囚为什么都要在秋后的午时三刻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家看古装电视剧,出现处斩犯人的情节,多半会发现,其中最常出现的高频词,就是秋后问斩和午时三刻、午门斩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对自然有一种朴素的鬼神信仰,在他们看来,春天是万物初新的季节,处斩犯人不仅不吉利,而且说不定会影响收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也强调帝王的行为要和四季相配合,春夏应该是赏赐的时节,秋冬才是问斩的时候。

所以,秋冬处决犯人就成为了古代行刑的一个惯例,比如著名的阳陵酷吏王温舒,处决犯人无数,最喜酷刑,曾经哀叹冬天太短,到了春天就不能处决犯人了。

而且,一般秋后问斩的犯人,家属也会在这段时间里想办法把人救下来,如果运气好赶上了大赦天下,说不定也能得救。

不过秋后问斩说到底是个习惯和习俗的问题,皇帝要是特别想杀谁,那肯定不会等到秋天,像是谋逆之类的罪名,就不要指望什么大赦天下、秋后问斩了,基本都是立马抄家灭族的。

午时三刻背后的真相就涉及到古人的一些鬼神之说了,古人认为午时三刻的阳气最盛,而处斩是一件阴气很重的事儿,所以要用阳气冲散阴气,这样子犯人会连鬼都没得做,一般的犯人都会在正午斩首,让其还有机会做鬼投胎转世,而那种十恶不赦的犯人,就会选在午时三刻斩首,让他永不超生。

这说法其实蛮令人毛骨悚然的。

当然,这只是古人迷信的一种说法,本身没啥依据,算是约定俗成的一条规定吧。

午门斩首其实是个谣传,午门在明朝才建起来不说,也根本不是处决犯人的地方,那里是执行“廷杖”的地方,明代清流文人,特别是御史,爱好怼皇帝,皇帝越生气越好,明朝养士,所以一般不会因为你怼皇帝就把你处死,只会把拉下去挨棍子。

在明代,被“廷杖”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虽然有时也会出现把人打死的情况,但是只要不死,那你名声就起来了,在士林之中,你就是不屈不挠的典范了,清流的代表了,以后的前途一下子就光明了。

这行为可是一直把明朝皇帝恶心得不行,但是也没啥好办法,惹急了就让人打重点,你活得下来,那自然清流的名声到手,像是嘉靖朝的大礼议,一群人为了和嘉靖皇帝争他是该认明孝宗这个伯父当爹还是该认兴献王这个亲爹当爹,把嘉靖皇帝惹毛了就拉出去一堆人去“廷杖”,打死了不少人。

午门这地方在清朝就更不是斩首的地方了,那里是打仗赢了之后作为凯旋仪式的地方。

明清处决犯人都是在柴市或是菜市口,而且午门其实相当于是皇帝家门口啊,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让人把犯人带走,不要在皇帝我的家门口杀人。

所以午门可从来就不是斩首的地方,午门斩首只是一句谣传。

你还知道哪些风俗的由来吗?

古代死囚犯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还必须是午时三刻?

我们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桥段,那就是现在也在决定死刑的时候,总是会宣布死囚犯秋后问斩。等到死囚犯经历死刑的当天,也总是要到午时三刻进行。这样的时间安排都有一些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秋后问斩,与一个历史老传统有关。查阅资料的话,你会发现最早在《左传》当中就已经有了“秋冬行刑”的说法与记载。而《礼记月令》当中也有讲到“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只有到秋冬季节才是审问犯人的时候,到了春天之后这些都会停止进行。

古人人们讲究与自然相和谐,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天文地理知识方面比较欠缺,所以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是上天所赐予的,所以人们的行为也都要符合天意。因此即便是刑杀、审判,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所谓天人合一,春夏之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人在这个时候是不能死的,只有等到秋天草枯叶落,处决罪犯才是正当时。


所以秋冬时节也就是秋后问斩成为了自古以来的传统。再者选择秋冬季节行刑,还对人民有警示作用,毕竟这两个季节农民都比较空闲,有时间围观斩首。

至于午时三刻,古代的一个时辰,就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我们推算的话就可以发现午时三刻大概就是今天的正午11:45。

古代的人们迷信在这个时候阳间的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所以处死犯人会冲淡阴气驱赶邪癖,另外这样强盛的阳气也可以让这些罪大恶极的死囚犯做鬼也做不得。

古代死囚犯为什么秋后问斩,还必须午时三刻?

中午,向来都是非常热的时候。而在古代,午时三刻,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斩首的好时候。

古代划分时间,并不是按我们现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计算的,而是分为十二个小时,一个小时又分8刻,每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分钟。古代时候的午时三刻,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是一天中温度最高也是为特别炎热的时候。在以前的阴阳家们看来,午时三刻便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斩首又是一件阴气极重的事情。他们非常相信阴阳五行,所以古代人们都觉得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刻。

行刑的人是怕犯人死后会鬼魂不散,来纠缠杀他们的刽子手,闹得不得安宁,所以想用正午的阳气来镇压鬼魂的阴气,因为鬼魂害怕太阳,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平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午时三刻处斩的犯人,会魂飞魄散连鬼也做不成。所以,对那些有极大罪行的犯人来说,把行刑时间选在午时三刻是最合适的时间。当时的午时三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午十二点钟,这个时候是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特别的热选在这个时候,主要想让犯人晒得意识不清醒,昏昏沉沉在这种情况下行刑,可以减轻犯人行刑时的痛苦。

古人对于行刑时间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午时三刻,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词,就是秋后问斩。在古人看来,春夏是所有植物都生长的季节,秋天和冬天是万物消失的的季节,选在秋季问斩,比较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就有了秋后问斩还必须要选中午时分的说法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7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