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卫究竟是怎么出身,并非乞丐家境也不是贫寒

众妙之门 2023-06-28 02:58:19

李卫究竟是怎么出身,并非乞丐家境也不是贫寒

还不知道:李卫究竟是怎么出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

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臣,当真是不得不服。

让李卫大火的这两部电视剧,一部是《雍正王朝》,另一部是《李卫当官》,《雍正王朝》堪称中国历史古装剧的神剧,在这部剧中,广为人知的雍正帝、年羹尧等人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再火一波也无可厚非,李卫却能够成为一个大IP当真是想不到的。

于是乎,在《雍正王朝》大火后不久,另一部剧《李卫当官》就应运而生了,为了给自己增加流量,《李卫当官》中还大量启用了《雍正王朝》中的很多演员,让人以为这就是一伙人拍的。

最后《李卫当官》确实火了,人们还以为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形象。

有意思的是,还真有人能影视剧中的段子当历史,《李卫当官》中有一个叫唐文尧的官员,因为奉公廉洁被雍正破格提拔为两江总督,然而唐文尧上任之后生活腐化,竟然用人参烧白菜,据说是因为人参烧出来的白菜能够有效去除白菜的土腥味,结果雍正就派李卫去查唐文尧,最后将其满门抄斩,在疯狂的网文当中,唐文尧被当作历史存在的人物,被人们大书特书。

实际上,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唐文尧,这个剧情最早也是采自《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吃白菜只吃白菜芯的故事。

因为《李卫当官》的编剧是《雍正王朝》剧组中的策划,两个剧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因为如此,在两部剧中剧情有诸多相似之处,出场都是雍正在康熙年间到江南处理案件时结识李卫,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和坎儿是乞丐,雍正到江南公干的时候将其当作家奴带回王府,在《李卫当官》中,更是以戏说的方式讲述李卫假扮钦差大臣而后来当官的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实际上,李卫并非是《雍正王朝》在中的乞丐出身,也并非是《李卫当官》中的街头小混混,历史上的李卫家里也是富庶人家。

真实的李卫是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小的时候的确不喜欢读书,也没有什么文化,后来也没有走上科举之路,最后能当上官还是家里花钱给捐的官。

在古代买官是很正常的,最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可以买官了,到了清朝时期形成固定的捐纳制度,将其当作科举之外重要的补官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只要有钱就可以什么人都当官,想买什么官就买什么官。而是设立一系列的标准,只能买到一些虚职的官员。

在清朝都崇尚科举取士,大部分靠捐纳出身的官员都不受待见,买的官也就是过过官瘾。

李卫的家里能够出钱给他买官,可见其家庭条件还算可以,然而李卫碰上雍正,给了他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雍正选拔官员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实干,另一个是清廉,李卫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只是捐了一个员外郎,因为做事不拘一格,勇于任事,敢于办事被雍正所赏识。

得到雍正赏识的李卫仕途一番风顺,没有过几年就从员外郎,雍正继位之初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后来改任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升任为布政使,掌管一省钱粮赋税和盐务。

雍正三年提拔其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升任浙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员。雍正七年加兵部尚书,雍正十年署理刑部尚书,授予直隶总督。

因为政绩突出,曾经被雍正称为“模范督抚”,以捐纳出身的李卫有如此成就,在整个清朝时期大概也只有李卫一人。

在雍正一朝顺风顺水的李卫,到了乾隆朝就开始吃闭门羹了,被乾隆给冷处理了,乾隆三年郁郁不得志的李卫,年仅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关于李卫的身后事,还有一番波折,李卫死的时候,乾隆对其还算肯定,乾隆五年的时候评价李卫: “才优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

然而到了后期,乾隆对李卫的印象就大为转变,乾隆南巡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庙中祭拜李卫,就让人把李卫的神像给毁了,并且表示:"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到乾隆四十五年,召开清政府最高级别的史学人物评价大会,将大部分有争议的明清人物逐个点评分析,乾隆直言李卫: “并非公正纯臣,其在浙江亦无甚功德于民,并闻其仰藉皇考恩眷较优,颇多任性骄纵之处”,甚至还说李卫若还在世,必将其定罪究治。

李卫可以说是把脑袋别裤裆上给雍正帝卖了一辈子命,得罪了很多人,也没有贪多少钱,但是乾隆却都不看在眼里,我就不明白乾隆的三观是有多扭曲,反正别人说好的人,乾隆都要驳斥一顿。

乾隆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看名书名画,不但喜欢看,看完还喜欢加评语,加完评语还喜欢盖他的印章,据说乾隆因此毁了很多作品。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习惯,对待历史人物也喜欢点评一番,历史上争议较大的,诸如袁崇焕、鳌拜、吴三桂等人,乾隆都要给你评价一番也是没谁了。

雍正时期的李卫,真的是小混混吗,他是怎么当上官的?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想必对李卫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剧中的李卫是叫花子出身,潜邸时期便跟随雍正帝鞍前马后,对雍正帝忠心耿耿,是雍正帝潜邸时期的“奴才”。雍正帝即位之后,李卫大受重用,由知县、粮道、布政使,一直做到了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成为了封疆大吏。


那么,李卫真的是叫花子出身吗?又或者用提问者的话说,李卫真的是混混吗?恐怕您得失望了,李卫可不是什么叫花子出身!李卫是江苏省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人,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地主家庭。清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财政紧张之时,朝廷会出卖一些非重要官职以换取真金白银,用来平衡财政赤字,并且还为这种“卖官鬻爵”行为取了一个不错的名字——捐纳。

李卫自幼生得膀大腰圆、根本不喜欢读书,虽然也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学识却不足以征战科场。就在李卫正为前途发愁时,恰巧赶上康熙末年开捐,于是李卫花钱买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衔。 清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官员,如果按从四品知府对应现在的正厅局级为参照,李卫买的这个官还真不小,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局级,估计李财主可没少花银子呢!


不仅如此,清朝捐纳出身的官员很多都是买个虚衔或者叫候补官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被放实缺。可李卫在买了员外郎之后不久,居然真就被授予了户部员外郎的实缺,不久又升任了户部郎中,估计银子也是没少花啊!但是,李卫出仕之后却没有像众多捐纳出身的官员那样,一心只为捞银子,反而非常清廉、刚直,一心想要作出点儿成绩来。

面对不合程序或违法的事情,李卫谁的面子也不给,管你是亲王还是贝勒,到我老李这儿,一切都得按规矩来!据说因为某位亲王的下属违法乱纪、利用职权敛财,李卫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那位亲王,在走廊上摆上柜子便标明“某王赢钱(非法收入赢余)”,搞得那位王爷差点下不来台!而这一切都被潜邸时期的雍正帝看在了眼里。


虽然此后李卫止步户部郎中一职,其办事不畏权贵、不讲情面的作风却给雍正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即位。自雍正元年起,雍正帝拉开了雍正改革的序幕。推行新政无可避免会损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得罪人无法避免。于是,雍正帝想到了不怕得罪人的李卫,将其提升为了直隶驿传道。还没等李卫上任,雍正帝又把李卫派去了云南,出任云南盐驿道。李卫到任伊始便展现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着实干出了一些成绩。

雍正二年,仅仅上任仅仅一年的李卫便由道员晋升为了布政使,主官一省财政,同时仍然兼管着原来的盐政。在雍正新政的推行过程中,李卫依然秉承了一贯的行事作风,谁的面子也不给!虽然得罪了不少人,李卫的官却是越做越大。上任布政使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李卫调任浙江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在担任巡抚的同时,李卫还监管了浙江的盐政。浙江靠近两淮产盐区,但是清政府处于政治、财政考量,严禁浙江就近购买便宜的淮盐,只能购买价格较高的官盐。

因此,导致浙江地区私盐贩卖成风。李卫到任后,铁腕治盐,严厉打击私盐贩卖,硬生生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与此同时,李卫在捕盗方面的才能也相当突出,在任期间肃清了浙江境内的多股匪盗力量。之后,李卫便留在了浙江,一干就是四年,直到雍正七年其母去世、返籍丁忧守制,李卫才离开了浙江。

三年丁忧期满后,李卫升任署理(代理)刑部尚书,不久又调任直隶总督。虽然在官场历练多年,李卫的性格却没有变。雍正十一年,李卫公开弹劾雍正帝另一位宠臣鄂尔泰的亲弟弟鄂尔奇!虽然雍正帝看在鄂尔泰的面子上最终的放过了鄂尔奇,但对于李卫不改初心、刚正不阿的作风给予了高度赞扬。


人们经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去世之后,不少雍正朝的重臣都遭到了乾隆帝的猜忌,鄂尔泰、张廷玉也不例外。但是,李卫却没有遭到乾隆帝太多猜忌。乾隆二年,李卫还因秉公执法获得了乾隆帝赏赐的四团龙补服。可见,乾隆帝对李卫这位父亲的旧臣还是比较满意的。乾隆三年,李卫病死任上,病重期间乾隆帝还专门派御医前往直隶为李卫治病。李卫去世后,谥“敏达”,从这个谥号也能看得出,乾隆帝对李卫的表现还是非常认可的。


雍正的心腹李卫,靠买官入仕途,如何成为受两任皇帝重视的臣子呢?

 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的江苏丰县,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李卫家境自幼殷实,生活富足,出身豪门。从明末开始,他家世代为官,也不是什么目不识丁的文盲,只能说他不是个读书的料子。

  雍正时期,李卫既非科甲出身,又非功臣之后,可为什么雍正帝却一直对他圣眷不断?

  被称为雍正“三大宠臣之一”的李卫升迁可不是靠献媚取宠,而是靠实打实的功绩而提拔上来的。《雍正史》记载:天下的大臣中,雍正唯一关心的就是包括李卫在内的三个人,另外乾隆皇帝对于他也有着非常好的评价,所以不难看出李卫在各位皇帝的心中的印象都非常的好。康熙晚年,朝中大臣多为沽名钓誉、因循守旧之辈,而在地方也产生了大批官商勾结、形成了地方宗族势力的利益集团,致使国家的税收严重下降。刚继位的雍正需要一个能够忠君奉主,实心办事之人。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资买官不久后就被调入朝廷担任兵部员外郎。康熙五十八年,李卫任户部郎中(正五品)一职以后,其开挂一般的人生就随着雍正皇帝的上台而展现。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四阿哥胤禛于畅春园继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在位期间是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他实行的新政需要刚正不阿,敢于得罪权贵干实事的官吏。李卫在任户部郎中时,亲王属下分管账户就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就加收平余十两。李卫认为平余后的地方税收难以征收,在多次劝谏该亲王无效后,他在户部大厅写上“某王盈余”几个字眼,亲王也不得不停止加收。


  雍正皇帝继位后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处理云南盐政。这时候的云南地处边陲,民风彪悍,盐政也几乎废弛。李卫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方法使得云南盐政不到三年便焕然一新,亏空也基本厘清。李卫通过这种方式,让雍正看到了自己不仅不畏强权,敢于担事,随即雍正提拔李卫任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对李卫寄予厚望。而李卫在浙江打击盐枭集团,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修筑钱塘堤坝防止水患,整理玉环岛,治理社会治安让雍正大悦,并称赞李卫“尔乃国家伟器”,“乃成全圣祖之是也,岂止朕之功臣,乃朕之恩人也 ”。

  卫任直隶总督时,向雍正检举揭发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贪污受贿,他其不结党的做法也让雍正十分信任他。由于李卫为人孤傲,经常得罪同僚,雍正曾在朱批上对李卫说:“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但防太过,莫患不及。”可见雍正对李卫之厚爱。雍正皇帝去世后,李卫失去了“庇护”,他也没有收敛自己的秉性,反而是愈演愈烈。乾隆二年,诚亲王府的护卫库克想强占百姓的淤地,后李卫一纸御状告到了乾隆面前,乾隆皇帝没有办法最后只能赏李卫四团龙补服,一番夸奖才平息了这事。


  按清朝的惯例,只有皇子中的亲王和郡王穿四团龙补服,将四团龙补服赏给大臣,尤其是赏给汉臣的几乎很少。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李卫在乾隆朝照样得宠。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李卫能挺身而出,面对贪污的官员,他也一并严惩不贷,只可惜后来他生了重病,也没能挽救回来。

  纵观整个清朝历史,李卫是一个有着很高道德品质与思想品德的人,可以算得上是清正廉洁,敢于任事的“能吏”,全是靠实力而达到这个高度,堪称人臣典范。这样做实事的能人在朝堂中并不常见,所以也难怪他受到两任皇帝的重用,最终留下了一段君臣佳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4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