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宪宗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真相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8 02:49:49

明宪宗为什么要为朱祁钰平反真相是什么

明宪宗为被老爸“冤死”的叔叔朱祁钰平反?真实原因关乎大明国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明代政治史上的一桩轰动大事,就是“明宪宗为景泰帝朱祁钰平反”。

要知道,在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后,曾经受命于危难之时,“抢”了明英宗皇位且挽救大明朝的景泰帝朱祁钰,就成了大明朝堂上下的“忌讳”。

从明英宗二度执政的天顺年间起,已故的景泰帝朱祁钰被废掉帝号,只给了谥号“郕戾王”,几乎是被一踩到底。

他执政时“年谷屡丰”“元元乐业”的景泰时代,也被不断抹黑,文臣武将,多年来更惨遭清算打压,堪称一场政治灾难。

但这场政治灾难,最终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化解:朱祁钰去世十八年后,即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为叔叔朱祁钰恢复名誉,追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大明朝更以隆重典礼,为朱祁钰在奉天门举行了加谥仪式。而于谦等诸多因此蒙冤的臣工们,也相继获得了平反。

大明王朝,至此终于了结了这桩旧案。

那么问题来了,虽说是朱祁钰的亲侄子。但作为皇子的明宪宗朱见深,当年就是被亲叔叔朱祁钰废掉了太子身份,更因此度过了一段悲催的童年。

作为明英宗的儿子,他更有理由把当年这桩恩怨,变成永远没法翻身的“铁案”。但为什么他却做出了这个抉择呢?

第一个原因是童年时的明宪宗,与朱祁钰一家的特殊关系。

在打赢北京保卫战且成功“捞回”明英宗朱祁镇后,已是帝王的景泰帝朱祁钰,对待朱祁镇朱见深父子,确实有些刻薄:朱祁镇被软禁南宫,朱见深也被废掉太子位。但朱祁钰的皇后汪氏,却竭力反对。

这位被史书评价“刚毅偏执,心怀仁德”的皇后,为了保朱见深的太子位,自己甚至也被朱祁钰一怒废黜。

待到明宪宗登基后,明宪宗与其母周太后,也一直对汪氏关照有加。

也正是这特殊的渊源,使得明宪宗看待这段“恩怨”,自然与父亲明英宗观点不同。

第二个原因则与明宪宗在位时的局势有关。

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虽说勤政方面进步了不少,却又遇到了“曹石叛乱”,最后扔给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依然是一片残破的江山。

朱见深登基的前几年,西南西北荆襄先后爆发叛乱,明英宗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一股脑爆发,急的朱见深在朝堂上多次叹气。

如此危急时刻,想要稳定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反昔日冤狱。

所以,从朱见深登基起,他就第一时间忙活“平反”。

明英宗驾崩不到八年,即天顺八年(1464)六月时,他就为明英宗年间遭“夺门功臣”诬陷贬官的御史耿九畴父子平反。

这个“信号”一放出,“喊冤声”滚滚而来。

成化元年(1465)二月,挽救明王朝的大英雄于谦,也洗清了身后“谋反”的污名,得以恢复名誉。

次年八月,朱见深更特命翰林院为于谦书写祭文,定论了被其父冤杀的于谦,那无可争议的英雄功业。

另外,还有曾血战瓦剌,却受于谦株连身死的范广将军,以及“夺门之变”惨遭流放的陈循俞士悦等内阁重臣,也都在明宪宗登基后的短短几年里,或是身后恢复名誉,或是官复原职。

但所有这些扬眉吐气的臣工及其家属们,都与景泰帝朱祁钰息息相关。

既然他们都平反了,那景泰帝怎么办?

如果说明英宗年间的朱祁钰,是个群臣们讳莫如深的敏感词。那么经过了一系列“平反”后,“朱祁钰”更成了满朝文武的一个“心结”。

如果不能正确评价这位皇帝,不能给那个时代正确的定论。这事儿不止是明宪宗的“家务事”,更牵动大明朝的朝局走向。

所以,平反朱祁钰,也就变得水到渠成。

而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成化年间,诸多大臣的强力推动。

比起晚明的末世闹剧来,明宪宗年间的明朝官员们,依然保持着刚正朴实的士风。对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赛一个敢说话。

成化三年时,湖广荆门州训导高瑶,这位举人出身且在景泰年间落榜的小官,率先勇敢为景泰帝“发声”。

他的一篇奏疏,详细陈述了景泰帝之冤,以及这一系列的冤案,对明王朝道德风气甚至统治的败坏。

一句“而天心可回矣”,也让明宪宗受到了触动。

当然,高瑶的奏疏,并没有直接怒斥当年的明英宗,而是把这场悲剧,甩锅给了石亨曹吉祥等“夺门功臣”们。

而这一“炮”开过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好些大臣也纷纷发声。

比如曾牵涉入“夺门冤案”的名臣杨守随,在自己得到平反后,也再接再厉,于成化六年继续上书,大赞朱祁钰“削平祸乱”的功绩。

虽然此时的朱见深,尚且还在犹豫,只是在杨守随的奏疏下,批复了“所言事具处分已定”几个字。

但“平反”的大势,已经不可挡。

明宪宗自己也明白,在明朝的舆论环境下,如果不能拿出定论,这件旧案的争论,只能越来越凶。

于是,成化十一年,借着册封皇长子朱佑樘为太子的机会,明宪宗终于下诏,承认了朱祁钰“勘难保邦,奠安宗社”的功绩,捎带还加了一句解释:“先帝(明英宗)寻知诬枉,深怀悔恨”。

这意思就是说:我爹明英宗是知道他冤枉的,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平反就驾崩了,这事,就交给我吧!

有了这个大义的名分,事情也就顺风顺水。朱祁钰获得了“恭仁康定景皇帝”的谥号。

这事情的意义,不止是一位帝王的名分问题,更关乎着一个时代的定论,以及一代文武臣工的历史评价。

正如《国榷》里评价:大哉宪皇追称景帝,所挽回元气多矣——这是一桩关乎大明国运的大事。

了解这个,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位在位二十三年,就多年“旷工”的懒皇帝,即便赶上明王朝历史上自然灾害空前多发的二十多年,却依然能凭着“主昏于上臣奋于下”的模式,开创“成化中兴”的业绩。

因为,虽然对这意义重大的事情,明宪宗的动作慢了一些,足足拖了十年。

但是,能以这种方式,完美解决这个难题,也足见其胸襟和智慧。更足见此时明王朝,依然畅通的言路与刚正的士风。

朱祁钰曾经废掉朱见深太子之位,为何朱见深还要为他平反?

虽然说朱祁钰曾经废掉过朱见深太子的位置,但是朱祁钰的老婆却对朱见深多有照顾。再加上当时的朝廷要想稳住人心,那么必须为当时被冤枉的朝臣平凡。而既然大臣已经平反了,那么朱祁钰的平反之路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当朱祁镇有事的时候,是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时挽救了明朝。但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就是朱祁镇没死,所以最终朱祁镇以及太子朱见深的地位就非常的尴尬。而朱祁钰也因为太过于害怕所以对他们父子俩也甚是刻薄。不过这对兄弟可以说风水轮流转,最终还是朱祁镇成功的再次登上了皇位。

朱祁镇登基之后也是把朱祁钰一踩再踩,最终变成了反贼。而当时跟随朱祁钰的人也都被打压到了极致。而等到朱见深上位之后却为朱祁钰恢复了名誉,要说原因其实也和当时的背景有关系。

朱见深在太子的时候曾经被朱祁钰的老婆照顾过,所以其实朱见深并没有特别仇恨朱祁钰。再加上当时的朝廷必须要稳住,而要稳定朝廷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很多忠君之事的名声也要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朱见深就恢复了很多大臣的名誉。

而大臣既然排除了造反,那么造反的头头朱祁钰肯定也没有这个罪名了。再加上当时的人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所以就经常的上书让恢复朱祁钰的名誉。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举措显的至关重要。而朱见深也是一个很豪气的人,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早晚都要做。所以就下了圣旨说其实朱祁镇当时都知道朱见深并没有谋反,所以现在为他澄清污点。

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为何朱见深还要为他平反?

从字面上来看朱见深当了皇帝反而为曾经废了他太子之位的仇人平反,这一看就让人很难理解,不知道的人就更郁闷了,下面我们来慢慢说道。

这个得从朱见深他爹朱祁镇(明英宗)这个皇帝开始说起了,明英宗小时候就当了皇帝,但权力都被太后所把持着,因为年龄小慢慢熬死了太后,收回权力,正值少年热血在,想大干一场开疆扩土名垂青史,听信小人御驾亲征瓦剌,结果让得自己被俘虏。

而此时被俘虏的朱祁镇(明英宗)已经立了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了,权利一直都很诱人,在家国天下方面很多事情不能由人,群臣以国不能无君为理,太子太小不能处理事情为由,让已经是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当了皇帝。突然当了皇帝的朱祁钰很开心,在位以后各种事情都做得很好,内兴外安,国家的兴盛之路也慢慢步入了正轨,朱祁钰还借此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眼见国力越上,瓦剌被打败后便想要求和,于是放了朱祁镇(明英宗),这个时候就很尴尬了,朱祁钰皇帝当着好好的前任皇帝回来了,这个皇位还是不想还的,便囚禁了前任皇帝。可惜好景不长自己立为太子的儿子死了,自己又病重,这下有些群臣就有小心思了,想造反让朱祁镇(明英宗)复位。众臣一番谋划,成功让朱祁镇重登皇位,而复位后的朱祁镇开始对朱祁钰展开了报复,逼得朱祁钰最后自刎而死。

重登皇位的朱祁镇又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立为了太子,后来朱祁镇病逝,朱见深便当了皇帝。当了皇帝的朱见深是个明君,有能力也有见识,先是为朱祁钰平反,毕竟当时的事也不是朱祁钰的过错,在那个环境中说不上谁对谁错,而且朱祁钰在位时也保了明朝的安危,是个不错的皇帝,也因此,朱见深才决定为朱祁钰平反。

是仁义还是朱祁镇授意?朱见深为何为于谦平反,恢复朱祁钰帝号呢?

明宪宗朱见深幼年的生活可谓是坎坷。他出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底,2岁时父亲明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兵败土木堡,还被俘虏。于谦主持大局,立朱祁钰为帝。击退蒙古后,朱祁钰迎回朱祁镇,却将他囚禁于南宫之中。而后,朱祁钰又策划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见深还年幼,自然不明白,他的性命正拿捏在朱祁钰手中,朱祁钰稍动念头,他就命丧失黄泉。幸运的是,出于多种原因,朱祁钰一直都没敢动这个念头。

于谦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登帝,7年多的软禁生涯中,他受尽苦头,把矛头指向了于谦和朱祁钰。再加上权力交接之时,于谦作为朱祁钰时代的重臣,很难避免被朱祁镇清算。最终,朱祁镇杀了于谦。至于朱祁钰,《明史》记载是病死的,但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怀疑是朱祁镇杀死的,一些史料甚至记载朱祁镇指使太监勒死朱祁钰。

  朱见深长大成人后,自然也会明白他幼年战战兢兢的生活跟于谦和朱祁钰分不开。或许他会认为这是他父亲朱祁镇恣意妄为导致的恶果,但有谁会怪罪自己的父亲呢?那么,于谦和朱祁钰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朱见深憎恨的对象。可事实并非如此,成化元年,也是朱见深继位的第二年,朱见深下诏昭告天下,为于谦平反,恢复于谦的名誉,并赦免其家人。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朱见深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为于谦平反,并恢复朱祁钰的帝号,朱见深因此留下了仁义之名。

于谦

  一直有人认为朱见深为于谦平反,并恢复朱祁钰帝号,是出于朱祁镇临终授意。我对这种看法只认可一半,即认为朱见深为于谦平反确实是得到朱祁镇临终的授意,但为朱祁钰恢复帝号是朱见深自己的主张,跟朱祁镇没有关系。

  杀死于谦后,朱祁镇有明显的悔意。 这表现于几点:

  1.杀于谦之时,朱祁镇是有犹豫的。朱祁镇个人不喜于谦,但于谦毕竟有功于社稷,朱祁镇心中不忍,此时徐有贞对于谦说了一句话:?不杀于谦,复辟师出无名。?这让朱祁镇明白,他和于谦是属于不同阵营的人,他赢了,于谦就必须得死。

于谦

  2.与于谦比较,朱祁镇手下的人太无能。于谦死后,继任兵部尚书的是陈汝言,此人得石亨举荐而上任。陈汝言为人平庸,却很贪婪。有一次边境有警,朱祁镇满脸愁容,兵部却无能为力,恭顺侯吴瑾却故意提起于谦,说:?如果于谦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吴瑾属于武勋集团,木土堡之役时曾与朱祁镇一起被俘虏,期间照顾朱祁镇,与朱祁镇感情深厚,深得朱祁镇的信任。他这么一提,触动朱祁镇心中的悔意。尤其是陈汝言因被治罪抄家时,发现他贪赃极多,而于谦被抄家时却家无余财,相较之下,高下立判。

  3.于谦死后,百姓都知道于谦是冤枉的。于谦死时,因其忠义感动很多人,百姓也自发悼念他。

朱祁镇狩猎

  朱祁镇是靠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帮助才能夺门成功,就算他对杀死于谦有悔意,也不大可能会为于谦平反。正如徐有贞所说,不杀于谦,复辟师出无名。如果朱祁镇为于谦平反,那就等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夺门之变就成了谋逆,他的皇位也得之不正。所以,在朱祁镇当皇帝期间,他不可能去为于谦平反。

  等到明宪宗朱见深继位时再为于谦平反,好处就有很多了:1.顺应民心,体现皇帝仁义;2.纠正先帝的错误,让天下人看到皇家知错改错的态度;3.先帝已死,不会影响到先帝的威望,当年夺门的功臣也早就被清理,不会影响到现有的朝局。

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推翻父亲的旨意,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呢?

大概是因为朱见深觉得自己父亲明英宗给自己叔叔的评价太过于主观了吧,并且要为自己父亲犯下的错赎罪,但是他在赎罪过程中还是掺杂了一点小小的私心。明英宗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他在早年时因为草率亲征瓦刺,惨败,作为堂堂大明天子,却被俘虏,进而导致了后期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而惨败的原因之一竟是因为“怕踩坏百姓的庄稼”,就是因为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葬送了大明最精锐的部队。

皇帝被俘,太子年幼,国不可一日无君,此时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大臣簇拥登上皇位。朱祁钰和他的哥哥朱祁镇不一样,他重用贤臣,更是提拔采用了历史上颇为出名的大明的栋梁之才于谦等人,更是加强精兵建设,一时之间明朝恢复了些气力。


可是就在这时,朱祁镇又出来闹腾了。他在被俘虏之后,非但没有以死明志,甚至在瓦刺攻打明朝时,听从瓦刺将领的安排在城门底下叫门,要守门将士开门献城。瓦刺一路进军,一直打到北京,幸而朱祁钰此前练兵有方,瓦刺没有占到便宜,便把朱祁镇送回,此时朝堂上便有了两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回归后,有大臣上书要求朱祁钰退位,将皇位还给明英宗。


但是朱祁钰不愿,在大臣、太后几次三番的上书、劝说之后,他一怒之下废了朱见深的太子,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可惜他自己的儿子没多久就死了。后期朱祁钰病重,朱祁镇趁机夺回皇位,并在朱祁钰暴毙后,大肆清洗朝臣,其中包括大明栋梁之才于谦等人。而朱见深一上位接受的是父亲留下的烂摊子,为了安抚大臣的心,他就从平反开始。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也将自己的叔叔朱祁钰平反,但是没有给他庙号,不能享受太庙香火,也算是小小的腹黑了一把,报了废太子的仇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