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时期的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一个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万人口

以史为鉴 2023-06-28 01:02:26

清时期的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一个五品知府如何管理500多万人口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左右。出现了很多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例如四川省会成都,拥有1600万人口。湖北省会武汉,拥有1100多万人口。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人口数量有限,还没有出现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不过,江苏省的苏州府拥有将近600万人口。府衙只有不到200人,到底如何管理几百万人口呢?此外,一个府到底驻扎了多少军队,用于维持治安。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明清时期的区域划分。明朝建立以后,通过大规模的北伐,将元朝势力驱逐回北方草原。但明朝沿用了元朝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不完善,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明朝把全国划分为两京一十三省,每个省下辖几个到十几个州府,每个州府再下辖几个到十几个县。每个省设立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官员,每个府设立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官职,每个县则设立了知县、县丞和主簿。

请注意,在省一级的官员中,基本上属于相互制约的模式。巡抚大人是全省的一把手,负责军政民财各方面的事务,但并不是不受制约。提督的品级比巡抚还高,但需要受巡抚的节制,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驻军。布政使属于全省的二把手,负责经济、民政、赋税、人事任免等工作。按察使也是实权派,负责全省的刑狱、治安和司法工作。至于学政大人,则负责全省的教育和科举考试。学政属于独立办公,不受巡抚的管理。

由此可见,在省一级的高官中,基本上属于相互制约的情况。不过,在府、县两级,则是知府和知县一家独大。在一个府的府衙中,知府大人属于从四品或者正五品,拥有一个府的绝对权力。同知、通判、推官都属于知府的下级,二三四把手联合在一起,也不是一把手的对手。在县衙,情况非常类似,知县大人高高在上,县丞和主簿只能默不作声,充当摇头老爷。

在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八品县丞见了七品知县,甚至必须下跪请安。古代的一个府,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例如清朝河南省的开封府,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开封、郑州两个市的全部,以及新乡、周口、许昌的部分县区。知府大人在自己的管辖区里,负责各方面的事务,实际权力非常大,因为出现了“破家知县,灭门知府”的说法。那些低级官员,一般称呼知府大人为“老大人,”因为知府已经属于中级官员。那么,一个府到底拥有多少人口呢?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地形不同,人口数量自然也不一样。在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下辖的苏州府,人口全国第一,达到了590多万。四川省下辖的重庆府,人口总数为360多万,省会成都府的人口为250多万。全国各个省份,基本上都拥有两三百万人口的州府。府衙的规模并不大,其实仅仅比县衙大一点而已。一个府衙里,所有的办公吏员和差官衙役,总计也不会超过200人。依靠这100多人,知府大人如何管理几百万人口呢?

首先,无论是吏员还是衙役,都是在吏部有编制的,可以世袭,但很难增加编制。一个府衙虽然只有100多人的正式员工,但每个吏员和衙役的手下,都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帮闲。帮闲就是临时工,明清时期的衙门帮闲没有工资,因此,帮闲们必须在工作中挣外快。帮闲们负责帮助吏员、衙役打探消息、监视可疑人员、征收赋税等等。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一个府的帮闲,可能超过2000人。

在清朝统治的后期,一个县衙能够拥有将近1000名帮闲,一个府衙拥有2000多帮闲并不奇怪。抓捕罪犯的时候,基本上是两三个衙役,带着一群帮闲。清朝四川地区曾经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当地官员一口气集结了1000多帮闲出动镇压。依靠帮闲,当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为如果管辖区内,存在山贼土匪或者民风彪悍的村寨,帮闲们不可能悍不畏死。朝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明清时期,每个府都会驻扎1000人到3000人不等的驻军。例如山东省的东昌府,战略位置重要,驻扎了将近3000驻军。江苏省的扬州府,需要保障大运河的安全,驻扎了2000余官兵。每个府的驻军由守备管理,但守备需要接受知府大人的节制。如果出现了农民起义,或者说土匪危害地方,知府可以出动官军镇压。面对朝廷的官军,即使是民风彪悍的村寨也不敢反抗,因为一旦激怒官军,杀良冒功的事情,明清时期的官军绝对干得出来。

此外,在明清时期还有一个规矩。普通百姓不愿意和衙门打交道,也怕见官老爷。因此,如果不是杀人、抢劫等重大案件,百姓们不会去衙门处理。那么,找谁呢?当时,各个乡镇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一般的邻里矛盾基本上都是找乡绅们调解。例如两家人因为宅基地发生了矛盾,肯定找乡绅处理。惊动知县大人风险很大,至于找知府老大人告状,少不了一顿杀威棒。

明清时期还有一个规矩,每个村庄几乎都有族长和里长,族长通过宗族关系进行管理,里长通过朝廷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各地区都非常平稳,很少发生重大案件。当然了,这是王朝繁荣时期的情况。一旦进入王朝的末期,各种矛盾激化之后,农民起义就会此起彼伏。明朝末期、清朝末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影视剧《白鹿原》中,反映了百姓们抗粮的故事。当时,乡约和族长的管理作用失效,官军无力维持局面,百姓们围攻县衙。

知府衙门在清朝时配备了哪些机构和人员,一共有多少知府?

清代的知府是多大的官,知府衙门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员配置?这是最近一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的问题,因为短短的几句话并不能说清楚,所以本文就来仔细说一说清代的知府和知府衙门,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


一、府的设立

自唐代始,便于京都之所在地设?府?,其都督所在州亦称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至宋代,以州升府之地渐多,府才确定为县级以上之行政区,而原设立州则降与县同,皆隶属于府。清沿明制,各省下分设府,为承上启下之行政机构,在司、道的领导下,辖以州、县。

清代府的设置不同时期各不相同,有一个增改裁并的过程。按《光绪会典》卷四的记载,全国共设府一百八十五个,即:奉天府尹属二、吉林将军属二、直隶省十、山东省十、山西省九、江苏省八、安徽省八、江西省十三、福建省九、浙江省十一、湖北省十、湖南省九、陕西省七、甘肃省八、新疆属二、四川省十二、广东省九、广西省十一、云南省十四、贵州省十二。

若是加上台湾省三府,则共设府一百八十八个。至光绪、宣统年间,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建省,四川、云南改土归流,则全国除台湾未计外,设府已增至二百十五个。


二、知府及其佐贰官

清代于各府设知府一人,为府的地方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秩从四品(初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按清代官制,各省知府例由京察一等记名之翰林院侍读、侍讲等,内阁侍读、给事中、御史及各部、理藩院郎中、员外郎,顺天府、奉天府治中、盐运使司运同、府同知、直隶州知州升任。知府例应升各省盐运使及各省道员。

清代定制,将全国各府按?繁?、?难?、?疲?、?冲?四字分定等级,化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各府按缺定?请旨缺?、?题报缺?、?调补缺?、?留补缺?。各应升、应补之官员,亦按其考核等第,分缺拟补。

知府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等一切皆为职掌。知府的佐贰官有同知和通判。


我国封建社会,凡主管一事而不受予正官之名者,则称之为?知某事?,此制度始于宋太祖,时宋太祖为杜藩镇之弊而派朝臣赴各州以代刺史,名为知州。后相沿此习,以府之主管官为知府,其副者称?同知?,为知府之佐贰。通判与同知二字意义相近,宋代初设通判时,名为副职,实际上职权与知州、知府无别。明代于府下设通判,与同知共为府之佐贰,清代亦如此。

清制,府同知、通判分为两种,一种为府的辅佐官,由同知与通判分理府内之政务;一种是分派专管地方之同知、通判。凡隶于省的,为各省直隶厅长官,职如各府、各直隶州之制;隶于府的,为一般散厅的长官,职如县,而品级相同。

府同知为正五品官,在公文上称?丞?,尊称?司马?,外府通判为正六品官,尊称?别驾?。府同知、通判的设置情况并非定例,一般遵循量事置员,一般的府设一二人或三四人,事简的则不设,分掌粮运、督捕、海防、江防、水利等事。

按《光绪会典》记载,清代共设府佐贰之同知一百一十人、通判八十八人。其中,地方同知共八十九人,理事同知二十一人。地方通判共八十三人,理事通判五人,仅直隶、山东、甘肃各一人,顺天二人。


三、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的内部组织机构一般由府堂及经历、司狱和照磨等司组成,各依府之繁简而置。

1,府堂

府堂为知府衙门内一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实际上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具体办事,直接为知府服务,置典吏若干人承办。

2,经历司

经历司是知府衙门内掌管出纳文移诸事的机构,设经历一人,秩正八品。清代于各府共设经历一百六十七人。府经历司尚有设知事者,其职掌同经历,秩正九品。清设府知事共为十人。

3,照磨所

照磨所是知府衙门内掌勘磨卷宗等事的机构,设照磨一人,秩从九品,清代共设府照磨二十五缺。

4,司狱司

司狱司为知府衙门内掌理狱囚诸事的机构,设司狱一人,秩从九品,清代共设司狱二十五缺。

此外,清代于江苏江宁府设检校一人,亦为知府之属官,办理衙门内检校文书之事,品秩未入流。


除了上述知府衙署之办事机构及职官外,府之所属机构还有:府宣课司、府税课司、府仓、茶引批验所、府驿、府医学、阴阳学、僧纲司及道纪司,分别管理税收、仓储、僧道等事务。

知府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知府和知县的区别是各自的级别不同,权力不同。

知县为正七品,京县(如大兴、宛平等)知县略高,为正六品。除此之外,圣人故里曲阜的知县也是正六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由孔家人出任。知府为从四品,但顺天府、奉天府除外,顺天府、奉天府的主官称尹,为正三品。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

知府与知县官官职定义

知府要放到如今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古代是政法不分家的),知府下面有同知、通判等属下,分管一府的督粮、军队、捕盗、水利等事务。

而且府也有直隶府(无此职位,方便认识而已),例如明朝国都北京、留都南京的管理者,则成为顺天府尹和应天府尹,为中央官员,地位和省级官员一样。

散州的知州官职品级是明朝时正七品,清朝时是从五品。隶属于府和道,不辖县,行政区域与县相同,但级别高于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县级市)的县长。所以,明清时期,府和直隶州的行政级别相同。

清朝地方官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清朝地方官员的级别基本上沿袭了明制,一般是按政区划分。清朝在政区划分上是以省、府、县的三级标准,但是在政区划分上,不同省份、地区的官员其职衔和级别也不尽相同。

先说一下省级。省级一般是指行省的主要官员,譬如我们常说的督抚。督抚也就是总督和巡抚的合称,是省级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是总督和巡抚的设置又是不同的,巡抚一般是每省都有一个,是负责民政的主政官员。而总督全国总共有八个(不含东三省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两广、闽浙、四川、陕甘、湖广和云贵,他们是负责地方的军政大权,一般总督会被授为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清史稿》中说:“总督从一品。掌釐治军民……标下有副将、参将等官。巡抚从二品。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

大多数总督辖下都有两省或是三省。但是也有例外,像是四川总督,就只辖四川一省。但是清朝的官制又是不断变化的,还以四川总督为例。四川在大清初年并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四川巡抚,到了顺治十四年才专置四川总督。

但是到了康熙七年,四川总督合成了川湖总督,总督驻地从成都迁到了荆州。到了康熙十九年,四川省又成为陕甘总督管辖。到了雍正九年复置四川总督。这变化时间跨度,地域跨度都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四川总督一职,其他职务也有着不同的调整和变化。

再以山东为例,就没有总督,只有一个巡抚,但是级别高于其他巡抚,属正二品。虽然直隶总督也曾辖下山东(区域也是不断变化),但总的来说山东巡抚有时会兼管河道和盐政等职衔,实际级别到了从一品(和授都察院右都御使的总督相同)。

府是省的二级机构,行政官是知府。《清史稿》中载:“府知府一人。初制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从四品。

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知府掌总领属县,宣布条教,兴利除害,决讼检奸。”同知是管钱粮的,通判是管粮运和水利。同为知府的副手,分管不同,级别也不相同。

县是省的三级机构,行政官是知县,《清史稿》中载:“县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无定员。”

在清朝的职官中是按省、府、县三级政区的,但是却有五级政府。林涛在《正说清朝三百年》中说:“从清初到宣统朝,地方实行三级政区(省、府、县)五级政府(督、抚——藩司、臬司——道员——知府——知县)”制。

司一般是指藩司(布政司)和臬司(提刑按察使司)。

藩司的主官为左右布政使,到了康熙六年裁减一人,为从二品。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官员,主要负责全省或是几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的工作。

臬司的主管是按察使,“按察使,省各一人。正三品”。 主管一省的司法事务。无论是藩司还是臬司都有一套官员班子。无定员。

藩司下面有直隶州知州和直隶厅同知。直隶州知州和直隶厅同知也是负责地方事务的。直隶州是朝廷有选择地进行增设,目的就是缩减府的管理幅度,平衡地方上的分辖管理。

直隶州是地方二级辖县的政区。直隶州知州的级别在《清史稿》中载:“州知州一人。初制从五品。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隶州知州正五品。”。

虽然直隶州和府是平行的,但是在官员的级别上,知府还是高于直隶州知州的。直隶厅在全国总共有41个,除了甘肃省为通判正六品外,其他都是同知正五品。

在五级政府里面,还有道员。这个官阶也是介于省和府之间,乾隆十八年,道员被定级为正四品。

道员有两种,一种是专职粮道、河道等的官员;还有一种就是在两司里面做布、按副使的。但是,在实际品级中,道远的官阶中二品或是三品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在清朝的地方官员中划分的标准一般就是按照三级政区,五级政府来划分的,但是官员的品级却是根据政区的大小,人员的多少进行调整,不过也出现了不少特例的官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