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心胸有多大?祖坟被死对头所挖还能泰然自若!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古以来,朝臣就是一个敏感的存在。他既要顾虑君臣关系,又要掌握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作为一个清官他要担心功高盖主,作为一个贪官他又要担心御史在后面弹奏他一本。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妥善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利益交叉。因此,别看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官僚,可真正笑到最后的却没有几个。
虽说,韩信以一身兵勇取得了兵仙的称号,一生谨记知恩图报,一心报效刘邦,面对项羽的贿赂他不改初心,面对门客的劝谏,他直言拒绝,待汉朝建立,他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他的灵魂被困在深宫里,死不瞑目。宋朝大奸臣秦桧,作乱朝纲,诛杀贤能,可最终还是被后世帝王耻骂,铜塑之身跪立岳飞像前,千年之久。这些朝臣或忠或奸,可无一人善终,流芳后世。这背后,是因为,他们能力还不够或者是手段还不到家吗?不,一切的原因,只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的真谛。
唐代朝臣郭子仪,凭借着无人能比的度量,和超人的政治学识,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四代朝老,被后世臣子奉为争相学习的榜样。
一,无人能比的度量。
郭子仪从不看重那些尊卑等级等虚礼,他的仆人和邻居们对他评价:他就是一位慈善的老人,不是坐拥官职的大臣。郭子仪被封王以后,爵位在他这里就是一个虚名而已。他府上的大门像以前一样,随意开启不论是谁都可以不经通报,进去找他。一日,郭子仪的一位同僚去找他议事,他看见郭子仪正在亲自给他的妻儿们端水洗脸,俨然是一副慈父善夫的画面,让他感触甚多。
后来,他的儿子劝他说:“父亲,你如今身份这么尊贵了,后面想对你使坏的人不在少数,你又为何每天任由别人随意进入府门呢”。郭子仪回答道:“你们又那里知晓我的用心呢?如今我这个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再也没有升顶的空间,也正是这样才会引起统治者的猜疑,如果我把府门关的紧紧的,驻守成一个堡垒,里面的人不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那么不仅帝王要猜忌我的用心,就连那些想要害我的大臣也会在背后参我一本,给我冠上一些谋反的罪名。再者,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大开府门一来可以表明我对圣上的忠心,二来也可以让我与同僚之间增加联系。”
还有一次,郭子仪家中的祖坟被挖了,当时旁人都猜测说,这是郭子仪的死对头鱼朝恩干的。他们都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事与鱼朝恩闹得你死我亡。不料,郭子仪只是跑去皇帝面前大哭了一场,说这是上天在惩罚他办事的能力,是天意所为。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鸿门宴,都准备陪他去。郭子仪却说,你们想多了,鱼朝恩只是想请我吃饭罢了。说完,他便带着几个仆人前去赴宴了。
鱼朝恩见他只带了这么几个人,便问他为何。郭子仪就把民间的传闻给他讲了一遍,还坚称我相信鱼朝恩的为人。鱼朝恩听后十分感动说:若非你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郭子仪度量之大,非常人能比。
后来,即使郭子仪已经手握重兵,已经成了百姓心中的神,可他低调行事的作风,以及宽广处事的胸怀,让他赢得了帝王的信任,收复了小人的忠心,最终获得一世荣华富贵,流芳后世的好结局。
导读:过去人们非常重视祖坟的所谓风水,因“挖祖坟”而导致的挖刮坟现象成为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奇观。
唐朝中期,大宦官于朝恩起了一个挖郭子仪祖坟的邪念。余恩和郭子仪一直不和。据《新唐书》,卷150《郭子仪传》,是“被短命程,余朝恩所灭”。有危险的时候,他把一个士兵锁在外面,却被告知今天要做行李,开始旅程,周围没有光纤可以找,不能。在苍陵州,朝恩派人去他父亲的墓前,但是没有得到。“于朝恩希望通过挖祖坟来遏制郭仕途的繁荣,但是失败了,状告皇帝。
隋唐时期的风水理论在郭璞等魏晋名士的倡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涌现出杨等人。所以隋唐时期的人特别重视祖坟风水,想出了新的理论。“挖祖坟”和“风水不好”都成为惩罚造反派的有力手段。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用这种方法来惩罚反臣徐敬业。唐人张骞在《君临书》年中记载了这一点:唐应公许诺他的第一次埋葬,说:“朱雀和明将繁荣。”听了张的话,私下对别人说,“占领者太多了。此所谓朱雀悲,棺中见灰。”孙和攻克扬州后,他的弟弟景镇说:“我出生的时候,在锅底下挖了一只乌龟。云的形状非常昂贵。英国的公共秩序是秘密的,不要说话,如果有大的变化。”天怒,棺木,焚其尸,骨灰应还。
郝,《政府和人民政府记录》,唐高宗前宰相李治世,曾受武则天制裁。郝下葬的时候,一个书生经过他的坟前,叹道:“埋龙角。这一定很尴尬。”后来郝的孙子出事,导致郝储君和武则天“焚身”据史书记载,郝死后下葬受辱与风水无关,但当时的宰相郝想设在武则天的府邸,极力反对,使武则天怀恨在心。
他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也是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之一。公元881年,长安和唐都被占领,齐国建立,并改名为金童。窃唐帝时,他们建造的“大器”风水被朝廷破坏挖掘。李逸中和三年,有一个人秘密报告。锦州附近有“黄巢谷”,是黄巢的宝地。如果黄巢天气不好,这座山就要挖。
根据王明清《吞杯记》的记载,李依馨信以为真,派一万人挖了牛山一个月,才把牛山毁掉。出土了一个石桶。桶里有一个黄色的怪物,桶上有一把三尺剑。黄巢不久就自杀了。
其实这是不可信的。黄巢的失败和李毅挖牛山没有关系。三年中和,黄巢叛军已不在前线。当年4月8日,唐军从广泰门进入长安,黄巢所向披靡,焚宫逃生。从那以后,战争到处都失败了。
在唐代,许多人不相信风水的吉凶,唐代著名的李隆基大臣姚崇就是其中之一。姚崇川在《新唐书》年写道,开元年间,祠堂倒塌。当时,李隆基正准备去东都洛阳。他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是一次不幸的旅行。
据姚崇说:“听说隋把苻坚的庙据为己有,唐据为己有。这座山已经腐烂了,但是已经坍塌了。木头很旧了,应该已经腐烂了。但是和行会不好,不缘就变坏了。可是陛下没在关中几年,又因为要赔钱,把薪水给老了,就不是自己了。贝丝已经放弃了,所以请d
说道唐朝的宰相,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魏征、狄仁杰、房玄龄、杜如晦等,很少有人会提起郭子仪。因为大家觉得文韬武略,郭子仪都不及前面几位。
郭子仪能做宰相,是凭借的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而当时唐朝宦官专权的现象非常严重。宦官们担心郭子仪功劳大了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力,于是多次向皇帝进谗言,陷害郭子仪。
古人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福气,就看他是否能寿终正寝。在皇权斗争的中心位置,中途夭折而亡的人太多了。然而郭子仪在受到诸多迫害后,还能在84岁时寿终正寝,算是非常幸运了。
郭子仪的雕像
郭子仪是如何躲过宦官们的陷害呢?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皇帝的信任
郭子仪早年通过武举入仕,曾在天宝年间镇守过边疆。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果断地启用当时还在家中守孝的郭子仪,命他率朔方军攻打安禄山。
郭子仪很快收复了一些被叛军占领的城镇,比如云中(今大同),马邑(今朔县)等地,而且最后还夺回了被叛军攻占的洛阳和长安。
到了唐肃宗时期,宦官鱼朝恩嫉妒郭子仪,把在相州战败的责任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谗言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又过了两年,唐肃宗再次启用郭子仪,封他为七州节度使,镇守绛州。
郭子仪被启用
等到唐代宗继位后,宦官程元振担心老将不服,就在唐代宗面前离间老将。郭子仪再次被罢官。
一年后,吐蕃入侵唐朝,唐代宗急需郭子仪勤王,虽然当时郭子仪的队伍已解散了,但是他还是带着20个骑兵来救咸阳,郭子仪再次被启用。
后来唐代宗命令郭子仪带一万兵力驻守泾阳,经过几年的战斗终于打退了吐蕃军。
从郭子仪两度被罢官,又两度被启用来看,皇帝对郭子仪还是很信任的。否则不会多次启用他。
那为什么皇帝会听信谗言罢免郭子仪呢?因为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皇帝不敢轻易得罪宦官,为了平衡关系,郭子仪才被两次罢官,但很快又恢复了官职。
郭子仪攻打叛军
2.忠心
郭子仪是个忠心之人,安史之乱时,他在家守丧,听说国家有难,义不容辞的率军攻打叛军。后来虽然受到宦官的陷害,被罢了官,可是他没有怨言。当国家有难时他仍然站出来,与皇帝共赴国难。
唐肃宗病重时,河东地区出现叛乱,郭子仪坚持要见唐肃宗,要求带兵平叛。唐肃宗对他委以重任,而郭子仪也不负众望,平定了叛乱。
唐代宗时期,郭子仪再次遭到怀疑,于是郭子仪就把唐肃宗给他的诏书呈给唐代宗看,表明自己的忠心。唐代宗看了后感到惭愧,于是重新启用了郭子仪。
从这些事件中来看,郭子仪的忠心是得到皇帝的认可的。多次受到宦官的陷害,但是都没受到严重的惩处,他的忠心起到了关键作用。
鱼朝恩陷害郭子仪
3.大局观
郭子仪处在唐朝内忧外患时期,朝廷外有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朝廷内有宦官专权。当他受到宦官的陷害时,他并没有急于申辩,与宦官做对。而是退隐,等待时机报效国家。
比如,郭子仪攻打吐蕃时,鱼朝恩派人挖他的祖坟。在古代挖人祖坟是大仇,然而郭子仪却说,他带兵打仗没能禁止士兵破坏百姓的坟墓,所以他家祖坟被挖是上天的惩罚。巧妙地缓和了与宦官之间的矛盾。
果然,鱼朝恩知道后,决定宴请郭子仪。大家都认为这是鸿门宴去不得,可郭子仪却只带了十几个仆人去赴宴,鱼朝恩也因此十分感动。
郭子仪打退吐蕃后,唐代宗要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没有接受。一是因为太宗曾经担任此职,后世臣子都不应该再担任此职;二是,郭子仪考虑到叛乱已平定,不能贪图升职,要端正法纪,就得从自己开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7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