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晋权力斗争有多残酷三年换了2个皇帝

以史为鉴 2023-06-28 04:22:01

东晋权力斗争有多残酷三年换了2个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何充等人不满意的原因便是掌控荆州的庾翼太能折腾了。庾翼动不动就要北伐,这可跟朝中“清玄”的主流思想不一致啊。

这些世家大老爷们,想得最多的就是“不干事”。自己在江东舒舒服服地住着多好,干嘛非得打仗。

若是读《庾翼传》,会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庾翼不断地来回转移驻地。有些朋友会疑惑:庾翼这是干嘛呢?其实从地图上看,东晋沿着长江自西向东的关键点便是江陵、夏口、武昌、石头城,这四个点。

在这四个点驻军,可以代表着不同的作用。江陵西防大成,北防后赵。夏口、武昌是建康的西部防线,若这俩点守不住,建康便只能依靠最后的石头城了。

换句话说,这几个点都是东晋长江防线的重点。庾翼转移诸地,既有为自己北伐做准备的打算,也有安插庾氏势力的想法。若庾氏彻底掌控了这几个点,那么建康就完全处于庾氏的控制之下了。

在江陵北方的襄阳,可以说是东晋与后赵的边防城池。庾翼率领大军驻扎此地,便是对后赵表明:我要打你了。

何充等人不希望开战,自然不能让庾翼驻扎到襄阳。一旦庾翼大军进入襄阳,即使不主动开战,后赵也可能会主动攻击。毕竟你庾翼率领大军,来到两国边界,难道是旅游的?

庾翼一旦与后赵开战,若引得后赵全力进攻东晋,那么世家便不得不支持庾翼了。庾翼可以战败,但决不能让后赵军打过来,这便是世家的想法。

何充虽然不同意,但庾翼的兵马都是人家自己招募的,晋庭管不住啊。庾冰知道自家兄弟此举,虽说是与后赵开战,但与“叛逆”其实无二了。因此当庾翼大军到了襄阳后,庾冰就以做庾翼后援的借口,从建康跑到武昌,不敢呆在朝廷中枢了。

庾翼的第一次北伐,算是取了场小胜利吧,但这时候整个晋朝的形势对庾翼却是越来越不利。先是晋康帝司马岳去世(公元344年),新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继位。

司马聃是何充选择的继承人,而这时的司马聃仅仅2岁,也就是说晋朝中枢落入了何充的手里。庾氏在中枢与何充的权力平衡被打破。

若说司马聃继位,庾氏在朝堂上还有机会重夺话语权的话,紧接着庾冰的死便标志着庾氏失去了与最高权力层的联系。庾冰的的死对庾翼才是致命打击。

失去与中枢的联系,庾翼就得不到最新的朝廷政策与最新的情报,更失去了与中枢世家的联系。庾冰充当着庾翼在朝中的耳目,同时担任着庾氏与世家的纽带。没有世家的支持,庾翼将寸步难行。

不过庾翼的困难局势没有坚持多久,因为他自己在一年后(公元345年)发病死了。庾翼的死因很怪,说庾翼见到了一个类似方相(东晋时期的鬼神)的东西,不久后便背疽发作死了。

庾翼的死是不是很诡异?但若将这四年间,也就是342年到344年的事情捋一捋,便能品出东晋朝堂更诡异的一幕。

342年晋成帝司马衍去世,他的同母弟弟司马岳继位也就是晋康帝。成帝、康帝的母亲是庾亮兄弟的妹妹,庾氏有着外戚的身份。

庾怿是庾翼的二弟,在342年,他因为想毒死王氏的王允之(王导死后,王氏的掌门人),被成帝训斥,结果庾怿回到家中便服毒自尽了。

史上记载庾怿的暗杀手段极其低劣。他将一壶毒酒送给王允之,王允之将毒酒让狗尝了一尝,狗被毒死了。王允之就去成帝那里告庾怿的状,庾怿被训斥后回家就死了。

王允之让狗试毒的行为,说明王氏与庾氏已经是公开的敌人了,否则哪怕普通人送的礼,怎么会率先想到有毒方面的?

若王氏一直在防备着庾氏,双方如此敌视的状态下,庾怿还以“毒酒”如此低劣的手段暗杀王允之,没长脑子吗?

庾怿死的莫名其妙,王允之同样如此。在342年稍晚的时候,王允之便死了,没记载死因,只写着“卒,年四十。谥曰忠”。

王允之在死之前,与庾冰有过冲突,“(王允之)欲与庾冰言之。冰闻甚愧,即以恬为吴郡,而以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这其中有没有联系?

晋成帝在王允之死前稍早几个月,也刚刚去世。当时的朝堂围绕着让成帝的儿子继位,还是弟弟继位展开了一场争斗。最后庾氏赢得了胜利,康帝司马岳顺利继位。

从另一方面来说,穆帝即位,庾氏掌控大权,不久后王允之便不明不白的死了,其中有没有联系?

到了344年,仅仅当了两年皇帝的司马岳病重。这一次庾氏又与何充等世家,对继承人展开斗争。不过这一次是何充等世家赢了,庾氏的的权柄被削弱。

康帝死后仅仅数月,庾冰去世。第二年(也就隔着几个月)庾翼死去,死的原因都是莫名其妙(康帝死于庾翼北伐,庾冰出镇地方期间)。

342年到345年,死了两位皇帝,四位重臣(庾翼、庾亮、庾怿、王允之),而且都是死的莫名其妙。我们知道古代的生存率低,但若顶层世家的人还这么容易死,那么普通百姓岂不是走个路都可能摔死?

庾翼、庾冰死后,何充利用桓温夺取了庾氏在荆襄的控制权,庾氏自此便没落了。

究竟真相是什么,我们已经不可考了,但其中权力的倾轧肯定少不了的。表明风光无限的世家,背后为了权力,究竟付出了什么?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吧。沦为权力的野兽,自古就不少,不是吗

东晋的覆灭金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谁灭了晋朝?



东晋灭亡了


刘裕控制了朝廷,荆州刺史刘一眼红,打算出兵。412年,刘裕击败了十字军,刘一自杀。殳俏是由东晋时的一位反叛将军乔宗建造的。公元405年,益州刺史毛葱率军攻下江陵环镇,但蜀军拒绝远征,于是推乔宗起兵反晋。后来成都被攻陷,毛葱被杀,乔宗成了成都王。408年,晋朝派刘静怡率军讨伐,但失败了。413年,刘裕派西陵总督朱灵石率军西征,攻占成都。乔宗退兵自杀,蜀亡。


鲁迅是孙恩的继承人,桓玄被任命为永嘉总督安抚他,但他仍然骚扰沿海。404年,鲁迅从海上攻占广州,次年,金廷命其为广州绥靖刺史。40年,乘刘裕北伐南燕之机,鲁迅与妹夫徐道富两路北伐,导致刘一在桑洛郡覆灭,乘势攻下建康,史称松露之乱。


此时刘裕已经赶回来了,鲁迅和徐道富已经内讧。鲁迅久攻京城未破,退守寻杨。十月,徐道富攻打江陵,被守将刘道贵击败。12月,鲁迅被金击败,退守广州。41年,刘裕出兵杀徐道富。鲁迅最后被交州刺史杜会度歼灭,投水自尽。至此,乱局被平定。


在消灭了一些异己之后,刘裕为了称帝,发动了两次北伐。当时慕容超、南燕屡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次年,南燕都城光谷被攻破,慕容超被俘被杀,南燕被杀。后来,由于鲁迅的叛乱,宋丽的武帝。秦朝以后,因为夏赫连波波多次入侵,国家大衰,建立了少主姚宏初。416年12月,刘裕再次北伐,连入许昌、洛阳。次年,刘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死于后秦。


然而,就在那年冬天,留在京城的刘突然去世,刘裕不得不回国躲避朝廷的更迭。他命令他的小儿子刘一祯和、沈等将军一起保卫长安。后来将军们狼狈为奸,夏主赫连勃勃率军进攻。417年冬,刘裕下令刘一祯等将领率军东进,被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


关中失陷后,刘裕开始积极求饶。同年,刘裕杀了晋安皇帝,立弟弟德文为公瑾皇帝。四十年,刘裕废帝公瑾自立,建立宋朝,史称南宋。这是为了宋武帝,东晋王朝也就此结束。4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进入南北朝。

能左右帝王命运的东晋四大家族,为何最终会衰败?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

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公元383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之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桓玄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在魏晋。

有六个家族值得关注(不包括原来江东的贺、朱、陆、张等大姓):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陈郡谢氏、河南陈郡袁氏、河南颍川庾氏、山西太原王氏、安徽谯国桓氏。其中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和河南陈郡谢氏四大家族,相继执掌东晋的权柄,尤其显赫。而这四大家族中,排第一位的,自然是山东琅邪王氏。

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王戎、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乱华,王敦、王导兄弟在南京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重江东,有“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之说,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故事。

随后,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更是奇葩一朵。在整个六朝时代,山东琅邪王氏家族,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在整个中国古代,能与山东琅邪王氏相媲美的,唯有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宰相59人、将军59人)。

六朝以后,世间多以“王谢”并称,该称呼成为中国古代世家大族的代名词,但与王氏比起来,谢氏还是有差距。排在第二位的谢氏,一品官.员仅出了4人。其代表人物谢安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哥哥谢弈、弟弟谢万、谢石、侄儿谢玄等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大官。文学史上有名的谢灵运、谢眺也出自谢氏世家。

继承大权臣王导位置的是庾氏庾亮,庾亮死后他的弟弟庾冰接任大权臣的职务,庾冰的弟弟庾翼则把持东晋最重要的外镇官.员荆州刺史一职。

与南方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的,是北方的五胡十六国,那是中国民族矛盾空前绝后的最尖锐时期。东晋汉族政权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

其中以大臣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卢循起兵。桓温其子桓玄在内战中获胜。桓温死后,桓玄逼晋安帝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后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晋朝大事迹:晋朝都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战役和事件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朝历史事件
司马炎篡魏
自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始,司马氏掌握魏的大权,至司马炎手篡魏的机会成熟,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西陵之战
西陵之战,讲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遭到吴军沉重打击。吴大将陆抗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
秃发树机能扰凉州(鲜卑)
秃发鲜卑族首领。“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三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所败,旋即为叛徒所杀。
晋灭吴之战
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八王之乱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名称:八王之乱
地点:中原(司豫冀兖雍地区)
时间:291年~306年
参战方:司马宗室藩王成员
结果:东海王司马越攫取朝纲
伤亡情况:50万以上
后果其一:大批开国名将、股肱废除
后果其二:导致西晋灭亡的内部原因
郝散起兵(匈奴)
元康四年(294年)五月,郝散于上党郡縠远县故地率领部众叛乱,并进攻上党郡治所潞县,杀害郡中官员。至八月,郝散又率部众向朝廷归降,但在经过冯翊郡时被该郡都尉杀死。
两年后,其弟郝度元又在三辅地区与当地胡族叛变。间接促成齐万年叛变。
齐万年起兵(氐)
齐万年, 西晋时期氐族首领。自从曹魏时代,很多少数族内迁后自立。元康六年(296年),匈奴人郝度元联合羌胡二族起兵反晋。当时关中大饥,秦、雍二州的羌人纷起响应,推齐万年为帝,拥兵七万。他率兵围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威慑关中。晋朝廷派安西将军夏侯骏、建威将军周处征讨,受梁王司马肜节制。
当时齐万年屯兵梁山(今陕西乾县),周处以五千精兵出击,梁王与周处有旧怨,断其后路,周处孤军深入,被齐万年大军包围,从清晨激战到黄昏,杀敌一万,在六陌兵败阵亡。
元康八年,张华、陈准等荐左积弩将军孟观出征。次年齐万年军败于中亭(今陕西武功西),兵败被杀,此乱前后共四年始平。江统有鉴于此,作《徙戎论》。
流民起义
西晋时,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受到封建士族政权的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人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301年,巴氏人李特为首在绵竹起义,屡败官军。长江一带的流民也纷纷起义,延续了十几年,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统治。史称流民起义。
《徙戎论》
徙戎论是西晋陈留圉人江统的一部政治论著,鉴于当时游牧民族大量内迁杂居,后齐万年等在边关作乱的情况,提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的主张。《徙戎论》在当时西晋朝廷由贾南风当政时期,自然无法采纳,不到十年即发生五胡乱华。
贾后弑君
张昌起兵
张昌改名李辰,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义。各地不愿远征的丁壮和就食江夏(今湖北云梦)的饥民,都踊跃参加。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立原山都(今湖北谷城东南)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张昌以相国掌实权,其兄弟皆领兵。江汉人民纷纷响应,旬月之间,众至三万。义军头著绛色巾,上插羽毛,作战非常勇敢,分四路进攻。一路黄林率两万人向豫州进发,继而东下,破武昌(今湖北鄂城),斩太守。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今河南南阳),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临淮(今江苏盱眙东北)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今湖南境内)。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
/news/201509/45509_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