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文彦博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一生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4:55:30

文彦博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一生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

你真的了解一生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的文彦博是怎样一个人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进士及第,先后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封潞国公,一生历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将入相五十余年。

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纵观文彦博的一生,在艰难漫长、变幻不定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无不显示着其令人叹服的机智和果毅,让他在关键时刻屡屡出奇制胜,名震四夷,不论身前身后都赢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一)少小砺修养律己成大业

文彦博名中的“彦”字是聪明好学的意思;“博”是博学多闻的意思。文彦博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时代的文彦博,聪敏好学,严于律己。据说,文彦博小时候有两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里放一颗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磨砺身心、修身养性。这种从小养成的严于律己的“童子功”,渐渐地刻画在他人生的阅历上,使他在位居高位时,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方位,对上对下都做到了谦恭有序,从不以势骄人。

在宋仁宗生病期间,因仁宗无子,文彦博曾和富弼一起建议早立储君,虽然仁宗答应了他们的奏请,但因故推延。

后来,仁宗从宗室之中选定了英宗,并由韩琦等人辅助登基,英宗对文彦博说:“朕之立,卿之力也。”

文彦博连连推辞说:“陛下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我还在京城以外,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遗愿拥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劳。”

英宗说:话虽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议,所以你对我是有恩的。

神宗时期,有人又提起仁宗立嗣与文彦博的功劳时,文彦博还是用以前对英宗的话来答复神宗。

神宗说:你和韩琦等人在我先父继位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汉丙吉、霍光等人拥立汉宣帝,虽然各自具体工作不一样,但都是功臣。

从拥立英宗这件事上,文彦博深知自己是为社禝安危出发才那样做的,无论皇帝怎么感激,做臣子的都应该安守自己的本份,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挟恩自重。

神宗熙宁二年,陈升之拜相,文彦博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神宗以文彦博为朝廷重臣,资格老,功劳大,就把陈升之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安排在文彦博后面(宋代重文轻武,按常理应该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文彦博对此优待坚辞不就,他说:自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枢密使时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乱朝纲。

在哲宗时期,老年的文彦博已经身历四朝,作为朝廷重臣,倍爱尊宠,但他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九十岁时参加一次殿试,哲宗皇帝是主考官,他是副考官,他一直恭敬地站在一旁协助皇帝。哲宗看他颤颤危危,就对他说:“太师,你年纪这么大了,请坐下来休息休息。”他谢恩之后,仍然不就坐。

文彦博就是这样一个知规矩、懂礼数、守本份的人。他知道自己无论当多大官,这一切都是赵宋王朝给予他的。自己对皇室有过怎样大的功劳,都是做臣子的职份。在政权的塔顶上只有皇帝一人高高在上,无论这个人是贤或愚,是小或老,其他人只有仰视的份,只有敬重的心。否则,只能是功高震主,造成皇帝对你的担忧。

这种定位,是长期严于律己、知书习礼的结果,也是历任皇帝对文彦博的忠心从不怀疑,并把他奉为股肱之臣的秘籍。他以无比谦逊、恬淡忠诚换来了皇帝的信任,就像一把保护伞,让文彦博即便有些小过失,也完全可以躲在“忠心”这把安全伞下安然无恙。

文彦博小时候的另外一则故事,彰显了文彦博机智聪明的一面。文彦博与小朋友踢球,不小心球掉进了深深的树洞中。众童无计可施,文彦博却取来打水工具,将水灌入洞穴,水满而球浮出。这个故事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有头脑,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离成功也就一步之遥。成功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虽然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遍布坎坷,但对一个懂得权变而又沉着冷静的人来说,也只是多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周折而已。

机遇来临时,文彦博的机警即刻在“大事不糊涂”上显露出来。

至和三年正月,宋仁宗突然病倒,外界对病情一概不知。身为当朝相国的文彦博向皇帝的随侍太监史志聪询问病情,被史志聪以“禁密不敢漏言”为由拒绝。按说,史志聪做的没错。但文彦博考虑到当时的政治情形非常特殊,仁宗无子,也没有预立储君,一旦暴薨,群臣无首,后果难以预料。文彦博想到此,怒斥道:“你们这些人因为服侍皇帝才得以出入禁苑,却不让宰相知道皇帝的起居,你们想要干什么啊?从现在开始,你要随时向我们报告皇帝的病情发展情况,不然我就军法处置你。”随后,文彦博与同为宰执大臣的刘沆、富弼商议,从当日起三人吃住在禁宫,以便随时了解皇帝病情,处理突发情况。后来果然发生了守卫宫禁的士卒,告发宫禁长官都虞侯图谋叛乱的事件。

文彦博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迅速查明事情真相后,请来刘沆共同在判词上署名后,下令将那名诬告的士卒杀了。事实证明,让刘沆共同在判词上署名,不仅使文彦博避免在日后落下“个人专权”的嫌疑,而且也使仁宗消释了对他怀有个人目的的怀疑。这种谨慎细致、冷静机智、行事果断的工作作风,使文彦博在政治的漩涡里伸展自如、游刃有余。

文彦博做文官有政绩,做武官也颇有大将风度。人们往往以为,文人带兵难免失之柔弱。但文彦博任枢密副使时,面对众多突发事件,却依然能够做到安然自若、处变不惊。

一次大雪之夜,文彦博款待宾客饮至深夜,当班的士卒心怀不满,就把官衙的木栏折断用来烤火。当值日官把事情禀告文彦博时,座上的客人都吓得胆战心惊。文彦博平静地说:“天气实在太冷,准许他们折井栏烧来御寒。”说完,文彦博神色自如地和客人们继续饮酒。原想闹事的役卒,没想到文彦博会如此处理,怒火也就没处发了。第二天,文彦博查出带头折断井栏的士卒,罚以杖刑后,把他开除了。细细想来,如果当时责罚过严或者牵扯面大,很有可能激发矛盾,引起兵变。但文彦博的冷处理,却好比以水浇火,瞬间熄灭了士卒的不满情绪。事情虽平息,但不能姑息养奸。他仅是处理了带头闹事者,没有把范围扩大化,为的也是以儆效尤。

还有一次,文彦博在自己的官署内打球,突然听到外面有士卒大声喧哗,他让人询问原因,原来是一个违纪的士兵不服官长的杖责而大喊大叫。文彦博把那个士兵叫进来,问他不服处置的理由,士兵说不出来,文彦博就命他出去继续受杖。那个士兵出去后却继续吵闹,文彦博命人直接砍了他的脑袋。文彦博就是通过这样果断行事,达到了整肃军纪、树立威信的目的。试想,如果纵容这些士兵恣意滋事,而不予重罚,那么,作为一个文人统领部队,又如何能树立起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文彦博的果敢,由此可见一斑。正是靠着沉着冷静、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文彦博的人生,充满了常人无可企及的智慧之光。

处理“交子”事件,又一次证明了文彦博在处理棘手问题上的圆润与智慧。交子,是北宋在货币制度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初在四川地区试行后,效果不错,便开始向全国推广。在此过程中,一些官员急于求成,试图在短时间内全面推行交子,废除铁币。有官员奏请朝廷废止长安的铁钱流通,奏请还没批准,消息就不胫而走。百姓惟恐手中的铁币废除后不值钱,争相上街用铁钱购买物品。而商家又一律拒绝接受铁币。

一时间,长安市场一片混乱,一些商家甚至关门停业。此事一出,相关负责人请求朝廷下旨禁止罢市。文彦博却认为,如果朝廷出面,只会加深百姓的疑虑和恐慌,招致更大的混乱,只有让铁币重新流通,才能安定民心。文彦博请来长安城中的丝绢行老板,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丝绸交给他们代卖,并要求只收铁钱。此事传出后,百姓知道不会废止铁钱的使用,市场很快恢复了平静。

文彦博处理各种复杂事件头脑冷静、讲究方法,使各种事件化险为夷。这种能力不仅是官员们为政经验的展示,而且也是当今案例教学的摹本。

(三)心胸很开阔有容成大业

文彦博任益州太守时,曾给仁宗宠爱的张贵妃送过“灯笼锦”。御史唐介以“结交宫掖”之名,参去了文彦博的官职。没多久,文彦博却当了宰相。数年后,当有人向皇帝提出起用唐介时,文彦博却不计前嫌,主动向皇上推荐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帝重新起用他。”以文彦博当时的职务和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即使文彦博对起用一事不表态,皇帝也会顾及他的情面,放弃这样一介小臣。但文彦博不计前嫌的优良作风,赢得了朝廷官员的赞赏,使他即使在浑浊残酷的官场上,依然能够身居高位而得以长寿告终。

文彦博的仁厚,绝不是笼统的老好人式的和稀泥,而是坦然自若,公私分明。在原则问题上,不仅坚守底线,而且处理圆润。王安石早年未出道时,文彦博认为王安石“恬退守道”,上书皇帝褒奖此人。后来,宋神宗欲任用王安石为相,征求老臣韩琦、富弼意见时,他们都推荐文彦博。这样,王安石由原来被文彦博提携的后进一跃成为政治上的对手,然而文彦博对此丝毫不以为意。

在王安石新政期间,文彦博遇到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就事论事,该说就说,绝不避讳自己有“攻击政敌之嫌”。朝廷里一些官僚看见他们政见不同,就自别门派,互相攻击。神宗坚决支持王安石变法,严厉处分了几个攻击变法的大臣,却从不怀疑文彦博是这些反对者的幕后首领。由此可见,正是文彦博平时公私分明,正直有为的作风,赢得了包括皇帝在内的最高统治者的高度信任。

坦荡和宽容,是官场上最难也最需要的气度,文彦博做到了。他在做人处事上,一应以公家利益为上,一切为对方利益考虑,他没有结党营私、挟私以重,或是报复或是打击,而是不断提携新进,团结众人,使人感觉他做人有人情味,做事有公平秤。他遇事凛然有度,敢作敢当;他处事沉着冷静,不乱阵脚,能拎住牛鼻子;他信奉宽则得众,在官场上不树敌、不扛旗,把名声、职位看的比做人淡,使朝廷上下对他肃然起敬。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正做到了“与士大夫治天下”。

做官谋政绩,得有好眼光。世事如棋局局新,没有一个长于谋划的头脑,难免经常陷入就事论事、水来土掩的尴尬。文彦博为官,常有深谋远虑之举。平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他能早有预见、早做准备。

当时西部边境常有军事冲突,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时有发生。文彦博上书说:“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加强了边防建设。

文彦博就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事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朝中大臣多认为朝廷为了抑制灾民暴动,曾采取在灾区大规模征兵的方法来减少灾民聚集;如果此时再为节省费用而裁汰冗兵,更容易导致被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犹豫不决,文彦博慷慨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裁汰冗兵达八万之多,国家财力得到大大舒缓,没有发生暴乱。

文彦博在担任河东路转运副使时,往鄜州城内运送粮饷的道路绕远曲折,而城外一条唐朝时修建的道路近且平坦,只是由于无人治理而荒废。文彦博了解这一情况后,亲自带人修复了这条故道,同时他还命人在城里积聚了很多粮草,当地官民都不明白他此举的深意。后来西夏元昊果然率军来进攻,看到鄜州城早有准备,只好撤兵而去。

文彦博敢于打破常规,在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寻找突破点。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作为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能做到寿终正寝,有其难能可贵之处。

文彦博做事举重若轻、宽待众人、果断利落,有一种参透人性的自然,有一种深谙因果的从容,有一种铁肩道义的责任。在文人治国的孱弱氛围里,有武将杀伐的果敢;在互相倾轧的政治漩涡里,有公私分明的凛然正气。

他的经历之丰富,经验之成熟,是纵横官场之人的生动教材,也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标杆。斯人远矣,我们的追怀却能汲取进取的力量,感受政治成熟的魅力。

文彦博为何能出将入相五十年

敢于担当,博得皇上信任 文彦博入仕不久就审理了一件大案——“刘平案”。此案发生在北宋与西夏第一次战争期间,当时刘平身为边关大将,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然而他的监军黄德和却临阵脱逃,引发全军溃败。刘平虽杀敌无数,但最后还是身负重伤,力尽被擒,宋军惨败。为了逃脱罪责,黄德和以重金收买刘平的部属,毁谤刘平投降胡人,致使刘平一族二百多人蒙冤入狱。文彦博当时担任监察御史,奉诏查勘此案,经过仔细调查,他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然而,黄德和打仗不行,做官却颇有一套,其党羽遍布朝廷,为了推翻判决,他居然说动了朝廷指派其他的御史来代替文彦博。文彦博当时官阶甚低,但他面对压力,凛然不惧,对前来接任的御史说:“朝廷是担心我无法做成判决,才派你来代替。现在我已经做成判决,如果有任何差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过失的责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结果,黄德和及被收买的刘平部属全部被处死。 文彦博任宰相时,北宋与辽国达成了和平协议,数十年间国家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然而军队数量却年年有增无减。文彦博认为在和平时期国家没有必要保持庞大的军队,军队过多会造成国家财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枢密使庞籍,一起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的事情。裁军一事被提交朝堂讨论的时候,许多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指出:“往年朝廷担心灾荒年间会发生灾民暴动,于是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现在如果执意裁军,恐怕这些被裁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宋仁宗听了这两种不同意见后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现在国家公私困竭,冗兵是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因为裁汰冗兵而发生变故,我甘愿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终朝廷采纳了文彦博的意见,裁汰冗兵达八万之多,国家财力得到大大舒缓,裁军后也没有发生任何变故。 文彦博在审理“刘平案”中,不畏阻力,很快查明此案。可当事人黄德和为了推翻判决,利用党羽说动朝廷指派其他的御史来代替文彦博。尽管当时文彦博官阶甚低,但他面对压力,凛然不惧,对前来接任的御史说:“朝廷是担心我无法做成判决,才派你来代替。现在我已经做成判决,如果有任何差误,我愿意承担一切过失的责任,同你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文彦博入仕后审理的第一个案件,他不惧压力,勇于承担责任给皇上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为日后的信任打下了基础。而当宋仁宗为是否裁军迟疑不决时,文彦博决然地说:“现在国家公私困竭,冗兵是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因为裁汰冗兵而发生变故,我甘愿朝廷治我的死罪。”更是体现了文彦博为了国家的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担当的处事作风。遇到这样的忠臣,哪个皇帝不高度信任呢? 处事果断,获取朝廷重用 文彦博为官期间,时常碰到一些突发性事件,每次他都能沉着冷静,妥善处置,将一些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出任成都知府时,有一次他在大雪的夜晚和宾客宴饮直到深夜,当值的一些役卒心怀不忿,就把官衙的井栏折断,围在一起烤火。军官把事情禀告文彦博,他的座上客人都吓得战栗起来,因为士卒故意寻衅,兵变一触即发。文彦博平静地说:“天气实在很冷,可以准许他们折井栏烧来御寒。”说完这句话,他神色自如,依旧和客人饮酒作乐。那些役卒没想到文彦博竟然这样处置,满腔怒火顿时消减了大半,也就无法继续耍泼。第二天,文彦博追问出带头折断井栏的士卒,罚以杖刑后把他打发走。一场可能的风波就这样被平息。 士卒故意寻衅,兵变一触即发,当“座上客人都吓得战栗起来”时,文彦博却异常冷静,神色自如。“天气实在很冷,可以准许他们折井栏烧来御寒”这句暖心窝的话更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温暖了士兵们的心,使士兵们“满腔怒火顿时消减了大半,无法继续耍泼”。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文彦博的智慧与果断,也体现了他对下属的关心爱戴。“冷静果断,机智勇敢”,危急关头都能化险为夷,他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不断受到重用,使他的官场之路一路通达,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称道 北宋在钱币制度上有一项重大发明,那就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先在四川地区试用,以交子代替铁钱流通,觉得效果还算不错,于是开始向全国推广。然而当时的纸币制度还不够完善,各地在推广过程中大都采用交子和铁钱同时流通的政策。有官员急于求成奏请朝廷废止陕西地区的铁钱流通。朝廷虽然没有批准他的奏请,但消息传开,当地百姓争相用铁钱购买物品,而商家们却拒绝接受。这样一来,长安的市场交易陷入混乱,有些商家只好暂时关门。负责官员请求朝廷下旨禁止罢市,但文彦博表示反对,他认为如果朝廷出面禁止,只会加深百姓的疑虑,从而招致更大的混乱。经过思考,文彦博请来长安城中的丝绢行老板,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丝绸交给他们代卖,要求把货款全部折算成铁钱。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知道不会废止铁钱的使用,市场交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当百姓听信谣言,争相抛出手中的铁钱,导致长安市场交易陷入混乱,负责官员请求朝廷下旨禁止罢市时,文彦博不是随意附和或不闻不问,而是坚决反对。体现了他一心为国家、百姓和商家着想的高尚情操。他还以身作则,“请来长安城中的丝绢行老板,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丝绸交给他们代卖,要求把货款全部折算成铁钱”,于是,“百姓知道这件事后,知道不会废止铁钱的使用,市场交易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更是展现了他的睿智和模范带头作用,文彦博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大家做官就要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忧,他的爱民忧民情怀备受大家称道。 宽厚待人,备受群臣拥护 宋神宗熙宁二年,拜陈升之为相,当时文彦博担任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神宗以他是朝廷重臣,把陈升之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安排在其后面。文彦博对此优待坚辞不就,对皇上说:“自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枢密使时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乱朝纲。”神宗大为感动。 御史唐介曾经以“结交宫掖”的名义参去了文彦博的相位,后来唐介自己被贬,等到有人提出起复任用他的时候,文彦博正在宰执高位。按理,即使文彦博对此事不言不语,不推波助澜,皇帝也会顾及他的颜面而放弃起复一个小臣。然而文彦博不仅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对皇上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上同意对他起复任用。”朝廷上下一片称道。 当神宗皇帝在朝堂上觐见,把宰相陈升之排在文彦博之后时,他却不以自己是朝廷重臣,资格老,功劳大自居,而是对皇上说:“自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枢密使时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乱朝纲。”体现了他的宽厚,不以势骄人。当遇到曾经弹劾过自己的御史唐介需要提拔时,文彦博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向皇上大力推荐:“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上同意对他起复任用。”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离不开他的过人才识,但是他的宽阔胸襟受到了群臣的拥护,是他五十年成“不倒翁”的重要原因。斯宾诺莎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宽容,使文彦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宽容,使文彦博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委宣传部

历史趣谈: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生平简介 文彦博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生平简介 文彦博是怎么死的 导语:文彦博(1006 年 10 月 23 日 1097 年 6 月 16 日),字宽夫,号伊 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 介休三贤之一。 天 文彦博(1006 年 10 月 23 日—1097 年 6 月 16 日),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 三贤之一。 天圣五年(1027 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 等职。庆历七年 (1047 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 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 (1051 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 至和二年(1055 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 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 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 (1083 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元年 (1086 年),因司马光荐,拜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 年),再次致 仕。 绍圣四年(1097 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卒,年九十二。

徽宗时, 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 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 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 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 年)九月二十九日(10 月 23 日),其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文彦 博少年时和张昪、高若讷跟跟随颍昌人史炤学习经术,史炤的母亲觉 得文彦博不同寻常,对人说:“是贵人啊。”十分厚待他。 1027 年(天圣五年),文彦博考中进士后,担任翼城县知县,通判绛 州,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文彦博简介,并升任殿中侍御史。 当时西部边境连年交战,军队中如果有副将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 按照常规,大将应向朝廷请示后才作处理。文彦博说: “这种办法在平 居无事之时还可行。但现在连年作战,将领带兵数十万,如果没有权 力自主处置这些事情,将权不集中,军法不严峻,怎么能成功呢? ”宋 仁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见。

当时黄德和与刘平有矛盾, 他诬告刘平投降于辽朝,并用金带贿赂刘平的奴仆,使他附和己说证 实刘平投敌。刘平一家二百多人因此而被捆绑投入监狱。宋仁宗命文 彦博在河中设法庭进行审理。通过仔细审查,文彦博了解了事情的真 相。但黄德和的同党很多,图谋推翻文彦博的审理结论,以至于动员 朝廷另派御史来河中办案。文彦博拒不接纳,说: “朝廷忧虑此案办不 成功,所以才派你来。现在案情已审出结果,你应该马上回朝廷。倘 使此案现有反复,我文彦博宁愿承担责任。 ”黄德和及刘平的奴仆最后 因此而被正法。 抵御元昊 不久,文彦博以直史馆的身份任河东转运副使。麟州运粮饷的路曲 折遥远,而银城河外有唐朝时运粮的旧道,被废弃没有疏理。文彦博 的父亲文洎在任转运使时,曾考虑修复这条旧道,但没来得及动工就 去世了。文彦博继承他父亲的志愿,修复了旧道,并由此而储备了大 量粮饷。李元昊入侵时,围困麟州十日,知道城中做了准备,便撤围 而退。 不久,改任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接连升任龙图阁、枢密直学士、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州知州,不久又改任益州知州。曾在钤辖官舍踢球,听到门外喧嚣, 一打听,才知道是卒长鞭打一兵士,兵士不认罪。

文彦博让他们进来, 询问了事情原委,命人把兵士拉出去接受鞭打,但这个兵士还是不认 罪,文彦博叫人把他斩了,踢完球后才回家。 平息叛乱 1047 年(庆历七年),宋仁宗把文彦博召回朝廷,任命他为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义,明镐对王则进行讨伐,很久 也攻不下来。文彦博请求去贝州讨伐,于次年春正月被朝廷任命为宣 抚使,前往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 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 捕,起义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裁兵八万 他向朝廷推荐张瑰、韩维、王安石,说他们恬淡名利,有道德、讲 原则,请求对他们进行褒奖以激励风俗。并同枢密使庞籍商议裁省兵 员,总计裁撤为民以及支付原俸禄一半的士兵和将佐共八万人,对这 件事,当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些人一定会聚为盗贼,仁宗对此也 感到疑虑。文彦博说:“现在公私困竭,就是因为兵员过多。假使这些 裁撤的兵士要作乱,臣死也要把这事平定下去。”他的谋划终于执行, 而裁撤的兵士也没有闹事。 遭劾被免 1049 年(皇祐元年)八月,文彦博任昭文馆大学士。 1051 年(皇祐三 年),御史唐介称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文彦博简介,所以才有被任命为昭文馆 大学士的机会。

唐介被罢职,而文彦博也降职,为观文殿大学士、许 州知州,改为忠武军节度使,主管永兴军。[15安定危局 1055 年(至和二年)六月,文彦博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一天被任命,士大夫都以朝廷得人为 庆幸。 1056 年(至和三年)正月,仁宗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突然发病, 被扶入宫内。文彦博叫来内侍史志聪了解情况。史志聪说: “宫里的事 我不能向外泄露。”文彦博叱喝他说:“你们在宫廷里来来往往,却不让 宰相知道天子的身体状况,目的何在?自今天开始,如果陛下病情加 剧,一定要告诉我,否则,以军法从事。”他还与同僚刘沆、富弼计谋 开启大庆殿,设醮祈祷,并留宿大庆殿外的小屋。史志聪说: “从来就 没有这样的先例。”文彦博说:“这个时候,还能考虑有先例没先例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