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璋有这样的评价,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是因为诸葛亮这样对刘璋评价,也导致我们对刘璋的印象是暗弱无能的,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益州百姓丰衣足食,库存的粮食也是比较多,但是刘璋不知道去亲和百姓,而且刘璋的手下也不是对他多拥戴,一直想侍奉圣明的君主,但是小编认为刘璋其实不是暗弱而是仁慈,而且对百姓也是非常的好的,不然也不会在战乱时期还能做到民殷国富,说刘璋的手下不拥戴他,也不完全对,刘璋在益州还是挺受手下拥戴的,但是刘璋只想安安稳稳的守好益州过日子,所以导致了一些有野心的手下看到天下大乱别人正在建功立业,自己却在这里安安稳稳不能去建功所才不拥戴刘璋的。刘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暗弱,只是太仁慈了。
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确实是有支持他的益州人,李严、法正、张松等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刘璋不受重用的人,所以自然的支持刘备,而且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出现叛变的事情多不胜数,不能以这个来说刘璋不得人心,在刘备在入蜀的时候刘璋的手下还有不少忠心人士劝阻刘璋,王累更是以死相谏刘璋,可见刘璋还是比较的人心的,而且益州的大将张任更是为刘璋尽心尽力的守卫益州的疆土,驱逐刘备,可惜张任战败了,刘备也是非常欣赏张任的才能,多次的想要劝降他,但是张任都拒绝了并且表示只忠于刘璋,后来刘备没有办法就把张任给杀了,可见刘璋并不是不得人心,相反还要很多的手下的在拥护刘璋。
而且刘璋不仅有拥护他的手下,益州的人民也是比较喜欢刘璋的,刘璋也是非常得民心的,并不是像诸葛亮对刘备说的箪食壶浆以迎将军。刘备在受到刘璋邀请入蜀抵抗张鲁时,这一年刘备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收买益州百姓的民心,要是刘璋真不得民心的话,刘备还是用那么多的时间吗,可见刘璋在百姓的心中还是有地位的,在刘璋准备投降的时候,手下的大臣也是极力的劝阻刘璋,而且城里的百姓也表示愿意帮助刘璋,拼死抵抗刘备。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对刘璋还是比较爱戴的,诸葛亮的《隆中对》对刘璋的见解有点偏差,可能是先说刘璋的不好,然后才能彰显自己是仁义之师。在古代的战争中,这些都是惯用的一些手段。在天下大乱是时候刘璋依然能让百姓有温饱,百姓能不爱戴他吗,反观刘备入蜀以后,益州才开始征战连连。
刘璋不仅得民心其实还非常的爱护百姓的,在刘璋和刘备开战正是开战以后,刘璋的手下纷纷的给刘璋献上计策,其中有一个叫郑度的向刘璋提出了建议说,刘备现在虽然攻打我们,但是刘备所带的军队并不是很多,所携带的军粮也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很多人没有依附刘备,就算是依附的也是人心未定,咱们可以建立防御工事,在把梓潼的百姓迁移走,再把附近的粮食给烧光,刘备过不了多久自然会退走,但是刘璋听了非常的生气的说,我只知道打仗是为了保护百姓的,从来被听过打仗还要把百姓给迁走的,这样太伤民了。于是没有采纳郑度的建议还削了他的官职,试想一下自古以来有几个能做到刘璋这样的,第一件事情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利益,而是先考虑百姓,刘璋还是很爱护百姓的。
还有一点是可以看得出的,在成都被刘备包围的时候,刘璋便有了投降的打算,他的手下将领都是非常的意外,当时成都还有三万多的兵马,粮草也是非常的充足,可以够一年左右的,而且城里的百姓也都做好了拼死抵抗的打算。但是刘璋还是是投降了,在投降时刘璋对将领说,这三年的战争,百姓们也都是因为我受难的,我愧对这些百姓,所以不想打了,想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可见刘璋在即将灭亡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想的还是百姓,历史上很多诸侯灭亡时会说,自己对不起先人辛辛苦苦的创业或者是没有听谁的话才导致这一局面的,但是说到百姓的有几个,刘璋却做到了,可见刘璋是非常的体恤民众的。
所以刘璋在益州还是深得手下和百姓们的人心的,他的表现也不是暗弱,而是太仁慈了,但是不可否认,刘璋这个人没有什么大志向也没有什么野心,但是正因为这样,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益州的百姓生活的比中原的百姓要好出了不少,才会民殷国富的。刘璋这样的人不适合在乱世中生存,要是在一个和平年代的话,刘璋可能会成为一个良臣,可惜刘璋生不逢时,而且辛辛苦苦稳定下来的家业被刘备夺去了,刘备得到益州也是非常的高兴,因为益州被刘璋治理的非常富裕,刘璋本人也是有好积攒的习惯,也为刘备之后的战争打下了基础。本期的话题结束了,大家有什么其他的看法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也请大家多多的关注支持小编。
诸葛亮:“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陈寿:“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范晔:“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恐,吁哉!”
常璩:“刘焉器非英杰,图射侥幸;璋才非人雄,据土乱世,其见夺取,陈子以为非不幸也。”
《益州耆旧传》:“璋懦弱多疑,不能党信大臣。”
张璠:“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叶适:“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
郝经:“焉利本颠,堕剥维城。璋尤庸闇,迁夺犹轻。”
罗贯中:“四海鲸吞百战秋,堪嗟季玉少机谋。当时若听黄、王谏,安得西川属那刘!”
李清植:“焉、璋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汉帝既尝收戮其二子,则亦与于叛乱之者数也。”
毛宗岗:“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之为无用也。刘璋失岂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蔡东藩:“刘璋暗弱,即使不迎刘备,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为备有,亦必为曹操所取耳。”
公元207年,四处打工的刘备,拜访了他的人生规划师诸葛亮,正在南阳待价而沽的卧龙被刘大耳朵的虔诚感动,于是给他做了份人生规划,在这份千古传诵的杰作中,诸葛亮高度评价了一个地方,然后?诋毁?了一个人。
这个地方就是刘备最重要的根据地益州,而这个就是被他评价为?暗弱?的刘璋。
既然刘璋那么弱鸡,那么他凭什么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盘呢?
这还要从一个人和一个制度说起。这个人就是刘璋的亲爹刘焉。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焉是正经八百的宗室,不过他虽然是个富贵好几代,但他却不是个养尊处优之辈。
他的个人履历非常丰富,从地方官到中央大员,他都做过,所以他对于东汉衰败的原因有一定的心得。
有一次他就跟当朝的皇帝建议,天下现在这么乱,主要是州、郡一级的官员不给力,他们不是渎职,就是犯法。您应该重新执行州牧制度,然后让咱们老刘家的人和您信得过的大臣去治理地方。刘焉当时提出的这个州牧制,后世则被称为东汉群雄割据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让大家更明白,骆驼再把时间往前播一下下。在秦朝之前的王朝,一般采用的是分封制,这就像是,地主把地分给了儿子,儿子们自负盈亏,老子让享受儿子们的上供,但不再干预儿子们的家务。等到秦始皇大统之后,他放弃了这种家庭管理方式,而改用了?郡县制?,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秦始皇是董事长,然后下设厂长,厂长下面是车间主任。
到了汉武帝时,刘彻发现厂长们结党营私,于是又设立了?州?,一个?州?一般会包含几个郡,而负责州的人一般称为刺史。刺史的作用不是管理?厂长?,而是监察?厂长?因此权力相对有限。到了王莽篡位以后,他又给刺史增加了权限,并改刺史为州牧,州牧虽然此时拥有了管理权,但最重要的兵权,却仍归属单独运行的军队体系。
王莽改制的制度,只存活在王莽在位时,等到他死后,也就政随人熄了。西汉的话事人是刘秀,刘秀一上台。自然是恢复老刘家的刺史制,到了东汉末年,大汉朝堂内外已经烂到了骨子里。这时很有生活经验的刘焉,就向汉灵帝刘宏提出了咱们一开始提到的州牧制。刘焉之所以提出恢复并加强州牧制,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想让老刘家千秋万代,而是他想给自己留个退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