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打仗有装死的吗,古人装死真的能捡回一条命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2:25:09

古代打仗有装死的吗,古人装死真的能捡回一条命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装死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死是指活着的动物假装死亡的自保行为。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擅长装死的动物,比如负鼠和鸭子,它们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会倒下装死,以规避猎食者。人类作为一种高等生物,装死这种行为一般会出现在战场上,尤其在大势已去的时候。

那么在战场上装死,真的能让自己捡回一条命吗?

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由于远程武器不发达,战场上主要依靠士兵们近距离肉搏。古代人作战往往会打上一整天,在这种情况下,战败的一方士兵如果来不及撤退,倒在地上装死也许会得到一线生机。比如双方大战了一天,都十分劳累,打扫战场一般会安排在第二天进行。那么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装死的士兵就有机会逃跑。

当然,以上指的是野外兵团作战。古代打仗还有很多类型,比如攻城战、山地攻防战等。这些战场都非常残酷,装死只能是实在没有办法的选择。古代士兵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会奋战到最后一刻。因为古代人把被俘虏视为最大的耻辱,很少有人会投降。当然,如果统兵将军没有威信的话,那部队的战斗力就会涣散,士兵们逃跑和装死的情况就会更多。

然而到了现代战场上,装死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由于热武器的出现,战争的伤亡情况变得更高。一场仗结束后,获胜的一方都会赶紧打扫战场,缴获战利品。而打扫战场的时候往往都会派有经验的老兵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装死,无疑是十死无生的。现代战场由于对士兵生命的重视,是允许敌方士兵投降的,投降之后还会提供不错的条件,这是《日内瓦条约》规定的,所有国家都要遵守。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命权的重视,投降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当然,也有一些士兵怀着必死的决心,在敌人打扫战场之前装死,等他们过来再同归于尽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为什么古代的士兵打仗不敢装死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类有记载的5560年文明史上,共发生大小战争14531次,简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在古代,为进行战争,有的国家施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有的则采用征兵制或募兵制,甚至雇佣兵制。但不论哪种兵制,在千军万马、流血漂橹的战场上却不是随便一个小兵都会有斯巴达勇士一般的训练与勇气。

事关生死,总有些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保全小命,比如说战场装死。那么在古代战场装死可行吗?活下来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电影大兵小将中,梁军与卫军混战一番,两军皆没,而成龙大哥扮演的小兵却因装死而活了下来。诸如此类装死成功的案例在古代战场上有一定的可能,比如说刚出道不久就凭装死偷生的影帝刘备,但大部分人恐怕没这么好的运气。

古代战争中,受限于当时坑爹的通信技术,大将统军作战通常会利用击鼓、鸣金、挥旗等手段来调度军队。这种通过目视或听力范围内的指挥手段决定了其所控制的军队大多会以比较密集的大阵形式出现。

大阵接敌,给影帝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就比较小了,兄弟们都在身旁搏杀,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有人倒地不起,恐怕连自己人都交代不了。

而且古代军队大都是车、骑、步构成的混合军团,动辄上万大军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硬碰硬,光是被车马碾过、人员踩踏而死的人都不在少数。现在随便一踩踏事件都能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更别说古代几万壮汉扛枪挥刀进行大规模群殴了,在这种情况下站着的人永远比倒下的人存活几率要高。

曾经看过英雄的童子们啃腚对一言不合就放箭的秦军印象颇深,古代战场上,放箭、抛石等手段就是当时的火力准备。这种火力准备不光是接战前的开胃菜,在反复的拉锯战中也会频繁使用,这时遭殃的不光是对方的冲击部队,早已躺在阵前或者真死或者装死的仁兄们恐怕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真有万幸的兄弟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假死;又躲过了千军万马的踩踏洗礼岿然不动;更在箭雨飞石的昼夜轰击中侥幸不死。

那么还有一关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躲过去了。古代战争往往以斩敌首级记功,比如说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每仗不带回几万人头那是要担责任的。大秦军制,每战斩甲士一人,可获一级爵位,斩首越多,爵位越高。可想一场大战之后,战场上的全尸还有多少。

斩首记功在国外也很普遍,此外还有割耳鼻、头皮之类的记功方法。即便来不及割首级,为保证自身安全,补刀技也是战场上的常见状况。装死的胸带们遇见神补刀,要么忍痛继续装,要么就只能死给他看了。

而如果是对峙阶段,无人清理战场,装死也不太容易。战场疾病、风吹日晒、冻饿饥渴同样也会要了一个人的小命。还是那句话——装死可以,但容易变成真死。所以说在古代战场上装死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与其躲不开了倒不如拼死一搏,或许还能立功受爵,快活几日;实在不想战了,奔跑吧兄弟都比装死要强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