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狄青是什么身份一个走投无路的农民,参军成一代名将

以史为鉴 2023-06-12 02:01:29

狄青是什么身份一个走投无路的农民,参军成一代名将

狄青是什么身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小编从三点来解读狄青是如何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主官的:

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他救活了被哥哥打落水的无赖而作罢。后来狄青在西和县当过小吏,20岁的时候,狄青来到京城,因生活无着,走投无路,只好报名参军。宋代重文轻武,当兵是被人看不起的。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脸上耳朵边刺上字,因此,当兵被称为入“赤籍”,狄青的脸上因此就被刺上了字。

狄青最开始只是一名骑兵后备军,过了一段时间才正式成为禁军骑兵。此后的整整十年时间里,狄青一直在军队基层当兵,最多当过一些根本不入流的最低层武官。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并派兵进犯宋夏边境,这场战争成为狄青改变命运的契机。狄青被选派到边境以加强防备,他最初当了一个叫“延州指使”的小军官,级别仍然非常低。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狄青骁勇善战,在宋军整体表现糟糕的情形下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战绩,使得他引起了注意。

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被派到前线任主官,狄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因见识高明,被上级推荐给范仲淹。范仲淹接见了狄青之后,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只是缺乏系统学习,于是送给他一套《春秋左传》,从此狄青努力学习兵书和历史上的战例,从一个勇猛的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满腹谋略的将军。狄青因战功卓著,晋升很快,两年后,已经当了保州刺史。在前线的四年间,狄青参加了二十五次战争,八次中箭受伤。战事平息之后,狄青一直在边境驻守防备,成为一名高级军官。

1052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狄青被提升为枢密副使,率兵前去平叛。在这场战争中,狄青充分施展了他的高超军事才能,经过半年的鏖战,终于彻底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至此,狄青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狄青班师回朝之后,被宋仁宗任命为枢密使。宋代枢密使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向来由文官担任,狄青作为从最底层士兵成长起来的武将担任此职,是没有先例的,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

狄青出身农民,从最低层的普通士兵,因辉煌的战绩,一步步成长为枢密使,这种经历使他成为广大普通士兵和下层人民心中的偶像,他的事迹也被民间不断神化,终于成了传说。但这种名声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他出行时,往往引来大批粉丝的围观和喝彩,朝廷认为他有很大号召力。狄青担任枢密使,本来朝廷就对武将防备心很重,偏偏又发生了一些偶然的事件,更加重了朝廷对他的疑忌。终于,狄青被免去了枢密使职务,加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到陈州任通判去了。在陈州,狄青心情压抑,又常常担心朝廷对他的怀疑,半年之后,因嘴唇发病而去世,终年50岁。

北宋天下第一名将是谁?

狄青字汉臣,是北宋著名将领。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传奇。

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他救活了被哥哥打落水的无赖而作罢。后来狄青在西和县当过小吏,20岁的时候,狄青来到京城,因生活无着,走投无路,只好报名参军。宋代重文轻武,当兵是被人看不起的。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脸上耳朵边刺上字,因此,当兵被称为入“赤籍”,狄青的脸上因此就被刺上了字。

大英雄狄青的介绍

《大英雄狄青》是2003年1月24日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的中国动作 、动画片,沈寿林、吴钧执导,金锋、李晔等配音。《大英雄狄青》讲述了北宋名将狄青由少有壮志的孩子成长为战西夏、平叛乱的一代英雄的故事1。

狄青:北宋武人最后的逆袭

狄青:北宋武人最后的逆袭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数千年历史,从不缺乏英雄。

秦有白起、王翦,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李靖、郭子仪,明有徐达、常遇春、戚继光等等,这些名将在统一天下、驱逐外族中武功煊赫、威震九边,为华夏带来了无尚的荣光与自豪。

然而有一个朝代,却显得很另类。没错,就是宋朝。

有宋一代,崇文抑武达到了顶峰,武人地位跌入谷底。纵使如此,宋朝仍有不少将星闪耀于历史的长河。本文要说的,就是与岳飞并列两宋名将双子星的狄青。

狄青与岳飞有相似之处。两个人都出身小兵、武功高强,都战功卓著、深受士卒爱戴,都官拜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副使,最终都因猜忌而终,只不过一个是惊惧而亡,一个是被缢而亡。

他们的个人际遇,令后世惋惜不已,也映射出了一个朝代的悲歌。

从养马小兵到国防部长

1008年,狄青出生在山西汾州西河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山西素为天下强藩,民风强悍,自古出名将。远有卫青、霍去病、关羽,近有薛仁贵、杨继业。狄青出身农家,却自小习得一身武艺。

16岁那年,狄青替打伤同乡的哥哥入狱。宋朝有一项制度,叫做“有罪充兵”,指的是将犯轻罪的人编入军队。我们熟知的林冲林教头就是因罪发配沧州草料场,做一个管后勤的军人。

农家小子狄青阴错阳差,从罪犯成为一名大宋军人。

在宋朝,士兵入伍要在脸上刺字(黥面),以防逃窜。而一旦脸上被刺字,往往是伴随终生,难以消除,这也成为日后文官们经常取笑蔑视狄青的口实。

狄青入伍以后,先在御马直当养马兵,但很快便被调到了保卫首都的拱圣营。后来,皇帝的卫队要选拔士兵,武艺出众、相貌英俊的狄青一眼被选拔官看中。就这样,狄青不仅顺利进入了中央警卫团,还幸运地被提干(散直)。

公元1027年的一天,狄青和兄弟们放假,在开封城闲逛,恰逢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揭晓。新科状元的王尧臣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马蹄疾。

看着家世良好、名牌大学毕业、人长的帅、学问又好的王尧臣,有个战友看了,咂舌道,瞧人家这么年轻就中了状元,从此好衣好饭好老婆,我们一辈子都追不上。

狄青不以为然地说:“英雄不问出身!”好一个狄青,颇有当年项羽观秦始皇道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气魄。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新科状元王尧臣仕途顺风顺水,从湖州通判开始,历任陕西安抚使、泾原路安抚使等,最终官至枢密副使。

被黥面的小兵狄青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刀口舔血,凭战功从延州指挥使,晋升为秦州刺史、经略招讨副使,直到枢密使。

多年以后,狄青上任的第一天,枢密副使王尧臣皮笑肉不笑地对着狄青脸上的黥文道,“愈更鲜明”。狄青毫不客气地怼回去,“你喜欢吗?喜欢就送你两行”。啪,这一记打脸多么响亮,漂亮!

从西夏鏖战到岭南平叛

1038年的宋仁宗,心情很不好。称臣已久的西陲小藩李元昊竟然称帝,建国号大夏,并上表宋廷,要求正式承认。

宋朝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表示强烈的愤怒!堂堂大宋,受辽国欺压也就罢了,辽毕竟是万里之国,现在冒出来个跳梁小丑也敢自称天子。仁宗于是命令大宋通讯社对外发布记者招待会,褫夺元昊皇姓,削去官爵,断绝一切贸易往来。

李元昊懂得叫板宋朝,拳头比嘴皮子更管用。西夏在延州、好水川、定川寨三战中大胜宋军。宋朝损失惨重,数万士兵、数十将领葬身沙场。

西夏用一系列令人炫目的胜利,在战场上和心理上狠狠的打击了宋人。一时间,各种悲观言论刷遍了大宋子民的朋友圈。宰相吕夷简哀叹到,“一战不如一战,可骇也”。

英雄的出场,总是万丈光芒。朝廷挑选禁军入西境,狄青应征,被授予三班差使,后来升至延州指挥使。

犹如500年前洛阳城下的兰陵王一样英俊,一样的如入无人之境,一样的拯救了整个战局,只不过,狄青的青铜面具后英俊的脸,被黥了字。

保安军一战中,一个身材高大、乱发披散、面戴青铜面具的怪物手执长枪,坐跨骏马,带领一队宋军骑兵突入战阵,砍瓜切菜一般直冲中军。党项人不料遇到这样的狠角色,一时间阵脚大乱,大败而逃。

其后数年,狄青先后参加出大里、清化等大小二十五战,“每战临敌披发,带着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狄青捕敌斩首万人有余,战获数以万计的马、牛、羊等物资,还攻破了西夏要塞金汤城。同时,狄青又在宋夏边境多处战略要地筑城建堡。

狄青威震羌夷、扬名西境的背后,是全身大小八处箭伤。西夏因为畏惧狄青,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叫“狄天使”。

在一系列战役中,宋军逐渐增强了战斗素质。西夏虽然悍勇,但是竟国小力弱,最终宋夏议和,宋许以金银,夏削去帝号。

就在西境平静之后,南疆再燃烽火。广源蛮侬智高举兵反宋,建号大南国,连克数州,甚至兵围广州,两广几乎为其所有。宋朝廷派遣若干文臣南下,均遭败绩。

这种情况下,已是枢密副使的狄青上表请缨,仁宗大为感动,在皇宫为其摆宴送行。

狄青率兵南下后,首先严明军纪,斩杀不服命令的骄兵悍卒。其次整军备战,夜袭昆仑关,大战归仁铺,最终拿下了侬智高的老巢,并收集叛军尸体,筑京观于城北,立《大宋平蛮碑》。

在宋辽和宋夏战争多有败绩的情况下,南方的胜利,算是立国以来边疆用兵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地为宋朝刷了一把声望。消息传回开封,举国同庆,宋仁宗提拔狄青为枢密使。

在宋朝,枢密使与宰相平级,枢密院与中书省明并称二府,位列最高行政长官之列。军机大事,枢密使直接报皇帝。黥面小子狄青,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执之臣,更是北宋朝唯一官拜枢密使的武人。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狄青被提拔为枢密使,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文官们对狄青一向鄙视有加。早年韩琦与狄青搭班子,一次韩琦摆宴,身份低微的歌伎给客人敬酒,轮到狄青时,故意说,“我敬斑儿一杯”。

又一次,身为真定路副总管的狄青宴请同僚,因演的戏取笑了读书人,韩琦宾客刘易席间大骂狄青“黥卒敢尔”,而狄青则面色如常,事后还向韩琦谢罪。

韩琦还是找了借口,要杀狄青手下焦用,狄青求情,说焦用是上阵杀敌的好男儿。韩琦笑道,“考中状元者才是好男儿”。狄青后来愤言“我与韩公只差一个进士及第”。

尽管如此,狄青去韩琦家,对其夫人、子弟仍非常恭敬。狄青任枢密使后,处处隐忍退让、小心谨慎,对文官士大夫谦恭有加,希望得到文官同僚们的支持。

然而,文臣们对武将的猜忌是根深蒂固的。起初宋仁宗准备提拔狄青时,庞籍就上疏仁宗,说狄青之前提拔枢密副使时,就引起舆论的极大反对。好不容易平南立下大功堵住众人的嘴,又提拔为枢密使,肯定会再招舆论议论。

知制诰刘敞则更扯,说夜间发现狄青家里发出奇光,与当年朱温称帝前极为相似。又有人说狄青在相国寺躲避水灾时候,身穿黄衣,影射狄青要“黄袍加身”。

大文豪欧阳修上疏,言武将掌握国家的军机大事,是对国家大不利的事情,就算狄青人不坏,但是手下将士爱戴狄青,是国家潜在威胁。

面对群情汹汹,宋仁宗也不由得动摇,召宰相文彦博商议。仁宗说,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则甩出终极必杀技,“太祖于周世宗岂非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最终,一代名将狄青被罢枢密使,出知陈州。但是朝廷不放心,每半个月派人来“探望”一次,狄青既惊又惧,不久病死。一代将星,就这样最终窝囊的死在文官集团的围攻之下,享年49岁。

从陈桥兵变到靖康之耻

北宋以太祖陈桥兵变一事开国,故而深以武事为惮,向来尊崇文士、以文驭武。为了彻底消除武人夺权的可能,宋朝从制度上将管理、统帅军队的权力被一分为三。

枢密院有发兵之权,但不直接管理军队;京城附近庞大的禁军归殿前司、马司、步司管理,但无调兵之权;各地的率臣(安抚使、经略使等)对军队有指挥权,但是多为临时委派,并且大多由文臣充任,使其“不得专其兵”。狄青在西夏前线作战时,他的上级韩琦、范仲淹等皆为文臣。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政治上 “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的时候意见不一样,很难制定有效的决策。战事上,“因人们以当兵为耻,军队战斗力低下,士气不振,武备松弛,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多次战败。

最致命的是对于一个民族尚武精神的阉割。在世人眼里,即使有“恢复幽、蓟,凯歌劳还”之大功,其荣耀还不及大宋公务员考试第一名的人。这也是王尧臣敢取笑狄青的底气所在。

大人们教育小孩子,往往是“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又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时人所唱,“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白面书生开始成为中国男性的一种典型形象。汉民族这种萎靡的精神,一直未得改观,在元、清统治下,出于削弱汉族反抗能力的考虑,更加蔓延开来。

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朝将徽宗、钦宗二帝以及后妃、亲王、太子、宗室、朝臣等3000余人掳去,连同宫内各种宝物、藏书、仪器以及宫人、太监、工匠甚至娼妓。

1156年,金人强令年迈的辽天祚帝和宋钦宗打马球,钦宗不善马术,落马被践踏而死,也许是对一个鄙弃武事的朝代最大的讽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历览前贤,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并济,才能长治久安。这其中的道理,值得引后人深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