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官员是如何证明考生身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们现代科技已经很先进了,所以考试的时候对于考生身份的确认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在考试之前都会发放一个准考证,上面的照片就能够做到很好的防伪。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照片这种东西的,那么在科考的时候,考官们又是如何验证考生的身份呢?怎么样才能防止这些考生们浑水摸鱼,找人代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是有枪手这种职业的。比如说唐朝时期非常出名的诗人温庭筠,他当年就多次帮别人去代考。有一次科举考试当中,温庭筠自己也是要去参考的,那个时候,考官知道他已经有过代考的事情了,所以还专门把他安排在了眼前,亲自去监考他。可即便这样,在这次考试当中,温庭筠还是代替了八个人去考试,这个故事一直都被记录在唐书当中。
后来代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广东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一条龙服务,比如说顺天府也曾经出现过专门给考生和替考生牵线搭桥的饭局。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考那是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社稷安危的,绝对不能就任他们这样胡闹下去,所以朝廷也在一直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在这个前提之下,他们就想到了很多办法,首先是准考证。在很多朝代当中,准考证被叫做牒,在清朝的时候,被叫做院士卷结票。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照片,但是在这张准考证上却会写着考生的祖籍,祖父,父亲的姓名包括考生的年龄,最重要的是他会把考生相貌的主要特征描写在上面,比如说这个人是方脸,有一些络腮胡子等等。
其实在北宋宋真宗的时候就有了相貌特征的整理工作,那个时候被叫做相貌册,不过在当时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时候,其实都非常简单,几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他对于相貌册这个环节进行了完善。
除了通过相貌辨认这个办法之外,他们还想到了一个比较不讲道理的方法,那就是考生们要实行连坐制。一般情况下就是当地的五个考生,他们都互相认识,然后彼此互相担保。如果当中有一个人代考出事儿,其他的人都是要受到惩罚的。而这种制度在宋朝的时候是需要十个担保人的,在清朝的时候只需要五个。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会在考试的时候把在当地管理教育工作的官员叫到考场,让他们去识别这些考生们,叫一个名字来一个,只有这个官员认可的考生之后,考生才会被允许放进去。
这其实就相当于是我们现代的人脸识别,但是识别的这个东西不是机器,而是朝廷专门委派下来的官员。
最后一种办法就是要严惩枪手和代考者。这个不管是在哪朝哪代,包括是我们现代都是这样子的,对待枪手的打击,那都是非常用力的,而在乾隆时期,其实是非常严格的,当时他下令枪手和代考者双方都是要被处斩的。
通过这些手段,虽然不能完全的制止这种代考的情况,但是却把在考场上作弊的情况降到了最低概率。不过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在科考上作弊的人并不多,因为科考在当时那是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所以并不是由所有人都敢去当枪手,而且还有一点是科举考试是非常有难度的,没有谁就有一定的把握绝对能考上。还有一点是能通过考试的那在当时绝对是人才,居然自己可以通过科举来当官挣钱,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挣这点儿碎银子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5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