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溥仪退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才六岁,他谈不上签字不签字,说了算的是隆裕太后和满洲贵族。关于清朝如果没有和平退位会怎么样,这里给大家分享两段材料——第一段,是1912年1月26日,徐树铮主笔,段祺瑞等42名北洋将领联名致电给内阁、陆军部、清朝王公们的一封电文:窃维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荣、及满蒙生计、权限各条件……海宇闻风,率土臣民,固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轶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庥也……祺瑞等自应力修战备,静候新政之成。这篇电文的大概意思是,我们北洋将领在前线,听说有传闻皇帝要准备退位,太后您真是聪明人啊!您为了天下苍生主动退位实在是伟大的不行,这样人民支持,您的地位也可以保全。我们这些将领,就在前线厉兵秣马等待着您的正式消息了!这其实就是很直接的摆明了态度——北洋军支持共和,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段祺瑞这篇电文到了北京之后,京城大哗,同为北洋将领的冯国璋破口大骂,还怀疑这篇电文是否真的是段祺瑞发出的。与段祺瑞不同,冯国璋对清朝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甚至有人认为,如果袁世凯坚持反清,冯国璋可能为了保卫清朝而和袁世凯翻脸。段祺瑞的电文到京之后,清政府高层内部的意见出现了极大分歧,支持退位的人开始掌握了主动。一个礼拜之后,清政府仍然在犹豫,2月4日,段祺瑞发了第二封电文: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钧鉴: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致因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稍疏防范,祸变即生,是陷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如果之前的电文是威胁,这封电文就等于直接宣战了。它主要的意思是:共和是天下支持的好事,现在事已至此,不共和也不行了。
全国各地都在闹革命,百姓生灵涂炭,再不退位更待何时?我们知道皇上和太后的心思是好的,只有几个王公在其中作梗。我们实在见不得这种事情发生,我们准备带领全体将士进京,与王公们好好说一说其中的利害关系,把皇上和太后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当然,以上是字面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你们要是再不识相,我们就带兵进京把皇帝和太后抓起来,用刀枪跟你们好好陈一陈利害!这封电文击垮了清朝顽固派的最后一丝信心,八天以后,清朝正式发布了退位诏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段祺瑞只不过是袁世凯的一个发声筒。这些电文虽然是段祺瑞领衔的,但是说的都是袁世凯的话。袁世凯由于身份受限,所以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北洋将领们说了出来。经过袁世凯的软硬兼施,连哄带吓唬,隆裕太后终于顶不住了,签订了退位诏书。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清朝带过来的“嫁妆”打包交给了中华民国,将主权完整移交了。其实,彼时虽然在全国各地还有一定的顽固派在支持清政府,包括在北洋内部也有一些人在支持清朝(如冯国璋、曹坤、张勋等)。但这些人并不足以撼动大局,他们对付不了袁世凯的北洋嫡系,也对付不了南方的革命军,更对付不了对清朝已经忍无可忍的全国人民。历史洪流浩浩汤汤,如果清朝当时真的给脸不要脸拒绝退位,那么无非就是再来一场“神京沦陷,两帝惨崩”呗!
清代末代天子溥仪,三岁就被慈禧太后立为天子,是为宣统帝,由此开端他传奇的终身。
清末民初,北方反动军叛逆,多地纷繁效应,大清派袁世凯等北洋军去打反动军,却不意袁世凯和反动军达成协议,欺压宣统帝溥仪退位。不外,民国当局容许给大清皇室虐待,溥仪能够持续呆在紫禁城,《关于大清天子辞位以后虐待前提》第二条规则“大清天子辞位以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成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付。”
冯玉祥,征伐张勋的辫子军,段祺瑞派他与孙中山的护法军作战,他临阵背叛,通电天下,主意罢兵,南北议和。冯玉祥,发对直系军阀,或许冯玉祥最得意之作,就是1924年,他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言归正传,假如溥仪没有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他的路该当是甚么呢?上面分为几种状况来阐明。
第一种状况:
溥仪靠民国的虐待前提,持续呆在紫禁城里。跟着民国当局的波动,北洋军阀撑持帝制的人垮台后,民国内部该当有人会提出完美虐待前提,比方规则紫禁城内的人数,安顿过剩的职员、寺人、宫女、紫禁城的防卫的权益也会被民国发出。
日本侵华后,溥仪要末被民国当局迁往北方,或许溥仪经不住日本人的引诱,或许被满清遗老遗少的鼓动,逃往东北三省开国,若溥仪逃往东北三省,他的运气和实际状况该当差不多。
第二种状况:
日本入侵后,溥仪依据民国当局的布置,迁往北方。事先民国当局还没有完整掌握天下,内部矛盾还出格多,内部矛盾跟着日本入侵后,天下核心聚焦在抗日上,满清遗老遗少的余温也愈来愈低。
溥仪一旦分开紫禁城,民国当局依据实际状况,或许会渐渐增加溥仪的特权,或许给溥仪布置虚职,让他就任于民国当局。跟着溥仪的影响力淡化,或许溥仪会被间谍谋害,又或许溥仪看淡,自动保持身份,前去本国假寓。
第三种状况:
复国,这是清末民初一个绕不开的命题,满清遗老遗少不断不接受满清亡国。
溥仪南迁后,跟着日本片面侵华,遗老遗少们,该当像经过日本人的力气,鼓动溥仪树立伪政权,而北方已被反动得很完全,溥仪等要想复国,只能北上,话题又回到第一种状况。
第四种状况:
若溥仪不被赶出紫禁城,日本入侵,民国当局该当不会持续让溥仪留在北京,把他白白拱手送给日本人。
而把溥仪迁往北方,紫禁城里那末多人,迁的用度、在北方何地安顿等都将是大问题。为了处置这个负担,不扫除溥仪在北京就被谋害的或许。固然会有言论压力,不外戴笠非平常之人,他干这个,该当随心所欲。
看累了吧,看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佛系捧腹用户
佛系捧腹用户:不发,不评,不转。不撕,不怒,不传。一切偶像,皆是虚妄。种种谣言,过眼云烟。热搜热榜,不过梦幻泡影。明星劈腿,菩提静静吃瓜。自在刷新,欢喜圆如。随缘点赞,善哉善哉。
倘若老溥在1924年没有被老冯赶出皇宫的话,现在老溥的后代会不会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老实说,这个情况绝不会出现。
老溥逊位之后,为什么还能够安枕无忧地住在皇宫?
关于这件事,我也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说到底就是老袁为了能够达到变相地监视和控制老溥的目的。
老溥才逊位的时候,多少遗老遗少哭得喊爹喊娘?他在那帮人中间其实还拥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如果真让老溥出了宫,让他能够自由行动的话,他根本就不用等到1931年才回?老家?,1912年可能就已经回去了。
他一旦回了?老家?,振臂一呼,会不会有人响应?显然一定会有。
至少那个一直到了1917年还愿意剪辫子,又有些处境尴尬的?辫帅?张勋就会带着他那几千号人响应。
从冯德麟在1917年应张勋之邀赴京一事来看,他也极有可能会响应。
冯德麟一旦响应,同在奉省的张作霖处境就尴尬了,迫不得已之下老张也有可能会选择暂时低头。
奉省一旦响应,那么吉、黑二省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
那样一来,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极有可能会提前。
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即便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提前了,他想要彻底站稳脚跟,终究还是得借助日本人之手。
老溥在1912年逊位,一直到了1931年,已经过了19年,可他一旦回了?老家?之后却还是吸引了一大批人过去。
所以说,老溥当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不能小觑。
从这一点来说,老袁也不愧是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手,他之所以会让老溥住在皇宫,就是为了不让有心之人利用老溥那点号召力和影响力。
这就叫防患于未然,后来的段祺瑞和吴佩孚也都这么做。
可惜到了1924年的时候,却被老冯给打破了。
对于赶老溥出宫这事,老冯带着几分所谓的?理想?没人知道,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宫里的财宝。
老冯这个人最不擅长的就是经营,所以出了名的缺钱。
没钱就养不了那么多人,养不了那么多人,那他的实力就会大跌。
所以,他得想办法弄钱。
而老溥和皇宫,就是老冯弄钱的捷径。
老冯这个人在当时其实是出了名的没底线,别说老溥了,为了弄钱,他连死了多年的老袁都没放过。
他在1928年还轰轰烈烈地带着人去抄了老袁的家,他说他在1924年没动宫里的东西?谁信。
那么如果老冯在1924年仅仅只是软禁了曹锟,而没有选择把老溥从宫里赶出来的话,老溥结局会怎样呢?其实在我看来,老溥至少80%的可能得和光头一起坐船离开,至多只有20%的可能会被留在这边。
老溥在1924年没有出宫,那么他出宫的时间应该就会往后延迟13年,也就是1937年。
这一年会发生什么,我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老溥1924年没出宫,那么到了1937年的时候,他也会被转移到南方。
他到了南方之后,光头那种谨慎的性格会怎么对待他?很有可能还是会选择老袁那样的办法。
说不定老溥还能和当时已经身陷囹圄的小张成为?同窗好友?呢。
只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光头到了1949年的时候就会一败涂地,从而坐船离开。
光头离开的时候,他会不会扔下老溥不管?
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可以说几乎为零。
就连杜月笙、黄金荣那样的人,光头都让人去游说他们,让他们跟着一起坐船离开。
让光头扔下老溥不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老溥坐船到了那边之后,会发生什么,会不会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事了。
可能会在不久之后获得自由,也可能和小张一样一直熬到光头去世。
不过,老溥那身子骨可能不如小张,所以他可能熬不过光头。
老溥只有不超过20%的可能留在这边,也就是被光头扔下不管,那么他在这边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我们这边一向就有?优待?的传统,所以老溥留下来的话,他前面十几年应该不会过得太差。
毕竟这时候的他没有1931年到1945年在?老家?的那段经历。
可是十几年之后的那?10年?,老溥就可能躲不过去了,可能就得各种交代了,这是时代所使然。
总之,老冯的一次举动就这样改变了老溥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轨迹。
老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迟早会发生的事,最终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后果。
而这个后果,老冯并没有承担,反而是由当时的无数普通来百姓替他承担了。
对于老冯,老溥的心情估计也很复杂。
老冯赶他,他就可以过得跌宕起伏和精彩一些,还能又一次当上皇帝。
老冯不赶他,那他就只能继续坐困方圆之地,但是却又相对安稳,至少不用受那么多罪和屈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