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开国功臣郭威,为何被皇帝满门抄斩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4:30:02

开国功臣郭威,为何被皇帝满门抄斩

开国功臣郭威,为何被皇帝满门抄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朝代更新换代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皇帝昏庸无能,老百姓过不下去就起兵造反了;有的是因为外部势力要强大,一不小心被别人给灭国了,抢到了皇位。而无论事哪一种情况,做到最高位的那个人总免不了觉得自己的皇位不是很安稳,时刻提心吊胆害怕别人会争抢他的皇位,所以有些皇帝为了消除自己的隐患,就会把他觉得很有能力的人给铲除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么一个被皇帝盯上的倒霉蛋,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建国功臣竟然来了一场绝地大反杀,反过来把皇帝给赶下了皇位,自己登基成为了千古明帝。

古代的大臣其实也不好做,你要是一旦太有才华,在百姓口中的声誉太高,就会惹来上位者的猜忌,搞不好还会丢了自己的命。这个事情在古代很常见,皇帝最忌惮的就是功高盖主的功臣了,比如西汉初期的韩信,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惹来杀身之祸的。今天的主人公也是这么一位很厉害的建国功臣,他就是后周太祖郭威。郭威也是个身世可怜的人,本来出身在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官员之家。

可惜自己的父亲在他很骁的时候就被人给害死了。有了这么一桩祸事,他的妈妈也很担惊受怕,害怕那些幕后黑手不会放过自己夫君的家人,所以只能带着幼儿逃出了家门。可惜在路上,郭威的妈妈由于种种心理压力也一病不起,很快就撒手人寰了。幸亏他的姨妈收留了他,让他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郭威小时候就学习武功,很喜欢和别人比试。

后来遇到了一个从军的机会,郭威就毫不犹豫地进入了军营并凭着自己的本事获得了将领李继韬的青眼。在这个乱世之中,郭威在军营里干得风生水起并且一步一步地受到了别人的重用。后来,当郭威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将军的时候,他和别人一起拥立了刘知远当皇帝,他自己也被皇帝委以重任,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可是,后汉高祖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也受到了郭威的拥护登上了皇位,但是郭威一直在外不停地打仗。

隐帝身边的宠臣时常在皇帝身边吹耳边风,说郭威此人是个大隐患,不除掉他这个皇位也坐得不安稳。隐帝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他早就忘了当初郭威对他的恩情,和别人一起设计想要弄死郭威。郭威知道这一消息后,也不能坐以待毙,索性就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和皇帝正面刚。

皇帝得知消息后,就把留在京城的郭威的一家老老少少都杀了,就连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都没有放过。这场仗的赢家就是郭威,他也推翻了后汉的政权,自己成立了后周,他当了后周的敌人皇帝,而隐帝则在战乱时被杀死了。

五代的时候,郭威为何将皇位传给异姓柴荣?

翻开历史的史书,你会发现但凡大一统朝代或者富裕强盛的朝代,前面都有一个短命朝代为其做嫁衣,秦始皇合六国,统一天下,却开启了400多年的两汉大一统朝代,隋朝修大运河,战高丽却被盛唐摘了果实,无独有偶,我国历史上经济最富裕,文化最昌盛的朝代宋朝,却是后周打下的江山。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原是马夫出身,先后加入节度使李继韬,李存勖部队,帮助刘知远建立后汉后,成为后汉最忠心的大臣,但是刘知病逝后,遭到新皇帝刘承祐的猜忌被满门灭族,走投无路的郭威被迫起兵,大胜后拥立刘赟为帝,后又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建立后周。

郭威登基后,很有政绩,勤俭治国,广开言路,重用贤臣,与百姓休养生息,尽管与刘承祐有不共戴天之仇,却能善待刘承祐的母亲,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仁君。郭威留给世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是,他将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却传给了异姓人柴荣。

那么郭威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柴荣呢?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无外乎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郭威没有亲子继承人,自古以来我国皇位继承所遵守的原则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唐律疏议》记载?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嫡长继承制的顺序为,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之同母弟、庶长子。唐代皇位传承一直都在皇帝儿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养子什么事。

郭威原是后汉大将,后汉隐帝怀疑郭威反叛,将郭威一家满门抄斩,其中就包括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当郭威建立后周时,年龄已经很大了,生不出孩子,失去了亲子继承人,所以郭威只能从养子和近亲中考虑皇位继承人。

柴荣贡献大,能力强;在五代乱世时代,为了皇权曾出现多次兄弟相残,父子相弑,大臣弑君等事件,如果将皇位传给无能皇子或者内亲,无疑是把他们推上了断头台。对于从小就跟随郭威征战沙场,纵横四海的柴荣来说,其实力是受郭威所认可的,并且在郭威创业最艰难时期,能言善辩的柴荣为了郭家赚了一大笔启动资金,解了燃眉之急,柴荣有恩于郭家,这也是郭威所要考虑的原因之一。

柴荣在随郭威征战过程中,展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在治理朝政时,也有超前的战略眼光, 并且勤俭节约,礼贤下士,颇具帝王素质,这样雄才大略的柴荣当然能进入郭威的法眼。

再次,郭威对柴皇后痴情;马夫出身的郭威,能够取得后来的大业,这与柴荣人的辅佐是分不开的;柴氏原来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很有文化修养。

当李存勖扑街后,落魄的郭威与柴氏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郭威是个粗人,在柴氏教导下改正了酗酒、打架斗殴的毛病,又辅导郭威文化知识,为日后郭威成为帝王打下了知识基础。

郭威出于对柴氏的厚爱,将柴夫人的侄子收为养子,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当郭威建国,对柴氏夫人更是念念不忘,追封柴氏夫人为皇后,此后再也没有封皇后,由此可以看出柴氏在郭威心中的分量。也许是爱屋及乌,将柴荣当作储君来培养,对其早已有了父子之情,传位给柴荣那是很自然的事了。

那么事实上是这样简单的原因吗?我们来看看五代皇位继承情况,与养子成风有很多关系。

1.后梁皇位传承,朱温有意传位给养子:

朱温灭唐建梁后,当迁都洛阳,仍让朱友文驻守东都(开封),朱温在洛阳病重期间,决意将皇位传给养子开封府尹朱友文,将自己亲生儿子朱友珪外放为莱州刺史,但此时,朱友珪已经掌控宫城近卫军权和宫门控制权,朱温的传位意向被朱友珪的密探得知,于是朱友珪就联合左龙虎军统兼侍卫诸君使韩勍谋变,韩勍率领数百禁军攻入宫城与朱友珪的控鹤军士联手攻入寝宫,刺杀了朱温,并矫诏以弑逆罪名杀死朱友文,朱友珪继位称帝。

然而,好景不长,朱温的嫡子朱友珪在开封起兵,联合天雄节度使杨师厚进宫夺位,朱友珪兵败自杀,朱友贞继位,梁末帝。朱温建立的后梁,仅传二位,先是打算传位给养子,后又被亲儿子杀死,然后兄弟之间为了皇位自相残杀。

2.后唐皇位传承,最后被养子李从珂夺位

大唐节度使李克用病重时,李存勖继承为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建立后唐,为后唐庄宗,在此之前,李存勖为了能够平稳继承晋王位,将手握兵权的叔叔李克宁设计除掉。然而,这并未能保证江山无忧,庄宗末年,发生士兵叛乱,李存勖命令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率军征讨叛军,然而走到半路时亲军哗变,李存勖众叛亲离被乱兵所杀。

?后周太祖郭威简介 灭后汉诛隐帝 建立后周政权

   (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儿」,五代后周的建立者。 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减轻赋税,削减严刑峻法,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去世后,因亲生儿子全都被刘承祐杀害,由妻侄柴荣继位。>  简介>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广顺」,史称后周。 简介:郭威生年未详,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后周开国皇帝,庙号「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本姓常,幼时随母亲适郭氏,故改姓郭。父郭简曾为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姨母韩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后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并派兵抵御郭威。七里坡之战,后汉 *** 军战败,隐帝被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太后,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于是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士兵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监国,不久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大周。>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离世>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 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评价>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使编户增加3万多 。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6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