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晚清三大名臣为什么都死在他乡他们都有怎么样的经历

以史为鉴 2023-06-28 01:35:14

晚清三大名臣为什么都死在他乡他们都有怎么样的经历

晚清三大名臣为什么都死在他乡?他们都有怎么样的经历?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退休之后荣归故里,是古代绝大多数官员的做法。

然而,晚清三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晚年时没有荣归故里,甚至连去世时,都身处异地他乡。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曾国藩。

1870年,天津发生震惊中外的教案,即“天津教案”。直隶总督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处理这起案件。由于在处理案件时,曾国藩持过于软弱的态度,几乎答应了法国人的所有要求,遭到朝野的一致抨击。曾国藩感叹“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被迫离任直隶总督,回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做了两年,期间,与李鸿章一起,推动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出行,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人才。

1872年3月12日午后,曾国藩像往常一样,在两江总督署的西花圃散步时,突然发觉脚麻。一旁服侍他的曾纪泽赶紧将他扶进书房。曾国藩在椅子上端坐三刻,溘然长逝,享年62岁。

再看左宗棠。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那时候,左宗棠正在两江总督任上。他非常关心战事的进展,自告奋勇地奏请赴边督军。朝廷考虑到左宗棠已经71岁高龄,不宜亲自上战场,就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左宗棠便派遣亲信大将王德榜组建恪靖定边军,前往前线保家卫国。

左宗棠这些行动,与李鸿章拒绝朝廷派他到广东指挥作战的命令形成鲜明的对比。

1884年,左宗棠因为眼睛患病,请求回家调养。但是,中法战争的局势趋于紧张,左宗棠焦虑不安,提前销假回到京城,任职军机大臣。当年8月,由于法军在马江之战中全歼福建水师,并破坏了左宗棠一手创建的福州船政局,清朝向法国宣战。随后,左宗棠被派往福建前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闽海军务,以图挽回败局。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病故,享年74岁。临终前,左宗棠口授遗折,他感激了朝廷的知遇之恩,深切表达了这次督师南下,但没有获得成功的遗憾,国恨家仇,念兹在兹。随后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提出了富强之策,请求及早推行铁路、矿务、船炮等政策。最后,表达了对光绪皇帝的殷切期望。

最后来看李鸿章。

晚年时期的李鸿章,是一个“灭火队员”。哪里需要与外国签订和约,哪里就是他的战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出京城,逃到陕西西安。慈禧太后在逃亡途中,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与庆亲王一起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

那时候,李鸿章已年满77岁。垂暮之年,仍然要被朝廷召来京城为慈禧太后“揩屁股”。这是李鸿章的悲哀,还是大清王朝的悲哀,谁能说得清楚呢?

李鸿章来到京城后,住在贤良寺。随后,李鸿章与与庆亲王一起,与八国联军展开了一场艰苦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庆亲王和李鸿章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

1901年是辛丑年。因此这一份丧权辱国的协议被称为《辛丑条约》。

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因为压力巨大,再加上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患了重病。《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就病逝于贤良寺,时年78岁。

综上而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在世时,都是国家柱石,朝廷重臣,被寄予厚望。哪怕已经60岁、70岁,也没有被准许退休。因此,他们最终病逝于各自的岗位上,还没来得及荣归故里。

曾国藩是四大名臣之一,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曾国藩进士出身,创建湘军大战太平天国,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虽然曾国藩位列四大名臣之首,但寿数最浅,其他三位都活到七十多岁,曾国藩61岁便“坐化”,他是因什么而死的呢?

因曾国藩是近代化建设的开创者,很多人对其生平事迹、为人为文研究比较多,当时中西医交流已经十分广泛,其身居高位,理论上在医学治疗和平常修养中有很多保障,但晚年却颇受疾病困扰,以至多病而亡。厘清曾国藩是怎么死的,最重要的查找依据便是《曾国藩日记》。

虽然年轻时的曾国藩也记日记,但都是率性而为,断断续续,坚持并不长久。但在30岁后,曾国藩立志成为圣人,极度自律,在写日记这件上开始下功夫。且不光是记载一日之中的重要事件,还有诸多的反省,有时百余字,有时几百字,很像今天的“微博”。

因此,如果要探讨曾国藩是怎么死的,可以从其日记中一窥究竟。

其一,体力委顿。曾国藩的身体一直不健壮,年轻时也有许多坏毛病,比如好色、抽烟、喝酒之类,30岁后为自己定下戒律,两度戒烟,最后基本上不沾烟草,应该是很成功的例子。但其在50岁后的日记中经常出现“委顿”的字眼,足见其身体状况堪忧,50岁时是其功名事业正如火中天的时候,曾国藩的委顿应该是天赋不足,精神困乏,这也是其健康状况不佳的最初信号。

其二,癣疾,日记中出现最多的是癣疾,并且此症反复发作,在壮年时候就开始折磨曾国藩,令他寝食难安。现代医学表明,曾国藩罹患银屑病,此病在当时很是折磨,曾国藩公务繁忙,很多时候需要身穿繁琐官服应对,而癣疾的痛苦折磨着曾国藩,以至身体溃烂,反复发作。曾国藩认为此症跟饮食有很大关系,以至于只吃蔬菜,不吃肉蛋,有时候甚至只吃无油的蔬菜,只吃干米饭,这种营养上的不均衡应该是让其身体进一步恶化的部分原因。

其三,眼疾。曾国藩晚年衰老很快,视力急剧下降,由于公文较多,进一步恶化了视力,最后右眼全盲,全靠左眼支撑。这令他精神上十分紧张,处理公文时不得不时常休息,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视力也没有得到恢复。曾国藩的眼疾并非是年老的老花,从其日记中记载应该是白内障之类。

其四。体虚怕热。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比较多的还有“怕热”,他平素最怕夏天,不但会加重身上的癣疾,而且出汗比较多,整日之内需要数度更换内衣。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出汗太多属于“人体精液的损耗”,因此他十分担心自己命不久矣。

其五,心血管疾病。在曾国藩的最后几日,基本上已经不能说话,舌头已经麻痹,最后记载的脚麻,乃至“坐化”,实际上跟现在的脑梗很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曾国藩有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最后也因此而死。

综合来分析,曾国藩体弱内虚,且患有银屑病、白内障、心血管等诸多老年病症,在中西医治疗中又左右摇摆,最后导致了死亡。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什么地方的人,他们的故居现在如何了?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分别是哪里人?

曾国藩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白杨坪人,现在属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

曾国藩被尊称为“曾湘乡”,家乡是湖南湘乡,这个没有问题;问题是,后来曾国藩所在的荷叶塘,被划入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的故乡,也变成了湖南双峰。据说,湘乡市的老乡们,为此还失落过一段时间……



左宗棠是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人,现在属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镇左家段。

左宗棠出生于左家塅,20岁后又来到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桂在堂,与周诒端结为伉俪,并在岳父家居住了13年。1843年,左宗棠用多年的积蓄900多两银子,在柳家冲买了70亩田地,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亩多、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取名为“柳庄”。随后,左宗棠在柳庄居住了14年。



李鸿章号称“李合肥”,当然是安徽合肥人。具体出生地址是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现在属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街道。

合肥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名人,如三国名将周瑜、西汉循吏文翁、南吴开国国君杨行密、宋朝名臣包拯、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等,以及与李鸿章同时代的淮系大将刘铭传。



张之洞祖籍是直隶省南皮县,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府。直隶省南皮县现在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贵州省兴义府现在属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

张之洞的祖籍与出生地为什么不同呢?这是因为,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曾经在贵州做了几十年地方官,光是担任兴义府知府一职就达10多年。张锳在贵州兴义府生育了张之洞。张之洞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不过,张之洞的籍贯始终在直隶南皮,因此长大后回到直隶南皮参加科举考试,并从这里以殿试第三名的成绩考上进士,步入官场。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作为晚清名人,自然拥有自己的故居。他们的故居现在怎么样了?有着什么样的规格?

曾国藩的故居建于1859年之后,那时候他平定了太平天国,手里有钱,能够大兴土木。于是就有了这座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富厚堂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曾国藩故里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左宗棠出生所在的左家段,有一个左太傅祠,是左宗棠儿子左孝同按照父亲的嘱托修建,是一座三栋三进三合土筑墙、青砖青瓦的建筑,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左宗棠当上门女婿时居住了13年的桂在堂,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左宗棠自己用积蓄修建的柳庄,保存较为完好。左宗棠晚年时,曾经两次进京担任军机大臣。期间,左宗棠在西堂子胡同里租了一个院落,这里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即李家大院,占据了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被称为“李府半条街”,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如今,李鸿章故居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张之洞的籍贯所在地河北南皮,有张之洞墓和香涛公园,却无张之洞故居。张之洞考上进士后,要么在京城做官,要么长期在外担任封疆大吏,很少回南皮,也没有在南皮建造住宅。1907年,张之洞回京担任军机大臣,在今天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大街白米斜街11号的地方度过了人生岁月的最后两年,并在这里病逝。因此这里被当作张之洞故居,未被列入任何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只属于“未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晚清名臣张之洞后来为什么会被刨坟掘尸?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是晚清时期四大中兴名臣之一、1837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他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国。

为此他创办学堂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今天很多大学都是由他当年创办学堂发展而来。他创办了自强学堂就是今天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张之洞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相当大的贡献,在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修铁路等,为中国近代化打下工业基础。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1909年72岁高龄的张之洞病逝,清廷,谥文襄,以极高的规格厚葬这位中兴能臣。张之洞被安葬在河北南皮县双庙村的张氏祖茔。与他一起合葬入土的还有早他多年去世的三位夫人。张之洞入土为安后静静的躺了半个多世纪,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场浩劫正要到来。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发生发生什么不用我多说(不能说会被和谐),张之洞也成了封建反动派。南皮中学的学生高喊打倒封建反动派的口号来到张之洞的墓地,打砸墓碑之后开始掘墓。经过2个多小时的挖掘张之洞的墓终于被挖开了,众人打开棺材发现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珍贵文物四十余件。“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干白,贴在骨头上,衣服见风后就成了布片。”

众人把张之洞另外三位夫人的尸体也挖了出来,把值钱的东西拿走然后丢在那里不管了。没人管张之洞联同三位夫人的尸骨就这样暴尸荒野,骨头都被狗给叼走了,十几年后当地政府重新修缮张之洞的墓,但找不到尸骨所以只是一座空墓。随便提一下,南皮中学就是张之洞捐资修建的当年名叫慈恩堂,解放后改名南皮中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