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隆中对》把益州夸成了一朵花,什么天府之国,什么沃野千里,什么龙兴之地,可是到了《出师表》中,益州成了“疲弊”之地,成了“豆腐渣”。
短短几十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益州由“一朵花”变成了豆腐渣?
原因之一,诸葛亮“卖弄”口舌。
诸葛亮是个口才极佳的人,要不怎么能在江东舌战群儒,怎么能凭一张利嘴骂死王朗呢?他天上就是中国好舌头,能口吐莲花,能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开始了一番自我表演,诸葛亮先是描绘了一道美味的大蛋糕“汉室可兴”,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构想“占荆州,取益州,北图中原”,听的刘备心花怒放,仿佛胜利指日可待似的。
为了让刘备进一步信服,诸葛亮把益州夸成了一朵花,“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仿佛是人间天堂一般,但却对益州偏安一隅,交通不便,瘴气肆虐等缺点闭口不谈。
诸葛亮明显避重就轻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刘备信服自己的政治规划,借以抬高身价。
原因之二,蜀国穷兵黩武。
刘璋父子统治下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可是刘备来了之后,一切就变了。
先是刘璋和刘备打了三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刘璋不忍百姓受苦,最后开城投降。
接着,刘备稍微整顿军马之后,又与曹操在汉中较量了两年,打仗需要物资的,需要粮草的,需要封赏的,而一切都是益州百姓提供的。
没过几年,刘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夷陵之战,倾尽蜀国全部家当,企图对吴国来了个空前大侵略,结果呢?一败涂地,全军覆没,竹篮打水一场空,损耗无数的物力,牺牲无数的男儿,但分毫收益未有。
此时的益州却已疲敝不堪。
休养生息几年之后,诸葛亮又发动了七擒孟获的战争,又进一步消耗了国力。
综合来看,刘备入主益州之前,益州确实“沃野千里”,但刘备入主益州之后,三番五次瞎折腾,空耗国力,结果就成了“益州疲弊”了!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顶级谋臣给他规划的战略路线:
选自隆中对,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已经讲明了当时的情况: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夺取刘璋张鲁刘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汉中荆州三地,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第一,地理劣势的限制。
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地,虽说是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也很难从川中出击。蜀地和中原的隔离程度,就连黄巾起义都没闹到蜀地,可见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刘备后来又取得汉中,汉中作为益州门户,也只能保护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还是有难度的。
荆州倒是用武之国,但是从蜀地到荆州还是比较遥远,蜀地的后勤很难支援到荆州军,因此荆州和大本营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荆州出击也不容易。
相对来说,北方的曹操,东南的孙权,其地盘都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输出武力就比较容易。
上图:入川难,出川也难啊!请配合现代中国地形图来解读。
第二,外来政权,执政根基不稳。
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都是来自中原的士族,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必然面临益州本土势力的反抗。这样的困境也一直困扰着东吴的孙权。所以刘备和孙权的大后方其实都不是很安稳,几乎没有倾巢而出的条件。一旦大军出征,朝中空虚,就可能发生内部叛乱。刘备为了安抚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严,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也不是太融洽。李严曾经在诸葛亮出征北伐时故意断粮,造成此次北伐失败。
第三,人才劣势难以改变。
大家看三国演义,肯定会不禁感叹:三国的牛人都在刘备手下啊!什么五虎上将,什么卧龙凤雏。其实如果看三国志,就会明显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汉。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按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述史实。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三国志魏书27卷,蜀书15卷,记载魏国人才的篇目20卷,记载蜀国人才的11卷,而且诸葛亮单独成一卷。这说明实际上蜀国的人才是远远比不上魏国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在魏书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贾诩列在第十。而蜀国的一杆主要人物,只一卷蜀书六就写完了,诸葛亮单独写在蜀书五中。仅仅从三国志人物传记的数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国一流人才数量比蜀国多,二流人才更是远远多于蜀国。治国不能仅靠几个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层人才的。
到了三国后期,蜀国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说法,反应的正是蜀国后备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求才不求德,可见对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刘备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刘备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较突出,那些有才能却品德不佳的人,都没有太好的发展。刘备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人呢?
先不论天时地利,我们单说一个人和。
凤雏庞统:荆州襄阳人,同诸葛亮同拜封军师中郎将,他在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计,刘备用其中计,进攻雒县,庞统率领众人攻城,不幸中流失而亡,年仅36岁,赐封关内侯,谥靖侯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卧龙凤雏自然非比常人,但是此类人,也常常最心高气傲,他二人虽共事,但是内心必然有怨气,庞统为表现自己,也中途夭折,实在可惜。
再来说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关羽和张飞和刘备乃是结拜兄弟,他三人关系自然不用多说,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生死兄弟;赵云,乃是刘备提拔之,勇力也非常人,得到赏识,自然卖力;可是马超,和黄忠,他二人乃是降将,降服之处便有不满。之是碍于时世,不得不降,纵使刘备后来赐封五虎大将,想必作为一代名将,后来作为降将,这个名声怎么都不好听。试想你能指望一个别人的高管,跳槽来你这卖力,跟你出生入死?不可能。
黄忠在赐封五虎大将时便有许多尴尬。黄忠作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汉中之战对曹军精兵,仍能斩杀大将夏侯渊。受刘备赏识赐封,然而关羽却说,不与老兵为伍,说者无意,听着有心,试想我为你出生入死,你在背后如此诽谤我,谁能无动于衷?虽然最后还是赐封了,想必心中早就已经有怨言,为日后刘备集团没落埋下了伏笔!
再来看,军师互相置气,五虎上将名不副实,兄弟从中挑拨,试问,这样的集团,如何一统三国,纵然个人能力再突出,没有一个好的氛围,也是白搭。
应该说黄巾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去益州发展,就失败了;又或者是益州地处偏远,张角等人认为没有必要去益州发展。黄巾军的创始人是张角三兄弟,张角是冀州钜鹿(今河北宁晋)人,因信奉《太平经》而创立太平道,最开始传道就是在冀州,经过十多年的传道,信徒遍布冀州、青州、徐州、幽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州,主要还在中原及周边地区传道,东汉十三州中只有益州、凉州、交州、幽州、并州等偏远荒凉的五州没有张角等人的太平道活动。
张角以传道为名,组织信徒,将整个天下为分三十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起义时以头缠黄巾以示区别,所以称为黄巾军。公元184年,由于叛徒的告密,黄巾起义被迫提前举行,由于行事仓促,战略不发,再加上张角年事已高,于黄巾起义中病逝,从起义到被东汉政府军剿灭,只持续了十个月时间。
黄巾起义时,主要战事集中在南方的荆州和北方的冀州一带,大大小小的战事遍布冀州、青州、徐州、幽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州。在荆州南阳、宛城一带,东汉政府军在皇甫嵩、朱儁的带领下平定黄巾军,在冀州一带,东汉政府军在卢植及后来北上的皇甫嵩带领下,平定了黄巾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张角三兄弟。184年当年,黄巾起义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之后零星的小股起义时有发生,一直持续了好几年,188年,还有黄巾军的余党在太原郡、河东群、汝南郡起义,而正是这个时候,汉灵帝在刘焉的请求下,将刘焉任命为益州牧,前往益州任职。刘焉于是从洛阳出发前往益州,先南下荆州,再向西沿长江准备进入益州。
就在这个时候,益州传来所谓的马相之乱。马相自称为黄巾军,带领一群农民在益州作乱,先是杀了官府任命的绵竹县令,进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杀了益州刺史郗俭,又率军攻打蜀郡、犍为郡,一时益州战火四起。马相只是个反贼,并不是张角部下的黄巾余党,而是因为黄巾起义的声势浩大,而借用了黄巾军的名号来起兵造反,在攻下一些益州的地盘后,马相就自称天子,从这种作为来看,也不是黄巾军所为。黄巾军称首领为渠帅,领导人是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之后马相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马相被杀,益州之乱平定,然后刘璋就进入了益州任职。
从黄巾军的发展轨迹来看,益州确实没有黄巾军发展,而马相只不过了借用黄巾军的名号而已。至于黄巾军为何不去益州发展,有以下原因:1、益州地处偏远,当时交通不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益州,路不好走。2、张角等人精力有限,东汉有十三个州,被张角已经发展了8个州的势力,等到黄巾起义迫不得已发动时,张角没多久就病死了,可见张角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太多精力再向外发展了。3、张角等人认为没有必要。东汉十三州中原及核心的8个州,张角已经建立了自已的势力,只要能在这8个州站稳,击败东汉政府军,那么建立政权就能够成功了,至于那偏远的5个州,已不足为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