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为什么不愿意称帝,而晚年却想当周文王呢

众妙之门 2023-06-28 02:22:19

曹操为什么不愿意称帝,而晚年却想当周文王呢

还不知道:曹操为什么到了晚年想当周文王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是三国时代争议最多的一个人,一方面他维护汉室正统,尊崇天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为妃;另一方面,他大权独揽,架空皇帝,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好了篡位的路。但他自己却终身止步于王爵,再也没有前进一步。他年轻时候的梦想仅仅是想当汉朝的征西将军:“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到了暮年,他又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这种转变呢?

曹操年轻时仕途相当不得志,他本欲为摇摇欲坠的汉帝国尽最后一份力,却奈何政局黑暗,忠臣良将遭到陷害,满朝奸佞,曹操心里知道汉帝国已经不可能再有生机。他本来想隐居起来,却奈何时势逼人,恰逢黄巾起义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刚被平息,董卓又进京祸乱宫闱。

接下来的曹操彻底成了一个乱世枭雄,他在伐董之役中看出诸侯们各怀鬼胎,于是他愤然离开讨董联军。而后逐鹿天下:讨吕布、战张绣、灭袁绍、北征乌桓,把四分五裂的北方统一,让人民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后,他征伐天下的梦想止步在滚滚长江面前,面对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局势,他心里知道统一天下这件事在他这辈子是做不完了,他只能寄托于下一辈人。后来的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也只是为了遏制刘备的势力发展。

此时的他,早就已经不是那个只想当个征西将军的愣头小子。他已经位极人臣,或者说是事实上的皇帝,但他依旧不肯称帝,只愿做个周文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曹操不能退

不能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内部因素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这是曹操在晚年的时候说的。这时的曹操,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如果他要退,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不会愿意,甚至会闹出什么事情来也是未知数。现在的他,就好像是几百年以后的赵匡胤,他退无可退。何况,他一旦把大权交出,汉朝就是士族门阀的天下,汉帝对他的印象也一直不好,他手里没有大权,连自己都保不住。

第二是外部因素

当时天下虽然大部分已经平定,但是南有孙权、西有刘备,外部环境太不稳定,如果此时把大权交出,内部出什么变动他是完全无法掌控的,到时刘备和孙权肯定会趁机用兵,那好不容易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局面又会被打破,天下又将大乱。

曹操不想退

纵观曹操的一生,他没有受过汉朝一丝一毫的恩德,反而是汉朝几次的表现让他伤透了心。能有如今的局面,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就连皇帝,都是他强行抢过来的,现在在他的手中,如同玩偶。汉室在他心中,早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名。谁又愿意把自己一辈子的成就,拱手相让给别人呢?

曹操不能进

当时的曹操虽然是实质上的皇帝。但是外部有孙权和刘备虎视眈眈,一旦曹操犯错,他们随时有可能举兵北伐。内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曹操在封公爵的时候,就遭到了心腹大臣荀彧的强烈反对,足见还是有许多人心存汉室。如果曹操贸然称帝,那么会引起什么后果曹操无法估计,何况他晚年了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所以,曹操才会说出那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如果天命真的在我们曹家,就让我儿子当皇帝吧,他当一个周文王,既是对自己早年梦想的交代,也是对文臣武将的交代,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交代。

曹操为何不称帝呢?

易中天老师在品三国时,曾经说过:小时候调皮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出息。

不过,一般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但调皮的曹操却受到了老师们普遍地喜欢。

体育老师喜欢他,因为他跑得最快,每次比赛都得第一,给老师和班级争得荣誉;

历史老师喜欢他,是因为曹操学得好,经传、典籍烂熟于心;

语文老师喜欢他,是因为每次诗歌比赛,他总是得第一;

但最喜欢他的是数学老师,因为曹操最精明,账算得好,从不吃亏。

曹操最喜欢曹冲曹仓舒,就是因为曹冲数学学得好,小小年纪就会称象。数学好的孩子往往都很聪明,所以,曹冲也就最讨曹操喜欢。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个数学问题,曹操深谙此道。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称帝弊大于利,不合算。

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也就没必要用道德的标准去看待这个事,还是从利弊上分析一下这个事吧。

01

袁术、刘备这样的称帝,是曹操所不齿的。

袁术捡了个石头疙瘩,就以为天命在他,急急忙忙称帝,最终只能被人取笑。

刘备好一些,到现在还有许多人给他擦脂抹粉,其实,刘备的境界比老曹还是差了一截。

刘备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华丽的衣服,喜欢犬马、音乐。这就说明,刘备从骨子里是贪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人。当然,这并没有错,谁不喜欢呢?

一个老板穿布鞋那叫休闲,一个农民穿布鞋是没有钱。一样舒服,给别人的感觉却不一样。刘备没钱,就需要华丽的衣服满足虚荣心;曹操有钱,即便是粗布衣服一样很酷。

由此看来,刘备、曹操都有个性,也都是人,有一般人的品性。

刘备得到了益州、半个荆州、一个汉中,就憋不住称王了。比袁术是聪明的多,但与曹操相比,境界和格局就差了一点。

都清楚曹操的势力,是孙权的两倍,孙权又是刘备的两倍。就是说,刘备的势力仅仅是曹操的四分之一左右。

曹操之所以不急于称帝,是因为他有更大的格局和境界。就如他不穿华丽的衣服一样,不是他穿不起,是因为没有必要。

有没有感觉刘备、袁术称帝,就像?挣钱不多还穿个貂?一样,有点嘚瑟呢?

02

曹操的志向是一统天下

在《述志令》中,曹操说了很多的话,具体看一下他说了些啥: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曹操说自己本来的志向就是希望封侯,做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写上?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在都做了宰相,人臣之贵已极,不敢再有任何奢望了。

这显然不是曹操的真心话,也不仅仅是曹操谦虚,是他有更大的企图,也可以说是更大的格局。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曹操说,你看看人家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在侍奉殷商,其意思是说:我也就占据了一半多一点的天下,怎能称帝呢?否则,在道德上不就不如周文王了吗?

据《武帝纪》注引《魏氏春秋》记载,曹操曾经对夏侯惇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豹眼以为,这恐怕是曹操的真心话。第一,这说明了曹操还是想取代汉室的;第二,让曹丕取代汉室,自己做个周文王更好一些。

03

在曹操看来,自己称帝弊大于利。

曹操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不会为了虚名去做一些不利于自己霸业的事情。

曹操的父亲曹嵩,官居太尉,位列三公。曹操那就是响当当的官二代,足可以嘚瑟一下。但由于其父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尽管地位显赫,但还是被人看不起。因此,曹操从骨子里就有大志,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让天下人彻底服气,绝不会贪恋那些虚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帝王,他何必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呢?

不能统一天下就去称帝,除了招致骂名,几乎没有实质的利益。

虽然在三足鼎立局势形成后,献帝这个招牌已经失去了作用,但留着它没有任何坏处。

如果在曹丕时期能够一统天下,到那时候曹丕再称帝,曹操爷们那就风光了,真的堪比周文王父子。

但天意难违,曹丕最终不能一统天下,这也让曹氏父子遭受了诟病。

其实,曹操并不怕承担骂名,他不会去考虑这些虚无的东西。根本而言,还是为政治利益考虑,弊大于利,所以才没有称帝。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有:

一,不想当出头鸟!早期天下大乱时,袁术率先称帝,曹操就认为出头的棚椽子先烂,果然引来各路诸侯讨伐袁术,曹操更是奉天子令,讨伐袁术并经过艰苦的寿春攻坚战灭了袁术!

二,曹操晋封魏王后,加九锡!权力已经达到颠峰,加九锡,仪仗什么的都等同天子,称帝不称帝无所谓!

三,孙权,刘备还没灭,汉献帝还有用处,如果需要讨吴伐蜀的话,还可以假借天子汉献帝名义出兵,所以曹操不急称帝!

四,曹操自己不想称帝!夏侯惇曾经劝过曹操称帝!曹操说:“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周文王在世时,实力已经可以伐纣,但周文王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儿子周武王!曹操也把称帝的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果然,曹操死后,曹丕立即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即位为皇帝,追谥曹操为太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